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Fe在NaHCO3稀溶液中出现I、Ⅱ两处阳极电流峰,分别对应电极/溶液界面形成的较低价态Fe化合物与较高价态Fe化合物对Fe溶解的抑制作用.单一磁场使电流峰值I、Ⅱ处对应的电位正移、电流密度增大,还使钝化区起始电位正移,但对维钝电流密度以及过钝化电位影响较小.单一Cl-或Br-对峰I电位与电流密度影响较小,但使峰Ⅱ电流密度及维钝电流密度显著增大,且使过钝化电位大幅度负移.磁场与Cl-或Br-共同作用时峰I、峰Ⅱ及钝化区起始电位正移,峰I、峰Ⅱ以及维钝电流密度均增加,过钝化电位负移.Cl-与Br-浓度达0.01mol/L时,外加磁场后阳极电流随电位变正而上升,无电流峰与钝化区.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LaNi_5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活化过程。结果表明,LaNi_5的活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孕育期;吸氢速度随时间增加而增加的第一阶段和吸氢速度随时间增加而减少的第二阶段。讨论了每一阶段的特征,并给出了吸氢速度的近似表达式。  相似文献   

3.
定义了流体力学因素对电极反应的作用系数(Ψa和Ψc),并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在35% NaCl流动溶液中,随着流速的增大,仅碳钢腐蚀的阴极反应作用系数(Ψc)急剧增大,其腐蚀率也随之增大,流体力学因素主要加速了碳钢腐蚀的阴极反应过程.对介质充氮除氧后,相同流速条件下,只阴极反应作用系数(Ψc)才显著降低; 加入缓蚀剂后,阴、阳极反应作用系数(Ψa,c)的变化都不大.此时,流体力学因素对阴、阳极反应均无显著影响,碳钢腐蚀率基本不随流速而变化.可见,应用流体力学因素对电极反应的作用系数(Ψa,c),可以定量判定流体力学因素对电极反应的作用大小.  相似文献   

4.
通过电化学阻抗谱、极化曲线、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等测试对比了不同卤素阴离子的咪唑基离子液体对 X70钢在0.5 mol/L H2SO4溶液中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它们都属于混合型缓蚀剂,均可以有效地抑制X70 钢的腐蚀;且随着缓蚀剂浓度的增大,缓蚀效率逐渐增大;在浓度为 5 mmol/L 时,缓蚀效率达到最大。1-乙烯基-3-丁基咪唑碘盐 ([VBIM]I) 的缓蚀效率最高,其次为1-乙烯基-3-丁基咪唑氯盐 ([VBIM]Cl),而1-乙烯基-3-丁基咪唑溴盐 ([VBIM]Br) 的最低,这主要归因于I-的特异性吸附。所研究离子液体缓蚀剂的阴离子和阳离子之间存在协同缓蚀作用,即离子液体的阴离子和阳离子都参与了对金属的缓蚀。  相似文献   

5.
通过Zeta电位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铜离子吸附试验、第一性原理计算及Hallimond浮选试验综合揭示了铜离子在黄铜矿表面同样存在着吸附行为,铜离子对黄铜矿同样具有活化作用,主要诱因是铜离子与表面活化位的硫作用,从而增加疏水性。这种吸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有利于黄铜矿自身的浮选。浮选矿浆中的铜离子主要来源于黄铜矿的表面氧化溶解和矿物内流体包裹体的释放,这些离子的存在及吸附使黄铜矿具有自活化特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浮选实验、吸附量测定、红外光谱分析、XPS测试和浮选溶液化学计算研究Pb~(2+)活化苯甲羟肟酸浮选黑钨矿作用机理。结果表明:Pb~(2+)可明显活化苯甲羟肟酸浮选黑钨矿,pH值为6~10时,黑钨矿都保持较好的可浮性,p H值为9时浮选回收率最高;Pb~(2+)促进苯甲羟肟酸在黑钨矿表面的吸附,且很好地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黑钨矿表面主要活性质点为Mn~(2+);pH值为9时Mn~(2+)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界面氢氧化锰沉淀,苯甲羟肟酸与之发生"O,O"螯合生成羟肟酸金属盐。  相似文献   

