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矿产资源的开发大多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导致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实地调查,首先介绍了云南省东川铜矿因民矿区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质构造与岩性以及土壤植被等地质环境背景,接着概括了该矿区的主要非污染型环境地质问题,重点就矿山非污染型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分类探讨。结果表明:地形地貌复杂、旱季大风少雨、处于落因破碎带、地表岩石破碎松散、山体风化剥落强烈等环境地质特点是该矿区地质灾害发生的有利条件;该矿区主要非污染型环境地质问题分为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破坏与复垦、滑坡、泥石流、岩体崩塌以及地面塌陷等,其产生原因主要是矿区特殊的地形、地质构造、水文等以及长期矿业活动的共同影响。为防止矿区非污染型环境地质问题继续扩大,提出了治理这些问题的3点建议: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加大治理力度,建立健全监督监管机制;加强内部管理等。  相似文献   

2.
为了弄清楚陕北现代化煤炭开采对沙漠与黄土交界处土地沙漠化和地质环境的影响,以神府煤田的大柳塔—活鸡兔矿区为例,采用遥感解译、大比例尺地面调查以及GIS技术,对矿区近20年来煤炭开采区沙漠化土地及地质环境的演化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土地沙漠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20年来研究区土地沙漠化总体呈好转趋势,1986—1996年是矿区沙漠化好转的主要时期,主要因为该时期煤炭开采规模较小,采空塌陷区增加缓慢;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矿区因煤矿采空所形成的塌陷区面积不断扩大,但采空塌陷至少对严重和中度沙漠化土地的影响微弱;1996年以来,随着煤炭开采力度不断加大,采空塌陷区面积呈指数增长,但土地沙漠化仍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煤炭资源开发造成大面积地面塌陷和裂隙、地下水水位下降、泉水流量减少甚至干涸,以及地表径流减少等,会导致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湿地植被的演替,使生态环境更加脆弱。因此,影响矿区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变化和其他人为因素,而不是矿区生态特征和采空塌陷因素。设立重要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区是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和生物资源必要手段,也是减轻土地沙漠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矿山开发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矿山开发对环境质量的影响陈学军,宾秀玲(桂林工学院)(桂林民族师学校)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然而矿山开采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尤其是民窑的乱采乱伐,常常导致矿山环境受污染,生态平衡遭破坏,直接影响了矿山的正常生产,甚至危害人体健康,或造成水土流...  相似文献   

4.
金属硫化物矿床采矿环境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安全研究是近年来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矿山开采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成为环境安全研究的重要内容.含硫金属矿山开采后,由于酸性矿山废水的pH值低和重金属含量高,严重破坏和污染了矿区生态环境和水土环境,研究硫化矿物重金属产生与迁移机理及其重金属水土污染时空变化规律,对揭示矿区环境影响机制、进行环境评价、制定治污措施、实施污土修复、规范开发行为、颁布矿业与环保法规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安徽是矿产资源生产和消耗大省,长期以来矿山的过度开采和开发造成矿区土地不断被侵占,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为减少土地损失和减少环境污染,应当及时进行合理的土地复垦。针对安徽省矿区土地破坏的状况,提出了矿区土地复垦的模式和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6.
安宁草铺磷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模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不可避免地要对地质环境造成破坏.针对新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存在的不可预知性和模糊不确定性,以往对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的现状评价不再适用.本文研究并引入了模糊综合评判原理,以云南省安宁草铺磷矿为例,选取资源毁损、地质灾害、环境污染三个要素,分选土地压占破坏、矿产资源破坏、水资源破坏、植被资源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面沉降、水土流失、水污染、土壤污染、植被污染13项指标作为评价因子,运用熵值法和专家—层次分析法综合确定权值,力求对新建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全面、科学的等级评价,该等级评价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泰安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泰安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导致地质灾害、地质地貌景观破坏和水土流失等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本文提出了对损毁山体进行客土喷播、生物治理,避免了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对地面塌陷进行矸石回填、生物复垦,使矸石、尾矿占用面积减少,避免了矿区土地荒漠化的进一步发展。上述措施在泰安矿区的推广,既节约了大量土地,又大大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8.
随着有色金属资源的不合理开采乃至掠夺性开采而带来的矿山环境破坏对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了诸多影响及威胁.为了在保护矿山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以及最大限度的降低地质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对矿区进行环境综合治理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在介绍有色金属矿山环境问题基础上对有色金属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做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柴达木盆地环境现状实际调查基础上,根据调查资料论述了柴达木盆地地区矿产开发引起 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危害,分析了引起土地沙化,土壤盐渍化,水土污染,崩塌地面塌陷,生态环境 恶化产生原因,并在地质环境保护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为西部开发过程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矿山开采引发的环境、土地塌陷等问题愈发严重,但相关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仍然存在不足.以可持续发展观点为视角,利用物元分析法,从矿区周边农村生态状况、对当地村民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分析研究了矿山开采对当地村民福利影响问题,提出了矿山开采对当地村民福利影响的评价方法并进行了实例运用,力求使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矿区发展战略制定中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和实际应用价值,从而为有关决策者提供政策选择的有效支持工具.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价矿业活动和生态修复措施对锑矿区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影响,调查了锡矿山锑矿区冶炼区、公路沿线区、采矿区及尾矿区中不同用地性质土壤中Sb、As、Pb及Cd等重金属含量,并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污染程度、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锑矿区土壤样品中Sb、As、Pb及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619.38、82.20、244.28、30.84 mg/kg,重金属复合污染严重;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表明,锑矿区Sb和Cd污染严重,As、Pb有轻度到中度污染,综合来看,具有极强的生态风险,其中,Sb和Cd是最主要的污染因子。冶炼、开采、运输和堆放等矿业活动使各区域土壤的重金属浓度呈显著区域特征;废矿渣土壤、荒地、林地、底泥、生态修复草地和菜地等土壤样品中的重金属Sb含量依次减小,植物生态修复方法是治理土壤锑污染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煤矿开采过程中大量矸石排放造成矿区土地资源浪费、水资源破坏和大气污染现状的基础上,根据采煤技术发展现状,提出了厚煤层采区全煤巷布置系统,并对厚煤层采区煤层上山(或煤层大巷)的维护、采空区排水和防灭火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以实现厚煤层矿井的安全、高效、洁净开采。  相似文献   

