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法(SHS)直接合成碳氮化钛的实验研究是在氮气气氛下利用钛和炭粉末制成的压块试样的燃烧进行的。本实验研究了试样的生坯密度、氮气压力和稀释剂的含量对转化率以及焰锋速度的影响。对于未稀释的试样,获得低的氮气摄取,主要是由于在反应过程中金属钛的过量熔融。试验结果表明,为了获得完全的转化,需要添加稀释剂TiN。本研究合成了TiC0.7N0.3、TiC0.5N0.5、TiC0.3N0.7这3种化学计量碳氮化物。所需的稀释剂含量和氮气压力依据最终产物的氮含量而增加。TiC0.7N0.3是将组成为0.9Ti+0.7C+0.1TiN的试样,在0.62MPa或更高的氮气压力下完全转化而成。TiC0.5N0.5和TiC0.3N0.7的合成需要更多的稀释剂和更高的氮气压力,分别是在1.14MPa的氮气压力下用组成为0.7Ti+0.5C+0.25TiN的试样合成的,及在1.65MPa的氮气压力下以0.6Ti+0.3C+0.4TiN的试样合成的。  相似文献   

2.
低渗透油藏具有天然能量小、产能低、注水困难等特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SP)二元复合驱利用聚合物的流度控制能力以及表面活性剂大幅度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特性,既达到了扩大波及体积的目的,又达到提高洗油效率的目的。通过对该技术应用现状的分析,结合现场实例,探讨了低渗透油藏聚表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驱油机理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燃烧合成MoSi2产物中的气孔形成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硅粉和钼粉间放热反应合成了MoSi2材料,测试分析了产物中气孔尺寸、分布特征以及试样的致密度。研究发现:反应中硅粉已熔化,MoSi2主要以液态硅向钼表面反应前沿传递方式逐渐反应形成,由于合成反应过程伴有较高摩尔体积下降,反应中原硅粉处逐渐流空成为大气孔,而液态硅流动通道以分散孔隙形式分布在MoSi2颗粒之间。分析比较了不同合成条件和不同燃烧合成方式 结作用大小,及其对产物中气孔尺寸、分布特征和  相似文献   

4.
基于回归二元交互参数的芳烃抽提过程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凌燕  孙晓岩  李忠杰  项曙光 《化工学报》2011,62(12):3452-3457
在模拟环丁砜-芳烃萃取体系时,由于存在获得准确的二元交互参数方面的困难,很难正确计算该分离过程。本文基于某厂芳烃抽提装置流程数据,首先查取该芳烃抽提料体系所涉及组分已有的相平衡数据,通过改进NRTL方程的第三参数,回归得到各组分间的二元交互参数;然后对仍缺失的二元交互参数用正规溶液理论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建立装置中萃取塔、精馏塔等主要设备的数学模型,用序贯模块法进行计算。将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者平均相对误差在5%以内,表明应用的物性方法及数学模型可以准确计算芳烃抽提过程,为生产实际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火炸药及装药燃烧转爆轰(DDT)过程及其机理,探索了一种DDT过程波速实时测量方法——微波相移测速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DDT过程中由波阵面运动而引起的微波频率和相位的变化精确地测量出来,从而实时获得波阵面的运动速度;阐述了测量系统的组成、标定方法、试验设计及程序等;将该方法应用于高能硝胺发射药DDT过程,获得了DDT过程中的重要规律;探讨了高能发射药容易发生DDT的原因。结果表明,微波相移测速方法抗干扰能力强,采样频率高,所得信息量大,弥补了传统测量技术(如电离探针技术等)的不足;利用该方法获得了某高能硝胺发射药DDT过程中波速与位移信息,样品管爆裂前DDT过程的主要阶段及其特征数据和变化规律得到了精确的阐明,可为高孔隙率发射装药DDT控制研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吸收容量大、再生能力较强的吸收剂复合吸收燃烧烟气中CO2的性能,采用N-甲基二乙醇胺-哌嗪(MDEA-PZ)、碳酸钾-哌嗪(K2CO3-PZ)以及氨水-哌嗪(NH3-PZ)3种二元复合溶液,基于Rate-based模型对其进行脱碳性能过程模拟。以吸收剂的摩尔流量、温度以及摩尔分数配比(X∶PZ)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得出最佳工艺方案。结果表明,随着吸收剂的摩尔流量上升、温度下降以及吸收剂中PZ摩尔分数上升,CO2吸收效率呈上升趋势。在最佳工艺方案中,K2CO3-PZ二元复合溶液最佳吸收温度为40℃,MDEA-PZ和NH3-PZ两种二元复合溶液最佳吸收温度为30℃;3种二元复合溶液最佳摩尔流量为3.5×105kmol/h,最佳摩尔分数配比为60%∶40%。在各自最佳工艺以及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吸收CO2性能的优劣依次为MDEA-PZ、NH3-PZ以及K2CO3-PZ。  相似文献   

