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满足卫星系统中机械连接的性能需求,提出一种可以保证系统间可靠分离和锁紧的电磁解锁器。利用电磁系统磁路计算原理设计尺寸为54 mm×50 mm×50 mm的电磁解锁器,介绍了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仿真分析了锥角角度、端盖厚度、静铁心长度以及隔磁衬筒长度对其行程-力特性的影响,最终依据理论结果研制了试验样机,试验验证了其锁紧与解锁性能。结果表明:在尺寸条件限制情况下,该机构在温度变化范围为-55℃~175℃,行程为6.5mm时,初始机械分离力均在15N以上,输入功率小于230W,可有效实现分离与锁紧功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产品的理论设计、建模仿真和产品测试等方面对小型射频稳相半刚电缆组件的研制过程、结构特征及关键控制点进行介绍,通过试验验证了产品在GJB1215A-2005《射频电缆组件通用规范》要求的试验条件下机械结构的可靠性和电气性能的稳定性,并对小型射频稳相半刚电缆组件的技术特点和可靠性作了简要说明。本文提出了一种小型射频稳相半刚电缆组件的研制思路,为后续类似产品的设计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型四线圈双稳态永磁操作机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大行程永磁操作机构设计时出现的分、合闸始动电流过大及刚分速度不满足要求的问题,本文首次提出了四线圈双稳态永磁操作机构的概念.理论分析和试验证明,这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关键在于要恰当设计分、合闸解锁线圈匝数的比例,不同的永磁操作机构需要的分、合闸解锁线圈匝数的比例是不同的.另外,本文提出了一种很容易实现的四线圈双稳态永磁操作机构的主回路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微小型电磁分离连接器的结构原理,着重介绍了微小型连接器设计要点。通过对微小型电磁分离连接器的设计研究,解决了微小空间内,电磁线圈吸力与锁紧弹簧反力不能匹配以满足锁紧及解锁可靠的难题。同时,验证了狭小空间内,对电磁分离机构这类复杂结构的优化与集成设计。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脱落(分离)连接器解锁后(电磁解锁、机械解锁),产品顺利分离的受力系统的设计研究。着重探讨锁紧机构释放后,如何确定分离弹簧力的大小,使其足以克服系统摩擦阻力确保产品顺利分离。在此基础上提出基本设计方法、要点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家电科技》2005,(10):47-47
E798手机如果被锁,可用软件下载的方法进行解锁,解锁数据线和A800/E790解锁线通用。下面就解锁的操作做详细的讲解。  相似文献   

7.
为防止万能钥匙滥用情况发生,降低安全隐患,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APP+模式的智能化解锁技术。非正常开锁时,需要执行提交申请、选择设备、在线审核等步骤。该技术具有授权管理、解锁范围选择、过程信息记录、多站切换等功能,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解锁操作的管理规范化、操作安全化,有效管理解锁操作的行为,极大提高特殊状态下倒闸操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塑壳断路器合闸状态,对操作机构进行受力分析,确定锁扣的力矩平衡关系,明确跳扣和锁扣的解锁条件,并分析了动触头斥开后锁扣力矩变化情况。提出在断路器设计过程中,对机构弹簧力值优化,跳扣和一次锁扣搭接处角度优化,跳扣边缘增加倒角,解决了产品在动触头被斥开并锁止在一定位置,跳扣和一次锁扣无法解锁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邝耀朋 《日用电器》2023,(12):125-129
本文从点火装置组成进行分析,根据点火装置中各部件间电连接情况,提出了点火针组件可解锁的点火装置,并从点火针组件可解锁的点火装置组成、点火针组件结构、自锁插片与自锁端子及护套组合三个方面,对点火针组件可解锁的点火装置进行分析说明,对点火针组件可解锁的点火装置验证测试,确定方案的可靠性,给日常生产、维护和开发等带来便利。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串联双阀组的解锁/闭锁准则,详细研究了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各种工况下的解锁/闭锁过程及其控制策略。解锁极的第一个阀组,同时解锁极的双阀组,闭锁极的第二个阀组及同时闭锁极的双阀组采用与常规直流输电系统一致的控制策略;对于串联双阀组特有的第二个阀组解锁和第一个阀组闭锁,设计了新的控制策略。不建议在站间通信失败时解锁极的第二个阀组;极闭锁后建议断开其旁路开关以防止不平衡电流流过停运极。  相似文献   

