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余震作用下早龄期钢筋混凝土握裹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灾后重建过程中余震不断,新浇筑的混凝土结构受余震作用后钢筋产生甩动、构件出现微裂缝等现象,这些现象是否会影响钢筋与混凝土间的握裹力,是重建项目所面临的问题之一.对早龄期钢筋混凝土试件施以不同峰值加速度的振动力后即时进行拉拔试验,分析不同振动力对不同龄期的混凝土钢筋握裹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早龄期混凝土在12h(初凝至...  相似文献   

2.
杜建辉  赵侠 《广东建材》2006,(7):119-120
通过试验,得出钢筋的握裹系数,从而知道氧化皮对钢筋握裹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单根钢丝(热铸锚)与合金在单位面积上的附着力(文中称握裹力)的试验及研究成果,文中主要介绍单根钢丝热铸锚的制作、试验方法、影响单根钢丝握裹力的因素等。  相似文献   

4.
5.
混凝土对钢筋握裹力的大小,与混凝土施工的强度等级、钢筋直径的大小、钢筋埋入深度等相关。该文使用预埋钢筋来测试不同的预埋深度对钢筋握裹力的影响,采用拉拔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实验表明:相同直径的钢筋,握裹力随着预埋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并且钢筋混凝土的植筋破坏主要表现在钢筋拉断(达到钢筋屈服强度)、胶-混破坏、混凝土劈裂三种破坏形式;相同的预埋深度,钢筋直径越大,握裹力也越大。  相似文献   

6.
握裹力对加筋水泥土墙承载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颖君  黄新  邹东峰 《工业建筑》2004,34(2):37-40,32
根据对加筋水泥土梁承载特性的试验研究 ,得出加筋水泥土梁随型钢锚固程度不同可能存在两种破坏模式 :在锚固充分的情况下表现为水泥土体的剪切破坏和在锚固不足的情况下表现为型钢与水泥土间的握裹失效破坏 ;型钢与水泥土间的握裹应力随着载荷的增大而增大 ,达到握裹强度后便保持不变 ,且越靠近梁端 ,越迟达到握裹强度。当梁端握裹应力最终达到握裹强度后各点握裹应力全部达到握裹强度 ,荷载的进一步增加将使型钢与水泥土界面发生滑移甚至脱离 ,导致梁体承载能力丧失。握裹强度随着水泥土抗压强度的提高而提高 ,握裹力随型钢与水泥土间握裹面积及锚固长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通过试验方法研究了水泥砂浆的不同配比及其龄期对锚固力的影响,并根据工程需要探讨了早期强度是否能达到施工的要求,通过系列试验研究得出,在试验尺寸为100 mm×100 mm×100 mm规格下,带一层锚刺的锚杆与龄期长、试块尺寸大、高强度等级水泥砂浆的握裹力最好,且带锚刺的试件破坏时延性更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水胶比,超细粉煤灰(以下简称UFA)掺量对高性能混凝土(以下简称HPC)钢筋握裹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UFA掺量一定时,HPC钢筋握裹力随水胶比增大而减少,当水胶比一定时,HPC钢筋握裹力随UFA掺量的增加而减少,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当抗压强度相等时,掺UFA的HPC钢筋握裹力要大于不掺UFA混凝土钢筋握裹力,作者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HPC钢筋握裹力与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式,该关系式表明HPC钢筋握裹力随抗压强度的增大而线性增大。  相似文献   

