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崇拜自然到征服自然,人与自然关系日趋恶化。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和谐观”为指导。我国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着巨大的生态、环境、资源和能源压力。要缓解这些压力,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必须在全社会倡导新的价值观和正确的消费方式,树立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的理念,并在实践中采取加强科技创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推行循环节约型的资源利用模式、发展生态经济,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等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2.
浅论宁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宁夏社会发展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制约宁夏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人口、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草场土地资源,提出了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相应对策,即进一步推行退垦还林还草,加强生态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上治理污染;优化配置水资源,使其高效利用;有效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等.  相似文献   

3.
自然和谐、社会公正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众多国家的一种战略选择。然而,由于各种利益冲突,导致其实施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实践证明,要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遵循自然和谐原则,解决好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遵循社会公正原则,解决好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含义,认为从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性出发,人类必须同时运用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两手段去应对自然.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两种手段,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界,正是工程策划中的核心问题.通过防洪工程、调水工程和地震工程等实例说明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5.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的提出源于对现时代环境危机和传统价值观的反思。本文首先阐述了这一价值观的现实基础,即人与自然本质上的整体性;其次论述了这一价值观的基本观点,即把内在价值的概念由人扩展到各种物种以及整个自然共同体,同时也强调了人类的实践能动作用和道德代理人作用,并由此推出人类对自然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最后归纳了这一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即整体优化原则、尊重自然原则和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是21世纪环境问题的关键之一,也是我国改善环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对此作了几点思考,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艰苦奋斗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和谐发展的思想,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凝聚民心战胜一切困难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和强大精神力量。由历史和现实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存在的矛盾入手,从形成忧患意识、倡导节约资源和合理适度消费、尊重客观自然规律善待自然、推动科技创新等4个方面论述了艰苦奋斗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却出现了局部不协调的状态,解决人与自然发展的关系问题,其主导阻力源于人的心理。以相关的心理机制及心理学理论模型为基础,以强化环境意识、促进环保行为为主线,从个体奖惩机制、替代性学习、从众心理以及宣传教育4个方面入手,提出相应的心理策略,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新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创建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创建和谐企业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基本特征,创建和谐企业必须注重实现三个和谐统一的观点,必须树立新理念.  相似文献   

10.
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法自然"是道家自然哲学的核心价值观,结合当代社会现实,探讨道家哲学蕴含的生态智慧及其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工业文明以后的世界伦理社会化的文明形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对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注重物质生产、人口生产以外的第三种生产——环境生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应是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一致,使人类社会持续科学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关于对自然的界定,认为自然有广义与狭义之分,进而阐述了对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认 识,即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做到正确的认识自然、开展科学实验和坚持百家争鸣,做到按自然 规律办事。作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例,介绍了在主持实施再造西北地区山川秀美科技行动计 划中获得的理论和实践认识。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关系。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在对人类对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发展的分析,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的论述的基础上,从加强环境伦理教育、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倡导节约的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探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早在《诗经》中,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就有了十分全面的表现和流露。随着生产力和人类文明的不断前行,《诗经》中,自然界的多姿多彩、丰富美好渐渐走进了人类的生活,不仅为人们提供物质资料,也满足了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另外,《诗经》和谐为美的审美观念还表现在自然界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上。  相似文献   

15.
割裂认识论、价值论和实践论的相互联系,孤立地、片面地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必然导致单纯认识论意义上的“工具理性”和片面追求物质利益的“功利实践”。面对环境的危机、生态的失衡和发展的困惑,应该立足于认识论、价值论、实践论三位一体的视角,对生产力和生态系统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准确地定位和探讨,力争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持续、共赢的发展奠定更加充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人际和谐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考察,明晰了人际和谐是人与人之间关系不断优化的过程,内蕴着人际冲突的化解。人际和谐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大特征之间息息相关,人际和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系统工程处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7.
员工是企业的主人,通过实施员工幸福计划,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发挥主人翁作用,实现企业和谐发展、快速发展,但必须走出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方能防止活动流于形式、止于表面文章.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从协调和谐校园的各种关系、重视解决和谐教育、打造校园和谐精神几方面构建高等院校和谐的校园氛围,以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博物馆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在社会和谐的建设中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协调的理论是在批评传统协调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双向运动中去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合理实践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对立的唯一可能途径.人类在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必须履行作为地球普通公民应履行的生态义务,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