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川  宋玉宝  马云龙  王乐乐  卞子君 《化工进展》2020,39(11):4619-4624
在实验室中试台架上,开展了Ca(OH)2、CaO、Mg(OH)2和MgO四种碱基吸附剂粉体喷射脱除烟气SO3的实验,研究了碱基吸附剂脱除烟气SO3的影响因素,探究了碱基吸附剂脱除SO3技术对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硫酸氢铵失活温度的影响。采用比表面积法(BET)、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吸附剂进行表征,以判断吸附产物和吸附机理。结果显示:碱基氢氧化物吸附剂的SO3脱除效果优于碱基氧化物吸附剂;Mg基吸附剂优于Ca基吸附剂;当烟气中SO3浓度为35μL/L时,Mg(OH)2含量为600mg/m3时具有最高的SO3脱除效率,达到95%左右。对低温失活后的SCR催化剂进行FTIR表征证实了催化剂表面硫酸氢铵的生成。此外,通过碱基吸附剂降低烟气中SO3浓度后,SCR催化剂在低温时的失活得到了显著缓解,可明显降低SCR催化剂的硫酸氢铵失活温度约20℃,有助于挖掘机组调峰深度。  相似文献   

2.
以Ce(NO3)3·6H2O和Zn(NO3)2·6H2O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e-Zn复合吸附剂,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其进行表征,对吸附过程进行动力学和热力学拟合,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吸附除磷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吸附剂进行再生处理,研究其可循环利用性能。结果表明,复合吸附剂表面生成了水合氧化铈和氧化锌颗粒,表面粗糙,呈多孔结构;磷酸盐离子取代复合吸附剂表面的金属羟基是吸附除磷的主要原因。除磷最佳工艺条件:磷初始质量浓度为5 mg/L,pH为4,Ce-Zn复合吸附剂投加量为0.07 g、反应时间为240 min;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反应自发进行,且为吸热反应;利用碱液对吸附剂进行3次循环脱附再生,对磷的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证明该吸附剂可以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Ca(NO32作为前体,SiO2为载体,制备了一种担载型CaO吸附剂,在固定床实验装置上分别研究了该吸附剂对元素汞(Hg0)和氯化汞(HgCl2)等不同形态汞的选择性吸附性能,以及SO2对CaO吸附剂汞形态吸附过程的影响,同时结合程序升温脱附和原位红外漫反射表征技术,深入探究了CaO的选择性吸附机理及SO2毒化机制。汞形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纯N2气氛和掺杂SO2气氛下,CaO对Hg0均保持了接近100%的穿透率,而对HgCl2在两种气氛下则分别表现出66.0%和60.3%的吸附效率,说明SO2与HgCl2在CaO表面存在竞争吸附关系;吸附实验前后CaO的表征结果显示,与Hg0相比,HgCl2更易与CaO表面各碱性位形成单配位、双配位等多种吸附构型,SO2与HgCl2在易形成单配位的活性位上形成竞争吸附关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CaO对HgCl2的吸附效率。  相似文献   

4.
为合成用于高效脱除烟道气SO2的有机多孔聚合物席夫碱-1(SNW-1),提出使用环丁砜和二甲基砜混合溶剂,并通过调节其比例实现对SNW-1孔径大小与其吸附性能的调控。实验结果表明,溶剂配比调节不改变SNW-1的化学组成和连接结构,但影响吸附剂孔径大小,进而影响SO2的吸附容量和选择性。所合成的4种SNW-1中,孔径小且比表面积大的SNW-1-3的SO2吸附量最大,且SO2/CO2的选择性高达124.8~159.9,优于大多数有机多孔聚合物材料。此外,物理吸附的过程属性,使SNW-1具有稳定的重复使用性。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SO2的吸附位点为SNW-1中的三嗪环N原子和亚氨基上的氢原子,而CO2的吸附位点仅为亚氨基上的氢原子。N原子和S(SO2)原子之间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以及O(SO2)和H(─NH─)之间氢键相互协同作用使得SO2与SNW-1相互作用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UV/H2O2氧化联合Ca(OH)2吸收同时脱硫脱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杨先  张军  王助良 《化工学报》2012,63(10):3277-3283
在小型紫外光-鼓泡床反应器中,对UV/H2O2氧化联合Ca(OH)2吸收同时脱除燃煤烟气中NO与SO2的主要影响因素[H2O2浓度、紫外光辐射强度、Ca(OH)2浓度、NO浓度、溶液温度、烟气流量以及SO2浓度]进行了考察。采用烟气分析仪和离子色谱仪分别对尾气中的NO2和液相阴离子作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在本文所有实验条件下,SO2均能实现完全脱除。随着H2O2浓度、紫外光辐射强度和Ca(OH)2浓度的增加,NO的脱除效率均呈现先大幅度增加后轻微变化的趋势。NO脱除效率随烟气流量和NO浓度的增加均有大幅度下降。随着溶液温度和SO2浓度的增加,NO脱除效率仅有微小的下降。离子色谱分析表明,反应产物主要是SO42-和NO3-,同时有少量的NO2-产生。尾气中未能检测到有害气体NO2。  相似文献   