9.
李昊  邓明铖 《建筑安全》2012,27(11):40-44
结合国内外相关实验数据,对受地震影响的早龄期混凝土的力学形状进行了考察,并就地震影响与早龄期混凝土钢筋握裹力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时,根据早龄期混凝土受振动或地震影响后的钢筋握裹力分析,认为在判断受地震影响的早龄期混凝土钢筋握裹力的可靠性时,应重点对钢筋与混凝土的界面状态进行分析。文中介绍的实验数据及分析过程可供施工及质检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了水胶比、超细粉煤灰(以下简称UFA)掺量对高性能混凝土(以下简称HPC)钢筋握裹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超细粉煤灰掺量一定时,HPC钢筋握裹力随水胶比增大而减小,当水胶比一定时,HPC钢筋握裹力随超细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减小。分析发现,当抗压强度相同时,掺UFA的HPC钢筋握裹力要大于不掺UPA混凝土钢筋握裹力。作者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HPC钢筋握裹力与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式,该关系式表明HPC钢筋握裹力随抗压强度的增大而线性增大。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型钢与混凝土的粘结滑移性能,对11根不同截面尺寸、粘结长度、混凝土强度等级、保护层厚度、配箍率的型钢混凝土短柱进行了试验。测量的关键参数是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应力和滑移。试件在型钢翼缘和腹板上开槽后,粘贴应变片并埋置于混凝土中。试验在长柱试验机上进行,采取线性轴向加载,记录型钢在自由端和固定端的滑移。型钢的粘结长度、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配箍率是影响粘结性能和粘结强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型钢翼缘和腹板处的粘结应力分布模式和极限粘结强度的算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盐冻融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的黏结-滑移性能及其本构模型,通过自主研制的双向受压型钢筋混凝土拉拔装置和钢筋铣槽内贴应变片的测试方法,对经历了盐冻融循环作用的钢筋混凝土试件进行中心拉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盐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试件的极限黏结强度呈线性下降趋势,自由端起滑荷载逐渐减小,劈裂破坏时的自由端滑移量先减小后增大;加载初期黏结应力峰值靠近加载端,随着荷载的增加,黏结应力峰值向自由端移动,且随试件盐冻融损伤程度的增加,峰值移动趋势愈趋明显.结合理论分析,获得了试件的黏结应力和滑移量沿锚固长度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盐冻融环境下考虑位置函数的钢筋混凝土黏结-滑移本构模型.所得结果可为寒区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有限元分析和耐久性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劲性混凝土的粘结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并探讨了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因素对粘结性能的影响,结论对工程实际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强度的理论计算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未配箍筋的拉拔试件,基于Tepfers受均匀内压作用的厚壁圆筒力学模型,建立了钢筋与混凝土间粘结强度的理论分析模式。在计算粘结强度的表达式中不仅考虑了变形钢筋与混凝土间的机械咬合作用,而且考虑了两者间的摩擦作用。对配箍筋的拉拔试件,分析了构件达到极限承载力时粘结强度的计算模式和箍筋发挥作用的程度,得到了箍筋的最大应变值。同时进行了高性能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性能试验研究,得到的理论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5.
型钢混凝土结构粘结强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国内外关于型钢混凝土粘结性能的试验研究 ,对型钢混凝土结构 (SRC结构 )中型钢 混凝土的粘结强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并对型钢混凝土粘结应力沿锚固长度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 ,从粘结力的力扩散角度对型钢混凝土构件的临界保护层厚度进行了理论推导 ,提出了一种型钢 混凝土粘结强度的计算方法 ,并建立了粘结强度和极限荷载的计算模式。与已有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 ,符合较好 ,可为型钢混凝土结构中型钢 混凝土粘结性能的试验研究及实际设计中粘结强度的计算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SPSS软件的逐步回归分析法、多元非线性回归法建立锂渣混凝土的强度预测模型,分析各模型的残差图、预测值与试验值的对比,并结合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和模型可决系数值对各模型的精确度等进行综合评价,最终确定出较优的锂渣混凝土强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水胶比、锂渣掺量和减水剂掺量对锂渣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十分显著;经残差分析和95%预测值区间检验,5个建议模型都有较好的精确度;经综合评价建议最佳的锂渣混凝土强度预测模型是以水泥强度、胶水比、锂渣掺量和减水剂掺量为自变量的非线性回归方程,其相应的可决系数R2=0.920,均方根误差为3.684,平均绝对误差为3.15,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5.44。  相似文献   

17.
钢骨高强混凝土结构的粘结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实腹式型钢与高强混凝土(C80)的粘结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型钢与混凝土的粘结机理以及影响粘结性能的因素,给出粘结力-滑移(P-△)本构关系和粘结应力分布模式,提出了满足工程精度的粘结力计算公式,并分析推导了临界保护层厚度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
核芯区混凝土强度低于柱的框架节点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核芯区混凝土强度低于柱混凝土强度的框架节点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五个试件在较高轴压比下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和弹性有限元分析,研究了此类节点的破坏形态、受力性能,探讨核芯区混凝土强度低于柱的混凝土强度的可行性。提出了核芯区混凝土强度比柱的混凝土强度低时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9.
锈蚀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善华  曾柯  牛荻涛 《建筑结构》2006,36(10):79-81,97
在对锈蚀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试验研究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锈蚀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和应变特性。针对锈蚀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滑移增大、混凝土平均应变和钢筋应变不满足平截面假定的特征,建立了混凝土应变和钢筋应变之间的几何关系。运用极限平衡理论,建立了与锈蚀钢筋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力性能相一致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20.
钢骨高强混凝土柱的轴压比限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5个1:8缩尺比例的钢骨高强混凝土(>C75)柱的伪静力试验,研究了在不同轴压力和配箍率条件下的破坏形态、承载力、延性与耗能能力,并经理论分析提出了钢骨高强混凝土柱的怕压比与轴力比限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