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我国区域建筑业为研究对象,选取代表生产规模、生产能力和产值效率的16个技术经济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2002~2014年我国建筑业区域发展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建筑业发展极不平衡,主要影响因素也因地而异,且综合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存在明显短板,位于中部的省份有明显的地区发展优势。我国建筑业应明确地区发展劣势,弥补短板,努力缩小区域间建筑业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中国建筑业碳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空间溢出效应,研究了中国建筑业碳排放强度在空间层面的关键影响因素,从而揭示了区域间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中国建筑业碳排放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碳排放强度总体呈先下降后平稳趋势,并且建筑业碳排放强度存在地区内趋同性和地区间的异质性;房屋建筑业占比、建筑业产业规模、地区经济水平、环境规制、建筑企业国有化率对建筑业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建筑业技术进步、地区经济水平和环境规制对建筑业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提出了促进建筑业碳排放有效减排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了解不同地区建筑业的能源效率差距及影响因素,在考虑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的前提下,采用SBM模型,计算了我国2008~2017年各省建筑业能源效率.结果表明:在我国建筑业碳排放逐年增加的背景下,2008~2017年我国能源效率较低,仅为0.63且呈波动变化趋势,省际和区域间的能源效率差异明显.能源效率较高的省份均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和西部间能源效率差距不大且均低于东部地区.在影响能源效率的因素中,建筑业发展程度、产业集中度和能源结构对能源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黄怡  刘璟 《小城镇建设》2011,(11):93-99
在30年来的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农村空间风貌的巨大变化,却未能同步促成建筑文化的发展,相反地农村建筑文化呈现出式微之态。本文结合对江浙沪沿海农村地区的实地调研和考察,剖析了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建筑文化面临的困境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所蕴含的农村建筑文化的实质,并就江浙沪沿海地区农村的规划建设与建筑文化延续提出了相关的策略思考。  相似文献   

5.
在翔实的统计数据基础上,从建筑业产业规模、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支柱产业地位、企业经营状况、房屋建筑施工竣工面积、新签合同额、对外承包工程等方面对2012 年建筑业总体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出2012 年中国建筑业江浙两省行业龙头地位稳固、固定资产投资与建筑业总产值关联度差异大等6 个特点。从专业类别、资质等级、注册地区和登记类型 4 个角度,对2012 年建筑业特、一级企业的总产值、总收入、利润和新签合同额等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
物流行业是碳排放的主要行业之一。对京津冀地区物流行业碳排放差异进行分析,有利于京津冀地区碳减排政策的制定。本文首先对2005-2015年京津冀地区物流行业的碳排放量进行测算,然后运用LMDI模型将京津冀地区物流行业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为单位能源碳排放量、能源结构、能源强度、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产业结构、城镇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率和人口规模。结果表明:城镇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率、人口规模是物流行业碳排放量的主要驱动因素,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和能源强度是物流行业碳排放的主要抑制因素;同时京津冀三地对物流行业碳排放量的影响在能源结构、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城镇化及人口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为此,不同地区应制定不同的碳减排政策。  相似文献   