11.
宁东—山东±660kV直流输电工程解锁逻辑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杨鹏  杨景  王亮 《电网技术》2011,(3):90-93
换流器解锁性能是考核HVDC控制策略的重要指标,性能良好的解锁过程使直流系统起机平滑,对交流系统产生较小的扰动。宁东—山东±660 kV直流工程是世界上首个±660 kV电压等级的直流输电工程,其解锁沿用SIMSDYN D技术的Kick Start策略,分析该解锁策略并与MUCH2的解锁策略进行对比,最终在HVDC物理模型和实际的宁东直流工程控制保护平台上进行仿真实验,并对该工程解锁逻辑电流参考值释放回0.1 pu时存在的电流向零轴方向过调问题进行修正,使其更加平滑。  相似文献   

12.
李兵  方睿  叶露 《电工技术》2023,(12):201-203
三端直流输电系统一送二方式下解锁和极投入过程中,整流站和任一逆变站解锁后,系统直流偏置电压会 对第三站的解锁过程产生影响.基于工程案例,分析直流偏置电压导致第三站解锁不成功的原因,研究解锁时序,提 出解决方案,并进行仿真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3.
±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解锁/闭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串联双阀组的解锁/闭锁准则,详细研究了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各种工况下的解锁/闭锁过程及其控制策略.解锁极的第一个阀组,同时解锁极的双阀组,闭锁极的第二个阀组及同时闭锁极的双阀组采用与常规直流输电系统一致的控制策略;对于串联双阀组特有的第二个阀组解锁和第一个阀组闭锁,设计了新的控制策略.不建议在站间通信失败时解锁极的第二个阀组;极闭锁后建议断开其旁路开关以防止不平衡电流流过停运极.  相似文献   

14.
利用CMOS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了一种快速检测电路,包括脉冲发生电路、自动扫描电路、状态指示电路和自检控制等4个部分。基于此快速检测电路制作检测装置,对新型定日镜推杆电缆组件的混线、断线、线序进行检测。该方法线路结构简单,检测效率高,易于实现,也可用于其他类似电缆及组件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传统防误闭锁系统中电脑钥匙解锁均通过钥匙孔进行解锁,存在被技术解锁的缺点。文中提出一种非接触式解锁的电脑钥匙及其锁具,电脑钥匙通过磁耦合谐振式的无线供电技术对智能锁具进行供电,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与智能锁具进行指令交互,控制智能锁具内部的解锁机械结构动作,实现非接触式解锁。同时,描述了电脑钥匙及其智能锁具无线供电关键技术的设计方法与测试过程,测试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满足防误闭锁系统技术指标要求,解决了传统防误解锁方式所带来的被技术解锁风险,提高了电力生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远端启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启动是MMC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工程应用首先需要面临的问题,针对采用MMC结构的两端或者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有序解锁启动方法,以减少传统充电方式下换流阀解锁瞬间的直流电压跌落和桥臂电流冲击。该方法在传统不控充电过程后,先解锁定直流电压换流站,再对其他换流站进行远端充电,期间其他换流站的桥臂按其子模块电容电压高低顺序逐步减少投入充电的子模块个数,以此不断抬高子模块电容电压,在电容电压到达一定数值后再解锁换流站。通过理论分析计算了本方法最大的电压跌落,并通过PSCAD/EMTDC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此外,新的远端启动控制策略对多端柔性直流系统的定功率换流站启动顺序和启动时刻没有特殊要求,并针对单桥臂进行设计,可以重复应用于各桥臂,因此,其适用于实际工程中的多端柔性直流系统远端启动和交流系统故障造成无源端闭锁后的在线重启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通过对某型号电缆组件目前的设计、工艺现状进行概述,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对失效模式及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工艺改进措施,通过验证,对效果不太理想的从设计源头进行改进,最终达到降低某电缆组件不合格率的目的。同时举一反三,将改进设计理念推广到其他类似结构的电缆组件设计和工艺实现中。  相似文献   

18.
防脱插座是一种插头在锁定状态下可方便插入不易拔出,解锁状态下又能容易拔出的插座,这在某些场合可有效防止用电设备因掉电引起的事故或危害。本文根据设计要求分析了插座防脱的各种技术方案,阐述了实施例中的关键技术、自锁原理、设计计算以及结构设计中的难点和解决办法,为防脱插座的产品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海信电视机菜单设有密码锁或童锁功能,在使用了密码锁或童锁后,一旦忘记密码,彩电便不能搜台或换台,或屏幕呈现黑(蓝)屏状态且提示输入密码,其解锁密码见表1。[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秦卫琳 《广西电力》2009,32(6):41-42,49
UT-056智能解锁钥匙管理系统是新一代钥匙管理系统,具有完善的解锁钥匙管理功能和紧急解锁功能.文章描述该系统在500 kV玉林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情况.实践证明,该系统能有效地管理解锁钥匙,对保障解锁钥匙的正确使用.提高电力生产的安全性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