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磷石膏为原料,采用氯化铵盐浸预处理方法获得磷石膏盐浸液,以该溶液为钙源矿化CO2制备球形球霰石型碳酸钙。首先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定最佳试验条件,再通过XRD、SEM分析探究不同温度下产物的物相与形貌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添加任何晶型控制剂,在碳化温度为22℃、氨水加入量为10.00%、搅拌速度为650 r/min、CO2流速为0.3 L/min的条件下,可以得到球形球霰石型碳酸钙。在同一温度下,随着氨水加入量的增加,碳酸钙中球霰石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2.
CO2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等生态问题,已成为全人类生存面对的重大挑战,CO2矿化是应对此挑战的关键技术之一。相对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格局导致中国主体能源仍以CO2排放强度高的煤炭为主,其燃烧产生的工业固废粉煤灰也面临巨大的处理难题。相比传统矿化原料,粉煤灰因具有产量大、获取容易和运输成本低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粉煤灰自身可通过直接矿化和间接矿化实现CO2矿化封存,在CO2矿化封存的同时,可大幅降低与粉煤灰堆积或处理相关的环境风险。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下,利用粉煤灰矿化封存CO2是一项应对全球变暖具有巨大潜力的高效策略。介绍了我国粉煤灰排放和利用现状,回顾了粉煤灰直接矿化和间接矿化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不同矿化工艺的优缺点,明晰了CO2矿化过程中工艺参数对粉煤灰矿化效率的调控机理。针对粉煤灰矿化CO2缺乏机制性的解释这一问题,通过介绍常用于描述CO2矿化反应的缩核模型和...  相似文献   

3.
CO2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逐年上升,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世界各国迫切寻求降碳减排的解决路径。研究人员基于钙、镁元素与CO2反应生成稳定的碳酸盐反应,开发出一系列CO2矿化工艺,实现CO2的永久封存。为实现CO2的大规模封存和含钙固废的高值化利用,降低矿化成本,选取廉价易得的含钙工业固体废弃物为矿化原料,从多晶型微纳米碳酸钙的制备入手,总结了含钙工业固废浸取和CO2间接矿化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含钙工业固废间接矿化常用的浸取剂,并着重分析了间接矿化制备微纳米碳酸钙时反应条件和晶型控制剂对碳酸钙晶型和形貌产生的影响,对其控制原理进行了解释说明,总结了CO2间接矿化含钙固废当前存在的技术难点,展望了未来的研究重点。国内外结果表明,调变温度、pH、搅拌速率以及CO2通气速率等矿化反应条件或添加晶型控制剂能有效控制碳酸钙的晶型、形貌和尺寸。利用含钙工业固体废弃物间接矿化CO2制备微纳米碳酸钙能够...  相似文献   

4.
CO_2吸附强化CH_4/H_2O重整制氢是提供低成本高纯氢气和实现CO_2减排的方法之一。其中,催化剂和吸附剂是该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活性与选择性制约了反应速率和产率,寿命长短关系到生产成本。综述了CO_2吸附强化CH_4/H_2O重整制氢催化剂和吸附剂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机械混合的催化剂与吸附剂在反应过程中存在吸附产物包覆催化活性位点的问题,导致催化剂活性迅速下降。针对该问题,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结构双功能复合催化剂的结构特性、研究现状及其在循环-再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核壳型双功能催化剂具有吸附组分与催化剂组分相对独立、催化组分分散分布和比表面积大等优点,在吸附强化制氢中有进一步研究的潜力。利用双功能催化剂的结构特点,实现反复循环再生过程中催化与脱碳反应的匹配,是推动CO_2吸附强化CH_4/H_2O重整制氢技术工业化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CO_2减排和磷石膏处理的问题,中石化与四川大学合作开展了利用低浓度CO_2矿化磷石膏联产硫基复肥与碳酸钙的技术研究,并逐步推进该技术产业化。该项目以废治废,把捕集与利用两个环节合二为一,节省成本,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报道,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是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约占累计碳减排量的15%。原位矿化封存技术基于快速CO2矿化机制,以镁铁质岩石和超镁铁质岩石(玄武岩、橄榄岩等)地层为碳封存位点,利用CO2与富含Ca、Mg元素矿物的矿化反应,转变为稳定的碳酸盐,从而达到永久且高效封存CO2的目的。冰岛和美国的中试项目已经证明了该技术的可行性,但中国尚未进行相关示范项目。本文介绍了原位矿化封存技术的机理、CO2封存潜力的评估手段及其面临的风险与挑战,讨论了已开展的案例项目及其技术细节,梳理了实施该技术所必需的选址关键参数(包括源-汇距离、矿物类型、注入性、封闭性等),并基于目前研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提高我国对原位矿化技术的认识和重视,为推动该领域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8.
近年来CO2的综合利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了近年来通过化学途径实现CO2资源化利用的研究方向及进展,并报道了最新的研究技术和成果。通过适当的化学反应,CO2可以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醇、碳酸酯类等高附加值的产品,还可通过CH4–CO2催化重整制成合成气来制备乙烯或含氧化合物等。另外,本文还介绍了其它新型CO2化学利用技术,如通过合理设计的化学肺可将CO2直接转换为氧气,利用太阳能、电能和生物微藻技术实现CO2向有用化学品的转化以及作为新型储氢材料的研究利用进展。  相似文献   

