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能秀 《铝加工》1996,19(2):24-31
盘头,是经编织机的基本元件,它的强度是经编机生产效率、安全和寿命的标志。本文采用有限元及最大应力计算、电测法自封闭加载整体强度试验及解剖试验,分析了盘头在1MN模型工作状态下的应力分布,确证了最大应力在盘盖的内平面与轴的交界处,当焊缝没有大于Φ3mm的焊接缺陷(如气孔)时,盘头的承载能力将大大超过1MN,在重负荷的现场工作条件下,它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寿命。  相似文献   

2.
盘头,是经编纺织机的基本元件.它的强度是经编机生产效率、安全和寿命的标志.本文采用有限元及最大应力计算、电测法自封闭加载整体强度试验及解剖试验,分析了盘头在IMN模拟工作状态下的应力分布,确证了最大应力在盘盖的内平面与轴的交界处,当焊缝没有大于¢3mm的焊接缺陷(如气孔)时,盘头的承载能力将大大超过1MN,在重负荷的现场工作条件下,它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寿命.  相似文献   

3.
采用拉伸测试、硬度测试和电导率测试研究了过时效状态下7085铝合金锻件强度、电导率和硬度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显示强度与电导率和硬度存在线性对应关系,强度与电导率对应关系式为σb=-21.085 γ +1396.7,强度与硬度对应关系式为σb=6.866H-75.53,强度与电导率和硬度拟合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符合较好.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可以用硬度及电导率等快速检测方法监控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5050铝合金进行不同程度的冷变形拉伸加工和稳定化热处理,测定其硬度和耐腐蚀性能的变化。试验发现,当挤压条件相同时,单相合金的剥落腐蚀敏感性倾向随镁含量和冷变形量的增加而增大;对于含杂质相较多的合金,冷变形量在2%左右,采取345℃×30min的稳定化退火处理,合金可获得更高的硬度和更好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5.
纳米金属固体材料硬度及强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属纳米晶体材料普遍表现出高强度和高硬度的特点,但硬度值和强度值的大小与纳米晶体材料的缺陷尺寸、表面清洁度及内应力的状态有关。文章评述了近年来采用不同工艺制备的金属纳米晶体材料的硬度与强度特征,从纳米晶体材料本身的结构特点和理论计算的角度分析了其强度和硬度偏离Hall-Petch关系的原因,并对不同的理论模型解释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6.
铬钼钢强度和硬度间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铬钼钢强、硬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了相应的回归关系式。  相似文献   

7.
对5086H32和6061T6合金焊接件进行激光照射后,5086H32合金的屈服强度纱照射提高70MPa,与基体屈服强度近况,6061T6合金屈服强度提高85MPa,介于焊接与基体屈服强度之间,在一定的照射条件下,焊接区的维氏金刚石提高11%,且沿厚度方向的度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8.
细晶粒组织和超塑性变形对铝合金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1560,1141和1960铝合金在准静态,冲击及循环加条件下细晶粒组织和超塑性变形对机械性能的影响。细晶粒材与再结晶粗晶粒材相比提高了抗拉强度和延展性以及高周期疲劳特性,但降低了静态韧性和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9.
闫晓英  梁晶  王丹 《山西冶金》2023,(6):183-185
5A06铝合金焊接舱体在海水中搁置4个月后,其表面出现被腐蚀的现象,针对该腐蚀问题进行分析,对每一个工艺环节进行梳理,并对可能造成表面腐蚀的工艺环节进行改进。分析发现,主要改进的工艺内容包括降低焊缝的残余拉应力、降低表面的残余机加应力及提高表面的油漆附着力。采用多种去应力的工艺方法消除焊缝的残余应力,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经实物验证,采用新工艺生产的焊接壳体表面耐腐蚀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电场时效对2014铝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拉伸试验、硬度测试、X射线衍射(XRD)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技术,研究了170℃×10 h电场时效工艺条件对2014铝合金板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场时效有助于提高2014铝合金板的屈服强度和硬度,而且2014铝合金板的屈服强度和硬度随电场强度的升高而增加.电场时效使2014铝合金板的主织构由非电场时效的{001}<110>织构转变为{001}<210>织构,且{001}<210>织构的强度呈现出随电场强度升高而增强的趋势.电场时效2014铝合金板的屈服强度和硬度的提高主要归因于其微观组织和织构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对铬镍钢强度与硬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了相应的回归关系式。  相似文献   

