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为降低泰安市居民黄曲霉毒素B1(AFB1)的膳食摄入风险,指导消费者购买安全食品提供依据,随机采集2021年泰安市各县市区内小麦粉、大米、谷物加工品、玉米粉、玉米油、花生油、坚果炒货等粮油食品共计553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对其AFB1含量进行检测,并采用暴露限值(MOE)法和数学模型法对不同种类、不同来源、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粮油食品AFB1膳食暴露水平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泰安市粮油食品中AFB1总检出率分别为2.53%,平均含量为0.73 μg/kg,总不合格率为0.72%;高新区、新泰市、宁阳县3个县市区小作坊、小食杂店,餐饮店,小型超市购进的花生油与玉米粉中AFB1检出率较高;泰安市粮油食品AFB1暴露量为3.90 ng/(kg·d),MOE为103,AFB1致肝癌发病风险为0.084 2 例/(10万人·年);玉米粉、小麦粉、花生油中AFB1膳食暴露风险较高,高新区、新泰市、宁阳县3个县市区小作坊、小食杂店,餐饮店粮油食品中AFB1膳食暴露风险较高;不同人群粮油食品中AFB1膳食暴露风险差别不大。综上,泰安市粮油食品中AFB1膳食暴露风险较高,仍需持续关注,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2.
旨在为广西贵港市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采用GB 5009.22—2016中的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测定2018—2022年从贵港市不同地点采集的625件食用植物油样品的黄曲霉毒素B1(AFB1)含量,并应用人群肝癌发病风险法和暴露限值(MOE)法对AFB1的暴露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625件食用植物油样品中,AFB1的检出率为96.80%,超标率为20.00%,其中定型包装油均合格,散装油超标率为31.97%;花生油中AFB1的检出率为97.04%,超标率为24.70%,其他食用植物油均合格;采集自油坊、杂货店和街头摊点的样品的AFB1超标率较高;食用植物油中AFB1的日膳食暴露量为5.26 ng/kg, AFB1致肝癌发病风险为0.236例/(年·10万人),其中散装油为0.581例/(年·10万人),花生油为0.416例/(年·10万人);食用植物油的MOE值为76,其中散装油为31,定型包装油为...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山东省市售花生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AFB1)污染状况,评估其暴露水平及潜在的健康风险,并为有关部门采取控制措施提供依据,2015—2020年于山东省16市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农贸市场、商店)随机采集花生、花生酱、花生油共计246份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测定其AFB1含量,计算AFB1平均膳食暴露量和暴露限值(MOE),评估山东省市售花生及其制品中AFB1膳食暴露风险。结果表明,花生及其制品中AFB1总检出率为28.46%,不合格率为7.72%。花生酱和花生油中AFB1检出率显著高于花生;散装花生酱、花生油中AFB1检出率显著高于预包装产品;一般消费居民通过花生、花生酱和花生油AFB1平均膳食暴露量分别为0.01、0.61、1.09 ng/(kg·d),肝癌发病风险分别为0.000、0.019、0.034例/10万人,其MOE分别为30 500、500和280;高消费居...  相似文献   

4.