7.
以磷酸二异辛酯(EDHPA)作为阴离子,双季磷盐为阳离子合成一种新型的无卤素离子液体并作为 PAO 10 的润滑添加剂与市售 T306 做比较。 通过 SRV-Ⅴ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其摩擦学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磨损形貌进行表征,通过非接触式三维轮廓仪对磨损体积进行测量,通过 ECR 对摩擦过程中摩擦膜变化进行分析,通过 XPS 元素分析对磨斑表面化学元素和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合成的新型无卤素离子液体作为 PAO 10 的添加剂时具有优异的摩擦学性能,同时极大程度的提高了 PAO 10 的极压承载能力。 新型离子液体在摩擦过程中发生摩擦化学反应,其中较长的烷基链与极性元素 P 在摩擦时生成致密且厚的边界润滑膜,提高了 PAO 10 体系的减摩抗磨性能和极压承载性能。  相似文献   

8.
采用动电位极化测量技术测量了316L不锈钢在0.1 mol/L NaCl水溶液中不同电位扫描速率下的极化曲线,采用Tafel直线外推法、线性极化法和弱极化区极化曲线法测定了金属的腐蚀电流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该溶液中316L不锈钢动电位极化曲线中的零电流电位随着电位扫描速率的增大而逐渐负移。理论推导和试验验证表明,腐蚀电流密度与电位扫描速率的平方根呈线性关系,并且电位扫描速率对利用Tafel直线外推法、线性极化法和弱极化区极化曲线法测定的腐蚀电流密度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9.
合金元素在铝基牺牲阳极活化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光电子能谱(ESCA)等比较和分析了Al-Zn-In-Si合金牺牲阳极在放电前后的金相结构、表面形态和组成。结果表明:(1)铝合金阳极的金相结构为:在Al-Zn固溶的基体中存在三种偏折相。一种是富集In的颗粒,另二种为聚集在枝晶区的Al-Fe-Si和Al-Fe-Si-In沉积物。(2)铝合金阳极在空气中氧化形成的表面膜,由铝和锌的氧化物组成。在基体和表面氧化膜之间存在金属铟的富集层。(3)放电时铝阳极表面活化溶解,生成的点蚀坑迅速在表面扩展并联成一片。铟偏折相与点蚀引发无关。经深度放电后,表面复盖很厚的氧化铝,其上有金属锌及铟的再沉积层,对保持铝阳极的不断活化溶解可能起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氦离子辐照研究了不同辐照温度下低活化钢的辐照损伤行为,采用透射电镜和纳米压痕仪测量和表征了辐照引起的缺陷组织和硬化效应,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氦离子辐照造成的组织变化主要包括气泡和M23C6相的粗化。气泡在晶界上发生聚集,辐照剂量越大,气泡密度越高;辐照温度越高,气泡尺寸越大、密度越低。辐照之后,低活化钢硬度提高,且辐照温度上升,硬化效应降低。辐照硬化值与缺陷组织的尺寸和密度相关,高密度的小尺寸气泡是氦离子辐照硬化的主要因素,辐照温度升高,气泡密度降低,辐照硬化减弱。  相似文献   

11.
以沉金后液为原料,采用SO_2为还原剂,研究在卤素以及卤素复合催化剂存在条件下还原沉金后液中的硒碲以及捕集贵金属金铂钯的工艺。结果表明:在85℃、硫酸浓度167 g/L、SO_2流量0.2 L/min的条件下,当Cl-催化剂浓度为1.1 mol/L、反应时间2 h,或当Br~-催化剂浓度为0.5 mol/L、反应时间3 h,或当I~-催化剂浓度为0.3 mol/L、反应时间2 h时,硒金铂钯还原率达到100%,碲还原率达到99.60%以上。采用卤素复合催化剂,当Na Cl与Na Br摩尔比为1:2时,有助于加快硒碲的还原,而且降低了催化剂的用量。SO_2催化还原后产物中含碲74.56%、铜11.85%、硒7.38%,贵金属金3.89%、铂0.19%、钯1.02%(质量分数);还原产物中碲以单质状态存在,产物形貌为球状体。热力学分析表明:硫酸浓度为167 g/L时,Se(Ⅳ)主要以H_2Se O_3形式存在,Te(Ⅳ)主要以H_3Te O_3~+形式存在;当溶液中有Cl~-存在时,溶液中H_3Te O_3~+在Cl~-缔合作用下逐渐转变为Te Cl_6~(2-),其电极电势较H_3Te O_3~+的正,促进碲的还原。  相似文献   

