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满足汽车乘坐舒适性研究的需要,对实车进行了改装,开发了具有多个可调节自由度的汽车舒适性评价试验平台,设计并实现了可调节式踏板机构,提出了基于编码器绝对转数的座椅高度算法。实际测试结果表明, 经实车改装的试验平台测试精度高、性能稳定、可调节参数及调节范围充裕、安全可靠,可为汽车乘坐舒适性研究提供可靠的测试依据和试验手段。  相似文献   

2.
摩托车振动对比测试及舒适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两辆不同企业生产的同排量发动机的摩托车,测试了发动机常用转速下摩托车坐垫和手把位置的振动加速度响应,并进行了对比。根据国际标准ISO2631和ISO5349分别对两辆摩托车进行了振动舒适性评价,形成的摩托车振动舒适性测试和客观评价方法对同类产品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驾乘舒适性对驾乘人员安全性、摩托车寿命、竞争力有重要影响。主观评价和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是提高振动舒适性的一种主要方法。对样车在不同工况下做主观评价,并对比进口车,对摩托车车架进行有限元模态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改进车架,然后进行舒适性主观评价。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前七阶模态频率有了不同程度提高,最大达10.69%,发生在第一阶,最小也提高了7.44%,发生在第五阶。改进后的样车舒适性主观评价值在各个工况下都有大幅提高,基本上从难受都提高到了舒服程度,尤其是一档和二档的评价,达到了很舒服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摩托车振动舒适性分析与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车体动态特性分析入手分析研究摩托车振动舒适性。以某125摩托车为例,采用仿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摩托车车架、车架挂发动机的模态特性,建立了一种有效的简化了的车架挂发动机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发动机对车体动特性的影响,以及车体动特性与激励的匹配关系。针对该车架提出了改进方案,模态分析表明车体结构模态特性得到了改善。整车平顺性道路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车架较好地改善了整车振动舒适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ADAMS软件的ADAMS/View和AMS?PostProcessor模块,针对某型摩托车,模拟了实验室道路模拟机测试摩托车性能系统.方法是将摩托车实体结构模型进行简化,加人道路模拟的迭代数据作为模拟路况的激励,在ADAMS/PostProcessor的界面上进行加速度均方根值的计算和分析,采用相关评价标准对其舒适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ADAMS软件可以应用在摩托车的开发阶段,对摩托车的乘骑舒适性进行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6.
7.
根据企业产品开发实际以及用户在产品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的需求,以手柄位移与手柄力之间关系曲线为制动器操纵舒适性评价指标,在对摩托车盘式制动器工作原理进行分析以及影响摩托车制动器操纵舒适性的设计因素确认的基础上,建立起摩托车盘式制动器操纵舒适性数学模型。根据摩托车制动器操纵舒适性设计在本质上是实际产品的舒适性曲线向根据设计实践获得的随车型,以及用户群而变化的目标舒适性曲线逼近的特点,提出采用Hausdorff距离度量舒适性曲线间的逼近度,并以此为优化设计目标建立制动操纵舒适性优化设计模型。最后通过该方法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获得较优的、合理可行的制动器操纵舒适性优化设计结果,解决了实际设计中对操纵舒适性设计无从着手、设计效率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舒适性是摩托车的一项重要性能。摩托车乘骑舒适性与摩托车振动有密切关系。参照我国目前评价汽车舒适性的主要指标给出摩托车舒适性的评价指标,根据这一指标研制了摩托车乘骑舒适性测试系统,测试系统主要以手把、座位和脚踏等处的加速度值作为衡量参考。该系统共承担六种不同型号摩托车舒适性的测试任务,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可用于摩托车故障检测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从操纵者人机交互过程中肌肉生理信号角度出发,针对目前操纵舒适性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肌肉生理信号特征参数,运用正则化RBF网络,对人机交互操纵舒适性进行评价的方法。以典型人机交互过程驾驶操作系统为例,进行实验与数据统计,通过正则化RBF网络对实验测得的操纵者肌肉生理信号特征参数和主观舒适度评分构成的样本进行学习和训练,建立操纵舒适性评价模型。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自行设计了新的床架支撑结构零件,旨在进一步提高床的舒适性。为分析床架设计的合理性,进行主观体验评测和客观实验分析。利用多体系统动力学原理构建了人体卧姿垂直振动模型,进行了人体低频振动实验,借鉴机械加速度阻抗等值的方式进行仿真,将人体卧姿状态近似为由质量块、弹簧和阻尼等机械元件组成的机械系统,在模拟环境下构建五质量块人体卧姿垂直振动模型并且针对人体局部敏感部位进行低频振动仿真分析。通过人体低频振动实验得出人体卧姿的传递函数曲线,通过仿真分析验证垂直振动模型,并结合人体卧姿舒适性问卷调查分析,综合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虚拟环境和实测环境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为床的舒适性设计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1.
