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民黄河》2013,(10):68-71
根据黄河中游河龙区间1952—2006年最大3 d雨量大于20亿m3的区域性暴雨过程及龙门站实测洪峰流量超过3 000 m3/s的场次洪水,分析河龙区间中常暴雨、产洪暴雨、龙门站中常洪水的特性,研究暴雨次数变化对洪水次数变化的影响,探讨了河龙区间中常洪水与暴雨变化、下垫面条件及人类活动影响的关系。结果表明,河龙区间暴雨与洪水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小量级的暴雨产洪次数明显减少,原因是受产汇流条件恶化、暴雨减少及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2.
黄河中游河龙区间区域性暴雨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泰森多边形法,借助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筛选出黄河中游河龙区间1952—2006年243个区域性暴雨过程,按其日大于25 mm或大于50 mm降水范围分别超过2万、1万km2及持续日数情况,分为大面积暴雨、小面积暴雨、持续性大面积暴雨、持续性大雨、持续性大雨+暴雨5类区域性暴雨过程。分析了各类暴雨过程的发生季节和降水时空分布的定性、定量特征,综合讨论暴雨过程时空特征量的年际、年代际变化,探讨了气候回暖背景下出现的暴雨极值事件情况。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新安江干流暴雨洪水特性以及屯溪水文站以上率水、横江典型年洪水遭遇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的遭遇情况,与各站(区间)以上流域(河道)特征、次洪暴雨量级大小及其时空分布等密切相关,率水和横江洪水过程在洪峰附近时段"叠加遭遇"的机率较大。新安江干流屯溪以上洪水的地区组成,可用其上游控制断面占屯溪水文站以上流域面积的比重来间接反映。  相似文献   

4.
刘斌  赵正平 《人民黄河》1999,21(9):17-19
根据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晋西北地区8条一级入黄支流1990 ̄1996年的水沙基本情况及变化特性,采用“水文法”与“水保法”相似降雨年份减洪减沙量对比等方法对1990 ̄1996年的水土保持措施减洪减沙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呼伦贝尔市暴雨的基本特性,从暴雨频次、暴雨的季节变化、暴雨的年际变化、暴雨强度及暴雨持续时间等方面对呼伦贝尔市的暴雨特性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6.
周瑾 《人民长江》1996,27(8):17-18
三峡区间是长江多暴雨的地区之一,作好三峡区间短期暴雨预报对三峡工程建设、葛洲坝工程的运行调度及长江中下游安全渡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1970~1989年20年资料,分析研究了该地区暴雨的年际变化、月、旬的分布特征、暴雨集中出现的时间、持续情况及日暴雨的最大值等。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对产生三峡区间暴雨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副热带高压与三峡区间暴雨的关系、500hpa高度场、西风槽、西南涡、冷空气、低空急流及水汽输送等进行了全面研究。总结出三峡区间暴雨的短期预报方法及预报流程图,以利今后实际作业预报应用并为三峡区间暴雨预报专家系统知识库的建立提供因子和数据。  相似文献   

7.
2007年6月,受高空槽、切变线等天气变化影响,梅江中游普降特大暴雨,造成河水暴涨,形成近20年来罕见的区间暴雨洪水。该文通过分析梅江“07.6”暴雨的成因及洪水的特征,以期提高该地区暴雨洪水的规律和形成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黄河小浪底-花园口区间暴雨洪水预警预报系统中水文测验设施的现状、建设目标,论述了水文测验设施中的定位技术、测验控制技术、信息传输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应用情况。建成后该区间水文测验的测洪能力与精度将有明显提高,将为黄河下游的治理开发与防洪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充分认识三峡地区区域暴雨过程的气候特征及长期变化规律对于科学防汛以及合理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三峡地区33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1—2022年逐日降水量资料和目前重庆市气候中心业务采用的区域性暴雨过程监测指标,对三峡地区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客观识别,并利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区域性暴雨过程的气候特征和长期变化规律。【结果】结果表明:(1)三峡地区近三分之二的暴雨以区域性过程形式出现,平均每年区域性暴雨过程有8.4次,主要出现在5—9月,尤以6—7月为集中发生时段。区域性暴雨过程首次开始日期多年平均为5月8日,末次结束日期为9月17日。平均每次过程的暴雨覆盖范围为8.6站,持续时间1.3 d,平均暴雨强度为74.7 mm/d。(2)三峡地区区域性暴雨过程年频次存在2~3 a和8 a左右的变化周期,年平均区域性暴雨过程覆盖范围存在4~6 a和8~11 a周期变化。(3)近62 a三峡地区区域性暴雨过程的首次开始日期显著提前,末次结束日期无明显变化,发生期显著变长;发生频次没有明显变化趋势、平均持续时间、平均覆盖范围、平均综合强度也均没有明显变化趋势,但平均暴雨强度呈增...  相似文献   

10.
在皖河流域暴雨洪水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花凉亭水库建库后实测大洪水雨洪资料,对皖河干流石牌站的洪水特性进行研究,主要包括洪水地区组成、设计洪水以及与长江洪水的遭遇等.结果表明,石牌以上洪水地区组成与各站(区间)以上流域(河道)特征、次洪暴雨量级大小及其时空分布等密切相关.当安庆水位超过13.0m时,对石牌洪水将造成不同程度的顶托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宋志超  张传友 《吉林水利》2010,(11):64-65,70
对高等级公路急流槽入水簸箕口与路面连接处的裂缝的防治,是对急流槽病害防治的关键,其原因是随着高等级公路通车运营时间的推移,该处基本上都出现开裂的现象,开裂的裂缝导致急流槽出现病害,是急流槽病害的主要成因之一;而且在处治的过程中可采取新材料和新施工工艺,并且实施治理之后经济和质量的优良效果较传统维修方法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微弯河段存在着螺旋流及横比降,水力特性相对复杂,在微弯河段修建码头对航道的影响势必与顺直河段不同。以微弯河段处的左岭卸煤码头为例,通过对数模结果及实测资料的分析,发现该工程的兴建对附近水位、流速影响较小,工程前后流速变化等值线横纵向延展长度相当;工程的建设对附近水域河床演变与船舶航线影响较小,但对附近航标的功能发挥有一定影响并需对航标进行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3.
黄卫东  徐侠 《治淮》2004,(6):47-48
一、工程概况 怀洪新河工程是一项以分泄淮河洪水、扩大漴潼河水系排水出路为主,兼有灌溉、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大型工程.河道全长125km,其中安徽省境内约95km.怀洪新河大部分河道是利用原有河槽和湖泊洼地开挖、疏浚并在两岸筑堤而成.因此,两岸地形较为复杂,堤身线路长,交通不便.为方便日常堤防管理和汛期人员及防汛器材迅速及时地调运,怀洪新河防汛道路按设计要求尽量布置在堤顶或尽可能靠近堤防,并根据堤身高度、堤防防汛难度和保护范围大小及重要程度布置在堤防一侧,全长约96km.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丁自鲜  尚宇鸣 《人民黄河》2001,23(10):17-18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后,引水坝址下游局部河段水量明显减少,但影响范围和程度十分有限。随着两岸环保力度的加大,排污量的减少,径流量减少对局部江段水质的不利影响,可得到控制。预估调水后下游水质不会发生类别变化。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改性聚丙烯纤维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机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田内外某些改性聚丙烯纤维影响混凝土强度的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在改性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中,同时存在增强和损强因素。当增强因素大于损强因素时,混凝土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