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研究现浇网格生态护坡技术在边坡治理中的适应性和效果,系统地介绍该技术体系,对网格内植物的生长情况和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现浇网格生态护坡技术的河道边坡修复方法。以宝鸡市渭滨区渭河流域为例,通过对网格、网格与河道坡体连接、其它辅助设施的设计,选择适当的植物作为河道边坡修复植物,实现对河道边坡的需要修复。试验区适用研究成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修复率更高,达到了水土保持、改良土壤的目的,易在各类边坡生态防护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生态袋护坡浪蚀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学  谭水位  王晓松 《水利学报》2013,44(9):1093-1098
生态袋是柔性生态边坡工程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河湖边坡防护、矿区的恢复、铁路和公路的边坡防护、屋顶绿化等方面,是治理水土流失、改善河湖健康的一种生态友好型边坡防护材料。目前人们对生态袋护坡水力特性的研究很少,制约了生态袋在边坡防护中的应用。本文采用量纲分析方法提出了生态袋护坡在波浪作用下,生态袋内土壤颗粒损失的计算公式,并利用试验方法分析了生态袋护坡在波浪作用下的损失规律。研究表明,当波浪冲刷时间用无量纲时间表示时,不同波浪周期情况下,生态袋的浪蚀规律一致。生态袋的损失率随波高呈非线性变化,在波浪较大的情况下,在生态袋的植被生长起来之前,应注意生态袋护坡的防护,以避免生态袋岸坡的坍塌。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源于大量的地质灾害。这些灾难是由许多工程活动造成的。生态恢复是减少地质灾害、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在介绍现浇网格技术、土壤外喷播种技术和植物袋技术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塔里木河上游河岸边坡生态恢复进行了决策分析。结果表明,在干旱地区,边坡生态修复方案的选择主要考虑生态效应和稳定性。影响生态效应的主要因素是植被的成活率,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整体的稳定。现浇格栅技术将成为干旱地区公路边坡生态修复的首选技术,本研究为干旱地区坡面生态恢复决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分析了3种关键性生态河道护坡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植物生长状况、生物量、土壤含水率、抗剪强度、物种多样性等监测方法,对河道护坡建设完成后的结构稳定性与生态稳定性进行了为期3a的监测。结果显示:该河道生态护坡技术在监测的3a时间内发挥了积极作用,植物具有良好的长势,新生枝叶与根系具有显著的护坡作用,并明显提高了坡体土体的抗剪能力,岸坡的稳定性与土壤的侵蚀在生态护坡作用下得到改善;另外,生态护坡有利于恢复植物生长、改善生态环境,并有主要完善物种的多样性等。  相似文献   

5.
钢筋混凝土框格喷射植被混凝土护坡绿化技术,是先在开挖坡面上挂网、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格梁,然后在框格内喷射植被混凝土以达到护坡绿化目的的技术.本文结合富金坝航电枢纽工程岩石边坡绿化的工程实际,具体介绍该技术的施工工艺,以及所取得的护坡绿化效果.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多年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发现,高速公路、河道等基础设施广泛采用的六角空心砖护坡技术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土壤流失问题,根据对该类工程大量实际监测计算,土壤流失强度达(1.5万~6.0万)t/km2.a。目前,这种形式的水土流失还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其直接危害是影响边坡稳定,造成土壤资源的浪费,而且给排水系统以及河道、湖库造成了大量的泥沙淤积,并缩短其使用年限。为解决这种"隐蔽"的水土流失危害,开展了"坡改平"生态护坡技术的研发。通过应用"坡改平"生态护坡技术,把不稳定的坡面分解为若干个小的稳定水平面,使坡面土壤达到稳定,从而控制土壤流失,并通过草—灌—乔相结合的植被防护体系,丰富坡面绿化设计的内容和空间,为生态护坡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约束系统(三角形、圆形和矩形)对土壤流失量的影响,基于自行研制的人工降雨试验装置,通过改变约束的形式、网格的孔径以及边坡的坡度,开展了一系列室内模型试验。结果表明:①相比无约束系统的边坡,有约束系统护坡的边坡其土壤流失量大幅降低,边坡的破坏速度更慢;②降雨初期约束形式及网格孔径对土壤流失量无明显影响,仅当降雨持续时间较长后影响效果才会明显;③三角形约束系统的约束效果最好、圆形约束系统次之、方形约束系统最差;④土壤流失量随降雨持续时间及坡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在不考虑经济成本的条件下,约束系统的孔径越小,越有利于土壤保持。