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凤太盆地八卦庙金矿和八方山二里河铅锌矿的矿床地质、矿床地球化学、流体地球化学的研究, 发现两类矿床δ(30Si)分布范围与海底喷流沉积成因硅质岩的硅同位素接近,表明其属热水沉积成因。矿床 δ(34S)比较接近,但铅锌矿矿石中硫源来源更广。碳酸盐的碳、氧同位素特征显示两类矿床均具有热水沉积特 点,金矿的样品更趋向于火成岩,表明受后期岩浆热液影响更大。经过流体包裹体测温,金矿床均一温度变化范 围大,具有多期次多阶段的特征。矿床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特征表明,金矿床与铅锌矿床在成矿物源、成矿流体 特征等方面都存在很多相似性,反映出热水喷流作用与两类矿床成因有密切的关系,但二者又存在差异。结合 成矿地质背景,认为铅锌矿的形成与定位受区域热变质改造和动力作用控制,而金矿的形成主要受晚期岩浆热 液活动控制,由此建立了金矿与铅锌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
讨论毛坪铅锌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矿床的同位素组成、微量元素和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矿床主要是在海西运动早期,通过海底同生断裂喷流沉积形成的,矿床形成后又遭受海西晚期与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有关的含矿流体的叠加改造,矿床属热水沉积一热液叠加改造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3.
在收集锌同位素研究进展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对比不同类型铅锌矿床中闪锌矿Zn同位素数据及其变化,获得以下初步认识:不同类型铅锌矿床闪锌矿Zn同位素组成有一定差别,其中,砂页岩型铅锌矿床中的闪锌矿相对富集轻Zn同位素,矽卡岩型铅锌矿床、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火山热液块状硫化物矿床、喷流沉积型铅锌矿床和热液脉型铅锌矿床中的闪锌矿相对富集重Zn同位素;铅锌矿床的Zn同位素组成对判别成矿物质来源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广东凡口铅锌矿床的主要金属矿物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铝矿均可分为四个世代。各世代的主要金属矿物的标型特征差异很大。黄铁矿的Co/Ni比值,闪锌矿的颜色、晶胞参数及Fe、Mn、Cd含量,方铝矿的Mn、Ag、Sb、Bi含量均随其世代不同而有规律地变化。该矿床属沉积-成岩、地下热水改造型的层控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5.
对梧南金矿床成矿特征及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该矿床的形成受构造、地层及岩性等因素的 制约。容矿围岩为不纯碳酸盐岩,矿石矿物组分简单,围岩的热液蚀变发育,以硅化、黄铁矿化为主,金矿物粒径 为0.001~0.032mm,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压力为(280~440)×105Pa,成矿深 度0.93~1.46km,主成矿期的温度为120℃~340℃,与国内外卡林型金矿床具有相似特征,将梧南金矿划归 为以不纯碳酸盐岩容矿的沉积、构造热液改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6.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岩石学、岩石化学、稀土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深入研究了陕西省商南县湘河地区钒矿床的成矿特征,并探讨了该类矿床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钒矿主要产出于青石峡—余家台倒转复式向斜两翼下寒武统水沟口组下岩段硅质岩夹泥岩的泥岩中,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钒矿床中所有岩石都含有较高的SiO2,硅质岩以隐晶质石英和玉髓为主,有沉积成因重晶石;V与Cr、U、Ba相关性好;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具有或正或负的Ce异常和明显的Eu正异常、向右倾的图形。上述特征都反映出该地区钒矿床具有典型的海底热水流体特征,此类钒矿床可称之为海底热水(喷流)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7.
桂北老堡铅锌矿床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北老堡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台前寒武地块前陆盆地边缘的正向构造带上,产于震旦系陡山沱组白云岩和老堡组硅质岩中。矿石矿物成分简单,主要由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及少量黄铜矿等硫化物组成;脉石矿物主要由白云石、方解石、石英及少量绢云母、绿泥石等矿物组成。石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在115~270℃,盐度在(w(NaCl))3.8%~5.8%。流体包裹体的气液相成分显示,成矿流体富含CO2、CH4、C2H6,其中的W(Na^+)/w(K^+)、W(CI^-)/W(F^-)较高,且W(Na^+)〉w(K^+)〉w(Ca^2+)〉w(Mg^2+)。矿体中黄铁矿的δ^34S为12‰~21‰。与闪锌矿共生的石英的δ^18O为16.0‰-18.4‰,其中的流体包裹体δD为-58‰~-61‰。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老堡为由热卤水与变质水或建造水混合的MVT型铅锌矿。  相似文献   

8.
