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CRS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是一种基于非均匀介质,且不依赖于宏观速度模型,由反射面元的位置、倾角、曲率三参数代替叠加速度来刻画反射界面的成像方法。它利用相邻道集数据之间的相似性,尽可能地集中邻域道集的能量参与叠加,从而压制了随机噪声,增强了反射波同相轴的连续性,很好地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加蓬地区的构造复杂、地震采集资料信噪比低,通过CRS共反射面元叠加技术的应用,成像效果较常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的成像效果有显著的提高,说明该技术值得在类似复杂区域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从零偏移距VSP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方面,探讨了当前油气田勘探开发阶段高分辨率零偏移距VSP技 术发展的内容和特征。这些特征主要是:得到高分辨率的VSP资料,不仅能对比厚层,而且能对比小层或薄储 层;利用多波,不仅同时利用下行和上行波,而且同时利用纵波和转换横波;提取动力学参数,不仅给出时间深度 标尺和走廊叠加层位标尺,而且给出振幅、频率、Q值、子波、纵横波速度比、泊松比、弹性参数等标尺;直接探测 岩性和油气,不仅对比、控制、约束地震层位的反演,而且识别不同类型的储层,并为井地联合的储层含油气性反 演提供控制和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3.
野外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直接运用于提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不仅忽略了观测系统与分辨率之间的关系,而且会影响分辨率效果的进一步提高。通过分析分辨率处理与地震信号频率范围的关系、分辨率与接收排列长度的关系,对比不同排列长度观测系统的分辨率处理效果,提出了变偏移距提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浅层地震勘探在城市活断层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活断层一般是指晚更新世以来有活动的断层,活断层具有非常明显的标志,往往控制最新沉积物的分布和现今地貌的格局。活断层常构成山区和平原的分界线,对河流的走向、分布格式和拐弯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这些断层在我国大陆内部广泛分布,尤其在我国西部地区,活断层规模大,活动性强,造成了严重的地质灾害。本文阐述了一种以SH波反射和共偏移距反射波为主的浅层地震勘探在城市活断层探测中的应用,钻探验证表明,采用合适的地震勘探方法,选择最佳的观测系统,对资料的处理和解释进行严格的管理,最终可以获得反射波信噪比高、断层显示清晰的时间剖面。通过对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和研究,可以确定勘查区断层隐伏段的位置、断层错断的层位与深度,为城市的发展规划和重大工程选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地震映像方法勘探中,不同偏移距获得的地震波所包含的信息是不一样的,同时,偏移距也是影响地震分辨率的一个主要因素,合理选取偏移距能取得更好的勘探效果。本文结合对向家坝至上海高压输电线路湖北咸宁段塔基岩溶地带采用浅层地震多偏移距映像勘探技术勘察的实例,应用共偏移距处理技术,抽取映像法勘探结果中不同偏移距下的多条地震剖面作对比研究,分析不同偏移距下地震波对于地质异常体的反映,探讨适合多波联合勘探的最佳接收窗口内的最佳偏移距,以提高勘探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6.
地震映像法在某跨海大桥水上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采用地震映像法对某海湾进行了海上勘测,目的是查明轴线处水深界面、岩面埋深、起伏及构造带情况。在建立反射波运动学数学模型基础上,通过解平面波波动方程,对偏移距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并对地震映像资料解释结果和海上钻孔资料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地震映像法在进行海上探测时,必须安排偏移距使入射角小于40度,否则难以获得较大的穿透系数,也就不能很好地分辨浅部地层,地震映像资料解释结果与海上钻孔资料基本一致,地震映像法是一种用于海上探测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在隧道工程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地震反射波法应用广泛,不仅可以用于勘察岩层界面、探明岩石和土的物理性质,而且可以用于寻找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体等。本文结合某隧道勘查实例,介绍了反射波法的原理及数据处理和解释方法。结果表明地震技术在隧道工程勘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物探方法在探测岩溶构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单个异常体和线性异常体的岩溶构造都具有弱波阻抗、低电阻率的地球物理特性,因此地球物理探测方法是探测岩溶构造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广西红水河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技改工程(2000t/d)勘察实例,讨论地震映像(地震共偏移距法)和高密度联合剖面电阻率法两种物探方法相结合在探测岩溶构造中的应用技术和方法;并通过对几种典型的岩溶构造异常进行分析,介绍了地震映像和高密度联合剖面电阻率法资料的综合解释过程;说明这两种物探方法在探测岩溶构造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小波变换在煤田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煤田地震勘探方法是以水平叠加技术为中心的,在分辨率要求甚高的采区地震勘探中,水平叠加剖面的分辨率无法达到勘探精度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介绍了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及其时间-频率局域化性质。通过理论模型研究,证明小波变换可以同时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勘探精度,将小波和于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在分解后的高尺度剖面上,能有效地保护地震信号中的高频成分,提高地震剖面的分辨率,从而能校准确地识别小波层与计算煤层厚度。  相似文献   

10.