研究成果可为水土保持及坡面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石质边坡生态植被毯防护坡面的水土保持效果,在某高速公路施工现场软弱岩石边坡、碎石边坡段设置植被毯防护区和自然撒播草籽防护对照区,分不同时段对各区植被覆盖度、根系土壤根密度、崩解时间、地表径流量及土壤流失量等与水土保持相关的参数进行了测定,并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软弱石质坡面采用生态植被毯防护技术,可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少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效果明显优于直接撒播草籽护坡。该技术在同类边坡防护工程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公路、河道治理等工程投入日益增大,各类边坡工程越来越多,边坡防护对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边坡工程的发展,以河道与公路边坡为例,介绍了生态护坡的发展及应用,指出了生态护坡和传统护坡方法相比的技术优势,论述了国内外河道与公路生态护坡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河道与公路生态护坡的主要技术方法。结果表明:生态护坡技术把传统工程护坡措施与植物措施有效结合,提高了边坡稳定性、工程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毛竹生态护坡的护坡效果和经济效益,2012~2017年间,针对某一试验区的滑坡体位移、滑落塌陷情况以及毛竹种植经济效益等进行了为期6 a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毛竹的生长,护坡作用越来越明显,毛竹的护坡功能有随着年份的增加而逐渐加强的趋势;毛竹对维护滑坡体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但这种作用的稳定发挥需要3~4 a;毛竹被采伐后,新发竹笋数量明显增加,且竹笋生长迅速,郁闭较快,能够有效地防止坡面水土流失;种植毛竹能够在护坡的同时增加经济收入,可大范围推广。研究成果对生态护坡技术和研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传统护坡多为混凝土或砌石等硬质坡面,隔绝了水体和近岸陆地土壤之间的联系,破坏了生 态平衡。近年来,大量应用的植生型生态混凝土护坡所配套的常规绿化工法,存在着覆土层保肥及保 水能力低、抗侵蚀能力弱等诸多不足。植生型生态混凝土护坡及灌注型植生卷材绿化工法相结合,克 服了传统护坡及常规绿化工法的缺陷。本文介绍了植生型多孔隙生态混凝土护坡及灌注型植生卷材绿 化工法在防城港市港口区临港工业园排洪沟工程设计中的应用,阐述了技术原理、施工工艺及预期应 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态护坡下水土保持效果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改  白芝兵  赵迪  任婷艳 《人民长江》2017,48(17):25-27
为研究不同生态护坡措施实施后其护坡效果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选取北京市昌平区朱辛庄水土保持示范基地内的4组不同护坡类型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5 a的植被调查和人工模拟降雨实验研究,对各个护坡径流小区的植被状况以及产流和产沙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4种生态护坡实施后,随着时间推移,护坡植物种类会朝着当地土生植物种类发生演替,从而导致护坡的水土保持效果发生变化,每种生态护坡的效果各不相同;单一植物护坡容易受到植物演替规律的影响,而采用工程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护坡形式,水土保持效果则更为持久有效。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生态护坡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近年来对生态环保事业的重视以及水利事业投资力度的加大,植被护坡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护坡工程中.以往考虑植被护坡稳定性时往往从土力学角度考虑边坡自身的稳定,对于水流冲刷作用对植被护坡不断的侵蚀、浸润而造成的边坡滑坡失稳重视不够.在收集、归纳整理大量植被护坡稳定性研究资料基础上,总结了影响植被护坡稳定性的因素,着重从植物根系对边坡土壤C、φ值的提高,植物根系对边坡土壤抗冲刷能力的增强两个方面来说明植被对边坡的加固和防护作用.将国内学者对植被护坡在水流冲刷下的研究成果分为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其结论在植被护坡在水流冲刷作用下的稳定性标准化研究方面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新型生态植被毯边坡防护效果良好,目前常用的植被毯种类有椰丝型、麦秸型以及椰丝麦秸混合型。为优选出性价比最高的植被毯材料,对这3种植被毯上建植植被的植被覆盖度、有效根密度、地表径流量、土壤侵蚀量和土壤抗蚀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在自然坡面上建植植被相比,植被毯护坡均可以增加土壤的覆盖度,减少降水的径流量与土壤侵蚀量。结合植被毯的产品质量指标,椰丝麦秸混合型植被毯性价比较高,可以作为普遍推广的植被毯品种。研究成果可为植被毯的施工及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植被根系形态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裸露边坡大量增加导致破坏自然植被、威胁边坡稳定性等问题,以植被护坡的力学效应为重点,采用的经典WU模型对植被根系附加凝聚力进行数值模拟,并在工程常用岩土软件Geo Studio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二维有限元方法的植被护坡模型。