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三环萜烷对比泌阳凹陷生物降解油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生物降解油为例,在评价三环萜烷抗生物降解能力的基础上,研究了三环萜烷在生物降解油油源对比中的应用.对比分析表明,三环萜烷至少可以抵抗8级强度的原油生物降解,C23~C26/C19~C22-三环萜烷、C19~C26/C28~C29-三环萜烷及C19~C26-三环萜烷/C29-Ts等参数是有效的油源对比指标.三环萜烷指标、碳稳定同位素及三芳甾烷组成特征指示,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核三下亚段生物降解油来自深凹区核三下亚段烃源岩,核三上亚段生物降解油主要来自深凹区核三上亚段烃源岩.在珠江口盆地珠Ⅰ坳陷中,上述三环萜烷参数确定的油源关系与现有认识一致,进一步表明了这些参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甾烷、萜烷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上三迭统、中下保罗统生油岩和原油中的甾烷和萜烷。文中介绍了试验方法并应用分子参数探讨了地球化学问题,研究认为:(1)甾烷、萜烷立体异构物的变化,可确定有机质的成熟度;(2)生物标记化合物,为油源对比的最佳参数;(3)奥利烷的出现与陆相腐殖型母质有关。  相似文献   

3.
临邑盆地是华北地区典型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之一,位于济阳坳陷西部,面积4000平方公里。盆地受北东东向基底断裂控制,经历了早期断陷、中期断拗、晚期整体拗陷三个发育阶段,并伴随有频繁的火成岩活动,尤以盆地的东南部较集中。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乌尔禾组和其他不同层系原油中普遍检测出三芳甾烷(TAS)和三芳甲藻甾烷系列。基于多口井的原油和14块代表性烃源岩样品的芳烃组分色谱-质谱资料,系统分析其TAS组成特征,并将其用于油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TAS分布特征可以有效区分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和乌尔禾组烃源岩。风城组烃源岩中TAS具有C26-20S含量低、C27-20R含量高的分布特征,并且几乎不含有三芳甲藻甾烷;而乌尔禾组烃源岩中TAS具有相反的分布特征,即C26-20S相对丰度较高,C27-20R相对丰度较低,并且具有分布完整的三芳甲藻甾烷系列。玛湖凹陷不同层系原油TAS分布特征基本一致,主要表现为C26-20S含量低,C27-20R含量高,三芳甲藻甾烷含量低或者未检测出,与风城组烃源岩分布特征相似。应用C26-20S/C28-20S TAS与C27-20R/C28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甾烷、萜烷地球化学参数,研究了生油母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油源对比及烃类相对运移等问题,并提出对二连盆地石油勘探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京津地区原油、生油岩中的甾烷和萜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萜烷 m/e191特征碎片图,将京津地区五对原油,生油岩分为两组,一组是沙三段,含有丰富的萜烷;另一组是沙四段以下,萜烷含量甚微.据此可判断:沙三段的原油主要来自沙三段母岩,而沙四段孔店组和潜山原油则来自沙四段~孔店组母岩.运用甾烷异构物参数,确定了五个油层的油源,其中四个是单一油源,一个是混合油源.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原油及烃源岩中生物标志物以高丰度的三环萜烷系列为典型特征,其分布样式的差异一直被当作研究本区原油成因类型及油-源对比的典型指标。通过对烃源岩样品的系统地球化学分析,认为本区风城组源岩(P1f)主要以三环萜烷(C20,C21,C23)呈“上升型”为特征,泥质岩类与碳酸盐岩类相比C24,C25三环萜烷含量较高;下乌尔禾组(P2w)源岩和佳木河组(P1j)源岩样品三环萜均呈“下降型”分布特征。通过对源岩镜下进行观察和加水热模拟实验等方法,分别探讨了沉积环境与母质类型、成熟度及排烃作用对三环萜分布样式的影响,认为P1f和P2w源岩中三环萜烷的分布主要受控于沉积环境和母质类型的原生差异。P1f源岩有机质多源于本地沉积的藻类及细菌,沉积环境属于蒸发、还原的咸化湖沉积;P2w源岩中外来有机质含量相对较多,沉积环境属于淡水还原环境。P1j源岩整体热演化程度较高,有机质炭化作用强烈;埋藏成熟演化在有机质处于成熟-高熟阶段内对三环萜烷分布样式影响不大,若达到过熟阶段则会造成低碳数三环萜烷(C20,C21)含量增加;排烃作用对三环萜烷影响相对较小,不改变其分布样式。  相似文献   

