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喷管分布器大型浆态鼓泡床反应器气含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内径0 284m、高3m的浆态鼓泡反应器,研究液体流速、分布器形式、高径比、固体质量分数及颗粒粒径大小等因素对反应器内气含率及气泡大小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气含率随体系内固相浓度增加和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减小,大气泡含率随表观气速、固相浓度增加和颗粒粒径增大而增大,液体逆流、静液高度及分布器形式对气含率无影响。并得出气含率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2.
3.
4.
华北油田泽古14井在试油测试过程中,由于裸眼目的层段井径异常大且不规则,致使采用MFE跨隔测试、膨胀式测试均未能实现分层测试,为此,设计采用了较高膨胀率的扩张式封隔器、特殊滑套连通工具配合连续油管、注氮排液等工艺,成功完成了试油工作,其工艺对今后类似施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麻柳场构造嘉陵江组地层岩石组成、孔隙结构和流体性质复杂,流体性质判别困难。研究地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及影响因素,利用深浅双侧向差异难以进行该地层的气、水识别,但可以结合不同流体对中子孔隙度影响的差异来识别气、水层。分别使用中子孔隙度-电阻率、中子孔隙度-声波孔隙度的交会图法来判别嘉陵江纽地层的流体性质,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该文通过分析胜坨油田一区沙二1-3单元聚合物驱以来生产动态变化,从油藏静态、动态方面分析聚合物驱油井见效规律.沉积相带、储层条件等油藏静态因素对注聚见效有一定影响作用,而注采流线、注聚总量、剩余储量丰度等油藏动态因素对后期注聚开采具有更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原油进行电脱水处理是油田生产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现有电脱水设备已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本文对电场力作用下油水静电聚结分离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详细分析了电极结构以及绝缘层对聚结效率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开发了紧凑型静电聚结器的室内试验系统和现场应用型静电聚结器。试验证明,其脱水效果和能耗都优于传统电脱水器,且运行稳定,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研究成果对完善静电聚结机理及实际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油井生产中的封层失效问题普遍存在,通过对管柱结构对封层影响的分析,提出了蠕动效应、压差效应和液击效应观点.基于理论和生产实际经验,提出丢手、锚定、小直径封隔器等技术,将其广泛应用于生产中,将极大地促进原油生产工作.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天山南探区为山前构造,钻井地质环境复杂,3 000 m以浅地层含有大段砾石层,可钻性差。为此,在深入分析砾石层物性特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了适合于砾石层的660.4和444.5 mm牙轮钻头和适合于微砾石层的444.5 mmPDC钻头。设计牙轮钻头时,通过优化钻头齿高、齿长及齿顶宽,调整布齿密度,及采用螺旋式双稳定掌背、滚滑复合轴承、中心喷嘴和中长喷嘴等方式,以增强钻头的攻击性,提高钻进效率和工作的稳定性;设计PDC钻头为7个喷嘴,采用耐磨性和抗冲击性较好的19.0 mm复合片和中低布齿密度、肩部双排齿结构、加强保径,以期在较低钻压下提高钻头的破岩效率。设计的3种钻头在天山南探区库2井一开、二开井段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与邻井实钻数据相比,660.4 mm牙轮钻头钻速和单只钻头进尺分别提高84.62%和445.04%,444.5 mm牙轮钻头和PDC钻头的钻速分别提高46.15%和128.85%。在大北、克深两地区3口井的推广试验结果也表明,660.4 mm牙轮钻头可大幅提高机械钻速、节约钻时。综合分析各试验井数据认为,设计的3种钻头适合于在山前构造探区砾石层钻井,且提速提效明显。   相似文献   

10.
采用铸体薄片、共聚焦扫描电镜成像技术、常规压汞分析和恒速压汞分析等多种手段,对三肇凹陷扶余油层中—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孔隙结构异常复杂,粒内溶孔、粒间溶孔等次生溶蚀孔隙构成了其主要储集空间,孔径大小在22.49~49.31 mm之间,孔喉连通性差异较大。在此基础上,以渗透率为主线,结合孔隙类型、孔喉半径、孔喉半径比以及孔喉连通性等参数,将研究区储层主要划分为中渗透储层和低渗透储层2种基本类型,前者以中渗透中孔细喉道型为主,后者又进一步细分为低渗透中孔细喉道型、低渗透小孔不均匀微细喉道型和低渗透小孔较均匀微细喉道型等3个亚类。明确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分类,有利于进一步开展储层评价,对油田后期挖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四层分压工艺在马井构造蓬莱镇组气藏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井构造蓬莱镇组气藏具有非均质性强、纵向含气砂体叠置率较高的特点,采用常规压裂工艺对多个目的层进行压裂,存在压裂施工量大、易伤害储层、增产量有限的问题,为此,在该气藏进行了四层分层压裂先导性试验,即采用Y241封隔器组合,采取分别投球打开滑套的方式进行加砂压裂施工,实现不动管柱一次压开四层,达到了充分利用单井资源和提高气藏整体采气速度和采收率的目的.四层分层加砂压裂工艺在马井构造蓬莱镇组气藏应用效果良好,大大提高了单井产量和开发经济效益,有效解决了复合型多层系气藏高投入、低产出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随着气-液柱状旋流式分离器(GLCC)的广泛应用,对其分离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在GLCC分离装置中引入控制系统,可以减小内部液位压力的波动,从而保证良好的气液分离效果。控制系统的优劣决定了气液分离效果的好坏,进而影响整个计量系统的性能。总结了用于GLCC的多种控制策略,并对未来控制策略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石油机械》2017,(3):85-89
数值模拟是研究深水管柱式气液旋流分离器分离性能的有效方法,其中湍流模型选取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数值模拟的准确性。研究比较了Euler模型、Mixture模型及RSM模型3种不同的湍流模型对深水管柱式旋流分离器内流场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对比了3种湍流模型的切向速度与轴向速度场分布,发现3种模型均能较好地模拟出分离器内两相流的运动规律。将模拟结果同试验测量的油气分离效率以及进、出口处压降进行对比。结果表明:Euler模型和Mixture模型在压降、分离效率方面与试验测量结果相比存在一定误差,而RSM模型模拟的流场更接近于试验测量结果。进行管柱式气液旋流分离器流场数值模拟分析时,采用RSM模型模拟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4.