汽车座椅振动舒适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ISO 2631对坐姿人体振动舒适性评价为基础,对于特定的座椅振动响应,运用Matiab进行仿真研究,对人体振动舒适性进行定量评价,为不同环境下的座椅设计提供了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汽车变速杆操纵舒适性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汽车变速杆操纵舒适性评价方法,通过模糊神经网络对实验测得的操纵舒适性特征参数和主观舒适度评价构成的样本进行学习和训练,建立汽车变速杆操纵舒适性评价系统。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座舱热舒适性是飞行员对座舱热环境的主客观反应,因影响座舱热舒适的因素较多,舒适性温度控制仿真和地面试验不能够完全真实模拟地面和空中情况,试飞验证必不可少。通过生理导线服的研制,很好地解决了前期飞行员周围温度场测量温度,并集成心电和体表温度传感器,结合飞行员主管评价,更能全面准确地评价座舱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14.
现有针对汽车乘坐舒适性评价的研究主要包括人体对振动的感受程度。人体对振动的感受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普通概率统计和简单二值逻辑原则给出的振动舒适性无法反映这些不确定因素。因此,采用人对振动主观反应的模糊随机评价模型,从心理物理学的角度对这些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对传统车辆振动时的乘坐舒适性评价方法进行讨论。提出一个以烦恼率为基础的模糊随机评价模型用于人体对振动的主观响应。借助于Matlab/Simulink软件,表述一个四自由度的受到不规则路面激励的半车模型。提出一种关于汽车乘坐舒适性的新的评价方法——烦恼率评价方法。采用遗传算法神经网络与神经网络控制算法对系统进行控制。分别基于ISO 2631/1(1982)、ISO 2631-1(1997)和所提烦恼率评价方法进行仿真模拟,包括控制前后人体对振动的反应对比、烦恼率随着振动频率与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的变化。模拟评价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主动悬架系统在振动控制方面是有效的,可以将人的生观反应由十分不舒适提升到略有不舒适,而且基于烦恼率的新评价方法可以进一步定量地估计由于振动感到不适的乘客人数。提山了一个关于汽车行驶平顺性的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汽车操纵装置的操纵力舒适性客观定量评价为研究目标,运用主成分分析算法,采用加权主成分和价值函数,建立汽车整车操纵力舒适性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汽车整车操纵力舒适性与主成分之间的回归方程,实现了对汽车整车操纵力舒适性的预测与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汽车振动舒适性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性能优良的驾驶座椅除了为驾驶人员提供一个与人体生理特点相适应的舒适而稳定的坐姿、良好的视野位置、具备一定的操纵空间和安全空间外,最重要是减轻传给驾驶人员身体的振动和冲击,满足振动舒适性评价标准.本研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提出了汽车振动舒适性指标体系,旨在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汽车振动舒适性进行综合评价.本文运用多目标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的过程.先从最低层的评价指标开始逐层向上评价,直到总的评价目标为止..结论证明该方法克服了ISO2631标准的缺点,较好地解决了不同车速、不同测点、不同路面及驾驶员操纵特征等多重因素带来的汽车振动舒适性难以评价和比较的问题.为汽车振动舒适性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叉车怠速振动舒适性严重地影响客户的购机愿望,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列举了现有振动舒适度评价标准的侧重点与不足,分析了叉车怠速振动信号的特征,并规范了怠速振动测试方法。在统一的测试方法下,收集了大量的怠速振动测试数据以及客户的评价,利用MINITAB中置信区间工具,找到了客户评价与测试数据之间的关系。此关系可以应用在叉车研发、质量检验和后市场等业务中。  相似文献   

18.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操纵装置操纵舒适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操纵装置操纵舒适性定量分析与客观评价困难的问题,通过对人机接触界面操纵力力学特征的分析,以均方差最小为选取原则,提取操纵舒适性特征参数,形成操纵舒适性评价指标集。在此基础上,运用离差权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操纵舒适性评价模型,以实现对操纵舒适性的客观评价。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某企业现行的舒适性主观评价体系,在规定的试验场道路和试验工况下对同一车型的5辆试验车按照企业十点评价法进行各指标的评分,采用熵值法确定舒适性主观评价各指标的权重系数,从而确定舒适性主观综合评分。结果表明:基于客观数据的熵值法能够很好地确定汽车舒适性主观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为汽车底盘调校舒适性主观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在高速加工、快速检测等高速进给条件下,传统速度控制方法容易导致工件过切、机床抖动等问题,提出了基于离散衔接点曲率加权累加的速度前瞻程序段数动态选择的方法。首先,分析了基于5次样条曲线拟合离散衔接点方法,然后推导了到各衔接点的曲率表达式,最后根据各点曲率加权累加值进行动态速度前瞻程序段控制,并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动态速度前瞻避免了前瞻路径过短不能完成减速要求和前瞻段数过多占用系统资源,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速度和精度的冲突问题,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