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铝合金表面化学镀镍层结合力和耐蚀性差的问题,采用热处理方法提高镀层结合力和耐蚀性.高低温试验后用划痕法检测结合力强度,运用盐雾试验检测耐蚀性.通过对比试验和结果分析表明: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镀层性能存在交互作用;经过150℃、1.5h热处理,镀层与基体结合力最好,80h高、低温试验(高温105℃,低温-55℃)后,镀层结合力强度为48.7MPa;镀层经过150℃、1h热处理,镀层耐蚀性最好,96h盐雾试验后,外观无白斑、起泡、脱皮等腐蚀现象.  相似文献   

2.
基于化学镀Ni-Mo-P具有高硬度、表面光洁、可在复杂型面上获得均匀镀层等优点,将其应用于高速钢微径立铣刀上,并通过铣削试验对镀层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i-Mo-P三元合金镀层对于提高高速钢微径立铣刀的表面硬度、增强局部刚性具有一定效果;镀层结合力是影响Ni-Mo-P化学镀在高速钢微径刀具上推广应用的关键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3.
刀具磨损是机械加工刀具常见的失效形式,高速钢刀具是最常用的切削刀具,本研究以高速钢为基体材料,以M—W—P为基质合金,通过适当的前处理技术在高速钢刀具表面制作Ni—W—P合金镀层。扫描电镜照片显示Ni—W—P合金镀层呈胞状结构,镀层成份分析表明,M、W、P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1.14%、4.17%和3.15%,原子分数分别为63.26%、1.04%和4.65%,该镀层为低磷含量镀层。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该镀层为晶体结构。经300℃热处理后,显微硬度以及耐磨性提高,显微硬度是基体材料的2倍,耐磨性是基体材料的4倍。通过该工艺得到的M—W—P合金镀层表面光亮,涂层均匀,结合力良好。  相似文献   

4.
刀具化学镀结合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刀具化学镀中影响镀层与基体问结合力的因素研究和讨论,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并总结出了一些具体的试验工艺。  相似文献   

5.
对活塞式气体压缩机的13CrMo钢阀片进行镀Ni—P工艺研究。分析了活化处理时间对化学镀Ni—P镀层结合力、热处理温度对镀层表面硬度及后处理等对锌层耐蚀性的影力规律。用优选的工艺参数对阀片进行表面强化与防蚀处理,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纳米金刚石分散混合液,制成的碱性化学复合镀Ni—P-纳米金刚石镀液。研究了镀液中纳米金刚石粉的含量对镀层组织、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采用的纳米佥刚石分散混合溶液,可使镀层中金刚石的含量高达12%~24%,每小时可获得11μm的镀层厚度。同时获得纳米金刚石含量较高、分布均匀的镀层,且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良好。镀层结合力与镀液中全刚石的添加量关系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以铸铁HT200为对象。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化学镀Ni-P合金过程中,含磷量,表面形貌,后处理(封孔)等对镀层耐蚀性的影响,及活化处理对镀层结合力的影响规律。对镀层的物理,化学性能检测结果表明,获得的镀层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8.
基体表面粗糙度对纳米复合镀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刷镀技术在不同表面粗糙度的W18Cr4V高速钢基体上制备了纳米PTFE和纳米WC颗粒增强的镍基复合镀层,采用扫描电镜对纳米复合镀层的表面和截面形貌进行了观察,研究了基体表面粗糙度对纳米复合镀层耐磨性、耐蚀性和结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基体表面粗糙度的减小,纳米复合镀层的表面更加平整致密,组织更加细小均匀,镀层厚度减小,镀层中的裂纹数量减少,镀层的耐磨性、耐蚀性和结合强度均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以QT60 0 3为对象 ,实验分析化学镀Ni P合金过程中 ,镀液PH值、络合剂、稳定剂的种类、含量、施镀方式及后处理等对镀层含磷量、表面型貌及耐蚀性的影响 ,活化处理时间及热处理温度对镀层结合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工程塑料上化学镀Ni-Cu-P镀层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Ni—P化学镀的基础上探讨了在塑料基体上化学镀Ni—Cu—P三元合金的镀液成分及其工艺条件。试验表明:当络合剂摩尔分数为镍离子摩尔分数的2倍以上时,可在塑料上实现镍、铜共沉积,得到较好的Ni—Cu—P镀层。并对镀层结构、成分与电阻率、结合力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通过摩擦磨损实验与电子探针分析,对摩擦磨损过程中减摩抗磨剂MoDTP的变化及其与摩擦副材料Ni-W-P镀层之间发生的摩擦化学反应,包括产物类型、形成机理及摩擦磨损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MoDTP与Ni-W-P有良好的协同效应,可大幅度提高摩擦副的抗磨性和减摩性。  相似文献   