应用植被护坡模型分析了不同乔木类型以及不同边坡类型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对JI模型和ZHANG模型进行模拟计算,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无论是直坡还是阶梯状边坡,植被根系都可以提高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增量最高可达39.7%。相同附加凝聚力下,Tap型根系对安全系数的提高效果大于Plate型根系。黄土边坡平整为阶梯状后安全系数提高(刺槐坡安全系数增量为8.3%,侧柏坡为8.2%);砂土和粉土的直边坡更稳定。研究成果对植被根系护坡模拟和生态护坡基础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林 《人民长江》2018,49(11):97-102
为了选择固土能力强、结构稳定、生态影响小的护坡结构,以长江荆江段为例,通过护坡概化模型水槽试验,分析了不同生态护坡结构对近岸水流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钢丝网石笼和护坡砖本身对近岸水流流速影响较小,对结构下层的土体有较好的守护作用,但在没有辅助措施或植被覆盖的情况下,对表层土体缺乏有效的守护;植被护坡植物能减缓近岸流速、减弱水流对表层土壤的直接冲刷,但守护岸坡稳定性较差,下层土体易被掏刷。将硬质结构护岸与植被护岸相结合,可减弱表层土壤的流失并对岸坡下层土体进行有效守护。将生态型护坡结构运用到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中,现场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岩土坡面植被恢复及护坡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和具体工程实践应用,研究了绿化喷播技术在植被恢复和护坡工程中的应用。该技术主要利用特有的喷播组合机械将土壤、有机质、保水材料、植物种子、粘接材料、长效肥料等混合干料加水后直接喷射到岩面上,在一定的养护条件下,灌木和草本种子可以在空隙中生根、发芽、生长,为植物的生长和自然演替创造更为有利条件,从而达到快速恢复植被、改善景观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实践证明:该项技术可以解决高陡岩土坡面植被恢复难题,有利于景观恢复,减少坡面水土流失, 对于生态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小流域坡耕地集流梯田工程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鹏  刘作新 《水利学报》2004,35(8):0103-0107
本文遵循坡地水量平衡原理和雨水叠加利用理论,提出了小流域坡耕地集流梯田工程的设计方法。研究这类工程的内涵、集流潜力及其断面参数。并对工程集蓄的径流通过典型工程应用分析了集流梯田对提高土壤水分、改良土壤和增产增收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北方丘陵半干旱地区修建1:1平坡比的集流梯田工程,比简单的坡耕地土壤含水量提高18.03%~25.87%;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分别增加0.05~0.1g·kg-1和0.89~3.01g·kg-1;产量提高58.28%~76.02%。  相似文献   

19.
杨剑  彭勃 《人民长江》2017,48(14):27-32
运用GIS技术中的地图叠加法和因子等权求和法对2015年唐家山堰塞湖区域的土地质量、坡度、坡向、海拔、植被覆盖和水体等因子进行分析,进行生态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坡度大于30°地区水土流失量较多,植被覆盖较少,干扰较重,生态质量较差;坡度在10°~30°地区水土流失量逐渐增多,植被覆盖逐渐减少,干扰适中,生态质量一般;坡度小于10°地区水土流失量较少,植被覆盖较多,干扰较轻,生态质量较好。东向、北向、东北及西北方向水土流失量较少,植被分布量较多,干扰较轻,生态质量较好;南向、西向、东南及西南水土流失量较多,植被分布量较少,干扰较重,生态质量较差。海拔低于800 m地区水土流失量最大,斑块分布量最大,干扰较重,生态质量较差;海拔800~1 600 m地区水土流失量逐渐增多,斑块分布量适中,干扰适中,生态质量一般;海拔高于1 600 m地区水土流失量较少,斑块分布量较少,干扰较轻,生态质量较好。距离水体越远的地区,干扰越轻,生态质量越好,越近的地区干扰越重,特别在距水体小于100 m范围内的区域干扰最重,生态质量越差。  相似文献   

20.
河流冲刷作用下石笼网生态护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与传统护坡相比,生态护坡强调在满足岸坡稳定性的同时达到修复生态、保护环境的目的。概括了河流岸坡生态护坡的内涵和特点,总结了常用于河流岸坡的生态护坡技术,重点介绍了石笼网生态护坡作为一种柔性护坡方式在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通过对已有理论和试验的分析,阐明了影响石笼网结构护坡性能的主要设计参数。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石笼网结构抗冲刷特性研究、石笼网填石料级配、厚度与抗冲流速关系的研究及石笼网与植被的结合试验研究。通过对石笼网结构的深入研究,以获取更多的理论支撑, 进一步优化石笼网结构的设计,更好地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