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蛋白是一种优质营养源蛋白。蛋白质是人类生长,发育和繁衍的基础物质,大豆蛋白中的氨基酸的含量丰富,含有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赖氨酸含量最高。大豆分离蛋白PDCAAS是1.00,对人体来说,大豆蛋白的质量相当于动物蛋白,优于一般的植物蛋白。大豆蛋白对人体的多种疾病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
肉制品中性价比高的醇法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醇法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中应用的对比实验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发现,醇法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具备优良的持水持油性、乳化性以及凝胶性,可以提高肉制品的组织结构特性,并降低生产成本,且价格低廉, 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大豆蛋白产品.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豆蛋白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我国大豆蛋白粉、大豆浓缩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方法、产品质量及产品特点,分析了大豆蛋白各种功能特性及在我国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对我国目前各种大豆蛋白产品的生产现状和开发前景进行了探讨。脱脂大豆粉和分离蛋白的工艺已经成熟,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技术的应用研究和生产正在成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改性及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醇法提取大豆浓缩蛋白具有明显优势,但此方法提取的大豆浓缩蛋白功能性不好,应用受限。本文介绍了通过物理、化学、酶法、基因工程等方法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进行改性,改性后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功能性明显提高。改性后的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应用于肉制品中具有优良的持水持油性、乳化性以及凝胶性,可以提高肉制品的组织结构特性,并降低生产成本,且价格低廉,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大豆蛋白产品。  相似文献   

5.
时玉强 《中国油脂》2020,45(7):61-66
大豆蛋白富含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具有动物蛋白不可比拟的功能特性。但是大豆作为高蛋白的植物性食品嘌呤含量较高,制约着大豆制品的应用。对嘌呤与痛风的关系,食品中嘌呤的检测方法,嘌呤与蛋白质的关系,传统大豆制品及大豆蛋白中的嘌呤含量及其控制等,特别是经过深加工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浓缩蛋白的低嘌呤工艺进行了讨论。展望了大豆深加工制品如大豆分离蛋白和酸法大豆浓缩蛋白可为痛风病人提供低嘌呤、高蛋白食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加工、性能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在大豆蛋白产品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它在国内的发展水平还很低.为了促进我国大豆浓缩蛋白的发展,对其加工、性能和应用进行了阐述.逆流浸出法是目前较常见的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制备方法.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溶解度较低,但是它有较强的持水性、持油性以及较高的黏度,通过改性可以进一步改善其功能性质.传统的醇法大豆浓缩蛋白主要应用于肉制品加工,大量的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被加工成组织蛋白.经过改性的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可以应用于对乳化性及持油性要求较高的高脂肪食品中.  相似文献   

7.
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及功能性改性进行了介绍。从原料豆粕的处理及质量要求出发,详细介绍了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工艺及相关指标要求,应注意的问题;从环保和食品安全方面考虑,选择物理改性,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进行功能性改性,并对其工艺及设备进行了介绍,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我国生产醇法大豆浓缩蛋白,醇提工艺基本相同,但使用的浸出器和脱溶设备不同。通过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进行功能性改性,针对不同产品的用途对生产过程进行过程控制和产品质量控制,可分别生产出食用级和饲用级大豆浓缩蛋白。为大豆蛋白的生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连续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氨基酸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多种方法对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AOT)/异辛烷反胶束萃取的产品大豆蛋白和传统的碱溶酸沉法生产的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发现反胶束萃取的大豆蛋白中β-折叠和α-螺旋含量比大豆分离蛋白少.但氨基酸种类齐全,含有8种必需氨基酸,且两种产品蛋白中氨基酸所占蛋白的比例大致相似,反胶束萃取的蛋白中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比碱溶酸沉法生产的大豆分离蛋白高.反胶束萃取的大豆蛋白结构相对比较稳定,变性温度为77℃左右,变性程度比碱溶酸沉法生产的蛋白小.  相似文献   