6.
采用共沉淀法成功合成了分布均匀的针棒状C-La(OH)3复合材料,以实现水体中磷酸盐的有效去除。通过一系列实验考察了吸附时间、吸附温度、溶液pH和溶液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并通过循环再生实验考查了吸附材料的重复利用性能。结果表明C-La(OH)3对磷酸盐的吸附过程是吸热过程,在25℃条件下吸附量为48.681 mg/g,吸附材料可以循环使用五次,是一种既高效又经济的除磷材料。  相似文献   

7.
通过低浓度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自然沉淀,低温4°C减慢合成速度来合成Mg(OH)2,并研究其对于IHP的吸附去除作用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IHP在Mg(OH)2表面的吸附热力学符合Freundlich模型,且吸附速率较快,在反应3 min时已达到平衡吸附量的75%。而且Mg(OH)2对于IHP的吸附具有pH依赖性。对于其机理研究发现,IHP的吸附去除会促进Mg(OH)2的溶解,Mg2+离子先释放进入环境中再被Mg(OH)2重新吸附,从而促进IHP的进一步吸附。另外Mg(OH)2与Al3+共存时对于IHP的去除具有协同作用,其作用效果大于两者单独作用效果的简单叠加。  相似文献   

8.
孙荣岳  彭超  陈宇皇  朱洪亮 《化工进展》2021,40(11):6385-6392
复合钙基吸附剂制备成本过高是限制其工业化应用的主要瓶颈问题。本文以不可溶的CaCO3和Ca(OH)2作为钙源,通过燃烧合成法制备钙镁复合吸附剂,在双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其循环捕集CO2性能。结果显示:制备得到的钙镁复合吸附剂具有更发达的孔隙结构,吸附剂表面Ca和Mg分散均匀,MgO均匀分布于CaO晶粒之间,有效提高了钙镁复合吸附剂的抗烧结特性,因此钙镁复合吸附剂循环反应过程中具有高捕集CO2活性。以Ca(OH)2作为钙源时,燃烧合成过程中Ca和Mg均匀同时析出,分散更加均匀,有效避免了CaCO3作为钙源时Mg的团聚问题,因此得到的钙镁复合吸附剂循环捕集CO2性能最优。最佳的Ca/Mg摩尔比为(8∶2)~(7.5∶2.5)。本研究以不可溶钙源制备得到高活性钙镁复合吸附剂,有效控制了吸附剂成本,具有更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袁林  陈滢  刘敏  王婷庭 《化工进展》2020,39(7):2907-2914
以铁改性纳米纤维素[Fe(OH)3@CNFs]为吸附剂进行动态吸附除磷试验,探究了不同柱高和不同流速对Fe(OH)3@CNFs吸附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柱填充越高(6~16cm),进水流速越慢(5~10mL/min),吸附达到平衡所需时间越长,越有利于Fe(OH)3@CNFs对磷的动态吸附。采用NaOH溶液对吸附剂解吸进行原位再生,再生后吸附柱对磷的吸附量为原吸附柱的83%,表明Fe(OH)3@CNFs材料具有较好的再生能力。通过Yoon-Nelson模型计算吸附50%目标污染物所需的时间,拟合值与实验值的平均相对偏差在1.8%~6.9%之间,表明Yoon-Nelson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Fe(OH)3@CNFs材料对磷的动态吸附行为。使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吸附机理进行分析发现Fe(OH)3@CNFs材料对磷具有吸附能力,并且吸附后主要以FePO4和Fe2(HPO4)3的形式存在。利用吸附柱对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进行动态吸附,在流速为10mL/min、填装高度为12cm的条件下,饱和时的吸附容量为34.5mg/g。  相似文献   