梁馨予 《中国油脂》2022,47(1):131-136
对广西玉林市居民通过小作坊花生油摄入黄曲霉毒素B;(AFB;)进行膳食暴露及风险评估,并提出要求。按不同区域,不同性别,城市、农村,年龄/城乡/性别进行分组,结合广西居民膳食B模式数据,采用点评估模型计算暴露量,采用BMDL;为400 ng/(kg·d)计算暴露限值(MOE)。结果发现,广西玉林市小作坊花生油AFB;检出率为59%,超标率为18.6%,含量范围为0.05~243.00μg/kg,平均含量为16.91μg/kg,极显著高于预包装花生油的平均含量(P<0.01)。全市小作坊花生油的AFB;平均暴露量为7.76 ng/(kg·d),MOE为52,各组平均日膳食暴露MOE均介于200~25之间。以各组MOE进行AFB;暴露风险评估,发现6个县市区域中XY(MOE 27)、BL(MOE 37)风险最高,农村(MOE 46)风险高于城市(MOE 73),女性(MOE 49)风险高于男性(MOE 55),6~11岁人群(MOE 41~25)风险>12~14岁人群风险(MOE 70~37)>15岁以上人群风险(MOE 85~44)。广西玉林市居民通过小作坊花生油摄入AFB;潜在健康风险较高,应该引起较高的公共卫生关注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广西食用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的暴露风险。方法结合广西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污染状况和人群消费量的调查结果,应用暴露限值(margin of exposure,MOE)法对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膳食暴露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此次调查中植物油样品黄曲霉毒素B_1含量范围为0.50~320.00μg/kg。其中,花生油的检出率为78.08%(114/146),远高于其他植物油,超标率为31.51%(46/146),平均含量为30.80μg/kg,人群日膳食暴露量为17.30 ng/kg BW,MOE值为18。定型包装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_1平均含量为6.33μg/kg,低于国家安全标准,处于安全范围;而散装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_1平均为41.50μg/kg,含量高出国家标准1.08倍,人群日膳食暴露量25.59 ng/kg BW,MOE值为12,是定型包装的MOE值的1/8。结论对于散装花生油应优先采取风险管理措施,加大监管力度,并做好人群健康饮食习惯指导。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组氨酸改性蒙脱土(His-MMT)脱除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效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His-MMT脱除花生油中AFB1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分析His-MMT吸附前后花生油的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His-MMT脱除花生油中AFB1的最佳工艺条件为His-MMT添加量0.17%、吸附温度110℃、吸附时间22 min,在此条件下花生油中AFB1含量从(58.26±0.48)μg/kg降低到(1.05±0.07)μg/kg,脱除率为(98.20±0.11)%;His-MMT吸附后花生油的红值由7.0下降至5.0,酸值(KOH)由(0.90±0.02)mg/g下降至(0.86±0.01)mg/g,总生育酚和总甾醇的保留率分别为85.85%和97.26%。综上,His-MMT不仅可以高效脱除花生油中的AFB1,且对花生油的品质影响较小,在花生油精炼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梧州市居民通过小作坊土榨花生油摄入黄曲霉毒素B1(AFB1)的膳食暴露风险,随机抽取梧州市3区、4县小作坊生产散装土榨花生油共496份,检测其AFB1含量,应用点评估方法评估梧州市居民的土榨花生油AFB1膳食暴露风险。结果表明:496份土榨花生油中,AFB1检出率为40.3%,含量在0.12~109.00 μg/kg之间,平均含量为3.63 μg/kg,超标率为4.64%,居民平均AFB1膳食暴露量为1.67 ng/(kg·d),平均暴露限值(MOE)为240;男性居民平均AFB1膳食暴露量低于女性居民,城市居民低于农村居民,AFB1对女性居民造成的风险高于男性居民,对农村居民造成的风险高于城市居民。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梧州市居民通过土榨花生油摄入AFB1潜在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8.
