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争议     
《能源》2011,(2):21-21
核电技术路径之争 随着核电的跨越式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与此同时,也恰巧赶上第二代和第三代核电技术更替期,因此,要不要全面采用三代技术引起了业界的争议。  相似文献   

2.
张慧  ;郑本文 《能源》2014,(10):102-105
成立于2005年4月17日的三门核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门核电”),采用美国西屋公司开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因是全球第三代核电首个商业项目,三门自始至终受到国内乃至世界核电界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因各种原因,三门投产工期一推再推,也引发了持不同意见者的争议。  相似文献   

3.
正据统计,全球运行中核电站数量达437座,在建与拟建核电站数量预计将进一步提高,各国就核电发展出台相应政策,核电申请与建设进程平稳正常发展。相比于第二代核电技术,第三代技术的非能动系统设计大大提高了核电站的安全系数,降低了运行风险;模块化妁设计进一步缩短了建设工期,提高了核电站的建设效率与速度。福岛事故4年后,充分夯实基础的中国核电建设已正式重启,规划至2020年并网装机58GW,在建达30GW。  相似文献   

4.
正世界首台AP1000核电机组——三门核电站1号机组于5月29日成功完成冷试,全面进入系统联调阶段.这标志着我国AP1000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取得重要突破.AP1000非能动压水堆核电技术,是我国从美国西屋公司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第三代核电技术,也是目前唯一一项通过美国核管理委员会最终设计批准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国核工程有限公司是首批AP1000核电项目工程管理的主体单位,承担浙江三门、山东海阳的四台核电机组的建设管理任务.冷试  相似文献   

5.
核电是中国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选择。与传统能源不同,核电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本文对全球不同时期不同技术、同一技术路线不同机组核电建设周期和建造成本变化的规律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核电建设周期和成本呈现总体上升趋势;二是同一种技术路线下,核电建设周期和成本都是逐步减少的。产生第一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社会对核电安全性的要求在提升,相应的工程建设和设备制造难度在加大,工程量在增加;第二种现象是因为同一种技术路线下,首台机组建设过程中设计变更等各种问题在后续建设中得到解决,学习效应发挥作用,建设周期和建造成本逐步减少。当前,尽管我国在建的第三代核电项目首堆建设大幅度延期,但可以乐观判断,未来批量化建设后,工期和成本都将大幅度下降。为此,应坚定我国发展核电的政策和决心,推动核电的最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目前国内在建核电站常规岛给水系统的配置方式,比较了二代核电CPR1000、三代核电AP1000及EPR技术所采用的不同给水配置及特点;作为核电站最重要的系统之一,热力系统设计工程师熟悉并掌握给水系统配置方式,合理地设计该系统,对于电站的安全、经济、灵活运行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三代核电技术是目前在建机组安全性较高的技术,而仪控系统是核电站中重要系统之一。通过对AP1000和EPR仪控系统的平台总体结构、软硬件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做了对比,比较了三代核电仪控系统平台的不同点,得出AP1000仪控系统平台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1月9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正在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人民大会堂,共同为中国能建广东院参与建设的广东台山核电站1号机组成为EPR(European Pressurized Reactor)全球首堆工程揭牌。台山核电项目一期工程建设2台1 750 MW机组,是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核电站,也是中国首个EPR三代核电技术项目。作为台山核电常规岛及BOP部分的主要设计单位,面对技术难度高、管理难度大的第三代核电项  相似文献   

9.
《能源》2014,(4):46-47
目前我国现役核电机组主要采用二代或二代加技术,但随着核电安全的提高,拥有更高安全系数的三代核电将逐渐成为主流。因此不同的核电公司围绕国内核电发展到底应该采取哪条技术路线展开激烈竞争。  相似文献   

10.
《热力透平》2013,(4):287-287
据2013年11月6日《中国能源报》报道,除在建的两个项目(三门、海阳)外,三门二期、海阳二期、广东陆丰、辽宁徐大堡,以及湖南桃花江等内陆核电项目均拟选用AP1000技术,AP1000技术有望成为中国未来核电发展的主力堆型。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徐玉明在近日召开的“核电厂更高的安全规范要求及解决方案”国际研讨会上表示。  相似文献   

11.
<正>第二十五届国际核工程大会7月3日在上海开幕,主题为"核能——清洁、绿色、可靠的能源"。中国核能已进入规模化发展新时期,到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和在建装机将达到8 800万k W,包括第三代核电技术在内的科技创新成果已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正逐步成为世界核电的产业中心。国际核工程大会素有核工程领域"奥林匹克"之称,是国际核工程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大会。本次大会是第四次由中国举办,充分体现了国际同行  相似文献   

