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萧柯则 《机械工人(热加工)》1998,(5):27-29
一家大汽车厂铸造车间,每天17h对周转型砂进行监控,从上箱填充时取样,测定湿压强、甲基蓝粘土、高湿(拉)强度和氨氮量等8项指标。如发现型砂性能达不到规定要求,则对不合格型砂浇注铸件的硬度和表面夹砂情况进行追究。同时力求下一周期型砂检验符合要求。 对一个生产过程比较稳定的车间来说,测定的8项指标代表随机误差,其分散程度超过了标准,将发生夹砂缺陷。水分误差因测试仪器不精确所引起的属随机性质,但旧砂水分很难精确控制。因为影响它的因素很多,其中还包括气候的影响,故具有系统性。车间 相似文献
3.
萧柯则 《机械工人(热加工)》1998,(7):27-29
铸件材料和加工过程不当都有可能在铸件上出现缺陷,铸件以外的铸型控制不当也会在铸件上出现缺陷,已讨论的铸件尺寸误差、粗糙度、夹砂和粘砂,都属于砂型或砂子有问题,故称为砂致铸件缺陷(Sand-Related casting Defects)下一讲要谈到的渣致缺陷(Slag Related Casting Defects)是铸件金属以外熔渣不良造成的铸件缺陷。 砂致铸件缺陷内容包括: 粘砂、夹砂、冲砂、砂眼、脉纹、型壁移动或胀砂。 1、胀砂 相似文献
4.
姚建生 《机械工人(热加工)》1997,(1):7-8
XN型系列汽车制动鼓铸件材质牌号为HT250,湿型铸造。在生产中常发生夹砂缺陷,有些结疤表面看起来不十分明显,但经粗加工后,铸件表面就出现不规则的沟槽,小则30%~40%,多则50%~70%,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自1995年6月起,我们对这种缺陷进行了探索试验,并采取了相当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夹砂形成的机理 生产实践已表明,壁厚大的铸件比壁薄的铸件容易夹砂;铸件大平面比小平面易夹砂;湿型比干型易夹砂;浇注温度高、浇注时间长易夹砂。根据传热原 相似文献
6.
刘文川 《机械工人(热加工)》1999,(12):5-5
车用发动机气缸体类铸铁件,是铸造生产难度较大的典型复杂薄壁件。在粘土湿型砂铸造生产条件下,时常出现夹砂类铸造缺陷,尤其是中大型气缸体类铸件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结合生产实践,分析了消失模铸造条件下铸件夹砂缺陷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防止措施。通过优化浇注工艺及保证涂料层质量,有效地控制了铸件夹砂缺陷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概述
铸钢件加工完成后,其表面经常会出现各种裂纹、砂眼和气孔等铸造缺陷,这些缺陷直接影响产品最终的表面质量及使用寿命,为此需要对其进行修复处理。由于此时零件的各部分尺寸已加工到位,给零件缺陷的修复造成了困难。以前我们曾采用先进行大面积堆焊,然后上机床进行再加工的工艺,不仅造成很大的台时浪费, 相似文献
13.
熊英 《机械工人(热加工)》2007,(6):76-77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大力发展,汽车覆盖件所用消失模铸件的需求市场也越来越大,然而生产过程中铸件的机械粘砂缺陷总是影响着其生产质量,制约着其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铸造模样在设计、安装、使用、维护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了铸件经常出现的掉砂、冲砂、进脏、夹渣等类缺陷与模样质量的因果关系,并提出了避免铸件缺陷产生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孙和祥 《机械工人(热加工)》2005,(12):69-69
在实际生产中,金属型浇注铝合金铸件经常出现浇不足、缩松、氧化夹渣、气孔和针孔等铸造缺陷。现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针对以上问题总结出以下几点看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铸件缺陷分析技术讲座:第六讲 粘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萧柯则 《机械工人(热加工)》1998,(6):26-28
《国际铸件缺陷图谱》一书中,将粘砂归类到严重的表面缺陷(D200),有关内容如表1。其中热粘砂长期被看成是产生粘砂缺陷的主要原因。天然砂是当时的造型材料,由于型砂烧结温度过低,在砂型表面最热部位,相应铸件表面粘附一层熔融的、呈玻璃状的砂即为热粘砂。直到本世纪初试用合成砂,硅砂的熔点比钢(铁与铜)的浇注温度高,只有通过化学反应产生低熔点物质之后才会产生热粘砂,故将热粘 相似文献
17.
介绍铸造企业落砂与表面清理技术的发展概况,重点分析了干法落砂除芯的工艺特点,指出了一重铸件落砂与表面清理技术及设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张铭 《机械工人(热加工)》2008,(7):63-64
我厂高锰钢辙叉铸件表面常产生大量的夹杂物缺陷,且主要集中在辙叉跟端部的立壁和底板上。辙叉表面夹杂物缺陷的存在不仅造成大量的焊点,影响辙叉的表面质量,且破坏了基体的连续性,降低辙叉的强度,每年因此产生的废品平均在100件以上,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多万元。为解决辙叉铸件表面夹杂物缺陷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分析了铸件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披缝的影响而产生裂纹缺陷的原因,论述了消除该类缺陷所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