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正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和谐,就是风调雨顺、山清水秀、江河安澜,就是自然与人类的生态供需处于比较平衡的状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因此,控制水旱灾害风险,减轻水旱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2.
张翠艳 《水利天地》2009,(11):18-18
水灾和旱灾是当今世界发生最频繁、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资料表明,在过去的2200多年间,我国共发生1600多次大水灾和1300多次大旱灾,其中以区域性的水旱灾害为多。为了抗御水旱灾害,减少灾害损失,需要我们迅速而准确地对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情况做出评估,以此作为组织实施抗灾救灾的决策依据。水旱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是一个客观的事实。迅速而准确地评估一次水旱灾害经济损失,除了需要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外,还需要科学的评估方法。目前,评估水旱灾害经济损失的方法主要有:  相似文献   

3.
水灾和旱灾是当今世界发生最频繁、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有关资料表明,在过去的2200多年间,我国共发生1600多次大水灾、1300多次大旱灾,其中以区域性的水旱灾害为多。为了抗御水旱灾害,减少灾害损失,需要我们迅速而准确地对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情况做出评估,作为组织实施抗灾救灾的决策依据。水旱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是一个客观的事实,迅速而准确地评估一次水旱灾害经济损失,除了需要艰苦细致、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外,还需要科学的评估方法。目  相似文献   

4.
水旱灾害是辽宁省最大的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严重,是影响全省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防灾减灾,提高防御水旱灾害的能力,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任务。通过对辽宁省水旱灾害的历史回顾和水旱灾害资料的分析,总结辽宁省水旱灾害发生的一些规律和特点,提出对水旱灾害防治工作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5.
防汛防旱是人类有计划与水旱灾害作斗争的宏观策略。通过水利工程兴建、调控和必要的抢救措施,使社会和人类减轻或免受灾害损失。鄞县人民在与干旱和洪水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鄞县境内雨量丰沛,水网稠密,且拥有众多的蓄水、排水、防御工程。但历史上的水旱灾害却并不少见。从1148年到1992年有记载的水灾79次;从1178年至1992年有记载的较大旱灾56次。自本世纪七十年代中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防汛抗旱的形势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旱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但可设法将灾害损失减轻到最低限度,云南 是中国水旱灾害严重的省份之一,防治水旱灾害的过程中,要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防灾与减灾的关系,运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减少水旱灾害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防汛防旱,是一场人类与水旱灾害的较量,是对人类社会处置和应对水旱灾害的一次实战检验。对于水利“战士”来讲,防汛抗旱更好象是一场关键战役,水旱灾害考验着水利工程,也考验着全方位的水利工作。目前,我省已开始进入汛期,同时农业大用水期也将来临。  相似文献   

8.
卷首     
“洪水猛兽”“水火无情”是人们熟悉的字眼,透过这些字眼,可见人类对洪水危害的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部与水旱灾害的斗争史。然而,在与水旱灾害的斗争中,人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9.
《中国防汛抗旱》2007,(1):I0002
中国是世界上水旱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水旱灾害所造成的灾害损失位居首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约占国内生产总值2%左右。洪涝灾害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干旱缺水是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以防治与减轻水旱灾害为目的的防汛抗旱工作,是关系到国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大事,是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相似文献   

10.
2019年,按照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水利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超前谋划、主动应对,与自治区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各级党委、政府和水利部门精心组织、有效开展了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水旱灾害损失,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提供防汛安全保障。(1)汛前准备。5月28日,组织召开自治区水旱灾害防御暨水库安全度汛工作会议,落实工作部署。先后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春季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通知》等30余份文件通知,要求各地多措并举做好2019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共派出6次检查组赴南北疆检查山洪灾害防御、防春汛准备、水库安全管理等工作,积极部署山洪灾害监测系统的汛前巡检工作。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的灾害与环境问题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中国西部地区是水旱灾害频发的地区 ,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滞后 ,人口不断增长 ,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西北地区生态极其脆弱 ,西南地区又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 .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减少水旱灾害损失十分迫切而重要 .文章在分析我国西部地区水旱灾害及生态基本特征的基础上 ,提出了西部大开发中必须遵循的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加强国土综合整治 ,制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调整产业结构 ,减少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对西北地区的人口及耗水量实行总量控制 ;对向西北地区的跨流域调水持慎重态度 ;西南的水电开发应优先于西北的石油开发 .  相似文献   

12.
<正>1引言水旱灾害一直是困扰人类生活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重要问题。如何减轻水旱灾害带来的巨大损失,构建稳定、协调的水与社会经济之间的良性关系,一直是国内外研究与管理工作者努力解决的重大问题。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世界上水旱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华民族有同水旱灾害做斗争的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我国防汛抗旱斗争实践表明,正确的方略是夺取防汛抗旱胜利的关键。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在总结我国各族人民和水旱灾害长期斗争中创造积累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变化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完善防汛抗旱方略,使我国防汛抗旱事业不断健康发展,大大减轻了水旱灾害的损失,为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河南地处中原,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对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极大的影响。水旱灾害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灾情的大小除受制于雨水情以外,往往取决于人类的减灾措施。河南省2009年抗旱夺丰收行动使夏粮不减反增,即是对这个观点的一个佐证。要使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需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双管齐下。  相似文献   

15.
水利是指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对自然界的水和水域进行控制和调配,以防治水旱灾害、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我国是农业大国,党中央非常重视对农业和水利的建设。为学习借鉴国外水利建设管理的经验,杭州市水利部门组织了国外考察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决定把20世纪的最后10年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10年”,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国际减灾活动。这对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和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在人类同自然灾害斗争中,抗御水旱灾害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由于我国地理和气候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河南地处中原,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对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极大的影响。水旱灾害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灾情的大小除受制于雨水情以外,往往取决于人类的减灾措施。河南省2009年抗旱夺丰收行动使夏粮不减反增,即是对这个观点的一个佐证。要使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需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双管齐下。  相似文献   

18.
水利是用人为措施对自然界的水,如河流、湖泊、海洋以及地下水,进行控制、调节、治导、开发、管理和保护,以减轻和免除水旱灾害,并供给各类物质生产和人类生活所必需的水的事业。水利科学是研究水利措施与水及其周围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相互关系、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及专门技术的科学。  相似文献   

19.
3 水旱灾害与国民经济的关系3.1 水旱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当今世界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生态环境失去平衡,自然灾害愈加严重,已明显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甚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水旱灾害占有较大比重,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与当代社会的脆弱性,使全球水旱灾害风险呈增长态势.如何加强水旱灾害的风险管理,构建满足发展需求的安全保障体系,是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难题.我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区域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基于水灾风险的利害关系更易激化.风险管理的核心在于把握适度,只有充分依赖科技与管理的进步,既遵循自然规律,又遵循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不断增强应对重大水旱灾害的能力,才能有效抑制现代社会中灾害风险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