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S3凝析气藏流体高压PVT实验数据进行拟合计算,确定了适合描述该气藏流体相态行为的流体组分特征参数.利用地质资料及研究成果所得到的地层物性参数,通过气藏精细描述提供的物性数据,建立了相应的三维地质模型.完成气藏地质储量拟合,从开发方式、井距、井数、采气速度及避水程度等多方面对该气藏的开发指标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
根据缅甸D区块Patolon-1井组分特征、生产状况、流体性质以及已经投入开发的凝析气藏资料对Patolon-1凝析气藏进行了凝析气藏判断研究。根据高压物性、气油比、分子量、原油性质综合判断该气藏属于凝析气藏。根据C5+含量法、C1/C5+比值法、流体组合判断法(Φ1)对Patolon-1凝析气藏类型进行了判别分析,研究表明该凝析气藏属于不带油环的凝析气藏。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建模思路与流程的不足,进行三维地质建模研究。研究中采用"关键构造面+层序节点控制技术"定义骨架三维模型,对区域构造及旋回特征进行精细刻画,建立起地层构造模型;利用"层序格架内地震约束+井控沉积微相"建立沉积微相精细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相控+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建立储层属性模型。所建模型能够对地层构造形态加以准确刻画,可展现出复杂礁滩纵向多旋回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4.
以牙哈(YH)凝析气藏E+K区块M井组为例,建立典型井组数值模拟模型,对注气提高采收率主控因素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在注采部位、注入介质、注气量、注采比、注气时机及压力恢复程度不同的条件下,模拟生产效果并对井组注气方案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上注?下采”、循环注气、注气量(30.50~36.60)×104 m3/d(年注气量为原始地质储量的2.50%~3.00%)、维持较高地层压力(衰竭至不低于露点压力)等条件时,凝析油开发效果较好。研究结果可为YH凝析气田注气开发中后期提高采收率技术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为凝析气田中后期开发调整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以牙哈(YH)凝析气藏E+K区块M井组为例,建立典型井组数值模拟模型,对注气提高采收率主控因素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在注采部位、注入介质、注气量、注采比、注气时机及压力恢复程度不同的条件下,模拟生产效果并对井组注气方案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上注-下采”、循环注气、注气量(30.50~36.60)×104m3/d(年注气量为原始地质储量的2.50%~3.00%)、维持较高地层压力(衰竭至不低于露点压力)等条件时,凝析油开发效果较好。研究结果可为YH凝析气田注气开发中后期提高采收率技术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为凝析气田中后期开发调整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气藏底水上升规律,在分析典型井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单井地质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不同采气速度、夹层渗透率、水体倍数等因素对气藏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底水凝析气藏合理采气速度为3%,水平井合理长度为600m,气藏夹层发育有助于提高底水凝析气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张海5井区复杂断块带油环凝析气藏开发技术界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质特征研究和流体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张海5井区带油环的凝析气藏建立组分模型,结合常规油气藏工程研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确定合理的开采方式和开发界限。  相似文献   

8.
丰深1凝析气藏相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深1凝析气藏是济阳拗陷古近系深层凝析气藏的首次发现。通过对地层流体组成分析、恒质膨胀和定容衰竭实验,及井下温度、压力连续测量,对丰深1凝析气藏相态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丰深1凝析气藏为高温、高压不饱和凝析气藏,无油环;地层流体中间烃、重烃含量高,凝析油含量为606异/m^3,属高含凝析油的凝析气;该凝析气藏地露压差6.70MPa,衰竭式开采地层压力下降快,6mm气嘴生产时,生产初期近井地层压力就降到露点压力以下,出现反凝析现象,反凝析损失严重,重质组分采收率低,油气两相流动造成渗流阻力增加,使单井产能下降。相态研究为丰深1含油气砂砾岩体储量评估和开发方案编制提供了依据,对济阳拗陷同类型油气藏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庙区沙溪庙组气藏为低孔低渗致密储层,由于强应力敏、地层出砂及凝析油对储层造成伤害,导致压后排液过程中井口压力下降快,返排率低,且压后产量快速下降。针对此情况,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优化压裂液中破乳剂加量、防膨剂加量组合,优选支撑剂材料;同时利用测得的高压流体露点压力,确定排液压力范围。通过研究确定适用于沙溪庙凝析油气藏的压裂技术,现场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在当前井底压力基础上对比分析不同初始含水饱和度及裂缝参数下的单井吞吐实施效果。研究表明:储层初始含水饱和度越高,越能增大凝析油采出程度;裂缝的存在会降低凝析油和天然气的采出程度;发育有裂缝的储层,随着裂缝半长增加,凝析油和天然气的采出程度都是先增加后减小;在相同的裂缝长度下,共轭缝的吞吐效果逐渐变差;随着裂缝宽度的增加,凝析油和天然气的采出程度先减小后增加。提出以衰竭生产相同时间作为评价注气吞吐效果的基础,以注气前产量作为吞吐结束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凝析气藏解除反凝析污染、提高气井产能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凝析气藏特别是低渗透凝析气藏在开发过程中,地层压力降低到露点压力以后,凝析油会析出到地层中,造成反凝析污染,使气井产能下降;有时有水锁效应,产能将进一步降低,从而对凝析油、气采收率等产生严重影响的问题,在调研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探索了注甲醇段塞 N2(干气)吞吐解除反凝析、反渗吸污染,恢复气井产能方法,并设计了甲醇-地层水-凝析油气三相体系PVT相态测试方法和注甲醇段塞 N2(干气)吞吐解除反凝析、反渗吸实验测试及评价方法,该方法在现场得到了成功应用.因此研究解除凝析气藏近井地层反凝析、反渗吸地层伤害,提高气井产能的技术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用状态方程模拟注气对凝析气藏采收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高凝析油采收率和整体开发效益是凝析气藏开发的目标,注气是防止凝析出从面提高凝析油采收率的较好方法。以一个真实的凝析气藏为例,使用自行开发的PVTCOG软件和PR状态方程研究和对比了凝析气藏定容衰竭不同阶段,注干气、氮气及二氧化碳对露点的影响、对注气时机、对凝析油储量和凝析油采收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注入气影响露点的趋势不同,随注入气增加凝析油储量下降,但凝析油采收率上升,注入时机不一定是在于高于露点压力时最好。  相似文献   