7.
利用CRn 指数、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对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四地的建筑业规模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发现,北京市建筑业市场集中度的各项指标都优于其他三地。这说明在大型建筑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以及建筑企业的大、中、小规模分布合理程度上,北京市均要好于其他三地。同时,就四地不同的建筑业产业规模结构状况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发现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为四地建筑业地域市场环境以及产业定位的不同。并结合文中的数据和分析,针对北京地区的建筑业发展状况,给出了北京市建筑业进一步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针对城镇化发展对建筑业制定行之有效的减排措施和政策,对我国 30 个省份进行建筑业碳排放量的测算,据此划分了高排放、中排放和低排放 3 个区域。以三大碳排放区域为研究对象,探究城镇化对建筑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以便针对不同影响因素制定不同的措施来减少建筑业碳排放。通过 EKC 曲线模型确定了城镇化与对建筑业碳排放的相关性,将城镇化分解为人口规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建筑业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消耗强度 4 个变量,并通过拓展的 STIRPAT 模型去分析各个变量对建筑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三大碳排放区域的城镇化水平与建筑业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且 4 个变量均对建筑业碳排放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科学、系统地评价建筑业整体生产效率及发展水平,基于聚类分析和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建筑业生产效率的投入、产出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DEA)和 Malmquist 模型,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分析了 2000~2019 年我国31 个省市的建筑业生产效率及发展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建筑业整体效率仍不高;不同地区生产效率差异明显,阻碍了整体效率的提升;各地区建筑业全要素生产率都有所提高,主要由技术进步驱动。并提出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区域合作,迈向智能建造的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按照建筑业的区域分布特征将我国建筑业上市公司划分为四大区域,即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选取2007~2012年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建筑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不同区域建筑企业的债务融资结构特征及对成长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建筑业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结构对公司成长具有抑制作用,债务融资结构与代表公司成长性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07年—2016年的区域建筑业数据,构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利用SE-DEA模型首先从时间序列角度对不同区域的建筑业企业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发现东北等地区受到经济波动影响大,南部沿海地区提升较快;在截面分析中发现区域间差异较大,黄河中游等地区纯技术效率不足,东北等地区资源配置有待优化,为建筑业制定发展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建筑业一直存在高能耗、高排放的特征,而对建筑业碳排放进行全面测算及对关键影响因素进行科学筛选,方能系统地挖掘建筑业碳排放状况并提出针对的减排措施。从建材生产、新建建造、后期运行全过程建立了建筑业碳排放测算模型,并建立了建筑业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多元回归模型,以2005~2017年中国建筑业相关数据(因最新能源数据统计截止到2017年)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近年来中国建筑业碳排放特征、显著影响因素及各影响因素的弹性系数。并从各个过程以及各关键影响因素层面提出中国建筑业减排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晓 《建筑》2021,(11):40-4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指出建筑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以来为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区域建筑业发展差异很大,研究分析影响建筑业产业地位的主要因素,有助于发挥支柱产业作用,实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作出产业贡献.本文以"十三五"时期为产业背景,以建筑业总产值为评价指标,以建筑安装工程固定资产投资(以下简称建安工程固投)、地区生产总值、社会就业为基本条件,分析建筑业产业地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基于STIRPAT模型,采用岭回归方法,对陕西省建筑业1990-2011年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业人数、富裕度、劳动生产率和能源强度均对陕西省建筑业能源消耗有显著影响,且均能促进能源消耗的增长;通过对弹性系数的分析,得出从业人数是陕西省建筑业能源消耗的首要影响因素,其他按影响程度依次是能源强度、富裕程度和劳动生产率。在此基础上,为陕西省建筑业节能减排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翔实的统计数据基础上,从固定资产投资和产业规模、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支柱产业地位、企业经营状况、合同总额和新签合同额、房屋建筑施工竣工面积、对外承包工程等方面对2013年建筑业总体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出2013年中国建筑业江浙两省仍雄居龙头、中西部地区新签合同额增速较快等5个特点。从专业类别、资质等级、注册地区和登记类型4个角度,对2013年建筑业特、一级企业的总产值、总收入、利润和新签合同额等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翔实的统计数据基础上,从固定资产投资和产业规模、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支柱产业地位、企业经营状况、合同总额和新签合同额、房屋建筑施工竣工面积、对外承包工程等方面对2014年建筑业总体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出2014年中国建筑业江浙两省仍雄居龙头、中西部地区新签合同额增速较快等5个特点。从专业类别、资质等级、注册地区和登记类型4个角度,对2014年建筑业特、一级企业的总产值、总收入、利润和新签合同额等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对日本、韩国、新加坡、芬兰、美国、英国等典型发达国家政府在建筑业信息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合各国建筑业实际情况对上述作用进行了比较,探究了对我国建筑业信息化过程中政府作用发挥的启示。研究表明,各国政府的具体作用方式及强度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与各国建筑业管理体制、行业发展水平及信息化建设现状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推动各地建筑业低碳高质量发展,力争早日达到国家碳中和总体目标,对2009~2018 年中国省域建筑业碳排放强度进行测算,在刻画中国建筑业碳排放强度空间关联性的基础上合理选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其分布特征及空间效应。研究表明中国建筑业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部分影响因素除了影响本地建筑业碳排放强度外,还会对邻近地区建筑业碳排放强度产生推动作用。据此,提出加强区域间建筑业碳减排协同治理及资源共享,加大低碳节能技术投入,促进周围高新技术和绿色产业的发展,实现建筑业碳减排与促就业的双重红利。  相似文献   

19.
合理评价建筑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运用参数型随机前沿分析SFA 方法,以2001~2010 年中国建筑业的数据为基础,对中国建筑业技术效率省际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建筑业技术效率的发展呈现出下降、上升、再下降的波浪式发展趋势,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固定资产投资率、建筑业产业发达程度及动力装备率对建筑业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后两者效应不显著,而国有企业占比对建筑业技术效率具有负的效应,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7-2020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ML指数测算中国建筑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做指数分解,然后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建筑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发展较好,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建筑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分布不均;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水平,对建筑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正向的溢出效应,人力资本水平与外商投资存在负的空间溢出效应,但是总效应为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