10.
吉睿  吴昊  周长松  杨宏旻 《化工进展》2020,39(9):3502-3510
采用硝酸铁与硫脲在溶剂热反应条件下制备FeS2,利用物理浸渍法将FeS2负载至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上,借助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X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制备样品的结构特性进行探究,通过固定床反应器研究模拟烟气氛围下吸附剂对烟气中单质汞的吸附特性。实验考察了不同FeS2负载量、烟气初始汞浓度、床层温度以及O2、NO和SO2对吸附剂脱汞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出的FeS2分散性较好,呈球状晶体,表面均匀覆盖着MWCNTs,成团簇状。当负载量为10%、反应温度为70℃时,FeS2/MWCNTs的吸附效果最好,最高脱除效率能达到100%,60min后脱除效率仍有80.3%。TPD脱附曲线和XPS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烟气中的Hg0被氧化成Hg2+以HgS的形式附着在吸附剂表面,证实吸附剂以化学吸附为主。此外,汞脱除效率随初始汞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汞吸附容量却随之增加,60min最高能达到5.1μg/g。酸性气体NO和SO2的存在,占据了吸附剂表面的活性点位,不利于Hg0的吸附,但低浓度NO对吸附剂的整体效果影响不大,抗NO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1.
以交联淀粉和MgSO4·7H2O为原料,NaOH为碱化剂,制备了交联淀粉负载氢氧化镁复合材料IStMg(OH)2,采用FTIR、SEM、EDS、XRD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将其用于对模拟废水中Cu2+的吸附去除,考察了IStMg(OH)2投加量、pH、Cu2+初始浓度等因素对ISt-Mg(OH)2吸附Cu2+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u2+质量浓度为20mg/L,pH=5.32,ISt-Mg(OH)2投加量为300 mg/L,吸附温度为25 ℃时,Cu2+的去除率可达91.7%。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表明,ISt-Mg(OH)2对水中Cu2+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umir吸附模型,为单分子层吸附过程,在25 ℃时,拟合饱和吸附量为82.78 mg/g。吸附动力学数据拟合结果表明,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属于...  相似文献   

12.
燃煤电厂烟气中存在的微量SO2对胺基CO2固体吸附剂的碳酸化反应及循环特性有不利影响。利用固定床反应器,针对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胺基CO2固体吸附剂的碳酸化特性及其在含SO2气氛下的失效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并结合红外光谱、有机元素分析、BET等测试手段,研究其失效机理。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胺基CO2固体吸附剂在反应温度50℃时具有较好的碳酸化反应特性和循环特性。当反应气氛中存在SO2时,由于生成了不可再生的亚硫酸/硫酸盐类物质而导致胺基活性位损失,孔隙结构发生变化,影响了吸附剂的脱碳性能,但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可提高吸附剂的碳酸化反应竞争性。  相似文献   

13.
为阐明H2O2/Fe2(MoO4)3体系脱硝过程中H2O2吸附分解及NO氧化行为,基于DFT方法首次计算了H2O2和NO分子单独及二者同时在Fe2(MoO4)3表面的吸附构型,并通过考察吸附能、Mulliken电荷及氧化路径等特性揭示H2O2催化分解和NO氧化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H2O2在Fe2(MoO4)3表面易分解为活性自由基,而NO则以分子形式吸附;H2O2和NO共吸附时,H2O2优先吸附于催化剂表面并随后分解,NO则分别被H2O2分解产...  相似文献   

14.
高效经济地消除燃煤烟气中的SO2和CO2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但开发具有高捕集能力、高选择性和良好稳定性的吸附剂仍然是一个挑战。本文通过靛红与芳香族单体(三蝶烯)在超酸性条件下反应得到了性质稳定的有机多孔聚合物吸附剂PPN-1,并对PPN-1季胺化以及离子交换获得离子型多孔聚合物PPN-1-OH。由于两种有机多孔吸附剂拥有合适的BET表面积、丰富的微孔孔道以及大量的富电子基团,PPN-1和PPN-1-OH对SO2和CO2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尤其是离子型有机多孔聚合物PPN-1-OH显示出超高的静态吸附能力,在298K、0.1MPa下其SO2的吸附量高达13.09mmol/g,超过了此前报道的多孔材料。基于瞬时吸附速率,理想吸附溶液理论模拟和固定床穿透实验的研究证明PPN-1-OH具有卓越的SO2动态吸附容量和选择性。在三组分混合气体(SO2/CO2/N2=0.2/9/90.8,体积比)动态固...  相似文献   