方铅矿、闪锌矿及黄铁矿的特征微量元素含量与其之间的关系表明:该铅锌银矿床与岩浆(火山)热液矿床特征相似,而有别于同生沉积或沉积改造矿床。根据矿床次火山岩脉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特征,认为该矿床属中温次火山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广西佛子冲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古益和河三矿区)中硫化物矿石的矿相学和矿物化学特征,利用硫化物矿物化学中记录的成矿作用信息探讨矿床的成矿环境和成因类型。古益矿区发育有3个成矿阶段的硫化物组合:早成矿阶段的磁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黄铁矿组合;中期成矿阶段的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黄铁矿组合;晚成矿阶段的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组合。而在相邻的河三矿区,硫化物的成矿阶段相对单一,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组合。研究表明:(1)在佛子冲矿床的硫化物中,磁黄铁矿的Fe原子百分数为46.09% ~48.00%,闪锌矿的Zn/Cd值为58.91~134.51、Ga/In值为0.23~1.00、w(Fe)为1.98% ~12.52%,这些信息综合指示了佛子冲矿床的成矿环境温度经历了从中高温(280~400℃)到中低温(150~300℃)的演化;(2)黄铁矿中S/Fe为1.84~1.99和Co/Ni≥1,闪锌矿中伴生微量元素的具多样性(含Fe、Mn、In、Ga、Ge等)、Zn/Fe(平均9.96)、Zn/Mn(平均404.73)和Zn/Cd(平均79.94)值,方铅矿中Ag、Ga、Ge、In含量整体偏高、Pb/Ag值(平均514.23)等信息,综合指示了佛子冲矿床硫化物的发育与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佛子冲矿床是一个岩浆热液型铅锌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0.
朋村-盘龙铅锌矿位于广西大瑶山西侧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南段,矿体产于下泥盆统上伦组白云岩和官桥组白云岩NE向层间挤压破碎带中,明显受层位、岩性、构造的联合控制,矿石中矿物组合简单,主要为闪锌矿、黄铁矿和方铅矿等。对硫同位素、氢氧同位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有机质等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铅锌矿石的δ34S值为-1.51‰ ~10.23‰,δDSMOW为-40‰ ~-24‰,δ18OH2O为7‰ ~-1.78‰;矿石的ΣREE较低,为(3.565~12.43)×10-6;矿石及围岩的有机质含量为3.24%~10.21%。成矿物质来源以地层为主,部分可能来自深源岩浆,成矿流体为大气降水渗入形成的地下含矿热卤水,矿物包裹体数据显示均一温度为90~230℃,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沉积-热卤水改造型铅锌矿。  相似文献   

11.
据成矿作用、主要标志矿物、矿石建造以及它们之间的减因联系将个旧西矿区矿床(化)分为含锡花岗岩型矿化,接触交代型锡钨铋矿化,热液型金矿化,火山岩型铜矿化,层控型铅锌钼矿床和风化型铅锌矿床等六个成因类型,进一步细分为九个工业类型.并以回元金矿点,九头山含银铅锌矿床和下纸厂含银铝钼氧化矿床为例详细分析了石英硫化物型、铅锌硫化物型及铅锌氧化物型的矿床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2.
李梅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克拉通东南缘花垣矿集区北段,预测铅锌储量为300×104 t,是该区铅锌矿床的典型代表。该矿床铅锌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受地层与构造的控制,主要赋存于下寒武统清虚洞组下段第三亚段地层藻灰岩中。为获得该矿床的成矿年龄,探讨其成矿物质来源,采用闪锌矿Rb-Sr定年方法,对主成矿期形成的闪锌矿单矿物进行Rb-Sr同位素组成测定,获得的等时线年龄为(464±12)Ma(平均标准权重偏差为0.97),成矿时代为中奥陶世,成矿早于花垣矿集区南段的狮子山铅锌矿床(成矿时间为(410±12)Ma)和柔先山铅锌矿床((412±6)Ma),推断在花垣矿集区范围内发生了郁南运动和广西运动导致的两期成矿事件,整个矿集区成矿时限跨度大约为70 Ma。李梅铅锌矿床成矿时代明显晚于赋矿地层时代,该矿床的形成可能与郁南运动形成伸展构造引起的构造热液活动有关。闪锌矿的87Sr/86Sr值为0.709 56~0.711 14,(87Sr/86Sr)i值为0.709 380±0.000 018,成矿流体具有高于赋矿围岩的高Sr同位素比值,推断成矿物质应主要源自具有高87Sr/86Sr值和高Pb、Zn丰度的下伏寒武系石牌组和牛蹄塘组。  相似文献   

13.
