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王卫  郭晓强 《肉类研究》1999,(4):25-27,17
研究微波处理对新型肉干制品,“萨夫肉”可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具有显著的灭菌防腐作用,有益于改善产品的可贮性,而其灭菌防腐效果取决于产品包装方式,处理方法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2.
微波对小麦粉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杀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灭菌率及生长趋势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样品水分含量、微波功率、处理时间对蜡样芽孢杆菌灭菌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探索了微波处理对小麦粉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最优灭菌条件。结果表明,随样品水分含量升高微波处理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杀灭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样品水分含量为15%时,杀灭率最高;微波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杀灭率随处理时间和微波功率的增加而提高,当微波功率达到581 W时,能够将小麦粉中蜡样芽孢杆菌含量降低到103CFU/g。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处理时间7.5 min,微波功率700 W,样品水分含量15%的条件下,微波处理对蜡样芽孢杆菌的灭菌效果最佳,杀灭率可高达99%。  相似文献   

3.
将美乐、玫瑰香单品种发酵酿造干红葡萄酒,分别进行微波灭菌和传统的巴氏热灭菌。样品10mL,微波灭菌处理时间为25s,并对微波灭菌和传统巴氏热灭菌后葡萄酒中基本组分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微波灭菌和传统巴氏热灭菌在滴定酸、挥发酸、残糖、色度及酒精含量方面差异不显著,但在总酚方面差异极显著。微波灭菌的美乐、玫瑰香葡萄酒的总酚物质含量均高于传统巴氏热灭菌,微波灭菌不仅可以缩短灭菌时间,还可以更好地保留葡萄酒中的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4.
微波灭菌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推广微波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通过微波灭菌的原理,介绍了几年来微波灭菌在不同食品体系中的应用研究,说明了微波灭菌对食品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认为微波灭菌是一种适应范围非常广的灭菌方法,可在多种食品加工中应用,和传统的灭菌方法相比,具有速度快、有利于保持食品的营养成分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采用微波处理防止腐竹霉变的实验研究表明 ,微波照射腐竹 4 0s以上 ,可大大减少腐竹中的细菌总数 ,结合真空包装 ,于 36℃放置 7天 ,无胀袋现象发生 ,其效果大大优于防腐处理  相似文献   

6.
食用槟榔经2450MHz、650W微波处理50s,可使细菌总数低于10cfu/g,细菌总数远低于检测水平。经2450MHz、850W微波处理40s的食用槟榔,室温下(20~35℃)保质期可达3个月。微波处理对食用槟榔的槟榔碱含量、口味、咀嚼性没有明显影响。实际生产中食用槟榔微波灭菌可选择2450MHz、850W微波处理40s。  相似文献   

7.
采用两种物理方法(微波、水浴)和3种化学方法(甲醛、次氯酸钙、双氧水)对甜菊干叶提取液进行灭菌,以灭菌效果和对糖甙的成分的影响为指标,选出生产上最适合的灭菌方法。结果表明,水浴加热和微波在90℃温度下处理1h灭菌效果良好,但是在60℃灭菌效果不明显,在同一温度和时间下,微波灭菌比水浴灭菌效果好;化学灭菌法从灭菌效果来看甲醛杀菌能力最强,双氧水其次,次氯酸钙最差;从灭菌处理后糖甙各成分及总甙含量来看,两种物理方法(微波、水浴)和3种化学灭菌剂(甲醛、次氯酸钙、双氧水)对甜菊糖甙成分影响较小。因此,从灭菌效果和对甜菊糖甙成分影响考虑,物理方法中,微波灭菌强于水浴灭菌;化学方法中,甲醛首选,其次是双氧水,再次是次氯酸钙。但是考虑到微波灭菌法成本高和甲醛对人体有害,因此,建议在生产上选用双氧水作为灭菌剂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8.
二混凝土池和碳钢罐的涂料在前面介绍的葡萄酒发酵和贮酒的容器中,除混凝土池和碳钢罐外,其它容器都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不必进行防腐处理,用混凝土池和碳钢罐贮酒,为使酒质不受污染,需进行有效的防腐处理,即在容器内壁粘合覆盖层防护。  相似文献   