8.
作者应用生物标记物分析技术,结合其它地球化学资料,对南祁连石炭系碳酸盐岩和泥岩进行了有机质生源构成、沉积环境、成熟度和生油潜力等方面的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烃源岩发育的沉积环境为海相还原环境,有机母质主要为低等水生生物兼有高等植物的混入,有机质类型为腐殖腐泥型和腐泥型,有机质丰度高,成熟度较高,具有形成油气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由于有机化学分析技术的进展,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研究及应用,为这一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国内外有关学者目前都在探索甾烷和萜烷的成分、结构、分布和分子参数,以便进一步探讨它们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和石油成因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叙述了原油和生油岩中的萜烷、甾烷质谱分析方法和鉴定,并利用萜烷、甾烷的分子级参数,探讨了松辽盆地原油和生油岩中萜烷、甾烷特征及其在油源研究、原油和生油岩成熟度、原油的生物降解等方面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图尔盖盆地阿雷斯库姆坳陷石油地质特征和成藏模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位于哈萨克斯坦图尔盖盆地的阿雷斯库姆坳陷,是一个在前寒武纪变质岩和古生代碳酸盐岩基底上发展起来的裂谷型坳陷。坳陷内油气资源非常丰富,其构造特征和形成演化控制了油气的富集与分布,在平面和纵向上发育不同类型的油气藏。从坳陷中部到凸起顶端,均位于有效运移距离之内,有利于油气聚集。良好区域性盖层和输导体系的合理配置,使得油气运聚效率很高。该坳陷主要存在4种油气成藏模式,中下侏罗统岩性油气藏是下一步储量增长的主要油气藏类型。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南部天然气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松辽盆地南部天然气的分布极其广泛,已在16个层段63个出气点150余口井获工业气流,目前已探明8个气田。在对出气点、气田和气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气藏在纵向上和平面上的分布规律,气藏与油藏、气顶油藏的伴生关系,以及天然气控制因素和储集层特征。研究认为,天然气在纵向上可划分为5套含气组合,其中深部煤型气占主导地位。长期发育的继承性大型构造,极易形成多套含气层系,并呈现出自下而上由气顶油藏渐变为气藏的特点。天然气在平面上可分为2区6带。由盆地中心向周边阶地天然气由全部是溶解气变为溶解气与气顶气、气藏气共存。在某些区域性单斜构造背景下,天然气的分布呈现出随构造抬升自下而上由油藏渐变为气顶油藏、气藏的特点。已探明气藏多数为岩性构造复合型气藏。气藏的储渗空间为孔隙型,多数属于低渗气藏。松辽盆地南部还具有得天独厚的丰富的二氧化碳资源。  相似文献   

13.
三叠系是吐哈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层系, 1996年以来将鲁克沁三叠系油层改归中三叠统克拉玛依组。以陆相盆地构造和气候的周期性变化控制层序地层为立足点,结合地震和钻、测井信息,分析了区域地层横向变化规律,探讨了地层测井响应的内在机理。认为,小泉沟群内部区域性的不整合是划分中、上三叠统的自然界线,再次将鲁克沁三叠系油层时代还原为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南部无机成因CO2成藏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CO 2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松辽盆地南部多处发现的高含量CO 2气藏属于无机成因天然气。通过对盆地深部壳幔结构、深部热异常分布及长岭断陷火山活动等的综合研究,认为:松辽盆地深部热流异常的分布区是幔源气体的源头,而中上地壳的低速高导体是把地幔流体中CO 2通过壳内火山岩浆活动输送到盆地地层的中转站;长岭断陷在断陷期形成的大规模火山,为盆地晚期幔源气提供了储存空间;无机气具有晚期成藏特征,长岭地区与乾安—前神字井控陷断裂上盘的大型火山岩体是无机成因CO2聚集的主要区域。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南部无机成因CO2成藏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CO2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松辽盆地南部多处发现的高含量CO2气藏属于无机成因天然气。通过对盆地深部壳慢结构、深部热异常分布及长岭断陷火山活动等的综合研究,认为:松辽盆地深部热流异常的分布区是幔源气体的源头,而中上地壳的低速高导体是把地幔流体中CO2通过壳内火山岩浆活动输送到盆地地层的中转站;长岭断陷在断陷期形成的大规模火山,为盆地晚期幔源气提供了储存空间;无机气具有晚期成藏特征,长岭地区与乾安-前神字井控陷断裂上盘的大型火山岩体是无机成因CO2聚集的主要区域。  相似文献   

