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神经网络可以进行模式分类的特点,利用BP神经网络识别γ能谱的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对影响识别结果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3.
4.
5.
6.
基于图像小波包信息熵和遗传神经网络的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小波包变换能够将图像信号按不同尺度进行分解的特性,提出了基于图像小波包信息熵特征和遗传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高速摄影系统获取水平管道内气-液两相流的流动图像,经过处理,对图像进行多分辨率分析,提取小波包变换系数的信息熵特征,用主成分分析法降低特征维数构成特征矢量,作为流型样本对遗传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实现了对流动图像的流型智能化识别.结果表明:图像小波包信息熵特征可以很好地反映各流型之间的差异;遗传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和BP算法各自优点,具有收敛速度快、不易陷入局部极小的特性,网络识别率为100%. 相似文献
7.
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γ能谱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军控现场核查过程中敏感信息保护的目的出发,对利用BP神经网络技术通过γ能谱识别核部件类型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时识别正确率达到98%以上,说明利用神经网络技术识别核部件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叙述了一种用于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厂首端,测定浸取过的废包壳中残留铀的方法-无源γ能谱法。设计了一种点阵式源项可变模拟废包壳篮。按燃耗33000 MWd/T(U),冷却时间3a,残留铀量为原始乏燃料0.2%的条件,对废包壳中存在的实际裂变产物γ放射性活度制作了一套模拟源项。在热室中定量测定了局部源项集中、存在格架碎块、以及基质平均密度变化46.1%的多种情况下的γ射线脉冲高度谱。各种实验方案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的γ能谱型放射性检测仪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自行研制成功的既可用于建筑材料和环境空气放射性检测 ,又可以进行现场石材勘探、评价 ,还可用于核设施周围环境以及事故发生情况下γ剂量进行监测的放射性检测仪。该仪器以AT89C5 2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 ,选用φ5 0 mm× 5 0 mm Na I(Tl)闪烁计数器配 GDB4 4光电倍增管作为γ射线探测器 ,可连续进行 2 5 6点的全谱测量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在γ能谱数据处理中需要对测量能谱进行光滑以降低统计涨落。实际应用中,针对不同的γ能谱,需要对各种能谱光滑算法的光滑效果进行科学的比较和评价,选择最佳的能谱光滑算法及最佳光滑参数。文章从γ能谱计数的统计涨落规律出发,提出了一种评价能谱光滑算法效果的方法,给出了评价参数,并计算了光滑效果的等效测量时间。根据实验测量的γ能谱数据,采用5点三次多项式拟合最小二乘法对不同光滑次数的光滑效果进行了对比,优选了光滑算法的光滑次数参数,并给出了等效测量时间,提高了谱数据处理的精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小波变换与傅立叶变换在γ能谱降噪处理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小波变换与傅立叶变换的基本原理,对γ能谱降噪引入了小波变换方法并将其与傅立叶变换方法做了比较,针对^60Co的γ能谱分别用小波变换方法和傅立叶变换方法进行了噪声消除。MATLAB语言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小波变换的降噪方法与传统的傅里叶变换方法相比具有较高的精度,应用于γ能谱降噪是非常理想的。 相似文献
15.
16.
核电站运行产生的乏燃料,在进行水法后处理时,通过剪切、溶解、共去污、分离、纯化等工序提取其中的铀、钚及其他核素。乏燃料组件经剪切溶解后,溶解液进入后续化工工艺进行处理,燃料元件棒的包壳则保留在溶解器中,称为废包壳,其是水法后处理工艺高放废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因设施运行中核材料生产过程的衡算与控制要求,以及废物处理处置的技术需要,需分析其中的铀和钚的含量。本文建立了γ能谱法间接分析废包壳中铀钚含量的方法,采用分段扫描的方式对包壳桶进行分层测量,分析了每层废包壳中137Cs的含量,再利用经燃耗模型计算所得的137Cs与核材料含量的比值,间接获得了铀和钚含量。该方法充分利用了核材料裂变的物理规律,建立了典型裂变产物与铀和钚含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段测量分析获得基础数据后间接获得铀和钚的含量,在废包壳测量分析、乏燃料组件燃耗测量分析中均可应用,可为设施运行、核材料衡算、废物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神经网络在核素识别中训练效果弱,易陷入局部极小、收敛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概率神经网络的核素识别方法,采用样本的先验概率和最优判定原则对新的样本进行分类。该方法利用能谱预处理过程获得的谱峰宽度、特征能量射线强度、峰面积等特征信息建立训练与测试样本,采用训练样本对概率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并进行了分类识别仿真实验。通过CZD探测器对3种核素不同组合的实测能谱进行测试,并与传统的神经网络算法进行对比表明:此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效率及准确率,可应用于安全监控、失控放射物探测等快速核素识别领域。 相似文献
18.
王博;石睿;刘敏俊;曾雄;王洲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24,44(2):334-343
核素识别是核探测领域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传统基于能谱解谱算法的核素识别仪器,实时性差,功耗较高,限制了实际应用中的识别效率,为了加快对放射性核素定性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卷积神经网络核素识别硬件加速方法。提出了一种用于核素分类的轻量型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再根据模型卷积层、池化层和全连接层的运算特点,利用并行流水线和加法树等硬件加速策略,将模型部署在Xilinx ZYNQ7020异构芯片中。实验结果表明,在FPGA中,测试集平均识别精度达到98.41%,单次识别耗时1.57 ms,与桌面端CPU相比,该硬件加速方法实现了64倍加速效果,功耗仅为2.115 W。在实际测试实验中,137Cs单源识别精度为98%,137Cs与60Co混合源识别精度达到98.17%。该硬件加速方案满足低延时、低功耗等要求,适合于现场快速核素检测的场景,对便携式核素识别仪器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