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过去25年来DSDP/ODP的运行作了概要的历史性回顾,指出大洋钻探是全新的地学思维-“全球地质学”的摇篮;遍及世界各大洋的总长度182km的深海岩心为全球板块构造学说提供了直接证据;孕育了古海洋学;为全球演化、高分辨率全球地层学、深海沉积理论、全球事件及世界油气资源的分布和成因等重大地学课题提供了巨量信息,对新世纪大洋钻探的背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唯一的一艘万吨级深海钻探船有可能在本世纪内到南中国海进行深海钻探。中科院院士、国际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副主席汪品先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有关方面已于今年一月向大洋钻探计划提出建议,要求其就《东南亚季风历史在南海的纪录》项目在南中国海进行深海钻探。他透露,这一项目已被大洋钻探计划审列为优先项目,如果进展顺利,大洋钻探计划将于一九九九年到南中国海打钻。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过去25年来DSDP/ODP的运行作了概要的历史性回顾,指出大洋钻探是全新的地学思维-全球地质学的摇篮、遍及世界各大洋的总长度182km的深海岩芯为全球板块构造学说提供了直接证据;孕育了古海洋学,为全球演化、高分辨率全球地层学、深海沉积理论、全球事件及世界油气资源的分布和成因等重大地学课题提供了巨量信息。对新世纪大洋钻探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中国海区首次大洋科学钻探于1999年2月18日—4月12日在南海区域进行,取得了南海3000多万年来的深海沉积连续记录,从而揭示了南海自中新世以来的演变历史。 大洋钻探计划是一项开放性国际计划。大洋钻探航次和站位的选择均由各国科学家提出建议,经相应的国际学术委员会或小组通过投票排序后确定。我国科学家提出以“东亚季风演变”为研究目标的南海大洋钻探建议书,在全球科学家提出的同类建议书中,获1997年国际评审排名第一,被列为大洋钻探计划第184航次。  相似文献   

5.
出版了白垩纪诸阶的重建图,作为白垩纪古地理和大洋与大陆资料的基础图。利用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确定白垩纪板块对北美的相对旋转。海底扩张史是根据相对旋转求得的。此扩张史与深海钻探计划的资料一致。古经度线是按平均古地磁极的位置推算的。虽然仍有许多地方尚有争议,但本文提出的重建显然比先前的重建更为完整。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开白垩纪地质构造奥秘,重新科学认识松辽盆地,松科1井于2006年8月18日在大庆油田开钻。“松科l井”科学探井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的重要组成项目之一,是继“科钻一井”、青海湖环境科钻井之后,在中国大陆实施的第三个重大科学钻探项目。该工程将为洞察未来全球气侯变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对于重新科学地认识松辽盆地油气显示具有重要作用。在过去40年间,国际科学界已经在深海和陆地实施几十口针对白垩纪的海相科学钻探计划,但是陆相沉积的科学钻探仍是空白。据悉,美、德、加、日、澳等十多个国家的科学家将与中国科学家密切合作,共同进行地质资料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 格洛玛挑战者号由于取得了深达大洋基底的岩心而完成了大洋钻探国际协作阶段洋壳小组提出的一个长远目标。深海钻探计划第83航次在位于东太平洋的一个重返井—504B孔中钻到了海底以下1350米处,深入基底达1075.5米(1979年第69与70  相似文献   

8.
<正> 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的最主要目的之一,是查明白白垩纪至今的古海洋学情况,为此,在高纬度海域的北大西洋和南极周围海域,于低纬度海域的大西洋、印度洋和东太平洋及西太平洋进行深海钻探,业已取得巨大成果,由此,可查明新生代时地球种种古海洋学事件之间,气候变冷的时代(年龄)。这种阶段性的变化,认为是由于海洋中循环状态急剧变  相似文献   

9.
在数千米深海海底以及其下地层数百米的深处,有一个神秘的"黑暗生物圈","圈里"的生物新陈代谢极端缓慢,有的甚至已经活了几十万、几百万年。它们在生物技术上的价值不可估量。同时,深海大洋还蕴藏着十分丰富的能源资源,将成为人类未来能源的"供应基地"。时代召唤:中国应走向深海大洋近半个世纪前,学术界前辈提出"上天、入地、下海",指出了我国地球科学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到如今,不仅卫星游弋、飞船载人,而且正在积极作探月准备;大洋钻探、大陆钻探先后在我国实现;海底深潜也已经指日可待。与半个世纪前相比,我  相似文献   

