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化学分析、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等手段对白云鄂博东矿霓石型矿石中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含铌矿物主要是黄绿石、铌铁矿、铌铁金红石、易解石、褐钇铌矿和包头矿;铌元素在矿物中分布率分别为黄绿石46.89%、铌铁金红石11.46%、褐钇铌矿5.89%、易解石4.57%、铌铁矿3.91%和包头矿2.35%;铌矿物嵌布粒度细;铌矿物与稀土矿物、铁矿物、霓石和闪石等脉石矿物嵌布关系密切。矿物粒度细、矿物种类多、矿物之间嵌布关系复杂是后期分选难题。  相似文献   

2.
司家营铁矿矿石工艺矿物学及选矿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司家营铁矿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嵌布特征、粒度及结构构造等工艺矿物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显示,矿石可利用组分主要为Fe;铁矿物主要由赤(褐)铁矿和少量磁铁矿组成;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和云母,其次为角闪石、绿泥石;铁矿物平均嵌布粒度为0.116 mm;铁矿物与脉石矿物的关系主要为毗连和镶嵌结构。结合矿石化学分析和镜下鉴定结果,证实闪石类矿物与磁性铁有着密切关系。根据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该区域矿石可划分为易解离易选、易解离难选、难解离难选等3种工艺类型,并分析了每种类型矿石的特征及选矿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矿冶》2015,(Z1)
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探针分析以及工艺矿物学参数自动定量分析测试系统Mineral Liberation Analyser(MLA)对江西某复杂铌钇矿石中主要含铌矿物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主要含铌矿物种类较多、嵌布粒度细、嵌布关系复杂,主要含铌矿物为褐钇铌矿、复稀金矿、铌铁金红石,这些矿物嵌布粒度极细,褐钇铌矿、复稀金矿和铌铁金红石的小于0.01 mm难选粒级分别为66.04%、52.13%、55.80%,单体解离十分困难,含铌矿物常与矿石中的稀土矿物、锆石、磁铁矿等矿物相互呈浸染分布,类质同象现象严重。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铌矿物单体解离度过低是影响含铌精矿品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采用目前国际最先进的矿物自动定量分析系统(MLA)与传统工艺矿物学研究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非洲某风化伟晶岩型钽铌矿石进行全面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为钽铌稀有金属矿石,钽铌主要赋存于钽铌锰矿和细晶石中,矿物中钽和铌的分布率分别为84.90%和76.30%,伴生元素锂主要赋存于云母中,矿物中锂的分布率为74.34%。根据该矿石部分泥化、钽铌矿物嵌布粒度粗、矿物密度差异明显等特点,制定了预先洗矿-分级螺旋粗选-再磨摇床精选-云母浮选的选矿原则流程,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某含铌矿石物质组成复杂,铌矿石以铌铁矿、铌金红石为主,主要脉石矿物为黑云母、方解石、磷灰石。矿石中有用矿物粒度十分细微,且矿物的嵌布形式复杂多样。试验人员将一常用选矿药剂通过处理后,作为捕收剂(DB-11)进行该矿石的浮选,选择性好,精矿富集比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最终通过浮选-酸洗工艺,得到Nb2O5品位为30.19%的铌精矿产品,对矿回收率保持在65.04%,工艺简单易行,且技术指标较好。此外,通过浮选得到含硫33.74%的硫精矿产品,硫回收率为92.04%,有利于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某低品位铌钽矿的工艺矿物学.通过化学分析、BPMA各项分析,查明了矿石中的主要矿物、有用矿物、铌钽的赋存状态、矿物粒度及嵌布特征.研究表明,该铌钽矿主要有用元素为铌钽,由于铌、钽品位低,分散于榍石中的铌钽占比较高却又无法利用,铌铁矿、铌钙矿和褐钇铌矿则由于粒度极微细,细磨很难使其单体解离,因此该矿石中的铌、钽很难有效回收.  相似文献   

