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海茹  寇迪一  邹晨  侍秉颂  郝亚岑  佟可新  成刚 《包装工程》2022,43(22):434-442, 456
目的 探索汉字与少数民族文字在字体形态上文化转译的可行性;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字的多元字型文化,拓展少数民族文化特征的汉字设计创新研究,服务于民族区域文化建设,助力民族品牌塑造。方法 运用“文化转译”方法展开对蒙古文字造型特征的提取,进行汉字文化物质层、行为层、精神层的蒙象汉体设计转译。在获得造型要素样本筛选结果、蒙象汉体转译方法建构、认知体验达成路径以后,进行赋能民族品牌升级的设计与优化,继而提升汉字民族文化内涵的表达。结果 围绕蒙古文多元字型的挖掘,完成蒙汉字型文化转译的设计方法探索、蒙象汉体设计、民族区域品牌优化实践。结论 基于文化转译视角的蒙象汉体创新设计研究是以设计学视角构架民族文字与汉字融通的桥梁,有助于深度挖掘民族文字造型的文化内涵,探索中国汉字传承与设计创新的新思路,为促进我国汉字设计事业的健康发展,赋能民族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与传播事业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现代化问题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正确看待文化传承,以及如何面对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问题,是当前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其中,家庭教育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不仪可以对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进行继承和传播,而且也可以对人类的文明进行保存和发展。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传承,以及家庭教育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用以突出家庭教育和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之间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3.
西南少数民族聚落文化景观旅游纪念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峰  李旭 《包装工程》2012,33(14):131-134
通过对西南少数民族聚落文化景观的现状分析,针对旅游纪念品设计的现状,提出了适宜西南少数民族聚落文化景观发展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原则和策略。探讨了旅游纪念品在设计上深入挖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特征并使之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问题,同时强调了旅游纪念品不仅应突出其纪念、审美和实用特征,更应表现其独特的民族文化韵味和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4.
邱丽 《上海包装》2023,(2):159-161
就中国少数民族的总体分布状况而言,云南省是少数民族分布数量最多的地区,所有少数民族均具有丰富的历史、民俗文化,而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可作为激发儿童进行绘本创作设计的灵感源泉。基于此,文章对云南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和儿童绘本进行论述,对云南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主题与儿童绘本创作融合的意义进行探讨,展开对云南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主题在儿童绘本创作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期通过儿童绘本的创作设计夯实民族民俗的本土化基础,对儿童绘本教育进行创新,加深儿童对云南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了解,实现对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新时代的传承。  相似文献   

5.
<正>国务院近日印发《"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对"十三五"时期我国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加强民族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规划》中提到,由于历史、自然和地理等原因,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仍面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滞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艰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不断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民族文化的创新和进步.云南是少数民族占比最大的省份,二十五个少数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魅力与创造.其中,云南彝族刺绣在众多的少数民族作品中是一颗熠熠生辉的明星.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生存问题,充分整合其特色的当地资源,以创新的发展模式来适应社会的进步,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方法以人口较少的畲族为研究对象,对其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及文化内容等多方面进行研究。采用以设计介入的方式探究社会创新理论应用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承中的可能性,并针对文成县畲族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研,提炼出地区品牌以服务设计为导向的可持续创新方法,构建出符合当地情况并以文化发展为主的服务生态系统。结论社会创新可以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战略工具,以此来打造体验模式、民族品牌、生产模式及服务设计等各个层面,成为少数民族地区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之一,进而拉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以期为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借鉴,促进各民族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8.
本文正是从文化创意产业的角度审视我国西南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利用情况,通过分析西南民族地区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找出制约其发展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黔南少数民族防染工艺文化基因,既是黔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解读该制作群体文化符码的“钥匙”。采用对民间工艺文化基因的分类方法,探究黔南少数民族防染工艺文化基因的形态特征,从多个角度剖析影响其形成的因素,发掘黔南少数民族防染工艺文化基因在历时性的发展过程中受自然条件、制作群体的原始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以及多民族文化交融等因素的影响所呈现出的独特基因形态,有助于充分展现黔南少数民族特有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0.
李擎 《中国科技博览》2011,(24):177-177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悠久历史发展的产物,是我国宝贵义化遗产之一。它是各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作为一种媒介,它对外弘扬民族文化,对内增强民族凝聚力都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体育院校率先开设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进入匕速发展阶段:一些综合性院校也相继开设了该专业,对区域性的民族体育进行广泛的研究,为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及少数民族人民体质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1.
