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喇嘛甸油田于2006年进入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开发阶段,二类油层将分十个区燃入三次采油开发.目前已编制完成布井方案8个区块.从注采井距上看,二类油层已实施聚驱区块主要采用106m~212m注采井距,由各个区块目前开发效果可以看出,各套井距均存在一定利弊.由此,本文以指导喇南中东块二区和南中西块二区布井方案编制工作为前提,从...  相似文献   

2.
重复压裂选井选层一直是水力压裂设计人员关心的首要问题,针对目前的重复压裂选井选层的验方法和数学方法,分别进行了分析比较。重点针对改进的神经网络方法和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算法进行论述,实践证明,两种方法都能够很好地指导重复压裂选井选层,而在样本“数据有限”的情况下,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算法的精度高于神经网络算法。  相似文献   

3.
萨北开发区二类油层的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成为主要的挖潜对象。本文通过对萨北开发区北三西西块二类油层压裂井效果分析,将二类油层压裂措施对象分为三个类型,利用动态分析方法结合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分析总结不同类型砂体压裂效果及影响因素,明确聚驱二类油层压裂选井选层的原则,对今后聚驱二类油层采油井压裂挖潜措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井部分井进入含水回升阶段,措施挖潜难度不断加大。本文通过对南六区三元复合驱采出井进行选井选层方法的研究,得知回升阶段压裂主要选则动用差、含油饱和度高、产液低、含水低、油水井连通好的层段,可提高压裂增油效果。同时为其他三元复合驱采出井薄差油层的重复压裂挖潜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二类油层125m井距空白水驱阶段由于注采井距小,呈现含水上升速度快,产量递减快的开采特征,本文通过应用精细地质描述成果结合动态变化特征,对二类油层上返采用125m注采井距的初期及空白阶段开采规律进行了总结,并与其它不同井距条件下的二类油层区块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区块单井组进行了分类,对其它二类油层空白水驱阶段井组见效特征及最终开发效果评价等方面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重复压裂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力压裂技术是有效开发低渗透油气藏的主要技术措施,但经过水力压裂的油气井,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导致水力裂缝失效。为此,文章较系统地研究讨论了重复压裂机理,重复压裂裂缝延伸方式及判断方法,分析了原有裂缝失效的可能原因,提出了重复压裂的系统评估技术,正确评价裂缝当前状况,阐述了重复压裂的选井选层的原则与方法和重复压裂裂缝延伸的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A油田不同区块单元储层物性及开发效果差异很大的特点,结合不同压裂方式,以区块单元为基础,分析重复压裂效果好与坏。在"全井厚度与单层厚度结合"、"动态与静态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压裂与调整结合"、"地质条件与规模结合"等"五结合"的压裂选井选层原则基础上,通过单井实例分析,总结出适于A油田开发现状的新原则、新标准,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重复压裂选井选层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重复压裂选井的因素很多,各因素之间关系复杂且存在一定的模糊性。本文中,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全面考虑了影响重复压裂效果的多种因素,求解了重复压裂过程中的选井问题,对于各影响因素给出了权重的计算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模糊模型和求解方法,可对重复压裂候选井按从优到劣进行排序,定量判断合适的候选井。经矿场实例验证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对重复压裂选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压裂效果受到多个影响因素共同影响,且各个因素之间有着比较复杂的关系,具有高度不确定的非线性关系,利用传统的预测方法有诸多限制.本文针对这种情况,运用具有良好的非线性映射能力的BP神经网络方法,通过Microsoft Visual Basic6.0编制了压裂井优选软件实现了压裂效果的预测,从而达到了优选压裂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油层压裂是提高低效井产能的有效措施之一,随着油田聚合物开发的不断深入,地下油藏的分布越来越复杂,压裂选井选层的难度也逐渐变大。针对以上情况,利用静态资料、试井资料、以及聚合物驱采出井的压裂效果,深入分析,总结影响压裂效果的重要因素,确定聚驱采出井压裂时机和选井选层标准。  相似文献   

11.
油层压裂是提高低效井产能的有效措施之一,随着油田聚合物开发的不断深入,地下油藏的分布越来越复杂,压裂选井选层的难度也逐渐变大。针对以上情况,利用静态资料、试井资料、以及聚合物驱采出井的压裂效果,深入分析,总结影响压裂效果的重要因素,确定聚驱采出井压裂时机和选井选层标准。  相似文献   