13.
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开发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千米桥古潜山凝析气藏是新近发现的一个复杂凝析气藏。选用三维线份模拟器,进行相态拟合、历史拟合,结合地质分析油藏工程测试结果,消除早期数值模拟的多解性,对开采方式、采气速度、井型优选等关键问题及地质参数进行了模拟对比研究。采用方案的技术优选结合经济优选,为气田的实施方案提供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水锁损害是低孔低渗油气田损害的主要方式之一,严重影响油气田的正常开采。为找出影响水锁效应的主要因素及解除水锁损害的有效方法,采用来自吉林油田某凝析气藏区块的岩样,通过储层岩心室内水锁损害实验,对储层岩心水锁前后的气相渗透率的变化程度进行研究,定量评价岩样水锁程度,认为含水饱和度、孔喉半径小、黏土矿物中水敏感性伊利石、伊蒙混层的高含量及其毛发状、丛生状凸起的结构特征是造成水锁效应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评价了甲醇、滑溜水和注N2解除水锁损害的效果,实验证明,N2解锁效果最好,渗透率可以恢复到最初的30%左右,注甲醇解锁效果好于滑溜水,且最佳注醇量为0.4 PV。  相似文献   

15.
针对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地震数据很难识别薄砂体的问题,对比分析了采用地震资料提频处理、分频处理、储层高分辨率敏感参数反演等不同手段得到的储层预测结果,筛选出高分辨率储层敏感参数反演作为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储层主要预测手段。通过探讨砂泥岩对声波时差的响应,以及对比分析自然电位、自然伽马以及补偿中子孔隙度与声波时差的关系,确定自然电位与声波时差的相关性最好,由此选取自然电位作为最佳电性敏感参数参与高分辨率敏感参数反演预测。从井点、剖面、平面等方面检验和评价高分辨率储层预测成果,结果表明其反演预测效果较好,符合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的储层预测要求,实现了对石炭系主力砂体空间展布的解释与描述,建立了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储层模型。  相似文献   

16.
让纳若尔油田的A南和B南油藏受开发方式、凝析气顶、储层物性及井网等影响,剩余油分布复杂。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剩余油分布及受不同因素控制的剩余油平面和垂向分布模式,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挖潜对策,同时为减少A南难动用型剩余油(主要为凝析油)的损失,建议合理开发气顶。  相似文献   

17.
针对凝析气藏中凝析气-反凝析油-地层水之间的相态变化极其复杂,常规相平衡计算只考虑了凝析气与反凝析油之间相态变化的问题,开展了流体组成中考虑气态凝析水组分的流体PVT实验.模拟计算了过饱和水凝析气体系的CCE和CVD实验过程,研究认为:过饱和水的存在会对体系的CCE和CVD过程造成明显的相态影响.对多相流体复杂相平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让纳若尔油田的A南和Б南油藏受开发方式、凝析气顶、储层物性及井网等影响,剩余油分布复杂。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剩余油分布及受不同因素控制的剩余油平面和垂向分布模式,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挖潜对策,同时为减少A南难动用型剩余油(主要为凝析油)的损失,建议合理开发气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