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印  李川 《包装工程》2017,38(19):190-193
目的为了提高卷材边缘的整齐度,提升包装产品质量,降低包装材料损耗。方法分析卷材放卷过程中跑偏的原因,在分析放卷纠偏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模糊神经网络PID的纠偏控制器以实现复杂的卷材放卷系统参数自调整以及优化。结果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模糊神经网络PID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超调量更小,纠偏控制精度达到±0.5 mm。结论所述控制方法能够明显降低软性包装材料跑偏误差,大大提高了产品包装质量。  相似文献   

2.
基于热合包装机的纠偏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万苏文 《包装工程》2014,35(5):54-57
目的保证热合包装机横封室的瞬时线速度与料袋膜的进给速度相一致。方法设计一种能自动纠偏的装置,并且在EPC系统中用PLC对纠偏装置进行控制,并对磁粉制动器作为执行元件的胶辊式张力控制系统进行探讨。结果该方案可以使其在拉膜机构中与料袋膜的进给速度相适应,而且在实际运行中,控制信号与跑偏方向关系也和假设相一致。结论实践证明该系统能使生产线获得更高的运行速度和更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顶管计算机控制系统及其纠偏自动化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顶管施工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套顶管计算机控制系统,整个分散式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由工控机和各个智能控制器组成,相互之间用CAN串行总线进行通信,智能控制器都挂在同一条总线上;详细论述了水泥管顶进过程的纠偏自动化的实现,并给出了纠偏总流程和计算机程序流程。  相似文献   

4.
基于线阵CCD的自动纠偏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钟飞  吴雪茹 《包装学报》2011,3(2):14-16
针对柔性片材传输过程中的跑偏现象,设计了一种基于线阵CCD的自动纠偏控制系统。采用线阵CCD可以准确、快速检测出特征标志线的位置,实时驱动电机与滚珠丝杠推进滚筒进行及时、准确的位置纠正。实验证明:所设计的基于线阵CCD的自动纠偏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检测精度,可适用于各种需要纠偏的场合。  相似文献   