9.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303.15,323.15,333.15,343.15 K下三元体系NH4H2PO4-(NH2)2CO-H2O的固液相平衡关系,平衡固相组成采用湿渣法与X射线衍射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三元体系NH4H2PO4-(NH2)2CO-H2O在各个温度下均有1个共饱和点、2条单变量曲线、3个结晶区。运用Wilson模型和NRTL模型对研究体系进行关联计算,结果表明:NH4H2PO4-(NH2)2CO-H2O体系的Wilson模型关联值的RAD=2.68%,RMSD=0.11;NRTL模型关联值的RAD=1.78%,RMSD=0.71,溶解度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最后...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关注焦点,化石燃料的快速消耗使得温室效应持续增强,对全球环境和气候造成了严重影响。利用丰富和清洁的太阳能驱动的方式可以快速靶向供热,在温和条件下将2种主要温室气体(CH4/CO2)转化为有价值的合成气,可以大幅降低传统热催化过程所产生的能耗及碳排放。然而,当前太阳能直接驱动干重整制合成气技术距离工业应用仍有一些距离,存在反应分子转化速率低、光能-化学能转化效率低、催化剂易烧结及积碳造成的催化剂失活等问题。针对干重整反应的固有特性以及当前光热研究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围绕该反应涉及的催化剂制备、载体构筑、反应器及系统搭建与优化,详细介绍了光热干重整反应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太阳能直接驱动光热催化干重整体系的前景和挑战。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气田CO2回收利用等方面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本次研究中,以某地油气田为实际案例,结合该油气田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引入水合物处理法和催化氧化(CATOX)-精馏提纯法,建立了该油气田的CO2回收利用工艺流程,其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这项工艺的优势更为突出,能够取得较高的经济及社会效益,能够为今后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磷石膏强化氨法CO2捕集机理与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化学活性颗粒强化气液吸收机理,建立了磷石膏悬浮液强化氨法烟气CO2捕集模型。以液膜内量纲一传质距离λ*为特征参数,增强因子E=1/λ*+qβλ*/2。用恒温反应器在不同搅拌转速及磷石膏颗粒固含量下实验测定CO2吸收增强因子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随颗粒固含量由5%增加到30%(质量分数),增强因子由1.69增加到2.10;而随搅拌转速从150 r·min-1增加到300 r·min-1,增强因子仅由1.75略增到1.80,表明磷石膏颗粒固含量及溶解速率是影响增强因子的控制性因素。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吻合良好, 偏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半干法脱硫工艺产生的脱硫渣对吸收了CO2的有机胺溶剂进行化学解吸并矿化CO2,解吸后的溶剂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对比了工业常用的4种有机胺MEA、DEA、MDEA和AMP的吸收-矿化性能,优选出AMP作为吸收矿化工艺的吸收剂。考察了脱硫渣颗粒粒径、搅拌转速、有机胺浓度和反应温度对矿化反应转化率的影响,并利用表面覆盖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动力学拟合。物料和能量衡算结果表明脱硫渣矿化再生工艺在能耗成本方面相较传统热再生工艺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光热催化在CO2还原及制备碳氢燃料方面的优势,重点介绍了光热催化分类中的光致热催化还原CO2反应,包括其反应机理、近期进展、应用及催化剂分类。同时,从强化光反应、热反应、表面反应不同方面对光致热催化还原CO2反应的性能提升策略进行了归纳分析。该反应可将CO2和H2O催化生成C1、C2产物,光照下催化剂表面局部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增强光致热催化CO2还原反应速率。最后,对该方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未来主要研究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艳 《山东化工》2023,(2):59-62
采用多元醇法制备不同质量百分比Au/Cu2O催化剂,通过SEM、TEM、XPS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在紫外-可见光照射下进行CO2光还原实验研究。光还原实验表明,与纯Cu2O相比,3%Au/Cu2O具有优良的光催化性能。反应4 h后CO产量可达3.5μmol/g,比纯Cu2O的产量高1.4倍。通过对其光学和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表明3%Au/Cu2O的各项性能均优于纯Cu2O。这归因于Au/Cu2O催化剂光吸收性能的提高及Au纳米粒子作为助催化剂捕获Cu2O堆积的多余电子从而促进催化剂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与迁移,使得催化性能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碱性固废湿法碳酸化是一种矿化固定CO2的有效方式。为探究电石渣废弃物直接湿法碳酸化固定CO2的反应特性,基于高压反应釜试验装置,在常温环境下研究液固比(5~20)、碳酸化时间(0~4 h)和反应压力(0.1~1.0 MPa)对电石渣碳酸化速率和CO2固定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石渣具备良好的CO2固定能力,1 h内整体碳酸化反应基本完成,CO2固定能力会随液固比和反应压力的增加而提升。反应时间4 h,最优工况(1 MPa、液固比20)下电石渣的CO2固定量达9.26 mmol/g,而在0.1 MPa、液固比5时,电石渣的CO2固定量仅3.58 mmol/g。电子扫描显微镜和热重分析证明了电石渣碳酸化反应后生成了大量CaCO3,且碳酸化产物的粒径显著减小。因此,在反应釜中常温加压条件下,电石渣直接液相碳酸化即具备较好的CO2固定能力和较高的碳酸化效率。本研究结果能为电石渣加速矿化固定CO  相似文献   

