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冀渝 《江苏陶瓷》2008,41(2):30-31
介绍了一种骨灰瓷用无铅釉的研制结果。采用调整釉料成分的技术方案研制出骨灰瓷用无铅釉。这种釉可在1100℃ ̄1250℃下低温釉烧,形成平滑光亮的釉面,为骨灰瓷提供了一种性能优良的无铅釉。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温素烧、低温釉烧工艺,利用江西周边常用原料进行二次烧成高档瓷坯、釉料的研究,探讨了熔块釉与硅酸铝质瓷胎坯釉相适应性、铅溶出含量问题。  相似文献   

3.
英国骨灰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锡秋 《山东陶瓷》2002,25(4):12-14
英国的骨灰瓷属软质瓷系列,在细瓷品种中独树一帜,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一套皇家道尔顿牌的27件茶具售价相当于11772元人民币,单件售价可达424元人民币.我国2000年出口日用陶瓷的单件平均换汇合人民币2元.时至今日,英国的骨灰瓷被公认为国际名牌顶尖一流细瓷.  相似文献   

4.
卫明刚 《陶瓷研究》1989,4(3):42-44
骨灰瓷瓷质洁白,晶莹剔透,光泽玉润,瓷感怡人,同时质地坚硬,扣之响声清悦,回还有金属之音,以“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赞之实不为过,故自问世以来饮誉世界,如奇葩一枝,熠熠生辉。但骨灰瓷却有其致命的弱点,即热稳定性较低。这一点国内外有关骨灰瓷的资料普遍谈及,甚至有人认为是难以改进的。在我们的试制中,该问题主要表现为烧成中的冷却炸裂,严重者全部炸为大小不等的碎瓷  相似文献   

5.
耿谦 《陶瓷研究》1994,9(2):73-76
本文以给出的热稳定性判据为依据,从工艺角度出发,并结合骨灰瓷的显微结构特征,分析了影响骨灰瓷热稳定性的诸多因素,以利于在实际生产中合理利用各种原料,合理采取各种工艺制度,达到提高骨灰瓷产品质量,改善其热稳定性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几种骨灰瓷的分析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英国、日本、巴基斯坦及唐山产国内外五种骨灰瓷样品的化学成分、显微结构及其物理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找出产品外观与内在质量上的主要差异,并在英国Royal Doulton瓷胎中查出少量锆存在;对改进骨灰瓷质量、原料配比以及烧制工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白度高、价格低廉的多水高岭石类粘土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对骨灰瓷泥料增塑.提高了泥料的塑性,制品质地细腻、白度高、透明度好、热稳定性好,从而使骨灰瓷的工业化大生产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骨灰瓷的传统配方为基础,通过在坯体中添加氧化锆,在釉料中加入氧化锆和锂辉石.而达到提高骨灰瓷的热稳定性及强度、韧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10.
许伟光 《陶瓷》1995,(3):27-29
介绍骨灰乳浊釉的形成机理和研制过程,骨料加工、釉组成及其配比对乳浊釉白度和光泽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焦永峰  洑义达 《中国陶瓷》2007,43(10):39-40,38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α-Al2O3陶瓷片上制备ATO电热膜,对电热膜的焙烧温度、保温时间、升温速率等烧成制度参数进行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12.
骨质瓷生料釉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磊  任允鹏 《中国陶瓷》2003,39(5):25-27,21
研制成功了一种适合于骨质瓷一次烧成使用的生料釉,在不降低产品的外观质量与内在性能的情况下,降低了成本,节约了能源,开创了一条骨质瓷生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刘素文  张旭东 《中国陶瓷》1997,33(2):10-12,3
根据骨质瓷的坏料特点和压成型对泥料的性能要求,对增塑剂类的选择,复合配方的研制及泥料制备工艺条件的确定作了较系统的研究,取得了满意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低温快烧炻器亚光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于SEM、XRD等手段 ,系统研究了炻器亚光釉的形成机理和工艺条件。结果表明 :炻器亚光釉完全适宜于低温快烧的现代工艺制度 ,而影响釉面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原料组成、粒度、配比、升温速度、保温时间、降温速率等。  相似文献   

15.
从国内现有使用不同燃料的陶瓷隧道窑的热肥利用率、千克瓷能耗等热工性能的现状,分析了各种燃料的燃烧性能及不同的燃烧系统设置对窑炉热工性能的影响,认为洁净的气体燃料和轻油是生产高档产品的优质燃料。  相似文献   

16.
王俭  郑怀 《中国陶瓷》1997,33(2):1-3
本工作分别测定了添加ZrO2粉和锆英石的骨灰瓷的物理性能和显微结构,对锆对骨灰瓷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得到锆可以增强骨灰瓷的力学性能和提高其热稳定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介绍了国内外骨质瓷的历史与发展状况以及骨质瓷的组成与结构、生产工艺流程,并概述了骨质瓷的物理性能及其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北京、江苏、辽宁、湖北、安徽等13个省市398个古代建筑琉璃构件胎体的化学组成进行测试,将测试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胎式组成分析,得到我国不同地区琉璃构件胎体化学组成特征及分类结果,并对胎体原料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南方琉璃构件胎体元素组成大多高硅低铝,使用高硅质粘土或瓷石原料;北方胎体大多高铝低硅,使用高铝质粘土原料,这种胎体特点与我国南北方古代陶瓷胎体的元素组成特征相一致。此外,本文还对我国南北方琉璃构件胎体原料、工艺与性能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9.
采用干压成型的方法制备坭兴陶制品,对其烧制过程作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成型与烧成条件下,紫红泥比例为60%的制品的吸水率比40%的制品相对增大1.0%,体积密度相对减小0.2g/cm3,且抗折强度相对较低。在坭兴陶的烧制过程中,成型压力靠近临界压力点40Mpa、升温速率小于临界速率点12℃/min、保温时间接近临界时间点4h,可以得到抗折强度较高的制品。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行开发的数字模拟软件 ,对影响陶瓷烧成温度曲线的若干因素进行了数字模拟 ,研究结果表明 ,升温速率、坯体热物性参数和厚度均影响坯体的温度梯度分布 ,提出宜以坯体表层最大温度梯度检验烧成曲线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