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承梅  陈剑  衣宝廉 《电源技术》2012,36(4):458-462
利用具有高电导率和高比表面积的碳黑Black Pearl-2000(BP)研制了聚(2,2,6,6-四甲基哌啶-4-甲基丙烯酸酯-1-氮氧自由基)(PTMA)电极(PTMA-BP电极),并研究了PTMA的含量和电极的厚度对PTMA-BP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厚度为20μm,PTMA含量22.5%的PTMA-BP电极具有最高的比容量(151 mAh/g)和最优的循环稳定性,500次充放电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大于88%;并且倍率性能优异,以50 C放电,电极的比容量为130mAh/g。提高PTMA的含量和增加电极的厚度,均加大电极极化。因此,提高PTMA在电极中的分布均匀性,增大实际反应面积,以及制备具有较薄结构的电极是研制PTMA电极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锂离子电池聚合物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白珍  胡拥军  李义兵  李改变 《电池》2005,35(5):406-407
无机多硫化物、有机多硫化物及自由基聚合物正极材料等锂离子电池聚合物正极材料,具有能量密度高、原材料丰富、对环境友好等优点.介绍各聚合物正极材料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提出未来发展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应着重研制共轭型有机硫化物和新型有机自由基聚合物.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结构特点,从正极材料、电解质、负极材料等方面综述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洋  王晓丹 《电源技术》2023,(5):575-582
可充电钠离子电池因其丰富的钠资源以及可与锂离子电池媲美的性能,在大规模电能存储和智能电网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有机羰基电极材料具有比容量高、可设计、环境友好等优点,成为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最有潜力的候选者。然而,有机羰基电极材料存在易溶于电解液、导电性差、中间过程导致副反应等问题,导致其电化学性能仍然不理想。系统总结了近年来羰基电极材料在钠离子电池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对羰基电极材料在钠离子电池领域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富硫聚合物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侧重介绍了利用单质硫对聚合物进行加热硫化,制备具有电化学活性的导电高分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所制备的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超过600mAh/g),且循环性能优良.聚合物硫化是制备低成本锂离子电池有机正极材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电源世界》2005,(4):15-15
能源和环境是人类进入21世纪必须面对的两个严峻问题,开发新能源和清洁可再生能源是今后世界经济中最具决定性影响的技术领域之一。锂离子电池自问世以来发展极快,这是因为它正好满足了移动通讯和笔记本电脑迅猛发展对电源小型化、轻量化、长工作时间、长寿命、无记忆效应和对环境无公害等的要求。而聚合物固态电解质代替液体电解质来制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则是锂离子电池的一个重大进步,其主要优点是具有高的可靠性和加工性,可以做成全塑结构,从而使制造超薄及自由度大的电池的愿望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锂离子电池的某些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在正、负极材料和电池结构方面的某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综述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研究方法、特点和性能,其样品电池显示了相当高的能量密度和很好的循环性能,描述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采用3种电解质隔膜即干态、凝胶态、多孔性聚合物电解质的区别;介绍了这种电池的技术进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现状,评述了聚合物电解质的特点和性能,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重点从聚合物结构的改性、微孔体系、纳米复合体系及锂盐的改性4个方面介绍了聚合物电解质的最新改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10,他引:21  
吴川  吴锋  陈实  王国庆 《电池》2000,30(1):36-38
综述了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对锂钴氧化物 ,锂镍氧化物和尖晶石锂锰氧化物的特点 ,制备和改性方法作了介绍。并简介了纳米电极材料及其它正极材料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1.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稀土掺杂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效绿色电池,稀土掺杂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而成为稀土应用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阐述了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的重要性,综述了稀土掺杂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重点介绍了稀土掺杂尖品石锰酸锂正极材料研究进展,展望了稀土掺杂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应用发展前景,并认为随着稀土掺杂研究的深入,采用稀土掺杂以进一步推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是今后高比容量电池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2.
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艾新平  袁利霞  鄢海军  杨汉西 《电池》2002,32(Z1):50-52
报导了一种复合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制备方法,并对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与普通塑料化聚合物电解质膜相比,复合电解质膜具有机械强度高、变形性小、电导率高等特点,能满足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3.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是由聚合物基体、增塑剂和锂盐形成的凝胶态体系,它具有质轻、安全、易加工等优点,在锂离子电池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综述了凝胶聚合物体系中各组分的作用及研究进展,介绍了凝胶聚合物新体系和制备新方法,展望了凝胶聚合物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一维纳米材料在锂离子蓄电池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述了目前纳米管、纳米棒、纳米线、纳米带等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蓄电池正、负极材料中的应用。将一维结构的纳米材料应用于锂离子蓄电池材料,可以更好地发挥纳米材料的优异特性,提高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因此将成为今后锂离子蓄电池材料研究领域中的热点。  相似文献   

15.
非碳类新型锂离子蓄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闫俊美  杨勇 《电源技术》2004,28(7):435-439
锂离子蓄电池性能的提高与负极材料的发展有很大关系。综述了近年来在非碳类锂离子蓄电池负极材料方面所取得的一些研究进展,分别对过渡金属氧化物、锂合金、锂过渡金属氮化物、金属硫化物及其它锂离子蓄电池非碳类负极材料各自的特点及其在合成、结构、电化学性能方面的研究近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重点探讨了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发展过程、充放电的特性、反应机理及影响其反应的各因素,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非碳类锂离子蓄电池负极材料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超级铅蓄电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级铅蓄电池是将超级电容器的活性炭电极材料应用到传统铅蓄电池之上的一种新型铅蓄电池,它在电动汽车与规模储能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介绍了超级铅蓄电池内部活性炭材料的作用机制,综述了近两年来超级铅蓄电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电活性聚合物在锂离子蓄电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致远  刘强  陈玉红  贺艳兵 《电源技术》2006,30(12):1017-1019
介绍了电活性聚合物过充保护机制的原理,详细描述了其工作过程。同时分析了其优点以及不足,同时对现有的过充保护技术进行了比较,揭示了电活性聚合物过充保护机制在锂离子蓄电池中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禹筱元  胡国荣  刘业翔 《电池》2003,33(3):177-180
分析了锂离子电池的非水有机电解液与电极的相互作用原理;综述了近几年有机电解液的导电锂盐、有机溶剂和添加剂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MH-Ni电池的特点和研究进展,对几种不同体系的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与分析,并在电导率、循环寿命和安全性等方面将聚合物MH-Ni电池与传统的MH-Ni电池进行了对比,简单概括了几种电解质的电导性能、机械性能及其它特性,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