13.
华东地区矿井水的水质特征与资源化技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针对我国煤矿区水资源短缺、矿井水利用率较低等问题,分析了华东地区主要煤矿区矿井水的充水来源和水质特征,根据水质将矿井水划分为4种类型,即洁净矿井水、高悬浮物矿井水、高矿化度矿井水和酸性矿井水,并探讨了不同类型矿井水的水资源化技术,认为实现矿井水的资源化可使矿区水环境系统免遭破坏,缓解矿井排水与水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解决矿井水对环境的污染,改善矿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中国淡水资源相对贫乏、煤矿开采不同程度地使水资源受到污染的现状,以阜新矿区为例,应用水文地 质学和水文地球化学原理,研究煤矿开采条件下偏碱性矿井水演化过程中的水岩作用。结果表明:地层为碱性岩 石和煤层含硫量偏低使矿井水酸碱度大于7,呈偏碱性。偏碱性条件使铁离子质量浓度降低,同时促进了氨氮硝化 反应进行,使矿井水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质量浓度增加。偏碱性条件也可能是造成氟质量浓度超标的主要原因。 煤岩层地球化学特征是本地区偏碱性矿井水形成的基础,水岩作用对矿井水各组分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The exploitation of coal resources inevitably affects, to different degrees, arable land resources and impacts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mining areas.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importance to probe the rules of the effect from coal resource exploration on arable land. Suitable and effective measures to compensate for damaged to and loss of arable land resources should be taken on the basis of carrying out green mining and reducing damage to limited arable land resources. We have used GIS in simulating the effect of coal resource exploration on arable land. In light of our simulation of the space-time spectrum, the effect is analyzed. Given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conditions of a mining area, specified rational amounts and opportunities for compensation to arable land in mining areas are explored. Finally, from a policy perspective, relevant proposals for rational arable land resource compensation are proposed to facilita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coal resource exploitation and socio-economy development in mining areas.  相似文献   

16.
硫化矿废石场酸性废水重金属污染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硫化矿石在自然氧化和雨水淋浸作用下,产生大量富含[H^ ]和重金属离子的酸性水,对矿区及其区域环境具有长期危害,是全球采矿业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本文以某黄铁矿废石场酸性废水重金属污染监测为例,介绍了废石场酸性废水污染现状。探讨了硫化矿物氧化机理、酸性废水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和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陕西神木地区哈拉沟煤矿周边小煤矿采空区的精确定位,采用地空时间域电磁系统在哈拉沟煤矿三盘区附近原小煤矿可能开采范围开展勘查工作。利用电源车集成的大功率地面发射系统,搭配基于旋翼无人机的单分量地空电磁信号接收系统,共采集23条测线的电磁数据。经数据处理后,得到勘查区内地下视电阻率与视深度的高分辨率成像剖面,结合已知钻孔资料综合分析,推测勘查区对应地下煤层位置的低阻带是由煤层积水采空区造成,据此共圈定了8处疑似积水采空区,其中5处为相对低阻异常区域,分布于勘查区中南部、中部以及东北部区域。本次探测工作验证了地空时间域电磁系统在煤矿采空区勘查中的有效性,能够为工作面合理布置和采空区治理等提供可靠的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18.
3D visualization is one of major problems in "Digital Mine" theory and its technological research field.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of 3D geological models, spatial structural information, connected with the information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hidden in geological data, could be detected.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more efficient coal exploration, a case study of geological characters of the Daliuta Coal Mine is presented in which 3D visual models of the ground surface and geologic bodies are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data models and data structures of 3D geology modeling.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hrough analysis and organization of spatial discrete data, the drillhole database is designed with the data of the Daliuta mine; the connections amomg drillhole data are realized and displayed in a 3D environment. (2) Combining real data of the Daliuta mine, drillhole visualization is realized in a 3D environment by using the CoalMiner system. (3) The ground surface modeling of the Daliuta coal mine adopted a surface-data model and a TIN data structure. (4) 3D models of coal seams and rock formations of the Daliuta mine are established, which provide a method for the simulation of complex surfaces of geologic bodies. In the end, the models are applied to the Daliuta coal mine a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better geological effects are obtained.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收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基础上,对金乡勘探区岩浆岩种类、分期、侵入范围以及山西组和太原组含煤地层侵入程度进行了研究,揭示了由于岩浆岩的侵入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以及对煤质的影响程度,为矿井设计和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