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喜忧参半的土地城市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88年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建立以来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土地城市化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方面,它为拓宽政府财政收入来源,改善城市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过于依赖土地财政导致的房价飞涨和城市蔓延,已引发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本文探讨了土地城市化这柄双刃剑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得与失,并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土地城市化转型的方向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现行征用制度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向南 《城乡建设》2003,(11):24-25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劳动对象和经营基础,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是农民权益保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集体用地经由征用转为国家建设用地;由于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基本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其赖以存在的制度环境和服务目标已经转  相似文献   

3.
在珠江三角洲的快速工业化进程中,自下而上的土地股份制创新对乡村地区的工业发展和减少城乡差距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集体土地产权的模糊性和缺乏管制,也存在土地利用零散、低效、无序等问题,使可持续的城市化进程面临挑战。本文以顺德为例,分析了其土地股份制背景下农村地区土地利用的特征和问题,从土地制度创新的角度,提出了完善农村土地利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建筑》2015,(1)
当前在土地制度改革方面有两种完全对立的意见:一种认为,现行土地制度已完全不适应中国当前经济建设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彻底改革;另一种认为,现行土地制度是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也是未来中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制度红利",基本制度不需要改变,不断完善即可。从土地资源、建设用地及农地制度等几方面对当前流行的土地认识进行了批评,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坚持并完善现行土地制度的主张。  相似文献   

5.
二元土地制度与双轨城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代开始,中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通道,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990年的26.41%增长到2016年的57.35%,年均增长3.03%.在二元土地制度下,中国的城市化呈现明显的双轨特征:一条轨道是政府依靠强制低价征收和土地一级市场垄断主导的城市化,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本来源和公共品提供,也导致城市蔓延、效率低下、结构失衡、政府财政和银行金融风险;另一轨道是农民自发在“城乡结合部”或“城中村”聚集的城市化,农民集体组织提供公共服务,也造成法外之地蔓延、基本公共服务提供能力不足、外地人与本地人的权利不平等、以及治安事件集中发生等城市治理问题.分析了中国二元制度导致双轨城市化的机制,政府主导城市化和农民自发城市化的特征和问题,提出了改革土地制度实现城市化并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二元规制环境中城中村发展及其意义的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张京祥  赵伟 《城市规划》2007,31(1):63-67
城中村是中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由于二元规制环境作用而产生的一类独特的地域空间。本文对以往许多研究中将城中村简单地视为“毒瘤”并进行过多指责的认识进行了反思,分别从土地、住房、市政管理等各种城市制度环境的二元性方面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指出城中村形成与发展的原因与动力并不能全部归因于原住民主动、非法获取城市发展的“外溢效应”,而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地方城市政府现行政策的“趋利性”、“二元性”而造成的。城中村在支撑中国快速而“粗放”的城市化过程中承担了重要的作用,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因此,相应对城中村的有效改造必须摈弃简单的“推土机”方式,而是要从制度层面上进行深刻变革,从根本上消除城市政府的“趋利性”和“二元政策”。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人均GDP达到了3000美元。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2008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了45.7%.进入了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工业化和城市化向房地产提出了巨大的需求,为房地产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经济基础。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为房地产经济发展提供了深厚的体制基础。房地产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在房地产经济快速发展中.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城市开发已进入存量更新时代,以存量集体建设用地为主、具有广东地方特色的城市更新——"三旧"改造,已经开展了近10年,引起了全国相关领域的广泛关注。通过国内文献回顾,将既有研究概括为改造内涵、政策与制度创新,实践与反思,政治学和经济学的理论解释这3个方面。指出"三旧"改造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国家土地制度不断收紧导致城市土地资源短缺的背景下,地方政府通过制定集体建设用地再开发政策以保障土地供给,以获取土地资源、土地再利用为主要目标的城市更新活动。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中国香港城市土地价值获取机制分析与经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土地政府所有与土地公共租赁的制度背景下,新加坡和香港政府利用高效的税费征收系统和土地招标拍卖体系,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供了充足资金,并通过政府开支体系,将这些收入重新回报给社会。新加坡、香港土地价值获取的路径、机制及其重新分配过程为正在经历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中国大陆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论文提出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上海、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中国人口最密集、土地最宝贵的地区,它所走的城市化道路,它所采取的城市化发展方式将对中国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与指导作用.论文所提出的"环境保护与优化并重"的理念.即生态环境采取保护与优化相结合的策略;相应明确了可开发区域、不可开发区域、有条件开发区域和环境易受影响区域等,对规划均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孙奇 《国际城市规划》2012,27(4):71-76,109
当前,由于国内外既有研究缺乏系统的理论解释模型的支撑,使得我国城镇建设用地低效蔓延与农村建设用地"人增地减"逆向扩张现象并存的根本原因未能得到准确的解释。内生动力反映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因和本质规律,以城乡建设用地发展的内生动力为切入点,建构城乡建设用地发展的理论解释模型,对于准确描绘城乡建设用地发展进程与实现城乡建设用地高效集约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工业化、城镇化、制度安排在城乡建设用地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基于此,本文尝试建构了一个由工业化、城镇化、制度安排构成的中国城乡建设用地发展的理论解释模型,并从城市规划学科视角提出了实现我国城乡建设用地高效集约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半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和原有农业基底的剧烈冲突及重构之中,尤其是集体建设用地上市流转的趋势影响叠加,形成了半城市化地区用地性质、功能和开发方式的混合,迫切需要通过城乡规划进行合理调控和引导开发。本文立足当前的新型城镇化实践、城乡统筹发展局面和国家及地方政策背景,识别和分析半城市化地区混合用地的特征,综合运用相关理论提出集约增长、发展都市农业和挖掘地域特色的规划策略,通过成都郊区某地块规划案例的微观实证分析,对半城市化地区混合用地的开发机理和规划编制进行了探讨,为类似区域的开发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魏衡 《山西建筑》2012,38(29):25-26
对当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快速发展进行了分析,从土地资源利用的角度出发,对传统粗放式城市化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从土地集约利用的目标要求提出了我国城市化转型的方向和措施,以期推动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policy on land use change: A scenario analysi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Yuzhe Wu  Liyin Shen 《Cities》2011,28(2):147-159
The rapid urbanization has led to extensive land use change particularly in those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rable land is decreasing dramatically, which presents the threat to the food security for human being. It is therefore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the level of impacts of urbanization on the land use change.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dynamic systems based method for assessing the impacts of urbanization policy on land use change with reference to the urbanization practice in China. Four typical policy scenarios are identified in implementing urbanization in China, including balanced development driven by planning, uneven development driven by planning, balanced development driven by market and uneven development driven by market and their impacts on land use change are analyzed through a dynamic system model. Land use change is considered as a dynamic system model composing five subsystems: urbanization, social, economic, environmental and land use subsystems. The key attributes in these five subsystems are interactive and they are dynamic variables. The assessment on the impacts of urbanization policy to land use change is demonstrated through employing the software iThink to the land use change dynamic model, using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Jinyun County in China.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in China, whilst the agricultural land will gradually decrease. Nevertheless, different policy scenarios will have different impacts on these land changes. Thus decision makers can adopt different policies to control the rate of land use change.  相似文献   