9.
一种被称为复式加热的食品全塑包装生产系统正由瑞典一家名为Alfastar的公司研制,已有一个大规模生产系统安装在瑞典的BOB联合企业,还有另一个系统在1985年给英国的著名罐头生产企业Hil ldown有限公司安装。 这种复式加热技术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对大颗粒食品的灭菌处理和包装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这就是灭菌处理可通过微波处理和加热处理这两个方法结合起来完成。包装容器绝大多数采用带阻隔层的塑料包装。由于使用微波可使灭菌处理的时间非常短,所以可保证很高的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10.
微波处理延长腐竹保存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处理防止腐竹霉变的实验研究表明,微波照射腐竹40s以上,可大大减少腐竹中的细菌总数,结合真空包装,于36℃放置7天,无胀袋现象发生,其效果大大优于防腐处理。  相似文献   

11.
氯羟吡啶人工抗原合成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忠良  李文  何计国 《食品科学》2009,30(1):228-231
目的:将氯羟吡啶的衍生物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鸡卵清白蛋白(OVA)制备人工抗原。方法:采用威廉森合成法合成了氯羟吡啶的衍生物(CLOP-2C),再分别经活泼酯法和氯甲酸异丁酯法合成氯羟吡啶的人工抗原CLOP-2C-BSA,CLOP-2C-OVA)。结果:通过TLC、质谱、红外光谱等方法鉴定表明成功制备了氯羟吡啶衍生物。紫外扫描图谱表明人工抗原偶联成功,且半抗原与载体的分子结合比率分别为8.26 和4.7。结论:成功的制备了氯羟吡啶人工抗原。  相似文献   

12.
干燥方法对金银花的质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德经 《食品科学》2006,27(11):277-279
通过对金银花的不同干燥方法比较,干燥方法对金银花的质量有较大影响。在色泽方面,微波干燥和烘干的为绿色,晒干和真空干燥的为黄绿色,真空冷冻干燥的为褐色;在绿原酸的含量上,微波干燥的为5.93%,晒干的为5.17%,烘干的为5.53%,真空干燥的为3.95%,真空冷冻干燥的为3.35%;干燥后每g金银花的含菌量分别为:微波干燥的细菌总数2×103,晒干的为3.4×105,烘干的为1.4×105,真空干燥6×104,真空冷冻干燥为4×104。结果表明微波干燥最适合金银花的干燥。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用两种不同的酒曲制作米酒,并对两种酒曲的糖化液化、能力及其发酵米酒的pH、总糖、酒精度、氨基酸态氮、总酸和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测定,且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不同酒曲发酵米酒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成分 差异。 结果表明:酒曲2发酵米酒的总糖、酒精度、氨基酸态氮和可溶性固形物都明显优于酒曲1。 酒曲1发酵米酒中检测出24种物质。 酒曲2发酵酒中共检测出23种成分。主要为醇类、酯类、酸类和醛类物质,两种酒曲发酵米酒主要风味成分组成种类基本相同,差异主 要表现在成分相对含量上。 酒曲1发酵米酒主要挥发性物质有丙酸(41.85%)、乙酸(31.48%)、糠醛(9.99%)、乙醛(6.90%),酒曲2发酵 米酒主要挥发性物质有丙酸(65.86%)、乙酸(17.68%)、戊酸乙酯(4.06%)、乙醛(3.46%)。  相似文献   