5.
曹华 《中国科技博览》2010,(10):279-280
卷取机是带钢生产线上的关键设备,要求有很高的卷取控制性能,包括快的响应速度和高的控制精度。本文在分析了带钢卷取机纠偏控制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用AMESim软件对该液压系统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满足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6.
起重机大车运行偏斜是一个普遍现象.它给企业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提出用位移传感器测量出起重机车架相对于轨道的偏斜,用此偏斜量作为控制信号,通过计算机控制的变频器调整两边驱动电动机的转速,从而自动地修正车架的偏斜,并加强车架的水平刚性,使啃道现象得以基本消除.此设想已用于起重机模型的实际运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任长清  赵号  杨春梅  马岩  薛勃  杨帆 《包装工程》2021,42(3):190-199
目的针对家具业和木工机械加工企业现阶段定制梁柱材批量化生产程度低,自动化生产程度不高,生产单件成品成本高,后期人工包装产品依赖度高,包装产品成本高,工作车间环境恶劣差等一系列问题,设计一套新型的数控梁柱材六面加工生产线控制系统。方法系统采用台达DVP-48EH3系列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作为下位机成为执行单元,工控机主机作为上位机成为运算单元,PLC扩展连接系列配套模块,实现人机交互、模拟采集、数据交换、运动控制等功能,通过生产线各机电模块相互配合动作实现梁柱材的高速、批量化加工生产。对接后续包装工序,利用梁柱材成品后续包装加工。结果该生产线控制系统具备木材坯料外形轮廓和尺寸自动识别功能,完成了梁柱材六面铣削、刨削和开榫槽榫眼加工要求,完成一件产品的平均加工效率为2.25 min,控制系统故障率低,明显提高了后续梁柱材成品包装率。结论经过虚拟仿真加工测试实验表明,该生产线控制系统具有优秀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满足家具产品市场上基于客户订制的多件小批量生产模式的发展趋势,高效快速完成梁柱材订单加工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8.
精密加工中加工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振动、热变形等在精密加工中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及如何减少振动及热变形等因素的影响,以保证加工过程的高稳定性。着重讨论了精密加工中减振与隔振的措施及温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超精密车床结构及加工过程的复杂性使得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不能完全确定,尤其是随机性因素的影响更难确定。为此本文首先系统分析了超精密车床中影响加工精度的各项误差源,然后通过实验辨识了主要振动误差源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为减少和补偿由这些误差源引起的误差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叶建美 《包装工程》2016,37(13):147-150
目的研究多层瓦楞纸贴合时自动纠偏系统的设计方法。方法基于PLC和触摸屏技术,采用光幕检测,控制防压纠偏轮纠偏的方法,给出了系统的硬件配置以及PLC的软件设计。结果实验验证了基于光幕可以准确、实时驱动纠偏轮进行自动控制。结论自动纠偏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检测精度和快速的响应能力,能显著提高瓦楞纸板质量,在瓦楞包装行业有良好的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使纠偏控制器能对卷材按颜色的方式进行纠偏,提出了使用颜色传感器TCS230代替目前纠偏控制器上广泛使用的光电传感器,采用两传感器互补交错布置的结构,构建采集系统硬件平台。基于脉宽测量法,对TCS230RGB 3种滤波片的输出值进行了采集、分析和相对比值处理,并对颜色进行了模糊识别,实现了采集系统滤波片的自动选择。实验结果表明,在卷材色彩不同的情况下,系统能够自动对滤波片进行最优选择,达到了纠偏控制器的高精度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精密1号装配机器人控制系统体系结的设计与实现。精密1号机器人是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立项研究的一台SCARA结构的4轴装配机器人型号样机,它采用直接驱动技术,具有较高的运动速度和定位精度,配有高性能的视觉和力觉传感器,控制系统以Intel公司的iSBC386/12系理计算机和iRMXⅢ实时多任务作系统为基础,采用上,下两级分布式计算机结构。控制系统除具有一般的机器人控制器的功能外,还具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精密1号装配机器人控制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与实现。精密1号机器人是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立项研制的一台SCARA结构的4轴装配机器人型号样机。它采用直接驱动技术,具有较高的运动速度和定位精度,配有高性能的视觉和力觉传感器,控制系统以Intel公司的iSBC386/12系列计算机和iRMXⅢ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为基础,采用上、下两级分布式计算机结构。控制系统除具有一般的机器人控制器的功能外,还具有用户多任务编程、可基于视觉和力觉传感器信息控制、离线编程和图形动画仿真等特性。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金属材料微结构的高精度、高效率和高质量的微细加工问题,提出了一种激光电解复合加工新方法.分析了激光电解复合加工电解液流体的冷却效应以及气液两相流的影响原理.设计了基于激光电解复合加工的电解液循环控制系统,分析了控制系统原理,搭建了控制系统硬件结构,并对其软件系统进行详细设计.系统通过柱塞液压泵和电动调节阀对电解液增压并控制其流量,通过温度传感器和离子选择电极检测数据,实时控制电动调节阀、加热器等元件的启闭,实现电解液循环控制系统的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15.
详细阐述了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精密加工领域中应用的两个方面——加工过程动态仿真和加工过程物理特性仿真;建立了微细电火花加工仿真系统,实现微细电火花放电通道仿真,建立并分析了电火花加工的热学模型,分析了表面粗糙度与工艺参数的关系。系统在实际中得到验证,加工出微三维结构。通过电火花仿真系统,说明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精密加工研究方面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脆性材料塑性域超精密加工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奕  周明 《高技术通讯》1999,9(4):59-62,47
对脆性材料塑性域超精密加工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武汉美 《工业计量》2001,11(4):21-23
文章论述了一种以氧化锆为传感器,以单片机为主要控制芯片的控制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一个尺寸精度要求比较高的小壳体零件的加工过程进行论述,以实际加工技术为例,说明了其工艺及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马鸣  董浩 《中国科技博览》2011,(24):300-300
1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应用,对零件的加工E精度要求从微米级提升到亚微米级、纳米级。超精密加工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其发展程度体现了一个国家制造技术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0.
光电精密跟踪中的复合轴控制系统的实验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从理论上分析了复合轴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跟踪精度,提出了提高子、主系统的带宽比对复合轴系统的重要意义。同时,本文设计了一个一维复合轴控制系统,对复合轴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了子轴采样频率、子轴带宽以及子、主系统带宽比和复合轴系统动态跟踪精度的关系。并对于轴的误差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子轴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文章最后给出了本文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