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1 毫秒
1.
中心组合设计优化绿茶色素提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以杭州低档绿茶碎末为原料,提取绿茶色素.方法:研究微粉碎和酶对绿茶色素的浸提效果,并用中心组合设计浸提工艺.结果:绿茶经粉碎过80目筛后采用双酶法提取,先加入果胶酶再加入纤维素酶的绿茶色素的浸提率最佳,最优浸提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2%,反应时间49 min,醇茶比12:1,反应温度79℃,绿茶色素浸提卒为48.69%,以叶绿素计为1.941 mg/g.结论:用中心组合实验设计求得绿茶色素浸提率的数学模型是可行的,并且以杭州低档绿茶碎末提取绿茶色素可以提高茶叶附加值.  相似文献   

2.
夏季绿茶滋味苦涩,品质远不及春茶,为提高夏季绿茶滋味品质、拓宽资源利用,文章以夏季绿茶为原料,筛选最佳发酵菌种,研制夏季绿茶发酵产品.通过单因素与响应面优化试验,探究夏季绿茶发酵产品最佳工艺参数,并检测分析夏季绿茶发酵产品的主要生化成分及抗氧化能力.结果 表明,乳酸菌对夏季绿茶浸提液发酵作用效果较佳,优于双歧杆菌和酵母...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风味良好、质地均匀的柠檬绿茶发酵乳饮料,考察绿茶汁、乳粉、柠檬汁、白砂糖的添加量对饮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绿茶发酵乳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绿茶汁9%、乳粉11%、柠檬汁3.5%、白砂糖8%。在此配方下,柠檬绿茶发酵乳饮料营养丰富、口感丝滑、酸甜适中,有较香浓的柠檬与绿茶气味以及发酵乳的独特风味。  相似文献   

4.
以甜米酒和绿茶为原料,研制出一种新型天然的甜米酒绿茶饮料。经过试验研究,确定甜米酒绿茶饮料加工工艺条件:采用恒温发酵控制甜米酒的糖度为35°Bx~40°Bx,p H值4.3~4.5;浸提绿茶汁的茶水比为1∶40,浸提2次;甜米酒和绿茶汁配比为1∶1.5。此工艺条件下制得的甜米酒绿茶饮料酸甜适口,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5.
桑叶绿茶的营养成分丰富,具有降压、降脂、抗衰老等保健功能,各地桑叶绿茶加工工艺研究也逐步深入,采用吐鲁番当地野生桑叶资源,依照绿茶加工工艺制作桑叶绿茶,对其营养成分进行检测。测定结果显示吐鲁番地区桑叶绿茶中营养物质含量丰富,为桑叶绿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研究绿茶超微物理粉碎方法及粒径对超微绿茶体外抗氧化及吸附胆固醇活性的影响。以普通绿茶和富硒绿茶为原料,采用气流粉碎、行星式球磨粉碎和振动磨粉碎3种方法制备超微绿茶,使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扫描电镜分析其粒径分布和形态。在此基础上,分别考察粒径对茶粉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胆固醇吸附能力的影响。行星式球磨粉碎制备的超微茶粉粒径最小,其中值粒径(D50值)分别为超微富硒绿茶3.398μm和超微普通绿茶3.462μm,超微茶粉粒子呈现分布均匀的不规则碎片。超微普通绿茶比普通绿茶具有显著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微富硒绿茶比普通富硒绿茶表现出更强的吸附胆固醇能力。超微粉碎可显著提高绿茶体外抗氧化和吸附胆固醇活性。  相似文献   

7.
以~(13)C_3-丙烯酰胺为内标,基于HPLC-MS/MS方法,采用多选择反应监测(MRM)模式,构建绿茶中丙烯酰胺定量分析方法;并根据该定量分析方法对全国主要产茶区的10个绿茶样品进行丙烯酰胺测定,结果表明,10个绿茶样品中丙烯酰胺均有检出,其中江苏绿茶样品检出值相对偏高,究其原因可能为绿茶加工过程中过热处理所致。  相似文献   