17.
随着炼化厂制氢装置的发展,制氢装置中CO2的回收利用,成为炼化厂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介绍了制氢装置工艺,探讨了装置中CO2的来源,分析了PSA尾气和燃烧炉尾气中CO2回收的必要性,讨论了几种回收工艺的特点,综述了近年国内炼化厂制氢装置中CO2回收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温室气体排放量随之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在所有温室气体中,CO2占比最多、贡献最大,被认为是引起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人为排放的CO2主要来自工业生产过程中化石燃料的燃烧,为实现碳中和目标,除了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增加植物碳汇等措施外,对工业排放的CO2进行捕集封存必不可少。目前限制CO2捕集和分离工艺应用的主要因素是成本过高,为解决该问题,开发第2代低能耗固体CO2吸附材料对推动工业源CO2减排具有重要意义。Li4SiO4凭借较高的吸附容量、较低的再生能耗和成本在高温CO2捕集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推进Li4SiO4材料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工艺中的应用,综述了Li4SiO4基吸附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不同合成方法及合成条件对Li4  相似文献   

19.
随着海外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该区块油气田的新技术也亟待开展,然而海外深水油气田油藏地质条件复杂,面临着酸性气体的风险,当H2S和CO2共存,会造成水泥石腐蚀的加剧,导致水泥环整体破坏,危及油气井井身安全。因此,室内开发了新型防腐剂PRENO协同耐高温胶乳构建了一套防腐水泥浆体系,该体系确定了在3.5%胶乳和6%防腐剂的加量下,确保了水泥石原生强度值,抗压强度大于25MPa,且防腐效果在水泥石腐蚀60天后防腐深度均小于0.5mm,渗透率低于25%的基本要求,满足深水高温高压酸性腐蚀环境的固井需求。  相似文献   

20.
双碳时代,CO2的转化与利用成为研究热点。CH4-CO2重整反应在催化诱导合成气(CO和H2)时同时利用这2种温室气体,并能通过费托合成解决气体燃料固有的存储和运输问题。CH4-CO2重整反应原料中,CH4分子构型为正四面体,不易分解;CO2是最小的非极性分子,■键断裂需较高能量。因此CH4-CO2重整反应需使用催化剂,且使用廉价、高效率的催化剂一直是研究重点。与无法兼具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非贵金属相比,炭材料发达的孔隙结构能对活性金属进行分散和固定,部分生物质材料含有丰富的官能团,能提高反应气体的吸附和活化,从而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抗积碳能力。总结了炭材料在CH4-CO2重整反应中的应用,分析了不同炭材料在提高催化剂抗烧结和抗积碳性能方面的作用机制。炭材料单独作催化剂时活性并不理想,将炭材料用作载体或对炭材料进行改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