15.
采用Ca(OH)2对含铝废渣(RAS)进行改性,制备改性材料(MAS),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对Ni2+的吸附机理和性能影响。结果表明:Ca(OH)2的引入没有改变RAS的主要官能团,其主要组分为CaTiO3、FeAl2O4和Fe3O4,而且改性后的MAS对Ni2+的吸附速率由膜扩散和内扩散相互作用,吸附过程是自发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16.
依托某危险废物焚烧炉(50 t·d-1)开发了一套硫基循环抑制及飞灰低温热处置联用控制二(口恶)英排放的中试平台,研究了该系统对硫基的循环累积能力及对烟气中二(口恶)英合成的抑制能力.系统利用吸附剂吸附了烟气中SO2,并在低温热处置装置中将吸附剂中SO2脱附回烟气中,实现SO2循环.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连续稳定运行,对烟气中的SO2具有一定的富集累积能力,添加一定量外源硫基物质后系统中烟气SO2能维持在100 mg·m-3左右,对整体二(口恶)英排放因子的去除率达80%以上.可见,该硫基循环抑制技术对废物处理过程中二(口恶)英减排具有重要指导价值,且长期稳定运行对控制二(口恶)英低排放起关键作用,但该中试系统的相关参数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7.
陈明明  段钰锋  周强  柳帅  丁卫科  刘猛 《化工进展》2016,35(12):4065-4071
目前燃煤烟气活性炭脱汞技术已经很成熟,但机理方面的相关研究甚少或不全面,为了探讨汞与活性炭在燃煤烟气中的反应路径,本文在固定床上对商业活性炭(FAC)和1% NH4Br改性活性炭(NBAC)进行了汞吸附实验,分别考察了O2、SO2、CO2、NO及其混合烟气组分对吸附剂汞吸附的影响,然后利用程序升温脱附(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TPD)技术分析了烟气组分对汞吸附的影响机理。固定床测试结果表明溴化铵改性可显著增加活性炭汞吸附性能,O2、CO2及NO可促进NBAC对汞的吸附,其中NO最好,而SO2抑制NBAC对汞的吸附。TPD结果表明,溴素改性促进NBAC表面负载的溴与Hg0结合生成HgBr2,O2存在促进了Hg0的氧化生成HgO,NO存在显著增加了Hg2(NO32的生成。SO2与Hg0对活性炭表面的官能团存在竞争吸附的关系,生成C-S,与Hg0反应生成HgS。CO2对NBAC吸附Hg0的反应机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张志潮  刘晶  杨应举  张振 《化工学报》2018,69(8):3643-3650
准东煤燃烧过程中Na2SO4的形成会造成锅炉受热面沾污、尾部SCR催化剂失活等问题。烟气中Na2SO4形成及转化规律的研究对于预测和控制燃煤烟气中Na2SO4的形成有重要意义。发展了烟气中Na/Cl/S/O/H化学动力学模型,研究了烟气中Na2SO4的生成过程及转化机理,考察了含氧量、温度、SO2浓度、H2O浓度等因素对Na2SO4生成的影响。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烟气中的高氧气含量有利于Na2SO4的生成。高温加快化学反应的同时,抑制了Na2SO4的生成。SO2和H2O的影响效果受温度影响较大。反应路径分析表明,Na2SO4的生成路径有两个:一是依赖于SO2直接氧化(NaCl→NaSO3Cl→NaHSO4→Na2SO4),二是依赖于SO2间接氧化(NaCl→NaO2→NaSO4→NaHSO4→Na2SO4)。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Na2SO4的生成主要对系统中生成或消耗自由基的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9.
王郎郎  王学谦  宁平  施勇  马懿星  贾锐  王飞 《化工学报》2014,65(11):4586-4592
采用(NH4)2S溶液吸收净化高浓度SO2烟气,得到(NH4)2S2O3和NH4HSO3的混合溶液并转移至高压反应釜中,控制反应条件,两种物质发生自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磺和(NH4)2SO4.实验考察了吸收SO2过程和自氧化还原过程的影响条件,结果表明:在pH=3~7,SO2气体流速300 ml·min-1,(NH4)2S浓度为0.2~1.2 mol·L-1,常温条件下,烟气中二氧化硫的吸收率达到99.8%以上,且无H2S生成;在pH=2.5~3.0,温度为130℃条件下,反应进行1 h,硫磺收率达到95%以上,溶液经过蒸发结晶得到(NH4)2SO4.用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荧光光谱(XRF)对硫磺和硫酸铵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硫磺的纯度为99.14%,硫酸铵中氮元素含量为23.6%.  相似文献   

20.
化工废液焚烧炉内积灰结渣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穆林  赵亮  尹洪超 《化工学报》2012,63(11):3645-3651
以一台化工废液焚烧炉为研究对象,研究炉内的积灰、结渣与腐蚀行为。利用X荧光光谱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的元素组成、微观相貌以及矿物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化工废液中高浓度的Na、S在焚烧和换热过程中的转化机理是影响飞灰粒子沉积和管壁腐蚀的关键因素。XRF元素分析显示,沉积物样品中的元素成分基本相似,但是由于挥发性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分布、沉积特征,Na在整个取样范围内分部均匀,而Fe、Ni沿烟气流动方向逐渐降低,S则在低温段表现出富集的特征。在660~900℃,碱金属硫酸盐与气相SO2/SO3以及Fe2O3和NiO发生反应生成的低熔点共晶体,即碱-铁硫酸盐Na3Fe(SO4)3和硫酸镍钠Na2Ni(SO4)2,能够加剧已沉积粒子的烧结和诱发高温腐蚀;在低温段检测到的Na3H(SO4)2表明低温腐蚀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