10.
<正>1 火山型张裂边缘与非火山型张裂边缘张裂大陆边缘的结构和地层提供了大陆岩石圈裂谷作用、大洋岩石圈形成的胚胎阶段、边缘的沉降历史、相邻海洋的相对海平面变动以及板块运动或全球变化引起的古海洋和气候变化的记录.因此,张裂边缘的研究在大洋钻探计划(ODP)及其前身深海钻探计划(DSDP)中占有重要地位.通常,张裂边缘的演化被视为反复的、逐渐强化的大陆裂谷作用过程,它导致高度变薄的大陆地壳发生分裂并出现海底扩张.新近在伊比利亚岸外边缘的钻探(大洋钻探计划第103和第149航次)显示,此类边缘的演化确实可以导致地壳的强烈变薄,致使深部地壳和上地幔出露.  相似文献   

11.
伊比利亚半岛西北的加利西亚边缘是大陆和由地壳裂谷作用形成的大洋之间的被动边缘。由于在加利西亚边缘有可能钻穿整个沉积岩体而抵达基底,因此该边缘成为对科学钻探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大洋钻探计划(ODP)103航次的科学家们希望更多地了解使北大西洋张  相似文献   

12.
大洋科学钻探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开发都离不开钻井,且两者都会面临水合物形成和分解造成的风险。而钻井液是钻井工程的“血液”,因此,学术界和工业界对钻井液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和设计了不同类型钻井液配方以服务于科学钻探和水合物安全高效钻采。该文综述了大洋科学钻探与水合物钻井特点及风险和相应钻井液性能需求,总结了国内外常用钻井液体系及性能评价,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钻井液体系发展方向,从而促进我国水合物商业化开采进程和服务于大洋科学钻探。  相似文献   

13.
1996年,中国加人了ODP组织,成为这一当今世界最大的地球科学国际合作组织的成员之一.ODP是“大洋钻探计划”——Ocean Drilling Program——的英文缩写.一位学者曾这样对其评价:本世纪60年代在科学技术上有两项震惊世界的业绩,一是人类首次登上月球,二是成功地钻人深海洋底.此两项,一为上天,一为下海.对覆盖全球面积广达71%的海洋进行钻探,将使地球科学从零星的地质事件研究中进人全球视野和系统论的范畴.就此而言,不能不说是一场大的地学革命,而革命的先锋应归于ODP.  相似文献   

14.
大洋钻探计划第108航次(1986年2月12日至4月17日)在东大西洋低纬度地区的12个站位钻了27个钻孔。本航次的目的是研究新第三纪古气候和古大洋的演化。取芯条件很有利,取得了约3850米岩芯。这些岩芯代表了90%已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大洋钻探计划(ODP)的气水合物目标和具体的钻探计划。  相似文献   

16.
日本雄心勃勃地计划建造一艘能钻探地球深部地层的勘探船。此船全长190米,宽32米,总重3.1万吨,能在水深2500米以上的海底进行钻探。总投资570亿日元,计划明年建造,2003年投入使用。建造此船的目的是:准备执行行“21世纪国际深海钻探计划”,了解海洋地壳的构成,研究2亿年前的地球气候变化、生物活动、地壳变动等状况,并预测今后地球环境变化等问题,特别是对地慢物质的研究,为各国所关注。日本科技厅及其所属单位海洋科技中心,准备通过国际会议场合,提案“21世纪国际深海钻探计划”,争取国际社会合作,并争取费用,建造“地球…  相似文献   

17.
<正> 过去20年以来,地质工作已获得了有关大陆和大洋的极重要的新知识。深海钻探和新的地球物理技术使我们能够再次解释洋底的地质构造和为反思有关大洋演化的许多假设打下了基础。洋-陆过渡带之所以引起地质学家的关注,是因为这些地区蕴藏着矿物资源,主要是油气,还有煤和许多金属物质。  相似文献   

18.
上天、入地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地球生命起源的必由之路。20世纪60年代的“深海钻探计划”和“人类首次登月”被誉为人类科技进步的两大壮举。新世纪伊始,中华民族也从网络、基因、纳米、宇航等多个领域跻身于世界科技攻关的前沿。入地安装地球内部望远镜-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就是一项重大科学探索项目。它是1997年8月由国际科学钻探工程委员会(CDS)批准实施,并列入我国“九五”重大  相似文献   

19.
<正> 过去20年以来,地质工作已获得了有关大陆和大洋的极重要的新知识。深海钻探和新的地球物理技术使我们能够再次解釋洋底的地质构造和为反思有关大洋演化的许多假设打下了基础。洋-陆过渡带之所以引起地质学家的关注,是因为这些地区蕴藏着矿物资源,主要是油气,还有煤和许多金属物质。  相似文献   

20.
千岛深海盆或南鄂霍次克深海盆是广泛发育于西太平洋的岛弧系的典型构造。海盆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深度相当大,未被沉积作用补偿,其下垫的地壳具次大洋结构。这就使人们把这类深海盆与大洋相类比,或者把它们当作被岛弧分隔出来的大洋的一部分,或者把它们当作正导致大洋化作用的大陆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