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接枝氯丁胶粘剂的合成,聚合反应转化率、接枝率的测定方法及接枝共聚反应的确证,从复合材料的角度,讨论了相态结构与胶粘剂性能的关系。对接枝机理、胶粘剂的热性能进行了探讨,特别就IR、XPS、TEM、SEM、TGA等现代分析手段在接枝氯丁胶粘剂表征方面的应用作了详细的叙述,并给出了一种简易快速的TEM试样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采用乳液聚合法,成功地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到氯丁胶乳(CRL)上,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证实接枝产物的生成。引发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引发剂叔丁基过氧化氢-四乙烯五胺(t-BHP/TEPA)引发效率最高,当其质量占氯丁胶乳干质量的0.5%时,单体转化率和接枝效率分别可达99.1%、54.9%。根据分子轨道理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对CRL接枝反应的活性点和引发剂自由基夺氢活性进行了分析。发现,CRL与双键相连的α-C(非连接Cl原子位)的C-H位的反应活性相对最大,引发剂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夺氢活性较大。此结论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氯丁胶粘剂拉伸粘接强度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改性氯丁胶粘剂的制备方法,探讨了施工工艺、填料、改性树脂对氯丁胶粘剂拉伸粘接强度的影响。制成的氯丁胶粘剂的拉伸粘接强度达2.0MPa以上。  相似文献   

4.
淀粉与丙烯酸乙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硝酸铈铵(CAN)为引发剂,研究了丙烯酸乙酯(EA)与玉米淀粉接枝共聚体系的自由基引发反应规律.实验结果得到较佳的反应条件为:单体浓度1.4939mol/L,引发剂浓度0.0293mol/L,AGU浓度1.1075mol/L,硝酸浓度0.02 mol/L,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h.在以上的反应条件下,转化率(C)可达98.64%,接枝率(G)可达34.92%,接枝效率(GE)可达74.55%.通过对接枝共聚产物的红外分析、核磁共振波谱分析、DSC分析及电镜扫描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EA与淀粉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  相似文献   

5.
骨胶与表氯醇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应用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骨胶与表氯醇的接枝共聚反应.接枝共聚产物在1402cm-1(C-O-C伸缩振动)处的红外光谱验证了接枝共聚反应的发生.探讨了水胶比、碱用量、碱解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接枝共聚产物的影响.通过应用实验,接枝共聚物与工业骨胶相比,应用性能得到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了用于防水卷材潮湿界面粘接的改性氯丁胶粘剂的粘接机理和改性方法,并对改性剂的选用进行了实验讨论。  相似文献   

7.
根据橡胶传送带接头的断裂形貌,对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氯丁-多异氰酸酯改性胶粘剂的性能及修复传送带接头的具体工艺。  相似文献   

8.
苯乙烯(St)与对氯甲基苯乙烯(CMS)进行自由基共聚制得共聚物(PSC),用PSC引发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得含氟接枝共聚物(PGF)。利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差示扫描量热(DSC)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含氟单体转化率相近时,支链长度(Mn,s)随PGF的支链数目增加而减少;随着Mn,s的增加,成膜温度对PGF疏水性能的影响越明显;Mn,s为1142时,PGF有83℃和94℃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均比PSC的Tg(103℃)低。  相似文献   

9.
以蔗渣木聚糖(BX)为主要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M)为交联剂,在水溶液中与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共聚,合成了AM/MMA-BX交联型接枝共聚物。考察了BX与混合单体(AM-MMA)质量比、单体配比、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体系溶剂用量、交联剂MBAM用量等对单体转化率(C)、接枝率(G)和接枝效率(GE)的影响。实验确定的较佳反应条件为:m(BX)∶m(AM-MMA)=1∶1,单体配比n(AM)∶n(MMA)=2∶1,引发剂浓度0.043mol·L-1,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8.0h,m(BX)∶V(溶剂)=3∶25(g/mL),m(BX)∶m(MBAM)=3∶0.07。采用IR,SEM,XRD对蔗渣木聚糖和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IR在1668cm-1、1737cm-1处出现特征峰;SEM显示颗粒表面结构比改性前光滑,没有粗糙和较大的沟壑;XRD说明分子排列的规整性提高,结晶度增加,结晶区域变大。  相似文献   

10.
廖大刚  陈忠敏  陈鹏  罗琴  刘永 《材料导报》2013,27(8):78-80,84
以废弃的蚕茧为原料,采用盐溶透析法制备了再生丝素蛋白(SF),通过中性蛋白酶酶解制备出纳米级的丝素蛋白(NanoSF)。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显示,酶解未破坏丝素蛋白中具有反应活性的氨基酸。将经过丁二酸酐酰化反应活化后的聚乙二醇(PEG)酰化物接枝到NanoSF上,得到NanoSF/PEG接枝化合物,红外光谱表征显示NanoSF与PEG接枝成功。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接枝合成时间、温度、投料配比三因素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合成时间为3h、温度为80℃、NanoSF与酰化PEG的物质的量比为1∶10时化合物转化率最佳。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过硫酸铵引发丙烯酰胺、丙烯酸丁酯与蔗渣木聚糖接枝共聚,合成了蔗渣木聚糖-丙烯酰胺/丙烯酸丁酯三元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单体转化率(C)、接枝率(G)、接枝效率(GE)的影响.得到较佳的反应条件为:过硫酸铵的浓度为0.043mol·L-1,m(蔗渣木聚糖):m(丙烯酰胺):m(丙烯酸丁酯)=4:3:1,55℃反应7h.用FTIR、SEM和XRD对原料和接枝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2.
丙烯腈-三元乙丙橡胶-苯乙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正已烷/苯为溶剂,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溶液法合成了丙烯腈-三元乙丙橡胶-苯乙烯接枝共聚物(AES)。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用称量法计算接枝参数,并就接枝机理进行了讨论;研究了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EPDM含量及St/AN质量比等条件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适当的引发剂浓度及EPDM用量可得到具有较高接枝参数的AES。用热重分析法表征了产物的热性能,表明AES耐热性优于ABS。  相似文献   

