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优化黄原胶的发酵工艺以提高黄原胶的产量及黏度。方法采用摇瓶发酵,改变实验条件,包括培养基中碳源、氮源的种类和浓度,复合氮源的组成及含量,无机盐的组成及含量,柠檬酸和碳酸钙的含量等。通过测定发酵液黏度、粗胶含量来确定较为适合的发酵工艺。结果通过实验得到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蔗糖4%,硫酸铵0.1%,豆饼粉0.3%,柠檬酸0.1%,硫酸镁0.01%,碳酸钙0.02%;培养条件为:500 mL摇瓶发酵装液量100 mL,转速220 r/min,发酵温度28.5℃,培养72h。进行了发酵罐发酵实验,黄原胶的发酵产量可以达到25.02g/L,发酵液的终黏度5847cP。结论通过工艺优化,黄原胶产量及黏度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利用琼脂和啤酒糟为基质,加入营养液培养野油菜黄单胞菌生产黄原胶。研究了培养基组分、基质含水率、培养时间及培养基厚度对黄原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琼脂表面培养生产黄原胶的浓度3%~3.5%,与液体深层培养相当。蔗糖和黄豆饼粉分别是生产黄原胶最适碳源和氮源。基质含水率达到75%时,培养基厚度为6cm时发酵5d,黄原胶产量最大,为35.3g/kg。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研究不同培养基成分及不同添加量的碳源、氮源等营养物质对黄原胶产量及其黏度的影响.在其他营养物质一定的情况下,利用单因素实验分别对培养基中碳源、氮源、无机盐等进行了初步筛选,得到的最佳碳源是玉米淀粉,氮源是豆饼粉,加入磷盐、镁盐、钙盐等有利于黄单胞菌的生长及其代谢产物-黄原胶的分泌.最后利用正交实验确定了碳源、氮源...  相似文献   

4.
运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桑黄液体发酵培养基中豆饼粉和玉米浆粉浓度。回归分析表明,培养基中豆饼粉、玉米浆粉的含量及其配比对多糖产量有显著影响。通过岭脊分析寻优得出:豆饼粉浓度为16.5g/L、玉米浆粉浓度为3.5g/L时,胞外粗多糖产量最高达3.31g/L。  相似文献   

5.
利用Plackett-Burman 方法对影响纳豆芽孢杆菌液体发酵的各因素进行评价,筛选出对产纳豆激酶有显著效应的主要因素是豆饼粉浓度。在此基础上,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发酵培养基中的豆饼粉浓度、CaCl2 浓度、葡萄糖浓度进行优化。所得的最优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 1%、豆饼粉 3%、KH2PO4 0.2%、K2HPO4·3H2O 0.26%、MgSO4·7H2O 0.1%、CaCl2 0.12%。拟合实验结果显示,纳豆激酶液体发酵液的酶活由初始培养条件的约1800U/ml提高到优化后的2226.06U/ml。  相似文献   

6.
何海燕  覃拥灵  唐媛媛  梁艳华 《食品科技》2012,(12):256-258,263
实验利用玉米芯为碳源发酵生产黄原胶,通过正交设计确定优化的发酵条件为:发酵培养基蛋白胨浓度0.3%、柠檬酸含量0.01%、发酵液初始pH7、发酵温度33℃、发酵时间为96h,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黄原胶的产量可达20.78g/L;实验还对黄原胶醇析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确定了发酵液添加4%硝酸钾、3倍发酵液体积95%乙醇的最佳醇析工艺。  相似文献   

7.
李元鑫  尹丽华  亓烨 《食品科学》2012,33(9):211-216
选用黄原胶生产菌株野油菜黄单胞杆菌XG30-18,经微波辐射后再经亚硝基胍(NTG)处理筛选出一株产高黏度耐酸性黄原胶的突变菌株MW-42-NTG-6,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初步筛选。确定其培养基以蔗糖和玉米淀粉做为混合碳源、大豆分离蛋白为氮源。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适发酵条件为接种量8%、转速240r/min、pH7.0、培养温度28℃。在此发酵条件下,产胶率最高可达到3.92%、黏度为1790cP、耐酸性测定1%黄原胶溶液pH值为4.2。  相似文献   

8.
张建国  黄勋娟 《食品科学》2014,35(23):29-32
通过发酵一株野油菜黄单胞菌得到黄原胶,进而测定该黄原胶在不同质量浓度、pH值、氯化钠质量浓度、温度下黏度变化,分析黄原胶流变特性、丙酮酸质量分数和黏均分子质量。结果表明:本实验菌株的黄原胶产量达到28.4 g/L,黄原胶黏度在质量浓度高于4.0 g/L时迅速升高,黄原胶黏度在pH 3.0~10.0之间稳定。氯化钠质量浓度由10 g/L增加到70 g/L时,使1.0 g/L黄原胶黏度提高20%,而温度高于35 ℃时使1.0 g/L黄原胶黏度降低。黄原胶的丙酮酸质量分数达到6.35%,黏均分子质量为5.7×106 D。1.0 g/L黄原胶的稠度系数和流体指数分别为26.94和0.765 5,5.0 g/L黄原胶的稠度系数和流体指数分别为489.65和0.328 1。研究表明该株野油菜黄单胞菌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以Streptomyces avermitilis为实验菌株,通过均匀设计方法优化了柞蚕生产用avermectins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以玉米淀粉9%、黄豆饼粉0.5%、花生饼粉0.7%、酵母粉0.8%、酵母膏0.1%、玉米浆0.3%、CoCl2*6H2O 0.003%、(NH4)2SO4 0.02%的培养基配方可使avermectins发酵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γ-氨基丁酸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响应面分析的方法对发酵生产γ 氨基丁酸(GABA)的培养基进行优化.利用二水平正交试验考察葡萄糖、豆饼粉、玉米浆、K2HPO4、吐温 80、起始pH值和谷氨酸钠(MSG)对发酵生产GABA的影响.利用极差分析找出主要影响因子:分别为豆饼粉、玉米浆和葡萄糖.利用中心组合设计与响应面分析进一步考察主要影响因子并确定了最佳培养基的组成.在优化培养基中,GABA产量增加约4倍,达到3.63g/L,实验值与预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