大邑构造浅部地层砂岩和泥岩交错,局部夹杂砾石层,可钻性差。2005~2008年该地区13口深井在浅部地层井段共发生了42次钻具失效事故,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统计了钻具失效的相关数据,并结合室内实验研究查明了钻具失效主要是由于地层软硬交错引起的交变应力疲劳破坏,以及忽视对钻井参数的控制和钻具无损探伤所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控制钻井参数,保证转速不致过高,认真做好钻具的无损探伤等预防钻具失效的措施,并经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茨榆坨构造带中段构造上属于翘倾断块披露背斜构造带,通过对油气成藏条件进行分析,并依据复式油气成藏理论,认为其低断阶带是滚动勘探的首选目标,关键是寻找控油断层和圈闭。基地此种认识,以二维和三维构造精细解释技术为基础,综合运用其它配套的地震新技术,新发现了一个1千万吨级优质储量区块-茨601块,成为近年来辽河油田油气的勘探重大发现之一,对老区的滚动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压降是气液撞击流洗涤器设计和操作的基础数据,目前研究多为实验数据的经验关联,理论依据不足.从理论上对气液撞击流洗涤器的压降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个新的计算式.根据以空气一水为工质的实验室小型冷模实验确定了算式中的有关系数.用此算式对一支路热态中试气液撞击流洗涤器的压降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误差都小于10%,该算式可用于气液撞击流洗涤器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7.
应用CFD技术对新型柱式气-液旋流分离器内气、液2相的分离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气、液2相介质由斜切入口进入柱式旋流器后,在离心力、重力和浮力的共同作用下呈螺旋运动,并迅速发生分层和分离;在旋流器的轴平面上,密度场、气相和液相的体积分数分布都存在一个"U"形过渡区;该分离器能有效脱除天然气中的液相成分。  相似文献   

18.
碳酸盐岩裂缝性地层气液重力置换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军  柳贡慧  周刘杰  唐庚  胥志雄  王天祥  孔伟 《石油学报》2018,39(10):1186-1192
碳酸盐岩裂缝性地层在钻进过程中常出现由气液重力置换导致的溢漏同存现象,造成井下复杂、井控困难和储层伤害。笔者建立了气液重力置换室内实验装置,可模拟溢漏同存工况,具有裂缝尺寸、钻井液性能等关键参数可调、数据自动采集与分析、置换过程可视化等特点。基于该装置模拟了气液重力置换现象,可观察到裂缝中存在明显的气液分界面。通过改变裂缝宽度、裂缝钻开程度、钻井液黏度、井底压力等参数,研究了裂缝性地产气液重力置换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漏失速率随裂缝缝宽和裂缝钻开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对裂缝宽度更为敏感,而钻井液黏度增大对气液重力置换的抑制效果明显。基于室内实验结果,提出了气液重力置换的预防措施,可为碳酸盐岩裂缝性地层安全钻井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胜坨油田胜一区沙二段1-3砂层组聚合物驱先导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胜索油田胜一区1-3砂层组属高温高矿油茂,1988年4月在该区西北部开展了聚合物驱先导试验。通过对试验动态跟踪与油藏静态,监测资料的综合分析,总结出该单元在注聚井注水压力变化,油井见效时间,见效后产液量,含水变化等开发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同类型油藏开展聚合物驱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离心泵气液两相流对于该泵扬程和效率的的影响,首先采用CFD中的Fluent6.3进行单相流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对比,说明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然后采用Mixture模型计算出在设计工况下,不同气相浓度、不同气相颗粒直径在内部流场的液相分布情况,模拟结果表明:增大气相浓浓度和气相颗粒直径都会导致扬程、效率下降,且增大气相浓度对扬程、效率的下降特别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