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存量时代城市更新中,居住性历史街区承载着传统风貌存续、街区活力再生、现代宜居优化等多重时代使命。居民主导、多元协力、活态治理是北村韩屋居住性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机制:居民主导—自下而上自主式更新是北村治理启动与传统风貌保存的基础;多元协力—政府自上而下结构性保护与政策扶持、专家技术协力、市民文化协力是北村治理发展及街区活力再生的动力;活态治理—居民主导、居民主体、居民自治是北村治理持续及现代宜居优化路径。汲取北村韩屋街区治理方法,存续经验,对我国居住性历史街区的更新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历史街区作为城市中的特殊地段,是公共物品和生产要素的复合体,具有双重经济属性。作为公共物品的历史街区,在强势政府的管控下成为"城市名片",作为生产要素的历史街区,又进一步在全能政府的运作下成为"情景消费区"。现从社会治理理念出发,提出了有限政府的机制框架:通过有限职能,构建居民参与的自发秩序,保证历史街区风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协同职能,提供公共物品的供给与更新,保障历史街区生活的延续性;通过服务职能,提供持续发展的政策与条件,提升街区价值并创造复兴机遇。由此,从管理走向治理,扭转历史街区对一次性大规模更新路径的依赖,转向小规模、渐进式、协作性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相较于其他类型历史文化街区,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往往更受忽视,问题也更复杂。针对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的特点,文章对国内外相关案例进行梳理,进而发现国内外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异同之处,最后提出了我国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市进入城镇化“下半场”, 城市发展的范式产生转变,历史街区价值逐渐 显现,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成为城市更新进程 中的重要类型。本文聚焦纽约历史街区保护更 新模式的研究,以纽约格林威治村历史街区为 研究案例,探讨了20世纪60年代纽约市《城市 地标保护法》出台后,纽约市应对不同尺度、不 同类型历史街区保护更新项目的模式机制。研究 以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项目为对象,从历史街区 遗产价值与更新模式相互关联的维度,梳理历 史街区的发展背景和空间演化过程,解析了历史 街区的层积性的历史价值、活态化的文化遗产和 多样性的美学特征,详细阐释了应对历史文化传 承和城市更新发展双重目标导向下,纽约历史街 区从建筑单体到街区,不同尺度、不同类型项目 的保护更新模式机制。  相似文献   

5.
历史街区作为地方历史文化延续的载体,其更新改造是存量规划时代下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但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历史街区更新往往采取市场经济主导下的商业性改造模式,大量传统居住空间转变为现代消费空间,此种方式有助于短期内快速提升街区活力和经济效益,但长远来看易引发街区空心化、文化同质化、商住矛盾等一系列问题。在此背景下,文章以广州新河浦历史街区为例,运用康泽恩学派城市形态学相关理论,从道路交通、建筑组合、功能布局三个维度剖析居住空间形态演变特征,并探讨其背后的作用机制。这对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历史街区住区建设以及探索社会形态与居住形式的互适性等新型人居环境思维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湖州市小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分析了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中以“院落”整治为基本单元的必要性,同时在总结了院落现状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街区保护更新中建筑保护分类整治的方法,对院落进行分类,并提出相应整治更新措施。以期对以院落为基本单位的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梳理成都市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宏观导向及历史与地方传统,探讨其在社区更新中的公共空间营造之道,并选取历史文化街区、老旧居住街区、滨水活力街区等3种特色街区类型,揭示了在不同的营造与治理的机制下,通过社区公共空间营造重塑街头文化传统、形成地方场所精神和街道公共空间魅力,以及提升公共空间的实用性、规范性、艺术性与开放性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郑州市管城区的老旧居住街区在街区环境、道路系统、建筑性能、公共配套、公共空间、街区文化等方面存在的现状问题,提倡以微更新的方式来改善老旧居住街区环境,明确阐述老旧居住街区微更新的可行性与意义,从物质空间、街区环境、结构功能三个方面分析了老旧小区"微更新"的主要策略,并从提高街区环境质量、增加街区结构及功能、优化街区尺度、丰富街区空间感受、优化景观节点、促进邻里交往的角度提出更新策略.将低碳理念与公共空间微更新相结合,提升老旧居住街区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门窗》2014,(11)
本文从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和特点入手,以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张家口堡为实例,分析其现状及存在问题,论述了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的保护更新原则,为今后探寻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生命力激活,科学合理保护更新模式做出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结合实地调研,以拟人化视角分析白塔寺历史街区"消化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皮肤系统"现状存在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探究白塔寺历史街区居民关切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问题。通过与属地政府、实施单位和规划设计单位等座谈,归纳总结白塔寺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实践工作面临的问题。在上述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从公共管理三种运行机制提出白塔寺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工作提升策略。政府运行机制层面,提出了完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研究制定针对历史街区等特殊区域的产业政策和行业规范;完善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体系;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改善旧城历史街区整体环境。市场运行机制层面,提出了探索直管公房市场化管理机制,创新历史街区不动产权管理方式;创新财政政策,探索新的保护资金投入模式。社会运行机制层面,提出了财政资金应更多地投向居民更关注的保护更新问题,避免供需错配;加大宣传提高公众历史街区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1.
保存欠佳型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具有其特殊性,其更新改造的比重大于保护整治的比重,对原有街区居民的生活将造成较大影响。如果不从居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忽略居民行为、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简单化地按照常规套路编制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将难以满足居民的要求。基于此,研究结合北京长辛店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提出一种以居民行为、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来决定规划方向的设计策略,通过对路网骨架、建筑形态的运用,从宏观上保存历史街区的空间格局,从微观上为居民提供方便、实用的生活场所。  相似文献   

