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低阻油层,即油层的电阻增大率小于2,近年来,低阻油层作为老油田挖潜和新增储量的目标之一倍受人们的关注。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高含量束缚水、粘土附加导电、地层水矿化度、泥浆侵入和砂泥岩间互层等五个方面阐述了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并分析了各种低阻油层测井识别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这些方法在不同类型的低阻油层的识别和评价中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姬塬地区延长组低阻油层成因分析及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阻油层在姬塬地区分布比较广泛,由于电阻率低,给测井解释带来一定的困难.从低阻油层的"四性"出发,分析了低阻油层的基本成因,并运用可动水分析法、交汇法、纵向饱和度对比法、径向饱和度比值法对低阻油层的识别进行了浅析,确立了研究区油水层识别的下限标准,通过生产实践,解释符合率达到了82.16%.  相似文献   

3.
储层岩石性质偏细,泥质含量高,亲水,从而导致地层束缚水含量高,是文13北块块低阻油层形成的重要内在因素.油质轻、油气比高、油水流动性强及地层水高矿化度是该块低阻油层形成的重要外在因素.构造平缓、油气藏高度低、油水分异程度差是控制低阻油层平面分布范围的重要地质因索.  相似文献   

4.
丘陵油田低阻油层成因及测井解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国内外研究低阻油层的基础上,结合丘陵油田的生产实际,认为形成丘陵油田低阻油层的主要原因有五个方面;针对低阻油层的测井特征,提出综合利用测井多参数信息 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识别低阻油层。  相似文献   

5.
低电阻率油层根据其成因影响因素可划分5种类型:岩石骨架导电型、高束缚水饱和度型、高矿化度地层水型、双孔隙度结构与裂缝并存型、咸水泥浆侵入型。导致油层电阻率降低的主要内在因素包括:储层岩石骨架中含有导电物质如含黄铁矿等金属矿物时,是导致低电阻油层形成原因之一;岩石中黏土矿物阳离子交换性与平衡阳离子的附加导电作用可以造成油层电阻率的明显降低,形成低电阻率油层;岩性细、泥质含量高、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化,孔隙吼道变小,微孔隙增多为束缚水提供了储存空间,形成高束缚水饱和度储层,导电能力增强,使油层电阻率变低。咸水泥浆侵入是油层电阻率变低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6.
7.
高束缚水饱和度低阻油层测井解释技术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依据室内核磁共振、毛管压力等多项实验分析资料 ,结合冀中地质实际、测井、试油资料 ,提出了基于核磁共振测井的储层束缚水饱和度校验方法和复杂地质条件下低电阻率油层测井解释技术。经过近两年在华北油田的实际应用 ,利用此技术可方便地定量评价由高束缚水饱和度引起的低电阻率油层 ,见到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油层低电阻率成因基础上,利用交会法、重叠法以及贝叶斯判别分析识别阳离子附加导电低电阻率油层,实现了用测井资料进行阳离子交换量和束缚水饱和度的连续计算。运用阳离子交换量模型计算含水饱和度以及用双孔隙、比表面和骨架导电模型计算可动水饱和度的方法判别和合理解释低电阻率油层,为塔里木油区低电阻率油藏产液特性的定量描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岩石物理手段分析大港油田ZY地区孔二段的低阻油层成因,认为岩性较细导致的高束缚水是该区形成低阻的主要原因.据此利用可动水分析方法复查该区低阻油层.首先利用核磁资料确定束缚水孔隙度,继而利用测井计算所得的粒度中值信息和孔隙度信息建立本区束缚水饱和度计算模型,运用该模型处理了研究区15口井,发现了部分漏失的油层,取得了较好的复查成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低电阻率油层的电阻率低于或接近邻近水层的电阻率,给测井评价带来很大难度的问题,对沙埝油田沙19断块E1f13油层岩性、物性、粘土矿物、重矿物、地层水矿化度、油层厚度、测井及试油等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油田确实存在低电阻率油层,其成因主要包括:岩性细、高地层水矿化度和砂泥岩薄互层.利用BP神经网络,选取最能反映本区低电阻率油层特征的5条测井曲线作为解释的输入参数,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学习样本,对储层进行预测识别,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研究临南油田夏70块沙河街组沙三段低电阻率油层的形成机理.认为形成影响该区油层低阻的主要因素是高束缚水饱和度和地层水的高矿化度,润湿性的影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泥质附加导电性不是该区油层低阻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2.
长庆安塞油田属典型特低渗透油田,单井产量低,为此,建立了一套有效的低渗透油田采油工艺配套技术,在新技术的引进、新试验的基础上,对适用技术的推广、完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油井检泵周期由2004年的430天延长到2006年的484天,平均抽油泵效由29%上升至41%。  相似文献   

13.
在稠油开采过程中,掺水法是降低稠油粘度、增加其流动性达到提高开采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掺水点的不同,分为泵下掺水工艺和泵上掺水工艺。泵下掺水易形成掺入水空循环、采出液含水高,不利于提高开采效率。泵上掺水工艺可克服泵下掺水工艺的弊端,且实施简单方便,成本低廉,降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随着江汉油区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分层注水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常规偏心分层注水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注水技术,分层注水新工艺如桥式偏心分注、同心集成分注、恒流分注以及智能分注等也在江汉油田得到了应用。分层注水测调技术及配水器的改进应围绕解决投捞调配效率低、工作强度大、测调效果差、层段合格率低等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15.
安塞油田坪北区油层渗透率特低,具有微裂缝,油井产量低等特点,为此,增加了油藏开发中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油层的埋深浅、分布稳定、原油粘度低的优势,又有利于钻井增产措施的实施和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16.
稠油油藏注水渗流特性与改善开发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稠油油藏原油的非牛顿流体流变特性和在注水开发中的渗流特性是影响采油速度和原油采收率的重要因素。根据对三个油田稠油样品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稠油的非牛顿流体流变特性主要受原油组份、含气饱和度、温度和渗流速度的影响;在注水开发中的渗流特性由于受到多孔介质内吸附、凝结和堵塞作用影响,导致流度明显降低,直接影响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内东部老油田开发后期生产需要,系统研究了电成像、核磁共振、高分辨率阵列感应等现代测井成像新技术的水淹层解释方法,为识别水淹层,确定水淹井段,判断水淹程度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研究成果在生产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8.
低压油井间歇抽油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根据低压抽油井的特点,运用抽油井井筒中的物质平衡和油并流入动态规律,建立了计算抽油井间歇抽油时间和停泵时间的数学模型。在井简条件和抽吸参数已知的情况下,通过数学模型的求解,可以计算油井的最佳抽油时间和最佳停泵时间。同时,该方法也可以用于优选抽吸参数和泵挂深度。该方法的应用可为低压抽油井的生产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应用水包油乳状液改善稠油油藏水驱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江汉油区提高稠油油藏开发效果的需要,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研制出新的表面活性剂体系,可降低稠油界面张力达70%,使稠油形成的水包油乳状液增加流度,改善稠油的渗流流变性,可提高原油采收率7.3%~16.9%。在室内模拟试验结果基础上编制出江汉油区丫角油田稠油开采矿场先导试验方案,预计产出与投入比为3.96:1,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