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吴家禾 《山西建筑》2014,(16):16-18
针对我国现阶段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不足,探讨了基于社区管理的老年公寓养老模式的发展意义和设计要点,指出基于社区管理的老年公寓设计,既考虑到居家养老的安全性、便捷性、易识别性,又充分规划了社区管理的人文关怀和完善的服务功能,可成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补充与加强。  相似文献   

2.
《建筑师》2011,(3):133-134
【前言】法国VP建筑师事务所(VALODE ET PISTRE ARCHITECTES)是一家综合性的建筑设计机构.一直注重建筑为人服务的设计理念,关注使用功能与空间之间的对话.关注文化与技术之间的交融。目前法国VP建筑师事务所在中国市场的开发已六年有余.我们在接下来的六期专栏中将通过不同的角度介绍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和建筑师的逻辑思考。  相似文献   

3.
正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间,广襄的中国大地上无数高耸的建筑拔地而起,无数繁华的社区展露风采,这其中大部分的高端建筑项目,都有境外设计机构的参与。通过这些高品质的项目,境外设计机构展现出了新颖的设计理念、先进的建筑技术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获得了国人的认可,赢得了更多的机会。作为大型设计企业,广州市设计院多年来与多家知名境外设计机构合作,成功完成了多项大型建筑项目,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略述如下:一.合作设计的背景与模式七十年代末,我国确定了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政方针,为境外设计机构进入国内市场创造了必要政治条件。当时,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在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关中坤  于俊亭 《建筑》2003,(2):69-70
到底什么是社区智能化?众所周知,定义繁多。但比较成熟的且被广泛认可的是由美国IBI给出的定义:智能社区是指利用系统集成方式,将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现代智能仪器仪表技术、现代控制技术与建筑艺术、环境设计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各种信息资源的处理,对使用者的各种信息服务的优化组合,构成一个安全、高效、便利、节能、优雅、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一、社区智能化的构成目前在我国,社区智能化至少有以下方面的内容:1、综合布线系统为实现小区管理自动化、通信自动化、控制自动化,保证…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社区环境、居民服务品质低的现状。立足情境感知理论,从情境体验设计视角出发,分析智慧社区情境关键因素,洞察居民需求。提出感官体验、功能体验、情感体验三个层面的设计策略。为提升环境品质,优化居民服务体验,提升社区活力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当代区域设计起源于传统的区域规划。物质设计复兴和传统区域规划是当代区域设计的两个来源。区域设计致力于塑造区域的物质形态,它通过适宜地引导社区中居民点的布局规划一个区域的未来。作为适应增长的战略,区域设计提供了一个物质框架,用以决定或引导社区在区域中最有利的位置、功能、规模和相互关系。社区、联系通道和边缘区这三者是区域设计概念的支柱。区域设计致力于通过交通、通讯及其他联系方式将社区联接成为一个区域网络,但同时又保持这些社区的相对独立。  相似文献   

7.
毛志伟  施晴 《城市建筑》2023,(8):189-191
“泰康康养社区”是由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属泰康之家(北京)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打造的布局全国的“候鸟式”康养社区。社区引入CCRC养老模式,以活力养老、文化养老、医养结合为核心服务特色。“桂园”是泰康在南宁布局的第一个康养社区,文章结合设计实践,从场地、布局、建筑三个层面解析了注重地域文化的康养社区设计策略。通过将传统元素现代演绎的方式,力图将项目打造成具有南宁地域特色的康养社区。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范围不断扩大,垃圾焚烧发电厂选址很难做到完全远离住区。作为典型的邻避设施,如何运用设计手法增加社区友好性,减少建筑本身的邻避属性,是一个新的课题。该文选取近年来国内外新建的选址在居住社区附近并得到良好社会反馈的一些社区友好型垃圾焚烧发电厂案例,对其采用的去“邻避”属性的建筑设计手法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出其情感化设计策略,以期望对新建在社区周边的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筑设计提供一定的建议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建筑电气》2011,30(11):67-67
智能建筑设计研究中心隶属于中同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从事建筑智能化领域研究、咨询、设计和相关技术服务的专业机构.拥有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并通过ISO9001认证。  相似文献   

10.
中小城市广场作为聚集、集会和社会交流的重要场所,它既是中小城市重要的城市设计元素,也是一个具有多元功能的社会机构。城市广场因其特殊的地位决定了城市广场具有文化属性、公共属性、自然属性三大属性,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对三大属性进行研究与探索,对中小城市广场设计而言具有借鉴和学习意义。  相似文献   