东塘子铅锌矿床位于南秦岭凤太矿集区南部,铅锌矿体产于中泥盆统古道岭组灰岩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千枚岩接触界面,受背斜构造与硅钙岩性界面控制。热液成矿作用过程可划分为脉状硫化物-铁碳酸盐-石英(Ⅰ)、块状硫化物-碳酸盐(Ⅱ)、方解石石英脉-贫硫化物(Ⅲ)、厚大石英碳酸盐脉-贫硫化物(Ⅳ)4个阶段,其中,Ⅰ、Ⅱ阶段为主成矿阶段。东塘子乃至整个凤太矿集区内铅锌矿床成因认识的分歧主要集中在沉积成因和热液成因之争,进一步研究矿床成因是凤太矿集区深部找矿预测的基础。通过矿石的结构构造、黄铁矿成分、H-O同位素组成、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研究,对东塘子铅锌矿床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东塘子铅锌矿床脉状与块状矿石中的黄铁矿w(Co)/w(Ni)平均值分别为18.70与8.56,为热液成因;矿石δDV-SMOW值为-94.9‰~-83.3‰,平均值为-87.0‰,δ18OH2O值为8.0‰~11.1‰,平均值为9.8‰,成矿流体早期主要来源于岩浆水,晚期有地层水与大气降水混入。综合矿床地质、地球化学、H-O同位素等特征,认为东塘子铅锌矿床属于受中泥盆统古道岭组灰岩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千枚岩之间“硅钙面”控制的岩浆热液型矿床,矿床深部可能存在隐伏岩体与成矿作用中心,深部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4.
罗山金矿床含金黄铁矿的化学成分、晶胞参数、热电系数等标型特征随黄铁矿粒度和晶形不同而有规律的变化,表明黄铁矿上述标型特征除受黄铁矿形成时物化条件控制外,还与黄铁矿的粒度和晶形有关。不同条件下形成的自然金从早到晚、从高温到低温金成色逐渐降低,自然金成色这种规律性变化对划分成矿阶段,确定矿床形成深度和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凡口铅锌矿床主要矿石矿物为黄铁矿、方铅矿和闪锌矿。研究表明:微量元素在单矿物中的分配严格受矿物类型控制;微量元素组合与元素性质和成矿作用有关;单矿物中某些元素对比值可定量地说明矿体形成深度、成矿压力和成矿温度,以及判定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16.
金峒岔金矿可划分为五个成矿阶段。黄铁矿中的Pb、Bi、Te是矿床的标型元素,其含量越高黄铁矿的含金性愈好。金主要为裂隙金,多赋存在破碎状黄铁矿中。由于Au、Bi、Pb都是大原子量元素,并位于同一周期,故自然金和微粒方铅矿(0.01~0.04毫米)或自然金和粗粒方铅矿(1~2毫米)、碲铋矿系同时结晶,并充填在黄铁矿的裂隙中。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白音诺尔铅锌矿床是大兴安岭地区储量最大的铅锌矿床,矿体主要沿花岗闪长(斑)岩与大理岩接触带产出。为了查明成矿物质来源,对矿石中的硫化物和矿区内及外围主要侵入岩开展了铅同位素示踪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矿石中硫化物的N(206Pb)/N(204Pb)为18.266~18.372,平均值18.296,N(207Pb)/N(204Pb)为15.501~15.579,平均值15.536,N(208Pb)/N(204Pb)为38.016~38.339,平均值38.138。铅同位素年龄校正计算结果表明:矿石中硫化物的Pb同位素比值与大理岩和花岗闪长(斑)岩非常相似,表明矿石中的铅主要来自花岗闪长(斑)岩和大理岩,说明成矿物质也主要来自这两类岩石,进一步证明了白音诺尔铅锌矿床的成矿与花岗闪长(斑)岩和大理岩有关,属于矽卡岩型矿床,与喷流沉积型和火山岩块状硫化物矿床有明显的差别。与区域上其他银多金属矿床对比发现,本区银多金属矿床的Pb同位素组成非常相似,其组成范围多有重叠,暗示这些矿床的矿石铅来源也非常相似,可能表明有一个共同的富银的基底或地层为这些银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8.
从南秦岭古生代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出发,通过分析古生界不同层位流体成岩成矿事实与盆地发展演化 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南秦岭早古生代—泥盆纪演化时期多幕流体过程和成岩成矿效应。幕式流体成岩成矿最早 可追溯到早寒武世,区域上从东到西形成了重要的碳硅质岩中重晶石/毒重石矿床及金、铂族元素矿化;早、中志 留世继续发展,形成了钠长石岩、重晶石岩、铁碳酸盐岩、硅质岩与铅-锌、金矿床;中泥盆世为最强烈的一次热 水沉积活动,其规模大、热水沉积产物多样,形成了泥盆系硅质岩-钠长石岩-重晶石岩-铁白云石岩中的铅锌 (铜)矿床、铁白云石硅质岩中铅锌(铜)矿床以及钠长石角砾-铁白云石板岩中金-铜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