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空管雷达组网及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空管雷达组网方式、特点及布站原则.分析了雷达组网多层覆盖和引接信号优化的工程方法,探讨了多雷达处理技术特点、雷达组网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民航得到了高速发展,对空管系统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而原始雷达数据的引接是空管系统的最前端,其运行的状态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文中结合工程实际经验,分析了现有国内外的空管系统中雷达数据引接技术,提出了几种高可靠性的引接方法,并对这几种技术进行了比较,根据不同的系统规模要求给出了推荐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民航东北空管传输系统多采用"两地一空"模式,即地面两中继保障,而KU卫星提供空管线路的空中保障。传统地面传输设备的监控可以引接到区管中心,但民航通信卫星网所负责的外台站KU卫星设备长期以来没能将其监控信号引接回区管,导致我们无法对相应节点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本文主要对锦州、朝阳、通辽、西乌四个台站KU卫星监控信号引接回区管进行分析,最终实现了对这四个台站KU卫星的监控。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某型新引进S波段空中交通管制一次雷达信号处理技术的新特点,基于理论和实际测试,详细分析了该型空管雷达的信号时序及其信号处理方法。结果表明,该型雷达根据精细的信号时序设计,严格管理雷达探测时间资源,并从目标和接收信道两个方面保持探测性能稳定;基于新的一次混频和开放的软件化设计理念,实现信号的接收与处理,且增加了数字波束选择方法;使用正切型非线性调频信号降低压缩后的距离旁瓣,并根据回波强度自适应消除旁瓣导致的虚警。最后,根据该型空管雷达的新特点,给出了参数优化的一般方法。相关结论对雷达操作使用和空管雷达论证等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吴小龙  吴杰 《电子质量》2014,(10):16-19
雷达数据协议转换器是空管多雷达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多路HDLC协议的雷达数据转换成单路IP数据,然后传入多雷达数据处理系统,避免系统为引接多路雷达数据而安装多个HDLC串口卡,较少的接线提高了系统可靠性。该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STM32的雷达数据协议转换器设计方案,利用FPGA在并行处理方面的优势实现多路HDLC雷达数据的实时采集,FPGA与STM32之间采用串口协议进行通信,由STM32控制W5500以太网芯片完成数据的协议转换。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民航雷达老化信号质量下降对自动化系统的影响,分析空管自动化系统和雷达的配置现状及信号融合处理机制,进而总结雷达信号质量对自动化系统乃至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太原武宿机场协同决策系统信号引接的安全问题为切入点,探讨了信号引接的方案,并对实现安全问题的方案从硬件、线路、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最终达到信号引接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雷达信号是空管调度员指挥飞行器正常飞行的主要技术依据。而保障雷达信号的正常传输是通信保障人员的重要工作,为更加完善的传输雷达信号,采用地面有线和空中无线两种方式传输,空中传输主要通过KU卫星系统传输雷达信号,由于KU卫星系统的自身特点使其成为民航地面有线通信传输的重要备份链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空管监视雷达输出数据标准格式ASTERIX进行分析,从数据项格式、定义和关键指标计算等方面醉了详细的解释。通过了解各数据项含义,为雷达信号质量检测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由于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可以方便地利用通信技术进行雷达组网、采用流行的网络技术将不同功能的工作站组成局域网,实现空中交通管理自动化,因而多雷达处理的空管自动化系统在民航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获得了广泛应用。本文介绍雷达组网和由工作站构成的空管自动化系统。 一、雷达组网 雷达组网可以实现本地/异地雷达信号的双向传输、空管自动化系统的信息交换与共享、与相关区域管制中心进行雷达管制移交信息的互换。雷达数据传输系统的组成与结构主要取决与雷达的种类、数量、数据传输的方式。以太原机场为例,雷达数据传输系…  相似文献   