11.
首先以具有典型性“高低配”开发特征的广州GJ 社区为例,分析了“高低配”住宅小区引发的具体问题;从规划技术角度分析了当前“高低配”住宅小区的指标特征,并通过对比高容积率的广州GG 社区,认为“高低配”住宅小区是较低的容积率和较高的建筑限高联合作用下的产物;然后基于纽约区划法对居住区控制的经验,对比辨析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2018)》、广州技术规定与纽约区划法的住宅小区控制指标体系,指出当前我国的住宅小区控制指标体系略显粗放;最后提出针对“高低配”住宅小区的技术改善建议,建议应加强住宅小区建筑高度的下限控制、公共空间的控制以及住宅片区的城市设计引导。  相似文献   

12.
陈新  奚辽辽  乔骞 《新建筑》2013,(6):133-135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城市机构养老设施发展迅猛。西安的机构养老设施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的要求,但是否符合使用者的行为需求尚需探究。以西安市C养老服务中心为例,通过对入住老人日常行为的追踪调查,描绘养老设施的利用实态,总结空间使用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对城市机构养老设施的空间布局、家具配置、经营管理等方面提出改善意见,以期为此类设施的建设与改造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马晓暐 《风景园林》2007,(2):111-113
锦麟天地毗邻上海繁华商业中心和高级商务区——淮海路,紧依上海新天地,是集酒店式公寓、住宅、商铺为一体的高档综合楼项目。设计师与国内外一流设计单位的协调与合作,提供贯穿整个建设周期的细致、周到、全面的现场服务,充分利用项目特有的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把握细节,将商业、住宿、娱乐、购物、参观等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该项目打造为充满老上海风情的现代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倚林佳园居住区环境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磐岩  谢晓英  林鹰 《中国园林》2005,21(2):63-65,69
本着以人为本的指导方针,突出绿色生态景观,并辅以人性化、趣味化的休闲活动设施,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充分融合,营造一个舒适、安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绿色社区.重点解决停车与绿化的矛盾、人行与车行的关系、立体绿化问题、节水问题、小区绿色空间的均好性等问题.将森林公园的优美环境以"绿色山谷"的形式引入居住小区,使居民的日常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5.
张蕾 《华中建筑》2010,28(12):42-44
通过对老龄居住模式变化的分析,从老人的行为活动、生理特点指出老年住宅设计中的要点。通过提高住宅的适应性,增加社区交流空间,完善社区配套设施,设计与开发适宜老人居住的"通用性"住宅和老年社区。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住宅社区的造型设计和风格取向,应与当地自然、天际轮廓线及周围环境的景色相协调,还要体现当地历史、文化、心理与社会生活等地域文化和文脉,以传统文化要素为切入点来探求农村民居立面改造手法。  相似文献   

17.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居住和公共类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平均寿命尚不足10年,大大低于普通建筑50年的使用寿命。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人们不断改变和提高的使用需求和审美能力;二是由于空间功能的置换和业主的更替;三是受制于材料的年限;四是由于建筑本身就"短命";最后还涉及设计水平不高、施工工艺低劣等问题。"短命"造成的室内设计行业空前繁荣的背后,是巨大的能源消耗和环境透支。有鉴于此,从室内设计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入手研究,寻求改善和延长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寿命的策略,探索切实可行的室内设计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全缨  沈建华  刘烨辉 《规划师》2008,24(12):76-78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周边地区农民居住社区的规划设计成为新的课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浙江省湖州市汲道农民社区规划以“生活环境保留生态本底、生活方式保持乡村特色、生活质量保证城市水平”为基本原则,为城市周边农民建成符合当地农民居住习惯、保证农民生活质量、人居环境良好、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社区。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的居住养老问题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本文通过对我国老年社会现状的分析,提出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居住区设计应注重:立足居住区,为居家养老创造条件;加强社区老年设施建设,丰富老年文化生活;注重社区医疗机构建设的三个基本要点。  相似文献   

20.
魏菲宇  李运远 《中国园林》2006,22(12):48-5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新建居住区的环境品质越来越关注,以北京通州“自由小镇”环境设计过程为例,从行为、事件模式、空间三者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以人的尺度、人的活动为根本出发点,营造一种优雅、放松、生态、安全并有强烈归属感的环境。使环境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人们之间彼此逐渐了解、相互信任、共同创造的媒介。进而探讨新时期住区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并希望对当今社区的环境设计、建设、使用等实践有所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