旨在寻找安全、高效、低成本的花生油吸附脱毒工艺,以脱酸花生油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活性炭、活性白土、凹凸棒土、膨润土4种吸附剂对花生油中苯(a)并芘(BaP)和黄曲霉毒素B1(AFB1)的吸附脱除效果,挑选合适的2种吸附剂进行复配用于花生油的脱毒。以吸油率、过滤速度、BaP含量、AFB1含量、成本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复配吸附剂脱毒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活性炭和膨润土进行复配脱除BaP和AFB1的效果较好;最佳复配吸附剂脱毒工艺条件为活性炭和膨润土复配比例1∶5(质量比)、吸附剂添加量2.0%(以脱酸花生油质量计)、反应时间20 min、反应温度90℃,在此条件下复配吸附剂的吸油率为39.47%,过滤速度为2.08 mL/min, BaP含量从32.11μg/kg降至0.15μg/kg, AFB1含量从19.45μg/kg降至0.12μg/kg,吸附剂成本低至4.41元/t。优化的工艺符合花生油工业化生产低风险、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欧嵩凤 《中国油脂》2021,46(6):94-97
对南宁市食用植物油中AFB1的污染现状进行分析,评估AFB1对居民造成的健康风险。按照GB 5009.22—2016的检测方法对2013—2019年南宁市525份食用植物油进行AFB1含量检测,运用暴露限值(MOE)法评估经摄入食用植物油暴露于AFB1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525份食用植物油中AFB1总检出率为75.0%,总超标率为26.9%;花生油中AFB1平均含量(30.6 μg/kg)、检出率(768%)、超标率(28.1%)均高于其他食用植物油;食用植物油中,超标率最高和最低的来源分别是农贸市场(31.8%)和商店(8.4%);散装花生油的AFB1平均含量(34.2 μg/kg)、检出率(816%)、超标率(31.5%)高于定型包装的;经摄入花生油暴露于AFB1的MOE是其他植物油的1/49,花生油健康风险较高;采自农贸市场的食用植物油MOE最小,采自商店的最大;定型包装花生油MOE是散装花生油的31倍,健康风险小于散装花生油。综上可知,南宁市食用植物油中AFB1检出率较高,散装花生油的健康风险较大。应加强农贸市场销售的食用植物油以及全市散装花生油的监管力度,优先做好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运用暴露限值法与数学模型法2种不同的方法, 评估某市居民从食用植物油中摄入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 AFB1)的膳食风险, 并提出建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法, 抽取广东省某市生产及流通领域中食用植物油, 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和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检测不同年份样品的AFB1含量, 结合该市居民膳食消费量计算食用油中AFB1的暴露水平, 运用暴露限值(margin of exposure, MOE)法与数学模型法进行膳食风险评估。结果 共采集的341份食用植物油, AFB1检出率为66.0%; 花生油样品检出率和含量均高于其余品种(P<0.05); 散装样品检出率和含量明显高于定型包装样品(P<0.05)。超市和餐饮单位的样品AFB1含量较其它场所低(P<0.05); 不同地区的样品检出率和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市居民食用油AFB1暴露水平为3.12 ng/kg bw/d, MOE值为80, 对于肝癌发病率的贡献为0.1248/10万人。结论 该市居民食用植物油AFB1膳食暴露水平和致肝癌发病的贡献较低, 但仍应引起足够和持续的公共卫生关注, 尤其对于散装花生油应优先采取风险管理措施, 加大监管力度, 并做好人群健康饮食习惯指导。  相似文献   

11.
对花生进行微波处理,研究微波对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降解效果及压榨花生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温度、微波时间与花生AFB1降解率均呈正相关关系;Na2CO3喷涂协同微波处理,可以明显增强微波对花生AFB1的降解效果,降解率达85.67%,但降解率会随着AFB1初始含量先上升再趋于恒定。Na2CO3协同微波处理后所得花生油的酸价、过氧化值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且营养品质高、氧化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2.
通过检测清远市小作坊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_1的含量对黄曲霉毒素B_1进行暴露风险评估。结果发现清远市小作坊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_1平均含量为21.30μg/kg,是国家安全标准的1.07倍,超标率为21.81%(53/243),日膳食暴露量为8.88 ng/kg·BW,是全国平均日膳食暴露量的10.62倍,MOE为34.37,以加拿大卫生部评估标准,属于高度危害程度,应对清远市小作坊花生油的黄曲霉毒素B_1污染问题给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3.