12.
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是基于居民日常生活功能而形成的,以传统民居建筑和街道空间为载体的街区。因为记录了城市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街区保护和活化具有重要意义。少数民族地区的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更是因为承载了独有的生活方式而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活化面临着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破坏原有街区风貌和忽视街区居民生活需求的问题。原生态理念是重视地方社会生活记忆和人文环境延续的一种全面优化发展策略。本文以原生态理念对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活化研究,从物质环境到人文环境,提出整体规划、风貌完整、文化延续三大原则,并以新疆喀什高台民居为例,探索民族地区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路径,实现保护和活化的双向平衡。  相似文献   

13.
历史街区持续发展的旅游业协同--以北京大栅栏为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把握历史街区概念及其内涵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进程,对快速城市化、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经济转型期等背景下历史街区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对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相关理念进行了批判,认为现有手段缺乏对多利益主体利益的考虑,进而导致历史街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缺乏。认为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主导下,通过历史街区保护、更新与旅游业之间的协同可实现多利益主体多目标的实现,进而分别分析了协同的机理、动力和操作模式。以北京大栅栏历史街区保护、更新与旅游业协同为例,在旅游资源评价、土地利用分区和保护分区的基础上,设计了该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普遍存在商业开发过度的现象。针对此类现象,从经济学的价值理论、新制度经济理论、市场机制理论三种视角,以涉及遗产保护的历史街区更新为对象进行因果逻辑的研究,发现价值认同对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结果存在根本性影响,产权与交易费用对历史街区更新行为具有选择局限性的影响,市场机制对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具有双面性的影响;并据此最终通过构想价值经营和制度经营两方面为主要内容的"经营观"理念,来完善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的策略,达到保护和传承的可持续更新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旧有的城市中心居住街区不再满足新时期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因而亟待改造。文章分析这类居住街区的历史成因,从街区内资源整合角度研究改造手法,并从使用者、管理者、资金来源几方面探讨改造的可行性,最终实现对城市中心居住区的修补和有机更新。  相似文献   

16.
居住性历史街区再利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松仪  宣建华 《华中建筑》2005,23(4):108-109
该文从研究居住性历史街区的特征入手,着重分析居住性历史街区再利用的价值基础,并进行再利用的成本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17.
当前城市公共空间的更新提质由大型城市逐步扩展至县级市、乡镇等地区。研究以扬州市下属县级市——高邮为例,首先对其居住型历史街区中慢行空间类型与特征进行界定,再以PSPL法获取空间节点的人群行为特征,以可达性、安全性、舒适性、愉悦性四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总结归纳慢行系统现状问题,建立起系统的提升居住型历史街区慢行空间品质的常态机制和优化策略,以期实现针对性、动态化、渐进式的慢行空间更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历史街区居住与商贸功能更新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树森 《山西建筑》2009,35(3):68-70
由历史街区功能切入,借助在杭州市上城区数个历史街区的调查,提出了历史街区更新中地区竞争力提升这一核心问题,并针对竞争力提升方法,将居住、商贸类型街区更新工作进行了分析与整理。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历史街区中居住文化的延续与创新对城市长远发展的意义,以襄樊市某历史街区为例,对其项目背景及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功能、空间、尺度、色彩、符号几方面探讨了历史街区中传统居住文化延续与创新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20.
李欢 《山西建筑》2009,35(5):30-31
分析了当前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历史街区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之间的关系,从历史街区文脉的继承、经济的可持续和公众参与三个方面论述了历史街区的可持续性保护与更新,从而处理好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