13.
淀粉/DMDAAC-AM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淀粉(St)、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酰胺(AM)为原料,采用Fe^2 -H2O2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了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单体浓度和单体配比等因素对接枝体系的接枝率、单体转化率、阳离子度等因素的影响,得到了Fe^2 -H2O2-抗坏血酸引发淀粉接枝共聚反应的基本规律。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液聚合工艺,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成功制备了杜仲胶(EUG)和甲基丙烯酸丁酯的接枝共聚产物(EUG-g-BMA)。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IR)研究了接枝反应条件,如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等对接枝共聚反应和接枝效率的影响。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研究了接枝率对产物熔融-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BPO)∶m(BMA)=0.05时,BMA浓度对接枝率和单体转化率影响明显,过高的反应温度导致交联产物的生成。IR谱图中1667 cm~(-1)处碳碳双键吸收峰的消失说明接枝反应发生在碳碳双键上。接枝改性导致杜仲胶分子链的结晶能力减弱。随着接枝率增加,产物的熔融温度和结晶温度向低温方向移动,结晶度降低;当接枝率达到17.6%时,DSC曲线上既不呈现熔融峰,也没有结晶峰,说明此时EUG-g-BMA已经完全失去结晶能力。  相似文献   

15.
SBS与MMA本体接枝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过氧化苯甲酰(BFO)作引发剂,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既作为热塑性弹性体(SBS)的溶剂又作为与SBS进行接枝共聚反应的单体,合成得到了接枝共聚物SBS-g-MMA;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及动态粘弹谱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SEBS-丙烯酸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在甲苯溶液中进行丙烯酸(AA)接枝SEBS树脂。经红外光谱和光电子能谱(ESCA)分析表明,丙烯酸已接枝到SEBS树脂上。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接枝聚合物接枝率、单体接枝效率等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接枝反应的适宜条件:温度为90℃,引发剂用量为聚合物的10%,丙烯酸用量为5mL,时间6h~8h。  相似文献   

17.
ABS树脂合成中影响PB-g-SAN接枝共聚物接枝率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式,以K2S2O8为引发剂引发聚合,合成了一系列PB-g-SAN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分子量调节剂(TDDM)用量和橡胶(PB)含量对PB—g—SAN接枝共聚物接枝率的影响。并将K2S2O8引发剂与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做了比较。结果表明,随氧引发剂K2S2O8用量逐渐增加,PB-g-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逐渐降低。引发剂用量大少时,不能满足聚合要求,PB—g-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也会降低.随着分子量调节剂(TDDM)用量的增加,PB-g-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逐渐降低。随胶含量的增加,PB-g-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经逐渐降低.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聚合有利于接枝反应的进行,在PB含量相同时,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的PB-g-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比采用K2S2O8合成的接枝共聚物接枝率高。  相似文献   

18.
用丙二酸二乙酯钾作为环氧乙烷(EO)开环聚合的阴离子引发剂,成功地引发了EO的开环聚合,合成了一种新型α-丙二酸二乙酯基-ω-甲基丙烯酰基聚氧乙烯(PEO)大单体;在此基础上,又考察了此大单体与小分子丙烯酰胺(AM)共聚情况,得到了PAM-g-PEO的接枝共聚物,大单体及共聚物经纯化后,用IR、^1H-NMR、VPO、GPC、DSC等进行了表征,证实了产物有预期的接枝共聚物结构,初步探讨了影响聚合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气-固相搅拌式方法,氯气作为引发剂,在加热的情况下合成了聚氯乙烯(PVC)、丙烯酸丁酯(BA)的氯化原位接枝共聚产物(CPVC-g-BA)。用IR、1H-RN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PVC氯化原位接枝BA反应的可行性,以GPC等数据讨论了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用量对产物接枝率的影响:当加入20份BA,反应温度为120℃时,反应100 m in,接枝率达1.07%。  相似文献   

20.
聚乳酸接枝淀粉的原位溶液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L-乳酸为接枝单体,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采用原位溶液接枝工艺,在同一个反应体系中逐次完成淀粉糊化、丙交酯的生成及淀粉的聚乳酸接枝反应,制备了聚乳酸接枝淀粉,工艺简单、易于控制。研究了反应温度、L-乳酸与玉米淀粉质量比、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等对产物接枝率的影响,采用FTIR,1H-NMR和SEM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原位溶液合成产物为聚乳酸接枝淀粉;其最佳工艺条件的反应温度为95℃,L-乳酸与玉米淀粉质量比为3∶1,催化剂为乳酸用量的1%(质量分数),反应时间11 h,聚乳酸接枝率可达到14.81%,淀粉颗粒表面聚乳酸包覆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