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是目前一个热门命题,中国政府也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保护和发展各个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如建立相应的文化保护机构,实行文化保护工程,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动等。但是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即培养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者。 在笔者通过初期的调查采访研究,发现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具有成为继承者的潜力。本文旨在证明在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中开设少数民族艺术公共课对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对于全面保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整体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借助高效直观的动画方式与互联网平台的传播方式,以新疆少数民族题材动画《图瓦人的四季》为例,归纳新疆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的设计要素,结合图瓦传统文化进行创作实践,为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提供可参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少数民族人口流动性增强,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口进入城市,少数民族和汉族的交往较之更为频繁,但因为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都与汉族的不同,在交往过程中产生矛盾、摩擦的机率增加,随之城市民族问题成为社会问题中的一大热点问题。本文分析了城市民族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云南除汉族外有25个少数民族,其中"直过民族"9个,少数民族交错分布,表现为大杂居小聚居。伴随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了一方面强势语言、全球化、互联网等的冲击,弱势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正处于逐渐消失的危险;另一方面在山区和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群众除勤劳善良外,还有非常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受生存环境和地理位置的影响在与外界接触的时候又容易形成自卑感。如何让边疆少数民族群  相似文献   

15.
本文聚焦普米族的民族文化中服饰纹样的研究,并依托IP人物设计开发普米族系列文创产品。厘清普米族民族服饰纹样的形成及发展过程,研究其在民族杂居大环境下保留的传统服饰纹样的独特性,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其他少数民族如白族、纳西族、藏族等的影响。通过对普米族服饰中头服、上衣、下裳和装饰的相关资料进行详细整理研究,从款式类型、色彩搭配和装饰技艺等几个方面分析其艺术特点,结合IP人物形象设计的审美价值、创新形式、工艺技术以及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理念,解构后再创作实践,设计出基于普米族少数民族文化的符号化、大众化的文创产品。同时,民族服饰能够体现其民族文化、民族独特风貌和其发展轨迹,将普米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设计元素相结合,赋予现代设计产品浓厚且扎实的民族文化属性、艺术属性,使产品更具竞争力。优化文创设计产品,使民族文化传播途径更加多元化,引导市场消费者主动了解中国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刘靓 《包装工程》2021,42(6):327-335
目的 少数民族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内涵,如何保护、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不仅是文化课题,也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以羌族传统舞蹈文化为例,研究其传统民族舞蹈文化的特点并从中提取设计因子模型,再设计相关文创产品进行验证,该产品既包含了羌族传统的民族文化,又符合了当代审美.以文创产品为载体把羌族传统的民族文化进行广泛传播.方法 搜集羌族传统民族舞蹈的素材,进行分类和筛选;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分析图谱,从素材中提取相关设计形态因子和色彩因子;搜集和整理感性词汇,进行用户调研;根据调研数据了解目标用户的需求并通过调研数据计算出因子权重;再进行再设计和优化,从而形成最终方案.结论 从羌族舞蹈文化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民族舞蹈是少数民族文化重要的表现窗口.从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中提取设计因子并运用于设计产品中可以有效地传播少数民族文化,进而达到提高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价值和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侗族织锦是少数民族特征和多样性文化符号的反映。文章分别从侗族织锦的文化内核、织锦方法、图案及审美情趣等几方面出发,探讨侗族织锦形成的审美成因,以及侗族民族文化对织锦审美的影响,最后,引出对今后侗族织锦创新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广西少数民族图案特征及其在本土艺术设计中的演绎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吕屏 《包装工程》2013,34(2):5-8
从广西少数民族图案的题材类型入手,在分析了图案纹样的艺术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广西少数民族传统图案应从形的提取与重构、色的运用与延伸、意的隐喻与表征、与新媒体和新材质相融合等方面进行重新演绎,以此开拓本土艺术设计空间和传承传统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9.
贺锡德 《音响技术》2006,(10):71-72
维吾尔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古称“回纥”。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回纥部落以鄂尔浑河流域为中心,建立了游牧的封建汗国,至唐开城五年(公元840年),汗国亡,陆续西迁,其中大部分移居新疆,与当地各民族长期相处,逐渐发展形成为维吾尔族。由游牧逐渐转变为农业,文化艺术也有相当发展,尤以歌舞较为发达,至今仍为民族文化特点。在新疆各少数民族中,乐器品种最多的要数维族,吹、拉、弹、击各种乐器都有。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凝结了各族人民的智慧,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资源丰富,文章简单阐述了西部地区9个省区少数民族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情况,指出少数民族文献数字化是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必由之路,这样才能促进更好地发掘、传播与利用我国少数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实现民族文化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