广西居民膳食中黄曲霉毒素暴露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广西居民膳食中黄曲霉毒素的暴露水平及潜在健康风险。方法利用2013—2017年广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黄曲霉毒素含量数据、2012年广西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采用简单分布评估和暴露限值(MOE)方法计算膳食中黄曲霉毒素暴露水平和致癌风险。结果广西居民膳食中黄曲霉毒素B_1(AFB_1)的每日平均暴露量和高暴露量(P95)分别为10.38和25.49 ng/kg BW,其MOE值分别为16和7;通过膳食摄入黄曲霉毒素致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平均发病风险为0.37例/10万人,高暴露人群致HCC发病风险为0.92例/10万人。油脂类及其制品(主要是花生油)是居民膳食中AFB_1暴露的主要来源,贡献率高达72.17%;假设严格执行限量标准情况下,AFB_1平均暴露量降至5.13 ng/kg BW,降幅为50.58%。结论低年龄儿童和油脂类及其制品在控制广西居民膳食中黄曲霉毒素暴露水平和致癌发病风险中是不可忽视的重点人群和重点食品,应给予较高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青岛市市售酒精饮品中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的污染状况及居民食物消费量,评估EC暴露水平及其健康风险。方法根据198份酒精饮品中EC检测结果,结合居民食物消费量调查结果进行膳食暴露评估,及基准剂量低限值(benchmark dose lower confidence limit,BMDL)和暴露边界比(margin of exposure,MOE)对居民膳食EC的暴露风险进行评估。结果酒精类产品样品中EC检出率为70.80%,EC的污染水平在未检出至217.44μg/kg范围内。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青岛市居民从酒精饮品中摄入EC量为0.354μg/kg·bw,总MOE为17500。通过饮入白酒EC最高端暴露量为0.309μg/kg·bw,MOE为8977。结论市售酒精类饮品EC的污染率较高且白酒中EC风险较大,高端暴露人群超过公共卫生关注度界点,存在较高健康风险,应及时有效的对其进行预警及危险性评估。  相似文献   

15.
了解陕西省烘焙食品中氨基脲的污染状况,评估陕西省居民氨基脲的膳食暴露量,对陕西省居民通过烘焙食品摄入氨基脲的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方法 采集有代表性的烘焙食品共160份,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氨基脲含量测定,采用暴露边界比(MOE)法对陕西省居民通过烘焙食品摄入氨基脲的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陕西省烘焙食品中氨基脲的检出率为56.3%(90/160),最大值为2 364.0 μg/kg。其中面包中氨基脲的检出率最高,为80.2%(69/86)。以烘焙食品的平均消费水平和氨基脲的平均含量水平计算,不同年龄段男性的日膳食暴露量范围为0.043~0.270 μg/kg BW,MOE值的范围为92 734~582 065,不同年龄段女性的日膳食暴露量范围为0.045~0.232 μg/kg BW,MOE值的范围为107 542~551 345。以氨基脲的最高含量计,成年男性的MOE值为68 228,成年女性的MOE值为64 627。结论 陕西省烘焙食品中氨基脲的残留现象较为普遍,但居民经烘焙食品暴露途径摄入的氨基脲对人体构成的健康风险很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低温等离子体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最佳工艺条件,并探究其在农产品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低温等离子体不同激发条件(峰值电压、工作频率、作用时间),研究其对溶液中AFB1的降解效果。通过Center Composite Design(CCD)法进行响应面试验,获取最优降解组合及各因素交互作用机制,并考察此条件下玉米中AFB1降解效果。结果:当AFB1浓度为1000 μg/L时,其降解率随峰值电压及作用时间(除90~120 s)的增加,工作频率的下降而极显著升高(P<0.01)。响应面优化后最佳工艺条件为峰值电压160 kV、工作频率50 Hz、作用时间165 s,此时AFB1降解率为99.62%。此外,将优化后的降解条件在受AFB1污染的玉米(23.18±0.06 μg/kg)中进行应用,发现180 s处理时间下,其降解率可达39.29%。结论:通过CCD法确定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降解AFB1最优工艺,证实了其在玉米中的降解效果。