7.
8.
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硼基金属复合物点火和燃烧特性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归纳了二元硼基金属复合物、三元硼基金属复合物和纳米硼基金属复合物的点火和燃烧研究现状,并对比了其优缺点,其中对二元硼基金属复合物的研究较为丰富,对三元硼基金属复合物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制备方向,关于点火和燃烧特性研究较少,对纳米基金属复合物的点火燃烧机理尚不清楚。指出了硼基金属复合物未来的研究方向:(1)对于制备工艺较简单的二元硼基金属复合物,下一步应具体研究其工艺对产物性能的影响;(2)利用分子动力学和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其燃烧机理进一步分析;(3)关于纳米硼基金属复合物可考虑建立一种稳定悬浮液进一步探究其点火和燃烧机制。附参考文献71篇。  相似文献   

9.
借助高速摄影手段研究了激光点燃B/KNO3点火药过程中的二次燃烧现象,拍摄速度2000fps。建立了反应性光声模型,与G-R模型的区别在于考虑了化学反应项。用该模型模拟了激光点火过程。结果表明,二次燃烧现象是存在的,其中,第一次燃烧是激光支持的燃烧,第二次燃烧是药剂的自持燃烧。第二次燃烧现象能否出现与激光点火初期体系的热量积累有关,如果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在此过程中散失的热量,则体系的温度最终可以达到药剂的发火点,从而进入自持燃烧阶段即二次燃烧阶段,否则,药剂就不能被点燃,二次燃烧现象就不会出现。随着入射激光能量的增加,热积累过程缩短,两次燃烧的时间间隔减小。  相似文献   

10.
B2O3-TiO2-Mg-C体系燃烧反应热力学与产物结构变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B2O3-TiO2-Mg-C体系的燃烧反应热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化学反应机理为:Mg先还原B2O3和TiO2,新生的Ti与B的C反应生成TiB2和TiC;TiO2的还原经历了TiO2→Ti3O2→TiO→Ti2O→Ti的逐步过程,对燃烧合成的产物结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表明当燃烧区的能量传到预反应区时,B2O3首先熔化并均匀地包裹在Mg,TiO2和C周围,Mg熔化后通过扩散与B2O3和TiO2反应,随着预反应区温升的升高,B2O3与Mg作用还原出B,TiO2与Mg作用还原出Ti,然后Ti与B或C反应形成TiB2或TiC晶核,最后TiB2与TiC及MgO在持续高温下长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作者提出的风口直吹管预燃煤粉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应用该数模对高炉喷煤直吹管预燃煤粉进行了数值计算和预测.根据计算结果,直吹管可预燃一部分煤粉,提高煤粉在风口区的总燃烧率.  相似文献   

12.
热爆SHS法制备金属陶瓷块体燃烧波蔓延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雯  陈祖熊 《硅酸盐学报》1997,25(5):589-593
用热爆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制备W-Al2O3金属陶瓷块体。分析了热爆SHS反应三种燃烧波蔓延方式,引入点火剂,控制热爆SHS反应的点火位置,进而控制燃烧波蔓延方式,为制取不同形状的样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石油焦烧碳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胜  徐春明  高金森 《化工学报》2003,54(7):989-994
用脉冲进料固定床微分反应器对两种代表性石油焦的燃烧情况进行了研究.由于石油焦成分比较复杂,其燃烧过程不十分稳定,呈现多阶段燃烧现象.通过实验得出了各阶段燃烧反应动力学方程、烟气中CO/CO2摩尔比变化方程和不同温度下的有效燃尽率.  相似文献   

14.
煤自燃的分子结构模型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文虎  代爱萍 《煤炭转化》2004,27(2):13-18
煤自燃主要是由于煤表面活性结构与氧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通过对煤、氧分子结构特性的分析 ,并根据类似有机结构与氧发生化学反应的条件及过程分析 ,探讨了煤分子表面易于氧化自燃的活性结构 ,归纳出 7种在常温常压下就能与氧发生化学反应的煤分子表面活性基团及其氧化反应热 ,利用煤自然发火实验对推断出的活性基团氧化反应热进行了验证 .在威斯化学结构模型和本田化学结构模型的基础上 ,提出了能够对煤自燃进行描述的煤分子结构模型 ,对煤自然发火机理及其过程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相似文献   

15.
以低质煤为原料,浸渍法制备催化剂,利用综合热分析仪研究了KNO3,DF,DY和DN四种助燃组分对低质煤催化燃烧反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组分及其添加量对低质煤助燃效果不同;由KNO3,DF,DY,DN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以一定比例组成的复合催化助燃剂(FKYN)可使低质煤煤粉着火点降低12.3℃,最大失重率点温度降低8℃,燃烬温度降低13.1℃,煤灰中含碳量显著降低.催化剂的分散程度对助燃效果有显著影响,以5%煤粉为分散剂时,催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煤部分气化燃烧集成系统最优化模型及其求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已有的基础动力学数据,将流化床气化过程用全混流模型描述,同时认为部分气化煤焦的燃烧速率相当快,其产生的电能只与燃烧的炭量成线性关系,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在此简化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部分气化、燃烧集成优化的经济评价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模拟计算发现:煤部分气化、燃烧集成优化是可行的,采用这一集成技术在提高煤炭利用率的同时,也可提高经济效益;1000℃时,三种煤的最优气化率在60%~80%之间,活性好的神木煤其最优部分气化率最高;提高气化温度,可以提高煤焦最优气化率,从而可提高总体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以三乙二醇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为催化剂合成三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研究了催化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反应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大约在5份时,产物收率最大,继续增加用量对产率影响不大;反应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升高,产率增加;环氧反应时间为3.5 h,产率最高,达到9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