7.
非洲某钽铌砂矿矿石性质及预选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中国某矿业公司开发非洲某钽铌砂矿提供依据,首先对该矿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钽、铌的含量分别达到了97.4 g/t和1 044.2 g/t,远远超过了工业开采指标要求;有用矿物除铌铁矿外,还伴生钛铁矿、锡石、锆石以及独居石、钍石等,脉石矿物则主要为石英、长石;有用矿物嵌布粒度较粗,且基本都已经单体解离,同时它们与石英、长石的重选分离难易度处于“较易”范围;矿石中+3 mm粒级的产率达21.10%,但钽、铌在其中的分布率只有3.04%和1.33%。根据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采用原矿按3 mm筛分抛尾、筛分精矿跳汰抛尾、跳汰精矿按0.5 mm分级摇床精选的工艺流程进一步进行了预选试验,获得了预选精矿产率为0.71%,Ta2O5、Nb2O5、Sn、ZrO2品位分别为1.21%、12.93%、7.12%、14.97%,相应回收率分别为89.45%、90.04%、87.16%、70.58%的较好指标,并使钛、钍、铪、铈也得到了富集。下一步将对预选精矿开展有用矿物互相分离的深选试验。  相似文献   

8.
为给齐大山含碳酸盐铁矿石选矿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对矿石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产出形式、嵌布特征及嵌布粒度等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的铁主要赋存于菱铁矿、赤铁矿和磁铁矿中,主要的脉石矿物为石英和白云石;磁铁矿与赤铁矿共生关系密切,大部分赤铁矿由磁铁矿氧化蚀变生成,且嵌布粒度较细;菱铁矿与白云石、石英紧密连生,主要以自形-半自形的粒状集合体产出,粒度粗大;菱铁矿和赤铁矿-磁铁矿在大于0.1 mm粒级的分布率分别为92.90%、15.00%。当矿石粒级为-0.053 mm时,铁矿物单体解离度达到60%以上。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征表明,矿石属于难选铁矿石。  相似文献   

9.
顾兆云 《现代矿业》2016,32(10):54-57
为充分利用河南某铁矿资源,对该铁矿石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①该铁矿石铁品位34.31%,有害元素硫、磷含量较低,属酸性氧化铁矿石,具有回收价值的铁矿物为磁铁矿和镜铁矿,占总铁的88.63%;②磁铁矿呈中等稠密-稀疏或星散浸染状嵌布在脉石中,嵌布粒度较粗,多在0.3~1.5 mm,+0.3 mm粒级占96.79%;镜铁矿主要以中等稠密浸染条带状和稀疏-星散浸染条带状产出,大多呈定向排列特征,粒度细小,-0.30 mm粒级占57.14%;磨矿细度 -0.075 mm 90.33%时,镜铁矿单体解离度在96%以上;③脉石矿物以石英和白云母为主,与铁矿物共生关系简单,为选别创造了良好条件。推荐采用磨矿-弱磁选-强磁选工艺回收磁铁矿和镜铁矿,但应加强对微细粒级的尘粒状镜铁矿的回收,以避免尾矿中铁含量偏高。该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的选矿工艺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五龙沟金矿原矿石金品位为2.32g/t,品位较低,选矿厂生产中,金的浮选回收率仅为75%左右。为了明确该原矿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性,有效提升选矿厂浮选回收率等选矿技术指标,进一步实现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通过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等仪器,对选矿厂堆场原矿矿石开展了工艺矿物学研究,从而查明了该矿石各元素含量、矿物组成、矿石中金及其载体矿物的嵌布粒度和赋存状态。结果表明,该矿石中有害元素砷和碳含量相对较高;原矿中贵金属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和毒砂,其次为赤、褐铁矿、臭葱石等,脉石矿物主要为大量的石英和绢云母,其次为碳酸盐矿物、绿泥石、方解石等;矿石中主要的载金矿物为黄铁矿、毒砂和臭葱石,其中黄铁矿嵌布粒度以中粗粒为主,黄铁矿-0.64+0.04mm粒级占86.95%,毒砂嵌布粒度以中、细粒为主,-0.160+0.01mm粒级占90.09%。矿石中金的粒度极细,可见金的粒度绝大多数在10μm以下,小于0.02mm的金粒占86%以上。该原矿矿石属于微细粒-超微细粒含砷、碳的极难选冶金矿石。  相似文献   