表明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降低谷物黄曲霉毒素污染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09—2013年广州市市售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污染水平,为广州市开展居民膳食中黄曲霉毒素B1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广州市10个区的农贸市场、超市、批发市场、餐饮单位、加工场以及零售店等随机采集米及米制品(大米及米粉)、面及面制品(小麦粉及面包)、植物油(花生油、玉米油)、花生(熟制及生花生)、玉米粉(渣、碎)、油炸食品以及大豆共7类食品,采用国家标准测定方法(ELISA)进行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测定。结果 820份样品中共260份被检出黄曲霉毒素B1,检出率为31.71%,检出值范围为0.012~39.300μg/kg,均值为2.675μg/kg,中位数为2.5μg/kg,食品总体合格率为98.66%。结论广州市市售粮油食品黄曲霉毒素B1总体污染水平不高,但植物油(花生、玉米)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东省市售包括黑茶、红茶、乌龙茶等发酵茶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污染含量水平,并评估其饮用健康风险。方法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确定样品量,在广东省4个片区选取9个地市的超市商店、批发市场、茶叶行等市售环节以及网店,分别采集黑茶、红茶、乌龙茶等发酵茶类样品共260份,按GB 5009.2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第一法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其中的AFB1含量。运用暴露限值(MOE)法和数学模型法,结合2012年广东省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AFB_1浸出率数据,评估人群从饮用茶叶摄入AFB1的膳食暴露量情况。结果 260份发酵茶类样品中AFB1的总体检出率为1.15%(3/260),检出值范围为0.26~0.56μg/kg。3份检出AFB_1的样品均为普洱茶熟茶样品。3种发酵茶类别间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代入发酵茶中AFB_1的含量平均值计算,广东省总人群、广东省茶叶消费人群经茶叶摄入AFB_1的平均膳食暴露量分别为0.000 352、0.000 981 ng/kg BW;代入AFB1含量最大值计算的膳食暴露量为0.005 73、0.016 0 ng/kg BW。MOE值均10 000,按欧洲食品安全局推荐的MOE结果判定依据,表明广东省居民经茶叶摄入的AFB1对健康造成危害的风险低。以广东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11.1%计算,广东省人群由于茶叶AFB1的膳食暴露引发肝癌的风险为0.000 010 9~0.000 674例/10万人,表明目前茶叶中的AFB_1对广东省居民产生的健康风险低。结论广东省市售发酵茶中AFB_1的检出率低、检出值低,对广东省总人群和茶叶消费人群的平均膳食暴露风险低,具有较高的饮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探究了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毒性位点及毒性机理,并对比了微生物法破坏AFB1毒性位点从而降解AFB1的优势。重点综述了微生物法中的脱毒酶法对AFB1的降解机制。同时,对脱毒酶法联合其他方法的复合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研究深圳市市售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残留状况及暴露风险,为引导消费和开展安全监管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随机采集2018—2019年深圳市市售畜肉、禽肉、水产品共计511份,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样品中氯霉素的含量,采用点评估法计算深圳市居民通过食用动物源性食品的氯霉素暴露量,并采用暴露边界比(MOE)法对其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160份畜肉和60份禽肉中未检出氯霉素,291份水产品(包括贝类、虾、淡水鱼)中氯霉素检出率为26.80%(78/291),其中贝类样品中氯霉素含量为0.05~205.00μg/kg,平均值为13.71μg/kg,检出率为37.21%(64/172);虾样品中氯霉素含量为0.05~2.20μg/kg,平均值为0.20μg/kg,检出率为13.64%(3/22);淡水鱼样品中氯霉素含量为0.05~1.90μg/kg,平均值为0.11μg/kg,检出率为11.34%(11/97),所有样品中氯霉素总检出率为15.26%(78/511)。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深圳市居民膳食动物源性食品摄入氯霉素的平均日暴露量为2.06×1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