8.
对纤维素酶提取绿茶茶多酚的工艺流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浸提一次后的绿茶渣中添加纤维素酶处理效果较好,绿茶茶多酚的提取率上升到14.17%。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得到纤维素酶提取绿茶茶多酚的最优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用量0.20g,pH=4.8,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60min。优化条件下,绿茶茶多酚提取率可达到18.38%,为浸提法的2.12倍。  相似文献   

9.
速溶桑叶绿茶是桑叶绿茶粗品经酶-超声法浸提按照一定加工工序制成。以速溶桑叶绿茶得率为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分别确定酶解法制备速溶桑叶绿茶的最佳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酶-超声法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复合纤维素酶、果胶酶和蛋白酶质量比1︰1︰1,酶添加量为0.75%,酶解温度为45℃,超声酶解15 min,料液比为1︰11(g/m L),超声波功率为90 W,浸提2次,产品平均得率为23.6%。酶-超声法生产速溶桑叶绿茶产品得率最高,澄清、鲜亮、呈黄绿色且速溶桑叶绿茶中矿物质种类和含量、茶可溶性多糖、游离氨基酸等含量比速溶绿茶高。  相似文献   

10.
绿茶小常识     
1概况 绿茶为不发酵茶,有大宗绿茶和名优绿茶之分。大宗绿茶是指普通的炒青、烘青、晒青、蒸青等绿茶,大多以机械制造,产量较大,品质以中、低档为主。大宗绿茶根据鲜叶原料的嫩度不同,由嫩到老,划分级别,一般设置一至六级六个级别,品质由高到低。名优绿茶是指有一定知名度,造型有特色,色泽鲜活,内质香味独特,品质优异的绿茶,一般以手工制造为主,产量相对较小。目前市场上较常见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传统名优绿茶有西湖龙井茶、洞庭碧螺春茶、黄山毛峰茶、信阳毛尖茶等等。  相似文献   

11.
以乳酸菌发酵的酸奶和绿茶汤为主要原料,以糖、异抗坏血酸钠和β-环状糊精为辅料,研制了茶味乳酸菌饮料。此产品兼有酸乳和绿茶的独特风味,且具有酸乳和绿茶的双重保健功能。通过一系列实验最终确定最适宜的配比参数为:酸乳加糖量为10%,茶水比为1:12,绿茶汤添加量为25%。  相似文献   

12.
马惠民  王琦  钱和 《食品工程》2012,(3):26-28,37
绿茶色泽是反映绿茶品质的重要指标。绿茶的色泽包括干茶色泽、叶底色泽及茶汤色泽,也就是所谓的“三绿”。在由原料制成成茶的过程中,许多因素都会影响绿茶的色泽品质,例如:原料品质、加工工艺及贮藏方法等。通过综合考虑绿茶加工过程中影响其色泽的各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为改善绿茶的色泽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发酵香肠工艺的基础上,通过添加适量绿茶提取液获得了一种具有绿茶风味的发酵香肠。以重量变化和pH值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优化试验确定了绿茶风味发酵香肠最佳肥瘦比为3:7;通过感官评价和对pH值的影响确定绿茶浸提液添加量与猪肉比为4∶6;以绿茶风味发酵香肠的感官评价结果为评价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最终确定发酵香肠的最佳发酵工艺为乳糖添加量0.75%,接种量为4%,发酵温度为37℃,发酵时间为6h。并结合产品实际制定了绿茶风味发酵香肠的产品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4.
栗香型绿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香是优质绿茶的特征香型之一,不仅是绿茶评价等级的标准,而且是消费者选择的重要依据。对栗香型茶树品种、栗香型绿茶的加工工艺、关键香气成分及其判别方法进行综述和展望,以期为栗香型绿茶的定向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绿茶小常识     
1概况 绿茶为不发酵茶,有大宗绿茶和名优绿茶之分。大宗绿茶是指普通的炒青、烘青、晒青、蒸青等绿茶,大多以机械制造,产量较大,品质以中、低档为主。大宗绿茶根据鲜叶原料的嫩度不同,由嫩到老,划分级别,一般设置一至六级六个级别,品质由高到低。名优绿茶是指有一定知名度,造型有特色,色泽鲜活,内质香味独特,品质优异的绿茶,一般以手工制造为主,产量相对较小。目前市场上较常见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传统名优绿茶有西湖龙井茶、洞庭碧螺春茶、黄山毛峰茶、信阳毛尖茶等等。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茶饮料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原料用绿茶适宜的烘焙工艺及其品质变化,以绿茶饮料加工常用的蒸青绿茶为材料,分别采用焙煎机和烘箱两类设备,设置不同烘焙温度、烘焙时间和添水量,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适宜的工艺参数;并分析评价其感官品质、主要理化成分和特征香气。结果表明:烘焙可去除绿茶青草气,增加花果香、烘焙香,降低苦涩味;烘焙过程中,绿茶的主要理化成分含量呈降低趋势;焙煎机烘焙的绿茶香气浓郁,茶多酚等主要理化成分及呈焙香的挥发性组分含量高,而烘箱烘焙的绿茶汤色、滋味更佳。研究条件下茶饮料用绿茶烘焙优化工艺为:焙煎机:18%添水量、140 ℃烘焙10 min;烘箱:15%添水量、140 ℃烘焙5 h。  相似文献   

