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施玉书;王康;张诗涵;史舟淼;於灿杰;邓晓;程鑫彬;皮磊;张树 《计量科学与技术》2025,(1):3-10+46
微纳米定位技术是前沿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中微纳米定位平台的位移校准在精密测量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制了用于微纳米位移定位校准的双溯源链路计量标准装置,并建立为我国计量标准。该装置包含激光干涉法微纳米位移定位校准装置与光栅衍射干涉法微纳米位移定位校准装置,其中激光干涉法校准装置通过六自由度激光干涉校准系统实现了纳米微位移平台直接全面校准,在该溯源链路中量值通过激光干涉仪溯源至米定义的波长基准;光栅衍射干涉法校准装置以一维纳米光栅标准物质为核心,在该溯源链路中量值通过光栅栅距溯源至米定义的波长基准。双溯源链路计量标准装置满足了微纳米定位校准的多样化应用需求并增强溯源方式的全面性和可靠性,保证了集成电路领域光刻等微纳米级位移的高精度测量、航空航天工业关键部件的精密装配测量,该计量装置的建立为我国微纳米定位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4.
5.
6.
一、我国现行量值传递体系及存在的问题我国量值传递体系是国家根据经济合理、分工协作的原则 ,以城市为中心 ,就地就近组织起来的量值传递网络。其目的是保证我国的量值准确统一。量值传递体系大致由三部分内容构成。其一是从能复现单位量值的国家基准开始 ,通过各级(省、市、县、区)计量标准器具逐级传递 ,最后传递给工作计量器具 ,这就是平时说的量值传递。为了达到量值传递时测量不确定度损失小、可靠性高和便于操作的要求 ,量值传递时应按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的规定逐级进行(特殊情况经上级同意方可越级传递) ;其二 ,国家基准由… 相似文献
7.
欧阳壮;王荣峰;文浩 《中国计量》2024,(10):58-61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计量体系正面临深刻转型。文章提出建立数字化计量技术供给溯源体系,旨在推动计量从模拟时代向数字时代转型。文章首先分析了传统计量向数字计量转型的困境和难点,然后提出了计量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思路和方向,并探讨了建立数字化计量技术供给溯源体系实现数字时代的计量转型的目的和意义,最后给出了具体案例。 相似文献
8.
力值计量标准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比分析国际上各类力标准机计量性能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力值计量标准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关键技术的先进性.提出并研制了基于静重式力标准机"独立加码"的技术与方法,解决了力标准机砝码逆程交换带来的负荷波动性过大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砝码逆程交换产生的"逆负荷现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方法.提出并研制了利用机械传动加载方式的叠加式力标准机,力传感器分组并联延伸力值的试验方法,以及力标准机参考标准量值溯源的方法,对研究建立新的大力值计量标准,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我国化学成分量溯源体系中气体计量溯源体系的建立进行了阐述,探讨了气体计量量值传递规范化途径和方法,提出了气体计量研究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12.
阐述了一种基于微机电系统的纳米力学测量方法和系统。开发了一种多功能的纳牛力致动器,可同时满足微拉伸测试系统、原子力显微镜等系统的需要,该致动器基于微机电系统,以静电侧向梳齿为基本结构,采用变间隙设计结构,实现小芯片尺寸、低压驱动、高分辨率(nN量级)和大输出力(大于1 mN),并介绍了该测试系统的原理、结构、微机电系统的安装以及一些相关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14.
冲击力对地震检波器模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作状态中的冲击力是地震检波器模态滑动的主要因素之一,且无法回避。为了揭示有关规律,准确地测量了地震检波器对不同大小冲击力的响应,应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分析得出了有关模态及其变化规律。结论是在模态对模型下,冲击力增大时,模态距离呈增大趋势,而地震检波器的阻尼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Stewart结构六维力传感器力矩各向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stewart并联结构的六维力传感器,应用并联机器人机构学理论,根据传感器的静态数学模型,研究当坐标系建立在下平台的几何中心处时,传感器的力矩各向同性指标。利用空间模型理论对力矩各向同性进行了图谱分析,并研究了坐标系变化时的力矩各向同性指标,以此作为该传感器的结构优化设计和应用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