11.
王明燕 《矿冶》2016,25(4):84-88
从工艺矿物学角度出发,查明了四川某铌钽矿中Nb2O5的品位为0.065%,Ta2O5为0.0034%。铌主要赋存在烧绿石中,部分分布在褐钇铌矿中,少量分布在铌锰矿、铌钙矿、铈铌钙钛矿等矿物中;钽主要赋存在烧绿石等含铌矿物中。重要矿物烧绿石的粒度以细粒为主,其中-74μm占77.43%。研究表明,该矿铌钽品位较低,赋存状态多样,嵌布粒度细,属于低品位难选矿石。  相似文献   

12.
陕西华阳川铀、铌、铅多金属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小朝  何升 《金属矿山》2016,45(5):85-90
陕西华阳川铀、铌、铅多金属超大型矿床具有矿量大、矿种多、易开采等特点。为了给该资源的选矿工艺研究提供依据,对有代表性矿石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1矿石中的主要有用矿物为铌钛铀矿,其次为方铅矿、独居石、褐帘石、重晶石、天青石、锆石等。2矿石中88.03%的UO_2赋存于铌钛铀矿中,其余的铀以类质同象或吸附的形式赋存于独居石、褐帘石、磷灰石、榍石中;95.22%的Nb_2O_5赋存于铌钛铀矿中,其余以类质同象或吸附的形式赋存于褐帘石、磷灰石、榍石矿物中;89.00%的Pb赋存于方铅矿中,其余的铅以白铅矿的形式存在。3矿石主要呈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包含包裹结构、环带结构、溶蚀结构、镶嵌结构和交代结构,细脉状、网脉状、浸染状和斑点状构造。4铌钛铀矿主要呈自形—半自形粒状侵入方解石和斜长石的裂隙中,与褐帘石、磷灰石等堆积共生,其嵌布粒度主要集中在0.15~1.5mm;方铅矿主要呈自形—半自形粒状嵌布于方解石、斜长石中,粒径集中在0.3~1.2mm;褐帘石、独居石、磷灰石等矿物往往共生在一起,沿脉石矿物的裂隙充填,粒度变化较大。基于有用矿物的嵌布粒度较宽,建议考虑采用阶段磨选工艺回收。  相似文献   

13.
针对陕西某铜金矿利用多种分析检测手段对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矿石粒度以及矿石结构等进行了详细研究。该矿中的有用矿物主要有黄铁矿、磁铁矿、黄铜矿,含少量的赤铁矿、辉钼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以石榴子石、绿帘石、阳起石为主,含少量方解石、石英绿泥石等。金主要赋存在硫化矿中。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建议该铜金矿采用优先浮选或混合浮选的工艺流程进行选别。  相似文献   

14.
卢氏锂辉石-锂云母型稀有多金属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研究了卢氏锂辉石-锂云母型稀有多金属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征,为矿石选冶工艺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查明了矿石中锂辉石、锂云母、绿柱石、铌钽铁矿、锑钽矿、细晶石和铯榴石等稀有金属矿物可供回收利用,石英和长石亦可综合回收,有用矿物占矿物量的94.3%。铌钽矿物与锂云母和锂电气石关系密切,铷无独立矿物、载体矿物为长石和锂云母。锂辉石和锂云母粒度较粗,铌钽铁矿和绿柱石粒度细小。铌钽铁矿主要呈粒柱状、绿柱石主要呈柱状和晶簇状集合体分布于粒间隙及微裂隙中。  相似文献   

15.
云南某沉积型赤铁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飞燕  杨磊  徐莺 《金属矿山》2011,40(9):111-112
对云南某沉积型赤铁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重点研究了主要铁矿物及主要脉石矿物的产出形式及粒度特征。研究表明,该矿石属低硫、高磷、细粒嵌布的赤(褐)铁矿矿石,主要铁矿物之间、铁矿物与脉石矿物之间嵌布关系复杂。根据工艺矿物学研究成果对提高铁精矿品位和回收率、降低铁精矿中的磷含量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矿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探针和化学分析等手段对某斑岩型铜矿的工艺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铌钽的赋存状态,讨论了影响铌、钽、锆、钇和钾回收的矿物学因素。结果表明铌和钽没有独立的工业矿物,二者分散分布,铌以类质同象形式集中分布在辉石中,相对集中系数81.118%。因此,可以通过富集辉石来回收矿石中的铌元素。如果全部回收辉石的话,铌的理论回收率为81.118%;矿物鉴定和定量分析表明,矿石中的碱性辉石含量为52.3%,碱性长石为43.2%,铁氧化物为1.5%,其它矿物为1.5%。矿石中未发现钪的独立矿物。粒度统计结果显示,矿石嵌布紧密,粒度微细,难以解离。由于矿石为碱性岩石,富钾,且铌品位超过了工业品位,因此建议应该在充分利用钾的基础上,综合回收利用铌,提高经济效益,达到矿石的综合利用。根据矿石的矿物组成以及各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建议采用选矿和冶金联合工艺对有价元素进行回收。  相似文献   