12.
溶质离子在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交流脉冲微弧氧化电源在NaF、NaCl和NaI三种电解液中对AZ31镁合金样品进行处理,采用SEM、XPD和XPS观察分析溶质离子对镁合金样品表面形貌、相组成及起弧前后微弧氧化膜层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微弧氧化现象只发生于NaF电解液中,起弧前样品表面的沉积膜为MgF2,起弧后膜层由MgF2和MgO两相组成;NaCl和NaI电解液中的两组样品既无微弧氧化现象发生,又未发现任何沉积膜层;微弧氧化初期阳极放电产生的金属阳离子与溶液中的阴离子形成沉积于样品表面的高阻抗膜层是微弧氧化过程进行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对在煤油介质中紫铜电极加工钢时电极表面形成的黑膜与脉宽、峰值电流、脉冲停歇时间等电参数的关系,以及黑膜对电极损耗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并测定了黑膜的厚度,并对黑膜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对电火花精加工时利用黑膜的补偿作用达到电极低损耗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试验。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LaNi_5活化过程动力学的研究,论证了LaNi_5的清洁表面具有使氢分子分解为氢原子的催化作用。这种催化作用因氧在表面的存在而丧失,活化过程就是清除氧的污染而形成清洁表面的过程。孕育期的存在是表面污染引起的,已活化的LaNi_5中未释放的氢可减轻氧对LaNi_5表面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溶质离子在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交流脉冲微弧氧化电源在碳酸钠、硅酸钠和锡酸钠3种电解液中对LY12铝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处理,通过SEM和XRD观察分析铝合金样品表丽形貌和相组成的变化,研究各溶质离了对微弧氧化起弧现象及生长曲线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在3种电解液中进行微弧氧化处理时,在硅酸钠溶液中铝合金易于起弧,能够在短时间、低电压下获得高阻抗膜;而在锡酸钠溶液中铝合金不能形成高阻抗膜,未发生起弧现象;铝合金样品表面预先制备高阻抗膜有利于发生微弧氧化起弧现象;在碳酸钠和硅酸钠溶液中,微弧氧化陶瓷膜的后期生长曲线有着相似的变化规律,在锡酸钠溶液中样品表面产生电化学溶解,不能形成陶瓷膜:铝合金样品表面形成高阻抗膜是微弧氧化现象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铝电解过程对电解铝液的净化作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永东 《轻金属》2007,32(9):32-36
本文对比分析了采用长流程、短流程工艺熔铸铝合金过程中,氢和氧化铝夹杂的形成过程。分析了铝电解工艺过程对电解铝液的自净化作用。电解铝的工作介质为冰晶石熔体,对氧化铝有良好的溶解性能,通过溶解电解液-铝液界面上的氧化铝达到脱氢除杂的效果。电解铝液中存在的微量稀土具有固氢排杂的作用。现代大型铝电解槽电流强度达到350kA,存在于铝液中的不导电、不被铝液润湿的氧化铝夹杂,在强烈电磁场的耦合作用下聚集沉降在电解槽的边部、角部或铝液漩涡的交界处。  相似文献   

17.
文中提出一种扩展的薄膜微观结构的区域相图,可以用其来表征过滤阴极弧以及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镀膜过程中含有大量离子流的动态沉积过程。其坐标轴包括广义同系温度,标量化动能以及可以表征离子刻蚀作用的净膜厚。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影响薄膜生长的实际参数要远超相图中有限的坐标轴数,因此该结构区域相图展示的生长条件与薄膜结构之间的关系是近似和简化过的。  相似文献   

18.
对离子渗碳——一种改进耐磨性的表面处理工艺参数的深入了解,已使等离子渗碳由实验性阶段转入工业化大批生产阶段。  相似文献   

19.
离子渗碳工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离子渗碳工艺的发展过程,阐述了离子渗碳的作用机理,探讨了离子渗碳的最新工艺,分析了几种常用材料的离子渗碳工艺及对材料金相组织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电流斜率控制对电极损耗形变的改善辽宁工学院郭彩芬1.引言在电火花加工中有一种特殊的现象,即电极的尖端放电效应。在电极的尖角处或由率很大的地方,最容易造成优先与集中放电,因此在这些区域,电极材料的损耗急剧增大,尖角部分被大量蚀除,而变成曲率较小的形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