9.
大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蛋白质含量高达40%以上,而且氨基酸组成齐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大豆蛋白作了大量的科学试验,发现大豆蛋白无论对婴儿、儿童还是成年人的营养价值均优于谷类蛋白和动物蛋白。本文将论述大豆蛋白——大豆粉、粒状大豆粉、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以及大豆组织蛋白的加工方法及其用途。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反相气相色谱法并将其成功地运用于测试蛋白质的吸湿等温线。结果表明: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单分子层吸湿量明显低于酸法大豆浓缩蛋白,且在吸湿过程中无溶胀现象。由于蛋白质聚集微粒表面的极性吸附点减少,致使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无法获得有效的塑化作用。这是该大豆蛋白在常规挤压条件下无法实现组织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文章概述了超声空化作用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改性的作用机理。经过超声空化改性,大豆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及凝胶性等功能特性有了显著地提高。改性后的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可以代替大豆分离蛋白应用在肉灌制品、乳制品以及其它食品领域中。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醇法制备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工艺。采用本工艺产品得率≥70%,粗蛋白含量≥73%,水分4%~8%(可调);乙醇消耗≤18kg/t,蒸汽消耗≤3000kg/t,电耗≤320kW·h/t。生产的大豆浓缩蛋白可以替代大豆分离蛋白的大部分功用,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开发一种反相色相色谱法并将其成功地运用于测试蛋白质的吸湿等温线。结果表明:醇法大豆浓度蛋白的单分子层吸湿量明显低于酸法大豆浓缩蛋白,且在吸湿过程中无溶胀现象。由于蛋白质聚集微粒表面的极性吸附点减少,致使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无法获得有效的塑化作用。这是该大豆蛋白在常规挤压条件下无法实现组织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大豆蛋白的制取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特性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大豆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蛋白质含量最高,约40%,其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尤其是人体必需而又不能自身合成的各种氨基酸,含量接近或高于FA0俐Ho建议的理想构成,高于FNB标准,不同加工方法对大豆蛋白的必须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影响,并且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很高,不失为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在人们的膳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人们可应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将脱脂豆粕加工成各种大豆蛋白制品,如:浓缩大豆蛋白、分离大豆蛋白、组织化大豆蛋白等。大豆蛋白由于有许多优良的功能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多种食品体系中。如:肉类食品、焙烤食品、乳制品、饮料等,其中用量最大的是肉制品。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豆蛋白生产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大豆蛋白加工是最近 1 0多年来我国大豆加工利用的新方向。其加工工艺和传统大豆加工工艺的区别在于大豆经过浸出法提取油脂后 ,豆粕在低温条件下脱除溶剂 ,大豆蛋白质基本不变性。利用此低温脱溶豆粕 (俗称白豆片 )可以进一步生产出大豆蛋白粉、大豆组织蛋白、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等大豆蛋白产品。我国现今已有 3 0余家生产大豆蛋白的企业 ,可以生产大豆组织蛋白、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其中 ,大豆分离蛋白是主要品种。 2 0 0 2年 ,这些企业使用大豆 40万t。其中 ,大豆组织蛋白的生产使用大豆 5万t,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浓缩蛋…  相似文献   

16.
酸法生产大豆浓缩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豆烘干、脱皮工艺和对原有大豆分离蛋白生产线进行改造,使一条生产线能生产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浓缩蛋白两种产品,并优化了酸洗工艺参数,使生产的大豆浓缩蛋白产品的蛋白含量NSI值均大于70%,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指标,产品得率高、能耗低  相似文献   

17.
分离蛋白在肉制品中的应用朱克庆,李满林分离大豆蛋白是从脱脂豆粕中制取的粉状、粒状或纤维状的产品。其蛋白含量,按于物质计算在90%以上,因此也称作高价蛋白。其加工过程如下:据美国、苏联、日本等国营养研究中心鉴定,大豆分离蛋白中含有的九种氨基酸,符合食品...  相似文献   

18.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是利用脱脂大豆粕中的蛋白质能溶于水,而难溶于乙醇,用含水乙醇对低温豆粕进行洗涤,除去醇溶性糖类、灰分,并失抗营养因子失活,再经分离、干燥等工序,得到的蛋白含量65%以上的产品。由于用乙醇洗涤时,可以除去异味成分和一部分色素,用此法生产的蛋白色泽及风味较好,蛋白损失也少,其用途也更加广泛。本文简要介绍了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用途及应用领域,分析了我国醇法大豆浓缩蛋白产业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酸法生产大豆浓缩蛋白的研究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大豆烘干,脱皮工艺和对原有大豆分离蛋白生产线进行了改造,使一条生产线能生产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浓缩蛋白两种产品,并优化了酸洗工艺参数,使生产的大豆浓缩蛋白产品的蛋白含量NSI值均大于70%,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指标,产品得率高,能耗低。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不连续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和氨基酸分析对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AOT)/异辛烷反胶束萃取的产品大豆蛋白和传统的碱溶酸沉法生产的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了组分分析,结果发现反胶束对小分子量的蛋白质萃取能力较强,对大分子量的蛋白质萃取能力相对不足,且其中β-折叠和α-螺旋含量比大豆分离蛋白少。但氨基酸种类齐全,含有8种必需氨基酸,且两种产品蛋白中氨基酸所占蛋白的比例大致相似,反胶束萃取的蛋白中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比碱溶酸沉法生产的大豆分离蛋白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