16.
哈萨克斯坦南土尔盖盆地A区块岩性油气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萨克斯坦南土尔盖盆地A区块处于断陷湖盆缓坡带, 构造圈闭不发育, 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是勘探突破的关键。已有钻井结果显示, A区块岩性油气藏主要位于侏罗系, 其自下而上可分为5套地层:埃巴林组、多尚组、卡拉甘塞组、库姆科尔组和阿克萨布拉克组。通过对侏罗系储集层、烃源岩、储盖组合等方面研究, 认为目的层发育3种类型岩性油气藏:斜坡带前缘砂上倾尖灭型油气藏、水下分流河道孤立砂体型油气藏及河口坝孤立砂体型油气藏, 已发现的A12井油藏属于中孔中渗的斜坡带前缘砂上倾尖灭型油藏, 为油气自生自储和侧向运移共同作用的结果。综合分析油气成藏条件认为, 研究区成藏的主控因素为有效储盖组合。结合多种地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分析得出, A区块的油气远景区集中分布于区块中部和西侧斜坡。图5表2参19  相似文献   

17.
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图尔盖盆地是哈萨克斯坦中南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为中生代裂谷盆地,具有垒堑相间结构,南部阿尔斯库姆坳陷是盆地的沉积中心和主要的生烃灶,自西向东由4 个北西-南东向展布的地堑组成,已发现的十余个油田均位于地堑间的次级隆起与斜坡部位。盆地主要沉积侏罗系-白垩系地层,由下至上发育了几个大型的区域不整合。直接覆盖在前侏罗系变形基底之上的是下、中侏罗统泥岩为主的生油层系,上侏罗统河道砂体及下白垩统一套广泛发育的席状砂是主要储层,其上一套稳定的湖泊相页岩成为区域盖层,生储盖配置关系合理。该盆地虽然经历了20 多年的勘探历程,大规模的优质储量大部分已被发现,但仍具勘探潜力,除构造圈闭外,斜坡部位的地层岩性圈闭和基底裂缝型风化壳都是未来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8.
松辽盆地南部西区断裂体系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松辽盆地断裂体系的形成受控于盆地的演化过程,并影响各演化阶段的充填序列和油气分布。根据成因特征将松辽盆地南部西区断裂体系分为断陷期生长断裂体系、拗陷期伸展断裂体系和反转断裂体系,系统论述了断裂体系的成因机制、分布特征以及断裂体系在不同演化阶段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论述了断裂体系对油气分布的影响:断陷期生长断层控制着断陷盆地群的形成与发展,拗陷期伸展断裂体系控制着油气成藏序列和油气藏分布规律,反转断裂体系使油气再次发生运移,地层因拱张而产生裂缝,改善了储集条件,利于油气成藏。  相似文献   

19.
松南构造认识及无机成因CO2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广泛运用深重力、地震反射等资料,深化了松辽盆地关于壳幔结构及其控盆作用的认识.全面解剖深大断裂及其特征,揭示基底构造与中、浅层构造成因的内在联系。进而分析了无机成因CO2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形成于壳幔拆沉作用的深大断裂在盆地后期演化进程中控制了中浅层构造的形成与发展;长岭断陷在断陷期形成的大规模火山,为盆地晚期幔源气提供了储存空间。无机气具有晚期成藏特征.长岭地区与乾安一前神字井控陷断裂临近的大型火山岩体及中、浅层反转构造是无机成因CO2聚集的主要区域。上述规律的发现与总结.对于完善本区下步油气勘探认识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南图尔盖盆地阿雷斯库姆坳陷构造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的阿雷斯库姆坳陷由双断式地堑、单断式箕状凹陷等组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分析该坳陷现今构造形迹入手,对中亚地区板块运动特点,阿雷斯库姆坳陷自海西运动期以来的构造动力变迁史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该坳陷早期为断陷、晚期为坳陷的演化特征并对其形成机理以及对沉积作用的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