15.
霍占军 《城市建筑》2014,(27):259-259
现阶段,我国正经历着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大量人口从乡村涌入城市,造成了城市土地迅速扩张和一系列相关问题。因此,急切需要用城乡统筹发展的思维来制定区域社会发展和产业布局的规划。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荷兰公共土地开发模式应用于工业用地开发的背景、特征和改革方向,对比中国工业用地中土地开发模式同荷兰的差异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对中国工业用地市场化改革的启示。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进行研究,发现荷兰工业用地开发利用中公共土地开发模式在历史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其改革方向聚焦于存量工业用地开发、可持续土地开发利用和提高工业物业质量。中国与荷兰在工业用地开发利用上的共同点在于政府主导工业用地供给,差异性在于中国工业用地的地价远低于土地成本价,无法实现成本回收。因此,中国工业用地政策需要改变定价方式、推动工业不动产的业态形式多样化并提升物业质量,新增工业用地面积应与存量工业用地面积相挂钩。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武汉城市工业空间发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近20年武汉城市工业用地开发的实证研究,利用GIS对1992年~2008年的武汉城市工业用地批租资料的数据进行研究,揭示武汉城市工业用地开发特征、空间发展规律以及武汉城市工业用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为武汉城市工业空间布局的引导提供依据。同时,通过研究武汉城市工业空间成长过程、特征,揭示中部地区内聚型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工业布局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8.
以2004年我国51个大城市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大城市空间增长机制的基本特征:在城市人口数量扩张、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道路交通条件改善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大城市建成区空间建设呈现出了一种加速增长的严峻局面,对此,目前尚未形成切实有效的约束机制.论文从国家城市化政策、区域产业发展政策、城市空间规划体系、道路交通建设和城市融资体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全面认识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指出,要使超过2亿农民工平稳完成城镇化转型的进程,除了要关注人口导入地的城市群资源集聚效应以外,还必须重视人口输出地的农村经济中心——即小城镇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文献分析和案例研究表明,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不仅仅在于工业化,更重要的是农村人口对城镇服务的内在需求,包括住房、教育和人居环境等多年来小城镇发展滞后于城市,其背后有着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和制度等原因为此提出,新时期小城镇发展仍然是城镇化进程中的一项"大战略",但是发展思路需转变总之,人口高输出地区的小城镇是我国未来健康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我国健康城镇化是否能够顺利推进和实现也可以说,新时期的"小城镇、大战略"要有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曾鹏  李晋轩 《城市规划》2020,(4):43-52,105
存量空间更新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用地供给的主要途径之一。为应对存量空间中土地产权与交易成本的固有复杂性,相关城市政策需起到必要的导控作用。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探讨了存量工业用地的空间更新与政策演进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首先,通过全途径调研构建空间更新数据库,对1995年以来存量工业用地的时空演变历程进行量化描述;其次,梳理1979年以来的相关城市政策,并对政策变迁的规律进行测度指标评价与分析;最后,通过比较研究,证实存量工业用地更新的进程受到政策演进的阶段性影响,而政策产生影响的反馈速度则受制于政策自身“引导型”或“规制型”的内在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