14.
目的鉴定奶粉中一株阪崎肠杆菌分离菌株F2-1,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GC-MS)分析分离菌株F2-1在液态培养中产生的挥发性代谢产物。方法应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分析分离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特异性扩增检测分离菌株的16S rDNA,通过HS-GC-MS分析分离菌株F2-1代谢的挥发性产物。结果分离菌株F2-1为革兰氏阴性菌,生理生化特征与阪崎肠杆菌(Enterobacter sakazakii,ES)的相似性为99%,LAMP检测进一步确认为阪崎肠杆菌,分离菌株F2-1在营养肉汤中代谢的挥发性产物主要有异戊醛、乙醇、异戊醇、3-羟基-2-丁酮、乙酸、正十五烷、正十六烷、正十七烷、1-癸醇。结论奶粉中分离菌株F2-1鉴定为阪崎肠杆菌,该菌产生的挥发性产物为阪崎肠杆菌的快速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液液萃取法(LLE)、固相萃取法(SPE)和液液微萃取法(LLME)分别对特级初榨橄榄油中酚类成分进行提取,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UPLC-HRMS)及Folin-Ciocalteus比色法分别进行酚类化合物组成研究和总酚含量测定,比较3种方法的提取效率。结果表明:特级初榨橄榄油中共检测到40种酚类化合物,其中液液萃取样品检出33种,固相萃取样品检出20种,液液微萃取样品检出15种,液液萃取法提取酚类化合物种类显著多于其他两种方法;液液萃取法提取的总酚含量分别为固相萃取法及液液微萃取法的2. 9倍和3. 7倍,液液萃取法对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效率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方法;但从实验过程角度考量,液液微萃取法具有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有机溶剂用量少、对实验人员伤害小、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具有进一步优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超滤—混凝—酸析的方法回收涤纶碱减量废水中的对苯二甲酸(TPA),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紫外分光光度计和酸值滴定分析了回收产物的基团、外观形态、纯度和酸值等,确定了合理的处理工艺能够有效地将废水中的杂质去除,得到较高纯度的TPA。  相似文献   

17.
比较微波干燥、热风干燥、真空干燥以及真空冷冻干燥对橄榄果粉外观色泽、物理特性、营养成分及微观结构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橄榄果粉色泽较佳,具有较高亮度和最低的红绿度,最接近鲜食橄榄绿色色泽;热风干燥和真空干燥所得果粉吸油性较低,吸湿性较高,热风干燥的果粉堆积密度和溶解度均最高,真空冷冻干燥的果粉堆积密度最低,吸湿率低,复水性、流动性、吸油性和溶解度均较高,微波干燥的果粉含水率最高,复水性、吸湿率、堆积密度、吸油性和溶解度均较低;微波干燥的还原糖、总酸含量损失较小,热风干燥的类黄酮损失较小,真空干燥的总糖和总酚含量损失较小,真空冷冻干燥的蛋白质含量损失较小。扫描电镜观察微观结构发现微波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果粉颗粒间空隙大,组织较光滑完整,皱缩少,热风干燥和真空干燥果粉颗粒间空隙小,部分皱缩。通过主成分分析品质综合得分结果为:真空冷冻干燥>真空干燥>热风干燥>微波干燥。  相似文献   

18.
米曲霉诱变方法及其酶系分布对产氨基氮能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验建立了菌株的筛选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对菌株进行紫外、Co60、化学诱变以及复合诱变,结果表明连续复合诱变的效果较好,不同方法诱变所得的菌株具有不同的酶系分布,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对发酵过程中的蛋白质分解具有协助作用。在发酵过程中添加酶制剂,使产氨基氮的能力提高了5%。用酶制剂对底物进行预处理后,使菌株产氨基氮的能力提高23%。经过诱变和酶制剂的使用,共使菌株产氨基氮的能力提高了30%。  相似文献   

19.
大豆胚芽油三种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索氏提取法、超声波强化提取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分别提取大豆胚芽油。在对提取工艺优化的基础上,将3种方法的萃取效率及所得胚芽油的理化性质、磷脂、不皂化物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比较,探讨萃取方法与油品的关系,全面评价萃取方法的优劣。研究结果表明:索氏提取法的出油率最高,但提取时间长;超声波强化法的出油率次之,提取时间最短,但溶剂用量大;超临界CO2萃取法出油率较低,但时间较短,流程简单无溶剂残留。超临界CO2萃取法所得胚芽油的磷脂含量低,不皂化物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综合考虑,超临界CO2萃取法是提取大豆胚芽油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浸泡液、提取溶剂、萃取条件、水的去除方式和过量衍生剂的消除方式的优化,改进2,4-二氨基甲苯的前处理方法。结果表明,用水热提取复合包装膜袋中2,4-二氨基甲苯,浸泡液在加盐和碱条件下用甲苯萃取,浓缩至近干后用三氟乙酸酐进行衍生化,取出后氮吹至干,用乙酸乙酯定容后再用GC-ECD测定,回收率较国标方法萃取明显提高。通过加盐降低二氨基甲苯在水中的溶解度、加碱增大提取液的p H值,有效地提高萃取效率;采用氮吹的方法消除水和过量衍生剂的干扰。改进方法后提取效果良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