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水城市设计的出发点并不着意于要求具体的山水形态或静止的山水城市空间模式,而是侧重于将保护与利用自然环境的观念贯穿于城市设计之中,在乐成旧城改造规划中,通过对用地功能的调整,对环境容量的限定,并充分利用现有的山水资源,形成山、水、城渗透相融的布局特点,同时突出旧城内的人文景观,延续历史文脉,体现自身特色,“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建构一个具有乐清特色的山水城市。  相似文献   

2.
张增庆 《山西建筑》2006,32(23):51-52
结合阳泉市的具体概况,从城市改造的原则、山地旧城区特色塑造、步行环境特色、立体空间特色等方面探讨了复杂地形条件下旧城区特色塑造的规划思路,以使城市改造适应旧城区环境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日益加快,城市建设如火如荼,旧城区渐渐同城市未来规划定位和功能不相符合,改造这些旧城区已经势在必行。本文创新采用规划的方式处理旧城区改造建设中的各种疑难问题,为旧城区改造建设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旧城改造已经成为我国目前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如何有效地进行旧城更新改造,对我国城市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城市经济定量分析角度入手,提出了旧城改造开发容量的概念、模型,土地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及计算土地等级评价因素权重的AHP模型;以旧城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为约束条件,以经济作为目标函数,提出了基于旧城生态环境容量和社会环境目标确定旧城开发容量的上限模型,及基于市场行为的经济目标确定旧城开发容量的下限模型,使旧城改造始终处于经济、社会、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有序控制之中;并以ARCGIS为平台,结合南阳市旧城改造规划设计研究,得出旧城改造开发强度专题数据地图,对在GIS平台下合理确定旧城改造的开发容量,进行了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5.
山地旧城的建设与发展,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受着各种特殊条件的制约,具有一定的个性,反映着各自的特有风貌。现代城市化进程中,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山地城镇都面临着一系列改造任务。如何使山地城镇既满足现代文化、政治、经济的需求,又要体现其特有的风貌,这是当前山地城镇建设中的重要使命。这一问题倘若不引起各界的正视,建设中势将出现大挖大填,拆了重建,破坏了原有地貌,大量引进统一的建筑模式,使其原有特点丧失殆尽。本文拟就山地城镇建设中有关城镇建设面临的矛盾、山地城镇固有的积淀模式、城镇建设宜重在改造、城镇建设的宏观控制、城镇建设的时代气息等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浅见,以祈能对山地旧城建设有所启迪,以加快我国城市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四川建材》2017,(6):61-63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迅速发展,旧城区落后的基础设施已不能满足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因此,旧城区的升级改造成为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解我国旧城区改造规划的现状,本文首先探析济南市旧城区现状,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关措施,最后对重点地区的改造规划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陈加 《城市住宅》2021,28(5):179-18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美化城市环境,优化城市建筑格局,城市规划建设加大了对旧城改造的力度.旧城区由于建筑年代久远,已无法满足大众生产生活的需求,如今旧城改造的实施极大地满足大众对于城市面貌更新的要求.通过合理的建筑规划设计,能有效提升城市的公共设施水平和整体品位.在城市旧城改造过程中需考虑多方因素,从空间结构、人本因素、生态环境、服务设施等方面进行合理设计,推动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旧城生态更新是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旧城区通过生态更新,可以使旧城区内部环境、经济、社会和管理四个方面均得到有效的提高,最终会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论文通过对旧城更新生态化的研究,从生态学角度提出城市旧城区更新规划的理论原则和应用方法体系,最后提出了基于生态学旧城更新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9.
曹秋实 《河南建材》2013,(1):117-118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原有的城市设施大大落后于发展的需要,旧城区的改造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里首先对海城市旧城区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论述了海城市旧城区改造的策略,并对重点地区的改造规划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旧城改造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加强规划引导、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新旧城区协调发展、注重古建筑保护四个角度,阐述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有利于提升旧城区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1.
高翔  张楠 《四川建筑》2007,27(5):14-15
针对开封目前旧城居住区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旧城居住区的改造可以采取求"形似"或者"神似"的模式,以城市的总体风貌特色和场所精神为出发点,通过从规划、城市设计到建筑设计的分级控制,保持城市发展脉络的连续性,延续其固有特色。  相似文献   