12.
《能源工程》2008,(2):14
继西屋和阿海珐第三代核反应堆技术和约签下,中国的核电发展开始了技术引进吸收自主化的黄金时代。不久前,湖北成宁大畈核电项目、秦山核电站扩建项目——方家山项目先后进入前期准备阶段;我国迄今国产化程度最高的百万千瓦核电机纽在福建宁德动工;而今年年初中国核工业集团与俄罗斯原子能建设与出口公司(简称“俄原子能出口公司”)即将开始讨论田湾核电站二期工程合同,  相似文献   

13.
张慧 《能源》2013,(4):76-77
依托在建核电项目,很多省份开始规划核电产业园区,以期核电设备本地化制造。然而,由于核电项目的特殊性,本土化生产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永江 《中国能源》2008,30(4):38-40
2007年l0月,国务院批准颁发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核电发展任务十分艰巨。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主要发展的二代改进型核电技术和三代核电技术在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的优缺点,论述了二代改进型技术的现实性和三代技术的先进性,建议在当前阶段,周全考虑二代改进型技术和三代技术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把握好成熟性和先进性之间的关系,采取两步走的策略和步骤,既能解决核电容量不足的矛盾,又能跟踪和发展三代核电技术,从而确保核电又好又快又安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我国有5种第三代核电技术,分别是AP1000、CAP1400、华龙一号、法国核电技术(EPR)以及俄罗斯核电技术(WER)。AP1000技术是美国西屋公司研发的一种"非能动型压水堆核电技术"。2003年,中共中央作出引进美国西屋AP1000技术、合作建设自主化依托项目4台机组、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基础上自主创新、成立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等决定。目前我国应用AP1000技术的主要目标工程包括:山东海阳核电厂1、2号机组和浙江三门1、2号机组。  相似文献   

16.
张禄庆 《能源》2012,(5):52-54
日本“3.11”福岛核事故对刚刚开始复苏的世界核电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各国政府和公众更加关注核电的安全。中国政府立即组织对所有投运和在建核电机组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落实整改措施,同时宣布将继续坚持发展核电的能源战略。各核电集团因势利导,认真吸取福岛事故的教训,乘势而上实现更大跨越,力争尽快完成自主化三代核电机型,并在今后的核电新项目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7.
简讯     
2013年2月17日,由东汽制造的辽宁红沿河核电站1号机组于15时09分并网发电,标志着该机组正式进入并网调试阶段,具备发电能力。红沿河核电站是国家"十一五"期间首个批准开工建设的核电项目,也是东北地区第一个核电厂和最大的能源建设项目,是全球在建规模最大的核电项目。  相似文献   

18.
《热机技术》2007,(2):52-52
国家原子能机构23日在上海举行“三代核电技术报告会”提出,中国要积极推进三代核电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工作,努力提高中国核电自主创新能力。为进一步增进社会各界对核电技术发展历程的了解,国家原子能机构向媒体提供资料,详细介绍目前已知的一、二、三、四代核电概念。  相似文献   

19.
福岛核泄漏事故至今已逾5年,世界核电进入新一轮复苏重启,全球核发电量从减少到回升,核电装机容量在增加。截至2016年7月1日,全球在运核电机组444台,在建机组62台,运行与在建机组都在增加。美、英启动建设新机组,日本停运核电站开始恢复运行,俄罗斯、韩国成为核电出口大国,中、俄、印坚持推进核电建设,一批无核电国家正在建设、计划建设或拟建核电机组。中国核电走过了一个渐进与积极发展的历程,相继提出了"积极推进核电建设"、"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的方针。我国建成与在建核电机组54台,装机容量53613MW,占世界核电机组总台数的10.7%、总装机容量的11.8%,居世界第三位。而且对新建核电采用了最严格的安全标准,核应急提高到更高水平。但我国核电比重较低,要真正成为核电大国、核电强国尚需努力。要举全国之合力,在"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前提下运行与建设好现有核电站,做好"十三五"新建核电站的布点、机组选型与工程开工,继续做好四代高温气冷堆、快堆的开发工作以及聚变堆的研究工作,将引进的AP1000、EPR建设好、运行好、改进好。  相似文献   

20.
核电是典型的高技术产业,上海是我国核电产业的发源地,从建设秦山核电一期开始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核电装备制造和技术服务产业体系,实现了技术能级从二代到三代的跨越,上海市核电办公室作为专业职能部门发挥了推进协调的积极作用。未来随着三代核电建设批量化和自主化,上海将发挥产业链集聚的优势,进一步提升核电技术装备发展水平,为我国核电装备产业发展和“走出去”贡献新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