12.
刁萌 《化学工程与装备》2015,(3):108-110,96
聚合物驱油已经成为某油田稳产的有效技术手段,本文在介绍了实验区块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二类油层不同聚合物驱油注入分子量、注入压力、注入量以及聚合物段塞等相关参数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分子量的增大驱油效果提升;1200万分子量聚合物驱油效果明显优于600万分子量和800万分子量聚合物;低分子量岩心聚合物注入量在0.5PV时注入效果最佳,中分子量岩心聚合物注入量0.5~0.7PV注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油田开发的预见性和科学性,在油田的整个开发过程中,需要经常评价油田的开发效果效果.为了准确客观地认识萨中开发区二类油层聚驱开发水平,本文在对油、水井进行聚类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油、水井静态资料,提出了主成分分析法对二类油层聚驱开发效果进行评价.使选择的评价参数能充分体现研究对象的开发效果,反映研究对象的主要矛盾,并对研究对象开发效果评价贡献程度大的参数.  相似文献   

14.
重复压裂选井选层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不仅选择了重复压裂选井选层的影响因素,而且通过因子分析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用几个主因子来代替所有影响因素的信息,从而达到了降维、简化数据的作用。而通过因子解释将影响因素归类分析,能够更加明确影响因素与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同时,提出以压后日增油量为压裂效果评价标准,运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预测模型、评价方法,克服了由于人的主观因素等方面的不足,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对现场采取压裂措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二类油层聚驱区块空白水驱阶段和注聚初期注入困难井较多、经过增产增注措施后仍难以保证注聚效果,注聚后部分井注入压力上升幅度大、注入能力下降等问题,经综合分析认为,影响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一是区块构造复杂、断层发育、注采关系不完善、多向聚驱控制程度低,二是套损治理防控等因素使注入浓度及注入速度难以保证。经过针对性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同类油层后续开发的区块注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萨北开发区二类油层的剩余地质储量占全区剩余地质储量的42.2%,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二类油层都将成为主要的挖潜对象。本文通过对萨北开发区XXX块二类油层压裂井效果分析,将二类油层压裂措施对象分为三个类型,利用动态分析方法结合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分析总结不同类型砂体压裂效果及影响因素,明确聚驱二类油层压裂选井选层的原则,对今后聚驱二类油层采油井压裂挖潜措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找到一种有效控制注聚后期含水上升速度的方法,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二类油层聚驱后期多层合注合采及分注分采条件下,不同注采类型井组提高采收率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停注厚注厚采及厚注薄采层段,只注薄注薄采及薄注厚采层段可再提高采收率4%以上。2013年1月在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北一区断西东块开展了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注聚后期停注厚注厚采及厚注薄采层段,只注薄注薄采及薄注厚采层段,部分油井出现明显含水下降趋势,吸水剖面也有新的动用,有效延长了注聚时间,节约干粉,可多提高采收率0.9%。建立了一套二类油层注聚后期停层不停井控水挖潜方法,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技术经过近20年的技术攻关,于2014年正式步入工业化应用阶段。现场应用表明三元复合驱较水驱提高采收率20%,较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10%,是目前大庆油田持续有效开发的主体技术。随着大庆油田进入开采后期,三元复合驱在二类油层中的应用逐渐广泛。本文从三元组分在二类油层中的运移规律、三元组分在二类油层中高效利用研究、三元复合驱分层注采及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开发实例4个方面对三元复合驱技术进入工业化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归纳,并对三元复合驱技术应用于二类油层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压裂酸化井层优选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气井压裂酸化后要获得好的增产效果,首先要选取最适合进行增产措施改造的井层。传统的压裂酸化选井选层的方法主要依靠经验或生产需求来选择施工井层,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盲目性和风险性。基于此,本文充分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确定压裂酸化选井选层的主要影响因素,将主要影响因素作为基本参数,建立压裂酸化井层数据库,再利用计算机智能技术——人工神经网络优选压裂酸化井层,该网络收敛慢,但泛化能力强,克服了传统数学方法在处理这类问题时的局限性和误差大的缺点。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结果与现场实施压裂酸化后的增产效果非常吻合,说明该方法用于压裂酸化选井选层是可行的。所以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来优选压裂酸化井层是可靠的,且具有较强的推广前景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