隐伏断裂的存在对城市建设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查明隐伏断裂的位置一直是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难点,传统的地表地质调查难以确定隐伏断裂的位置所在,而物探方法在寻找隐伏断裂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在城市隐伏断裂的勘探中应用最多的物探方法是地震勘探.本次研究以横波地震勘探为例,首先通过横波地震勘探理论和实验选取合理的地震参数,获得了高...  相似文献   

11.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与声波测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法对岩土工程地基进行工程勘察,查明基岩面、地下地质结构和岩性等情况;应用声波测井得到评价岩土动力学特征的参数,为浅层地震反射提供了速度等参数,二者相互结合,综合评价地基稳定性和安全性,最后结合钻探资料进行对比、修正,提高了勘探精度,准确获知地下地质信息,为工程施工建设提供了可靠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受水流及船舶发动机干扰,水域地震反射法勘探资料判别异常体存在很大的困难,本文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获得地震记录的多阶本征模态函数,每一阶本征模态函数代表了信号在某一特征尺度上的信息,为地震数据的处理和解释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信息。实例证明,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地震反射数据处理方法,有助于压制随机噪声,提高地震反射数据的解释精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复地震道技术在石油物探的地震资料处理中应用相当成功,但在工程物探领域应用较少,或应用的效果不好。本文介绍这一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算法,并将它应用到探地雷达公路探测、锚杆和桩基的弹性波测试、防渗墙的垂直反射法检测等工程物探信号处理中。结果表明,相比于瞬时振幅、瞬时频率,瞬时相位对弱信号检测和异常点提取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地震反射波CDP叠加技术在海域花岗岩孤石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山核电站取水隧洞海域部分采用盾构法施工,在盾构掘进前,应尽可能地探查清楚掘进区域的大直径球状风化物的赋存情况,尤其是直径大于1m的孤石,以便尽早采取措施进行清除或制定穿越该处的方案。本文介绍了海域地震反射波多次覆盖CDP叠加技术,阐述了海上单道地震与CDP叠加技术的差别,从方法原理、震源选择、观测系统等方面分析了探测小尺寸异常体的关键技术,通过钻探验证了该技术在探测风化残留体中孤石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瞬态面波测试技术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简述了瞬态面波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的方法技术,针对目前数据采集时必须限制道间距在一个波长范围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瞬态面波采集时道间距不受限制的数据处理技术;讨论了面波速度的工程意义及瞬态面波技术在软土地基加固、公路质量检测及地震小区划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浅层地震联合成像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叠前深度偏移为基本原理,综合运用地震勘探、概率统计和计算机应用等技术,提出浅层地震反射与散射联合成像方法,开发研制出浅层地震成像系统。利用该系统,对理论模型和实际例子进行了处理与解释。模拟分析和应用效果表明:浅层地震共反射点和共散射点联合成像技术,避开了动、静校正所带来的麻烦和误差,具有计算速度快、成像精度高等优点,可以用来解决浅层工程地震勘探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反求工程中的数据加工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反求工程中数据测量以及经采集后的数据如何进行处理的问题.着重 对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和曲面重构等部分不同的特点和解决方案加以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天然源面波勘探发展的历史,技术特点以及几种数据处理方法,讨论了2.5Hz检波器在天然源面波勘探中各个阵型(采用三角型、L型两种)以及不同排列边长(三角型不同边长、L型不同边长)与勘探深度之间关系,并通过分析各种阵型在同等条件下所采集的信号,对比各个信号的分析结果,得出在天然源面波勘探中使用2.5Hz检波器的最佳阵型。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分辨率地震技术,查明了6号煤层下含水灰岩的埋藏深度,为淮北杨庄煤矿Ⅱ617工作面恢复正常生产提供了可靠数据,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