12.
对铝合金化TRIP钢开展焊接试验,研究了冷却速度对焊缝熔合区的组织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熔合区均含有骨骼状的铁素体(δ),熔合区冷却速度的变化没有改变铁素体为初生相的凝固特征,但会影响熔合区组织的相对含量以及尺寸,硬度则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且与马氏体的理论硬度值的差值逐步减小。  相似文献   

13.
对7B04-O铝合金进行搅拌摩擦加工,对不同旋转速度参数下获得的7B04-O铝合金搅拌区的组织和硬度进行研究,同时利用后续热处理改善搅拌区的组织和硬度.研究表明,搅拌摩擦加工导致搅拌区的晶粒细化,硬度提升.不同的旋转速度会对后续热处理造成影响.采用低转速时,后续热处理不能进一步提高搅拌区的硬度;而采用高转速时,搅拌区的硬度则可以通过后续热处理得到提升.采用O态铝合金作为母材时,基体内的原始析出强化相尺寸粗大,热稳定性较高,难以在搅拌摩擦加工过程中充分溶解.通过提高转速来增加加工热输入可以增加析出相的溶解量,有利于后续热处理对组织和硬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提高铝合金强度的技术途径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铝合金的强化的位错机制,论述了铝合金强化的技术途径和方法,并进一步研究了高强铝合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形变,固溶和时效制度对7175铝合金金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变形量,固溶时间及时效制度对7175铝合金拉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时间对小变形量合金的强度影响大,而对大变形量合金的强度影响小,且强度随着时效时间6小时,16小时,36小时依次下降。  相似文献   

16.
6063铝合金挤压型材强度影响因素及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孟 《铝加工》2009,(5):49-51,56
从6063铝合金化学成分控制,均匀化退火、挤压系数选择、铝棒加热温度、淬火温度和速度、拉伸变形量控制、时效工艺选择等方面,结合本厂生产实际,分析了影响6063铝合金型材强度的因素及生产中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均匀化处理对7055合金硬度和电导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继武  尹志民  李杰  王涛 《稀有金属》2004,28(1):175-178
用硬度和电导率测量、金相和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技术研究了超高强7055铝合金在不同均匀化处理工艺条件下组织和性能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400℃以下均匀化,合金硬度降低,电导率则升高;400℃以上均匀化,合金的硬度先升而后降,合金的电导率则单调下降。金相和X射线物相分析的结果表明,400℃以下均匀化,半连续激冷铸造得到的过饱和固溶体分解析出平衡相,基体过饱和程度下降导致合金的硬度下降而电导率上升;400℃以上均匀化,一方面,枝晶偏析逐渐消除,另一方面,析出的平衡相又回溶到固溶体基体中,基体过饱和程度增大,合金的硬度增加而电导率则随之下降。均匀化温度愈高,平衡相溶解愈充分,合金的电导率下降愈多。与此同时。合金晶粒粗化,合金的硬度又随之下降。综合分析的结果表明,450℃/24h是较为理想的均匀化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8.
对7075铝合金进行了单级时效处理和双级时效处理,表征了微观组织,测试了显微硬度。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了腐蚀性能。实验结果表明:7075铝合金经120℃时效24h后,平均硬度为196HV;二级时效温度为160℃时,随时效时间的延长,硬度值基本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7075铝合金经一级时效处理后,第二相析出产生时效硬化效果;在较高温度下进行二级时效,随保温时间的延长,时效析出相发生聚集、粗化和长大,降低了合金的硬度。随着二级时效时间的增长,合金的腐蚀电流先升高后降低,在二级时效16h、24h时合金的腐蚀电流最小,腐蚀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9.
Zaczek  Z 许文 《国外钢铁》1994,19(10):49-53
本研究包括两部分:一是对已对发表的文献加以综述;二是介绍过去几年里作者所在实验室进行的有关低合金高强度钢的试验研究。文献综述国分介绍了一个还没公开发表的简单实用的公式,旨在用于普通生产的E420-690级调质低合金高强度钢热影响区的硬度控制。试验研究用的12块块试板选自不的四种调质低合金。用CTS(热急变强度)试验则出了不发生裂纹的热影响区最高硬度和发生裂纹的热影响区最低硬度,相关试验数据的统计计  相似文献   

20.
木文研究了变形量、固溶时间及时效制度对7175铝合金拉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时间对小变形量占金的强度影响大,而对大变形量合金的强度影响小,且强度随着时效时间6小时,16小时,36小时依次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