11.
S模式雷达数据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计算能力,完善系统的各种功能,能够更好地适应空管自动化的发展和应用需求。本文对S模式雷达的应用特点和优势分别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空管自动化系统中S模式的功能和应用需求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空管自动化系统完善和S模式技术更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王鑫 《电子世界》2014,(7):15-16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在民航运输业快速增长的大环境下,引进空管雷达及空管雷达国产化的必要性。接着,将现阶段国产空管雷达技术水平加以分析,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厂家,就他们的研究历程,其代表产品的性能特点,技术亮点加以评论。最后,展望国产空管雷达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提升空管一次雷达对重点目标的距离分辨力指标,提出采用宽带信息处理技术实现目标高分辨录取的方法,重点研究了宽带信号检测、散射中心提取、编队航迹起始以及集群目标关联等关键技术,在仿真分析的基础上对精细化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设计进行了优化改进,最后通过实际应用对空管一次雷达的距离分辨力指标进行了测试和验证。结果表明:宽带信息处理技术显著提高了空管一次雷达的距离分辨能力,雷达能够很好地自动录取编队飞行中的个体目标,性能指标明显优于同类进口装备。  相似文献   

14.
风电场作为一种特殊的大型障碍物,具有复杂的电磁散射特性,会对空管雷达产生严重影响。针对空管雷达受风电场干扰的现实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双波束并行处理抑制方法。首先依据风电场杂波和目标在高度和回波特征上的差异,结合空管雷达特点,构建了抑制系统的框架和流程;其次利用双波束的幅度和相位信息,设计了高度估计的方法;最后提出了杂波估计和抑制方法。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风电场干扰,提升空管雷达的抗风电场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5.
SCHMID内话系统是珠海进近管制中心最重要的空管通信设备之一,通过其他空管传输设备引接甚高频、专线及电信运营商热线电话信号,为中心管制员提供与飞行员地对空通信服务及与邻近管制区域人员地对地的通信服务,内话系统工作稳定性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管制工作运行,而电源供应系统又是内话设备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对SCHMID内话系统供电结构、各板卡部署进行了介绍,通过分析系统的电源设计考虑及配备,帮助维护人员更深入认识系统电源供应及其维护。  相似文献   

16.
杭州机场所使用的Indra移动二次雷达,地点位于中国航空公司浙江分公司境内,距离浙江空管分局大约三公里路程。该移动雷达平日运行时处于无人值守状态,依靠机场公司现有的光缆通信资源,将移动雷达的监控信号、PPI信号传至红山一、二次雷达岗,由岗位上的值班人员对其进行状态监控。本文主要描述了对安防监控信号传输线路的改进,将其传输线路并入设备监控信号及PPI信号的传输线路,一方面提高了通信光缆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使得红山值班人员能够直接的接受安防监控信号,更及时有效的对移动雷达舱的现场情况进行掌握和监控。  相似文献   

17.
从2011年11月初以来,民航重庆空管分局多次向重庆市无线电监测站投诉,称其使用的二次雷达频率XXXXMHz被不明信号干扰,导致雷达信号大面积丢失,严重影响了航空安全。干扰信号多发生在周末、  相似文献   

18.
范宁松  夏达  何慧 《现代雷达》2013,35(6):65-68
与传统功放组件的设计不同,空管雷达功放组件具有高功率、智能化的特点.文中以空管雷达功放组件的设计为例,论述了发射链路设计、BITE功能设计、冷却设计、结构技术、电磁兼容性设计等设计中的关键问题.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法,并已在空管雷达发射机中使用,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一次雷达是空中交通领域重要的监视设备,是国防和民航空管的核心装备。周围的地形和设施可能会影响一次雷达性能的正常发挥,为保证航空安全,需要对雷达场地周围的地形和设施进行评估分析。以东部机场规划建设磁悬浮铁路为例,分析评估了磁悬浮铁路对机场空管一次雷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磁悬浮列车牵引和制动时,产生的峰值场强、准峰值和平均值场强不会影响该机场空管一次雷达的正常运行;磁悬浮铁路在有列车经过时,也不会影响空管一次雷达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20.
民航事业飞速发展,飞行流量与日俱增,飞行复杂度越来越高,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在快速发展与确保安全的双重压力下,空中交通管理需要的信息也趋于海量化、多元化。雷达信号、甚高频语音信号和设备监控信号是空管通信中的核心业务,文章提出了一种空管通信传输方案,采用FA36网络设备建立传输网络,旨在提供空管中心与分布于各地的雷达站和甚高频站之间集成度高、安全系数高的数据传输链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