12.
以厦门市万寿片区为例,分析了旧城区中压配电网规划方案制定过程中的片区改造需求、现状网络问题、接线模式选择、供电分区改造等,并从城市规划管理角度出发,提出了旧城区设施改造及空间预留建议,保障配电网络建设及规划实施。  相似文献   

13.
田松启 《城乡建设》2021,(13):50-51
一、抚州市东乡区旧城现状 东乡区为江西省抚州市辖区,南北邻近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经济圈,东西接海峡西岸经济圈,本次规划旧城改造的重点以雄岚大道为核心.东乡区旧城,见证着东乡区的城市发展,容纳着多样的、自发的城市活动,在城市更新过程中面临着多重阻力和复杂性,需要寻找一条因地制宜的旧城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西部众多的山地城市中,背山面水的滨水区往往是山、水、城三大特色的集中体现,是极具吸引力的环境载体,更是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这对矛盾的尖锐体现之处,它不仅为山地城市景观塑造的丰富性提供了可能,并且为山地城市的生态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内江市滨江东路片区和罗家嘴片区旧城改造规划中,我们借助了传统山水理念和生态城市理念的指导,对内江山水城市的创造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厦门开埠后,厦门本岛与鼓浪屿公共租界的发展形成两条脉络.厦门本岛在华侨鼎立帮助下进行了旧城改造建设,并形成了近代厦门城市的基本格局.针对1920-1938年间厦门本岛旧城改造建设中,"从街巷到马路"的城市物质功能改造以及"从马路到骑楼街区"的城市格局与空间改造两个重要阶段的规划与建设内容,分析总结近代厦门旧城改造的骑楼式马路主义规划思想、民族主义的城市规划性质,"以地养路,以地养港"的土地经营思想以及具有地域文化性的城市规划理念等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旧城改造中,新建筑的设计往往是一大难题,本文从城市意向的角度阐述了旧城区新建筑设计与旧城意向息息相关,旧城区成功的新建筑需要和旧城区的城市设计结合,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旧城区好的城市意向是由城市的漫长历史形成的,新建筑设计要分析作品对传统城市意向的影响,成功的新建筑会强化传统的城市意向。  相似文献   

17.
刘维超 《浙江建筑》2013,(1):1-4,11
以浙江省常山县旧城控规为例,通过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的分析对旧城内改造区域提出改造提升的策略:(1)通过GIS平台进行用地价值评价,结合地方实际及规划结构确定改造区域;(2)对改造区域内的各地块进行综合梳理,提出不同改造策略,确定功能提升和改造优化的地块;(3)从整个区域统筹考虑,对改造地块通过新功能植入、城市设计引导、开放空间建设等方式实现地段功能的整体提升。规划通过三种策略的引入,以微手术的方式重新焕发旧城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城市综合体是城市当中的建筑组织所具有的功能高度集约化的一种形式,其功能具体表现为交通、商业、餐饮、办公等多个层面。而城市综合体面向旧城区改造的压力主要体现在旧城区的建筑质量大部分比较低,同时环境较差,城市空间的构成离不开街道、建筑和广场三个要素,面对城市综合体的设计需要首先解决建筑格局和开放空间的问题。本文将结合实例探究城市综合体在旧城改造中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陆彩兰  方东 《中华民居》2012,(11):30-3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类新城、城市新区建设逐渐兴起,而以前的旧房屋、旧小区也逐渐增多。就目前阶段来说,旧城区的改造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如何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合理改造,都是社会必须要解决的客观问题。这种问题具体表现在,城市化进程中现代性与传统社会观念起着激烈的冲突。根据国外的旧城改造经验来看,要逐渐将规划手段从单一走向综合,在改造过程中不能随意抛弃历史文化以及旧的风俗习惯,文脉的延续与继承,这些都是原有城市的风貌特征。如果加以随意改造的,将会引起一定的冲突。对于改造旧城区,需要更多地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尽量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冲突,全力为构建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而努力。  相似文献   

20.
王磊  潘睿 《四川建筑》2009,(Z1):30-33
随着成都市总体规划的修编,以及新的发展形势对城市规划区要求不断变化,成都市原有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无法正确引导城市建成区,特别是二环路以内的旧城区的发展。在新一轮的成都市武侯区5-Ⅱ大区控规更新中,规划针对原版控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规划手段从目标规划到过程规划的转变,在旧城控规中提出"远期引导改造地块",力求最大限度地从规划的角度挖掘土地本身的价值、合理地控制和引导旧城地块的二次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