17.
研发一种营养丰富、食用方便又具有特定功能的猪肉松产品。研究猪肉煮制时间、绿茶添加量和炒制时间对绿茶猪肉松感官品质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主要工艺参数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影响绿茶猪肉松品质的主次因素为:煮制时间绿茶添加量炒制时间;工艺参数的最佳组合为猪肉煮制时间为110min、绿茶添加量为0.7%、炒制时间为40min。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绿茶对照样品、绿茶咖啡因提取液、普通绿茶汤及脱咖啡因绿茶汤的理化指标,并通过感官审评研究品质特征。理化分析表明,脱咖啡因绿茶汤中咖啡因含量与普通绿茶汤相比有显著下降;儿茶素类物质在绿茶咖啡因提取液中没有检测到,而在其它3种茶汤中均检测到,且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含量最高;与普通绿茶汤相比,脱咖啡因绿茶汤中的茶黄素(theaflavins,TFs)和茶红素(thearubigins,TRs)的含量有显著下降。感官分析表明,脱咖啡因绿茶汤与普通绿茶汤的香气、滋味和颜色具有一定的差异。以上结果说明脱咖啡因绿茶汤和普通绿茶汤的咖啡因、儿茶素类、TFs和TRs的含量以及感官品质具有明显不同,为该两种茶汤浓缩生产速溶茶粉进行后续应用产品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粳米粉和糯米粉以及绿茶粉为主要原料,研制绿茶米糕并进行配方优化。通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配方并对其品质进行检测分析。利用正交试验优化,获得绿茶米糕最佳配方为:绿茶粉添加量3%,白砂糖添加量7.5%,粳糯米粉比例为1:2。该配方条件下,绿茶米糕的综合评分为85.60分。电子鼻检测结果显示,绿茶米糕与未添加绿茶的对照组相比,其挥发性物质差异种类主要为硫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抗氧化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米糕,绿茶米糕在总酚含量以及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均得到提高。体外消化实验结果显示,通过外源添加绿茶能有效降低米糕的体外消化率,而其抗性淀粉含量有所增加,且其快速消化淀粉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20.
利用茶鲜叶制得的茶叶多酚氧化酶复合酶,开展速溶绿茶酶促氧化研究。以速溶绿茶中儿茶素转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酶液浓度、底物浓度、p H值、温度和时间5个因素对速溶绿茶酶促氧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法优化最佳酶促氧化条件。结果表明,速溶绿茶较优的酶促氧化条件为:酶促反应体系中茶叶复合酶浓度为2.0%,速溶绿茶浓度为0.5%,反应体系p H3.5,温度45℃,反应时间2.5 h。在此工艺参数下,儿茶素转化率为34.79%。速溶绿茶酶促氧化产物在265、300、380 nm和460 nm附近有最大吸收峰,与红茶中的茶色素吸收光谱一致。速溶绿茶酶促氧化产物中茶黄素含量达14.68%,显著高于红茶提取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