17.
采用MLA结合显微镜鉴定、单矿物提纯、化学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某复杂铌稀土矿石进行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包括矿石的矿物组成、各主要矿物的嵌布粒度、解离度和嵌布状态,有价元素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可选性分析,以期为这类复杂稀土稀有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矿石中的有价矿物为稀土矿物、磷灰石和铌矿物,其中稀土矿物以独居石、直氟碳钙铈矿和胶态相稀土为主,铌矿物主要是易解石和铌铁矿.矿石中铌、稀土矿物嵌布粒度细,与磷灰石、褐铁矿连生关系复杂,解离度较低,预计采用单一磁选或者浮选方法难以将铌、稀土矿物与磷灰石或褐铁矿进行有效的分离.而磷灰石的嵌布粒度较粗,解离性好;磷灰石单矿物中含稀土REO 1.28%,且可浮性优于独居石和直氟碳钙铈矿.因此建议采用物理选矿方法获得稀土-磷混合精矿,再结合冶金方法处理回收稀土及磷.  相似文献   

18.
冀东豆子沟铁矿石铁品位为35.80%,铁主要以磁铁矿形式存在,其次为赤铁矿、碳酸铁,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角闪石和辉石。为给该矿石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对其进行了工艺矿物学分析。结果表明:矿石结构主要为半自形—他形晶粒状结构,其次为自形晶粒结构、压碎结构、交代残留结构。矿石构造以条纹状和条带状构造为主,其次为片麻状构造。磁铁矿主要呈半自形—他形粒状赋存于石英等脉石矿物中,少数呈八面体型或立方体型赋存于石英或角闪石等脉石矿物中。矿石中磁铁矿嵌布粒度微细,64.01%的磁铁矿分布在0.02~0.16 mm粒级,12.59%分布在-0.02 mm粒级,这部分磁铁矿需细磨才能实现单体解离,但细磨容易造成泥化影响选矿指标,故建议采用阶段磨矿阶段选别工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辽宁本溪某深部铁矿石进行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得出该矿石性质为含铁石英岩,金属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含微量的赤铁矿,脉石矿物以石英、白云母、绿泥石等为主。矿石全铁品位为28.05%,其中硫、磷等有害杂质含量低;矿石中主要的铁矿物为磁铁矿和赤铁矿,其中磁铁矿矿物量为32.30%,平均含铁品位70.32%,赤铁矿矿物量为3.81%,平均含铁品位68.51%,它们是选矿回收的主体矿物。根据他们的含铁量测算得知,铁精矿的理想品位应该达到70.195%,理论回收率为90.34%。该铁矿石中绿泥石含量较高,达7.23%,在选矿过程中它会恶化浮选指标,增加泥级含量,因此要多注意磨矿粒度问题,以提高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非洲某特大型铁矿高品位赤褐铁矿矿石铁品位为52.73%,铁主要以赤铁矿、褐铁矿的形式存在,铁在赤褐铁矿中的分布率为90.06%。矿石主要有用矿物为赤褐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黏土、石英、辉石、水铝氧石。为了给选矿工艺流程的确定提供依据,对高品位赤褐铁矿的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矿石构造主要为块状构造和层状构造,矿石结构主要为斑状结构、粒状结构、针状结构、脉状结构、包含结构。赤铁矿、褐铁矿和含铁黏土工艺嵌布粒度分布较细,在-0.07 mm分布率分别为79.26%、62.93%和58.42%。褐铁矿颗粒中常包裹一些细粒脉石矿物,包体粒径30μm的颗粒占到70%,这部分褐铁矿与脉石关系紧密,不利于褐铁矿的单体解离。通过对高品位赤褐铁矿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可知,样品属于较难选矿石。采用物理选矿方法,回收率应在75%~80%之间,精矿品位很难超过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