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蠕变试验机计算机测控系统采用集散控制实现了数据采集和控制过程的自动化,通过串行接口实现了上位机与下位机的通信.基于RS-485通信协议和地址区分技术,利用Visual Basic的MSComm通信控件实现了对4台蠕变实验机多点数据采集和温度控制.通过OLE技术和人工代码,软件系统实现了VB与Access、Excel无缝连接.运行结果表明系统的软、硬件工作稳定,可靠性高,完全实现了蠕变实验机的温度自动控制和实验数据的自动记录.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涡旋压缩机组供气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采用上位PC机和变频器成功实现了对该供气系统的控制,通过调节各压缩机的运行状态实现机组流量在一定范围内动态变化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利用VB本身的通信控件MSComm开发的通信软件实现上位PC机与变频器的串口通信,利用PC机可视化控制系统监控软件可实现供气系统的实时监控、控制信号的产生与传输,实现了智能化控制和管理.该控制系统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是一种简单、实用的供气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基于以太网的点对多分布式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以PC机作为主机,DE-311为网络服务器、单片机为数据采集和温度(参数)控制从机,实现主从式多机通信.解决了单纯的RS-485网络存在的问题,实现了远距离的数据传输与控制.  相似文献   

4.
一种实用智能变送器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集测量、控制和通信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变送器的设计与实现.CPU采用AT89C52,测量和控制通道分别应用了高精度的转换器件AD7714和AD566A,控制采用AD694实现了标准的电流信号输出,采用RS232C标准实现了与上位机的通信功能.  相似文献   

5.
移动监测小车的无线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内容是无线控制自主式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宿主机对移动小车的无线控制.该无线控制系统由移动小车、无线数传模块和PC机组成.该系统实现了两种通信方式:PC机和单片机间的无线通信、单片机和小车间的通信,为进一步研究自主式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如何感知、学习、分析及处理周围环境信息的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双臂单腿跳跃机器人控制系统的通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颢  何广平  陆震 《机电工程》2008,25(4):8-11
通信是制约控制系统性能、影响控制效果的关键技术,而CAN总线本身可以保证通信的快速、实时和强抗干扰能力.但是,CAN协议只定义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具体的跳跃机器人控制问题上,需要应用层协议来实现.针对一种双臂单腿跳跃机器人,基于CAN总线搭建了上、下位机模式的控制系统,分析了双臂单腿跳跃机器人控制系统功能需求,设计了CAN应用层协议.实验结果证明,应用此应用层协议能够实现上、下位机间准确、高效的通信.  相似文献   

7.
采用PLC、变频器和上位PC机实现了涡旋压缩机组的全自动控制系统,应用PLC和变频器联合控制涡旋压缩机组。实现了涡旋压缩机组流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动态变化。利用VB的通信控件MSCcomm开发的通信软件。实现了上位PC机与涡旋压缩机组控制单元之间的串口通信.通过可视化控制系统软件直接控制涡旋压缩机组实验系统。实现了智能化的控制,可以很好的掌握机组的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水下对接系统的原理和结构,阐述了对接系统的控制方法和通信方法,给出了控制过程中所涉及的通信方案。整个对接系统由水下机械手部分及对接台部分组成,并由对接操作杆完成对接作业。在Windows环境下,基于VC + + 6. 0实现了上位机与对接操作杆的串行口通信,基于S7-200 PLC自由口通信模式实现了上位机与PLC的通信,从而可以通过对接操作杆对机械手和对接台进行实时控制,给出了通讯协议和软件设计方法。系统的控制方法简单易行,人机互动灵活,稳定性好,实时性强,能快速方便的实现水下对接。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对一种新型全自动开槽机PLC控制时对其进行通信仿真研究的必要性,建立了该通信仿真系统并简述了其工作原理,确定了PLC和上位机之间的通信方式,分别编制了PLC和上位机中的通信仿真程序及其通信仿真界面,成功地实现了对开槽机PLC控制程序的软件调试和监控。  相似文献   

10.
文中提出了用于混合信号采集、控制与处理的多芯片体系结构;采用了以混合信号微处理器C8051F系列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实现了多芯片控制的不同模块之间的协调工作并将此应用于光谱测量;完成了相应的上位机和下位机软硬件系统设计和实现;给出了一种多处理器结构的通信方式,系统的上位机与下位机采用USB接口通信,下位机各处理器之间采用UART通信。实验测试表明该系统性能良好,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用VC++开发Pro/E三维标准件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建立三维标准零件库和对其进行参数化设计是提高产品设计效率的有效途径。基于三维CAD软件Pro/Engineer,通过加载Pro/T00lkit应用程序和Access数据库,利用MFC集成方式,实现了标准件的自动检索和参数化自动更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C++在UG二次开发中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唐杰  张祥林 《现代机械》2007,(1):80-82,92
本文介绍最新版本UGNX4.0二次开发工具,并利用日记(Journal)功能来快速实现一个圆柱销的标准件开发。再论述如何使用C++语言调用UG/Open C、UG/NX C++、MFC、ADO等函数/类/组件库开发了一个结构简明和扩展性好的标准件库系统。  相似文献   

13.
基于VisualC++的SolidWorks二次开发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应用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VisualC++6.0开发SolidWorks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例论述了开发Solid Works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一个通用机床主传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以计算机为工具,CAD技术为手段,采用Visual c 6.0实现多个设计模块的集成,在输入原始参数后即可获得最佳主传动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5.
基于AutoCAD环境下C/Visual C + +应用模块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AutoCAD环境下实现齿轮绘制以及绘图环境自动设定的详细过程,提供了一种利用Object ARX开发环境开发类标准件的方法,其方法对开发其他CAD系统也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浙江炜驰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是机械制造行业中的一家中型企业.在汽车冷冲模具领域,近年来发展很快,业务覆盖全国各大汽车制造厂家,是多家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公司指定的模具制造商.  相似文献   

17.
+团队之星     
用眼前一亮来形容“ 团队之星”( Teamgeist)真是毫不过分。虽然“ 团队之星”的设计感前卫,不像德国名表那样含蓄。但是这款世界杯新用球也给人带来一种如同德国名表一样坚韧的质感。我们看看“团队”是怎样炼成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Visual C ++的SolidWorks三维标准件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SolidWorks2 0 0 1和Windows98为平台 ,采用VisualC ++、MicrosoftExcel和MicrosoftAccess等开发工具 ,应用面向对象的程序开发方法 ,开发出一个具有可扩展性和实用性的三维标准零件库  相似文献   

19.
The principle of determining the temperature of an active junction is considered. The method is based on measuring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e forward bias voltage using the compensation method that provides the direct calibration of the junction temperature as a function of the bias voltage. An example of a microwave diode on a p +-p-n + silicon structure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dependences of the junction temperature on the magnitude of the flowing direct current and applied pulsed power with a variable frequency.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review, we present a general overview on the studies carried out on Ni(+-)- and Ni(2+)-containing systems in the gas phase since 1996. We have focused our attention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binding energies in parallel with an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and bonding of the complexes form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Ni(+) with one ligand, or in clusters where this metal ion binds several identical or different ligands. Solvation of Ni(2+) by different ligands is also discussed, together with the theoretical information available of doubly charged Ni-containing species. The final section of this review is devoted to an analysis of the gas-phase uni- and bimolecular reactivity of Ni(+) and Ni(2+) complex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