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0 毫秒
1.
防洪抗旱减灾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防洪抗旱减灾是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几代专家辛勤耕耘,为此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世纪以来,随着防洪减灾研究所与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成立,防洪抗旱减灾领域的研究力量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为推进新时期防汛抗旱工作向“洪水管理”与“全面抗旱”的两个转变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本文从灾害学、防灾学与防灾减灾技术3个层次介绍了减灾中心近年来在防洪抗旱减灾领域取得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2.
曹雪玲 《陕西水利》2014,(6):161-162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抗灾减灾能力、发展山区经济的有效途径.通过对胡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进行探讨,分析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所带来的效益,为“丹治”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贫困村的“命脉”、“生命线”。广安区区委、区政府深刻认识到要实现扶贫村脱贫致富,水利扶贫必须先行。该区以增强抗灾减灾能力和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为重点,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水利和经济协调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4.
是治水人“杞人忧天”,还是围湖者重小利而忘大义?水利减灾之千里“金堤”,切莫被违章围湖的“开发”热潮所冲垮为什么要变大开发为“大开挖”?我们应留给子孙后代一个永续利用的水环境,切莫让已有围湖负效应的水利抗灾阵地毁在我们这一代  相似文献   

5.
水利史与水文化是交叉学科,涉及水利工程学、历史学、地理学、文化学、灾害学、考古学、文化遗产保护等多个专业领域,是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及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特色学科.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保护的愈加重视,水利史与水文化学科在传统的水利史志研究基础上不断拓展研究领域,经世致用的学科特点愈发凸显.系统回...  相似文献   

6.
2006年厦门台风灾害及防灾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登陆和影响厦门市的台风呈现发生频繁、时间早、移动路径怪异、降雨强度大、影响范围等特点。针对日益复杂、变幻莫测的台风发展趋势,提出了六个方面防灾减灾对策:加快小流域山洪与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提高山地灾害防御能力;加强防灾减灾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防洪、潮安全;加强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加快治理水土流失,着力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建立健全防台风预案,形成防灾抗灾的有效机制;抓紧开展防台抗灾工作评估加强防台风工作研究。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大量翔实的调查资料,从生态学、地理学、灾害学、农经学相结合的角度,分析论证了西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制约粮食生产发展的因素、干旱发生规律及其主要类型,进而对该区干旱缺水的因素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对粮食及农业生产的防旱抗旱减灾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洪涝灾害是全球影响范围最广、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我国有70%的国土面积会遭受不同程度洪涝灾害的影响,江河洪水、山区洪水、台风、暴雨内涝等灾害发生频繁。结合不同洪涝灾害情景,从灾前预防、灾中应对、灾后处置3个方面,介绍洪涝灾害的应急避险以及互救自救的相关知识,以期提高全民防灾减灾的风险意识和抗灾技能,从而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概括登陆和影响厦门市的台风呈现季节性强、发生频繁、时间早、移动路径怪异、降雨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分析造成台风灾害的成因。针对日益复杂、变幻莫测的台风发展趋势,提出防台抗灾减灾对策,以全面提升厦门市防台抗灾综合能力,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研究其危险度对防灾减灾、抗灾决策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贵州毕节何官屯镇大渔洞村冲门口住有209户862人及善啓第三希望小学师生325人,人口密集,危害严重。本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确定了各评价因子的关联度及其权重,进一步通过计算得出冲门口泥石流危险度为0.499,属中度危险,结果证明在暴雨、暴雪等外在条件作用下,可发生中等规模的泥石流,与实际较吻合。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盐都县大同水利站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挖掘水利行业水上资源优势,通过几年的努力,成功地营造了经济林木和速生丰产用材林,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绿色保护带,较好地发挥了圩堤应有的“抗灾减灾、发展经济、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三大综合作用。今年2月,第7次蝉联了盐都县人民政府“绿化先进单位”,并多次得到江苏省水利厅、农林厅领导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2.
郑州市区暴雨洪涝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下垫面的变化以及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将导致地表产汇流方式的多样性,从而加大城市的洪涝灾害发生。以郑州市区为研究对象,从灾害学角度采用指标体系评估法进行洪涝灾害风险分析,结合GIS等空间技术建立暴雨洪涝灾害综合指数评价模型,最终确定郑州市暴雨洪涝风险区划图。对各个区域可能受到的洪涝危险程度进行详细的划分,为郑州市未来防灾减灾调度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3.
1989年联合国第42届大会通过决议确定:从1990年开始的20世纪最后10年,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活动。其宗旨是通过国际的一致努力,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减轻到最低程度。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决定,1990年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减灾宣传活动。为此,我们开辟了“献给中国国际减灾活动第一年”栏目。建国40年来,淮河流域四省在中央和各级政府领导下,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有效地控制和减轻了水旱灾害。但是水早灾害仍是威胁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我们热忱希望广大读者积极投稿,介绍淮河流域历史水早灾害的情况,宣传建国以来抗灾减灾工作的成就、经验、存在问题以及今后十年的防灾减灾战略措施,搞好防洪抗旱,减轻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4.
安徽是个水旱灾害频繁的省份,建国以来修建了大批水利工程,大大减轻了水旱灾害的损失。但由于目前的水利设施尚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因此,应根据国家标准,对现有水利工程抗灾能力进行分析,并以此来制订出相应的抗灾措施。建议要进一步增强水患意识,加大水利投入,及时总结防灾、抗灾的经验教训,并扩展防灾减灾思路,提高抗灾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
泥石流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泥石流风险评价已经成为山区城市进行泥石流防灾减灾以及抗灾决策的重要科学依据。基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2004年提出的风险评价模型"风险=危险性×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提出了泥石流防灾减灾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量化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郭志高 《中国水利》2006,(19):12-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涵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湖北省的防汛抗旱能力在防洪工程现状、农业和农村抗灾组织能力、水生态和水环境、水利非工程措施四个方面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今后湖北省防汛抗旱工作将围绕新农村建设,努力营造防洪保安、抗旱用水、减灾服务、信息化支撑“四个环境”,全面提高防汛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管理体制,物资储备结构、经费落实、报废更新等方面分析了河南省防汛抗旱物资储备管理现状,并依据新形势下的防灾减灾抗灾新理念,结合河南省防汛抗旱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探讨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16年汛期,湖南省降雨频繁,总量偏多,共发生15次造成较大汛情和灾情的强降雨过程,多个站点降雨量超过历史记录值,多条河流出现超历史洪水,洞庭湖地区水位全面超警戒,灾害损失严重。面对严峻汛情,全省上下,积极应对,获得了防汛抗灾工作的胜利。通过总结2016年度雨水灾情概况、防汛抗灾成效、防灾减灾措施、 经验与启示以及防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薄弱环节,以期为今后防洪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阳谷县旱灾发生规律及特点,结合实际抗旱能力,分析抗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措施,以科学抗灾、减灾。  相似文献   

20.
杨宝梅 《陕西水利》2010,(1):112-113
对麟游县域内干旱灾害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分析了形成干旱灾害的原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与措施,对县域内抗灾减灾,确保农业稳产、高产和保证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水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