12.
1前言化学镀镍磷合金以其独具的优良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化学镀镍磷合金,一般是在钢或铁基体上施镀效果较好,结合力最佳。为了扩大化学镀镍磷合金的应用领域,我们对铜、铜合金化学镀镍磷合金工艺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经反复试验证明,此工艺是稳定的。众所周知,铜是不能催化诱发次亚磷酸盐化学镀镍的金属,所以铜和铜合金基体上镀镍磷合金的应用较少。有应用者是将工件与活性金属接触进行电化学诱发或用强还原剂如二甲基氨基甲硼烷处理表面。这些方法虽不改变镀层的性能,但基体与镀层的结合力不理想。为了改变这一弱点,我们在铜、铜合金…  相似文献   

13.
Ni-P/MoS_2自润滑化学复合镀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化学镀Ni-P合金镀液中添加自润滑复合颗粒MoS2,制备以45#钢为基体的Ni-P-MoS2化学复合镀层,并研究MoS2固体微粒的镀前预处理技术和化学复合镀层的制备工艺。通过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分析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结构,在球盘试验机上研究MoS2的添加量对镀层耐磨及减摩性能的影响,并测试复合镀层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Ni-P-MoS2复合镀层为非晶态结构,结合力紧密并具有优异的自润滑性能;MoS2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Ni-P/MoS2合金镀层的耐磨、耐蚀及减摩性能。  相似文献   

14.
利用反弹硬度试验方法,从试验和计算两方面讨论了结合强度、镀层厚度、基体金属及重锤对反弹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重锤压头的曲率半径增加,反弹系数也增大;相同条件下,如果反弹系数大,表明镀层的结合力强,相反,反弹系数小时,镀层的结合力弱.  相似文献   

15.
非晶金刚石膜在高速钢丝锥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过滤阴极真空电弧离子镀膜机 (JM 1型非晶金刚石镀膜机 )在高速钢试件和丝锥上沉积 150~2 0 0nm的非晶金刚石膜 ,对该镀膜丝锥进行摩擦系数、膜 /基结合力、耐磨性以及丝锥效能试验 ,并在多个用户厂进行应用考核。试验结果表明 ,非晶金刚石膜对钢的摩擦系数为 0 0 92~ 0 0 98,膜 /基结合力 (临界载荷 )为 17 65~2 0 2 7N ,耐磨寿命比高速钢基体提高 10 6~ 3 19倍 ,镀膜丝锥寿命提高 2 46~ 5 6倍。实用考核表明 ,镀膜丝锥在加工有色金属、钢、铸铁机件的应用中 ,分别提高丝锥寿命 0 67~ 4 56倍  相似文献   

16.
低温化学镀镍工艺及镀层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镀液主要组分及工艺条件对低温化学镀镍沉积速度的影响,对低温化学镀镍镀层的硬度、结合力、孔隙率及耐蚀性能进行试验,并利用电子显微分析方法,研究了镀层的微观形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工艺条件对镀层的各项性能均有影响,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必须严格控制施镀的工艺条件,以确保镀层的各项性能均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钴基合金样品的溶解方法,采用盐酸、硝酸、氢氟酸溶解,使用微波消解溶解方法,控制试剂用量,降低了空白;考察了基体和主量元素对待测元素的影响,选择待测元素灵敏度高、光谱干扰少的谱线La408.672nm、Mg 279.553nm为分析线,校准曲线溶液采用基体匹配消除了基体效应影响,实现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钴基合金中La、Mg元素含量,方法的检出限可达0.002μg/mL,进行了标准物质对照试验,与标准值相符,进行了加入回收试验,回收率90~99%,RSD4%。  相似文献   

18.
化学镀Ni—P合金与氮碳共渗复合强化的组织与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讨论了复合渗层的组织、相结构以及耐磨性。结果表明,Ni-P合金经氮碳共渗后基体中的铁和Ni-P合金层中的镍相互扩散,形成“钉扎效应”,显著提高镀层与基体间的结合力;此外,弯曲和折断试验表明,经氮碳共渗后的Ni-P合金层与基体金属的结合强度远大于经热处理后的Ni-P合金层;共渗后的镀层,其耐磨性优于经热处理后的镀层。  相似文献   

19.
影响刀具化学镀层结合力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对刀具进行表面处理过程,分析了影响镀层与基体间结合力的多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和实验工艺.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氧化一酸浸活化法及以NaCl为活化剂的直接活化新工艺。采用以上2种活化工艺,首先在B4Cp表面吸附上具有催化活性的F,Cl^ ,然后进行化学镀镍,得到均匀、致密、完整的Ni—P合金包覆层。对镀镍合金层成分进行了能谱分析并对镀覆层形貌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镀覆层除镍、磷元素外,实验过程中未引入杂质元素,镀层为典型的低磷层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