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核壳式无机-高分子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介绍了制备核壳式无机 -高分子纳米复合粒子的几种方法 ,着重概述了核壳式无机 -高分子纳米复合粒子的结构表征技术。  相似文献   

2.
3.
纳米银/聚苯乙烯核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纳米银粒子的表面修饰技术与纳米银/聚苯乙烯核壳粒子的制备技术,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出纳米银/聚苯乙烯核壳粒子,并借助于TEM、XPS、FTIR分析了其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4.
以硅胶(SiO_2)和聚苯乙烯-丙烯酸(PSA)为原料制备SiO_2/PSA核壳结构型复合粒子。在相转化法制备聚合物薄膜的基础上,为避免粒子团聚提出以蒸汽方式代替传统的液滴方式,将非溶剂缓慢而均匀地加入SiO_2与PSA溶液的混合物中。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分析仪、热重分析、压汞仪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方法对粒子的化学组成、形貌、粒径分布以及多孔结构特性作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SiO_2/PSA复合粒子具有核壳结构,颗粒的分散性较好,PSA利用率几乎达到100%。聚合物溶液的浓度直接影响核壳粒子的表面形貌。与纯硅胶颗粒相比,由于致密的PSA膜覆盖在多孔硅胶上,SiO_2/PSA核壳复合粒子的孔隙率、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平均孔径都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5.
针对纳米粒子易团聚的特点, 利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纳米Al2O3 / PS 复合粒子。用TEM、FTIR 对复合粒子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复合粒子具备以纳米氧化铝为核、以聚苯乙烯为壳的核2壳式结构, 而且包覆层厚度大约为10~20 nm。用复合粒子改性选区激光烧结制备聚苯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 通过SEM 和FE2SEM 研究纳米复合材料烧结体的显微结构, 发现纳米粒子较好地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 且纳米氧化铝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界面相容性和粘结性较好, 烧结体结构较致密。   相似文献   

6.
从细乳液聚合制备有机-无机复合纳米粒子体系的助剂、聚合方法及过程和提高无机纳米粒子包覆率的措施3个方面介绍了采用细乳液聚合法制备有机-无机复合纳米粒子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其目前存在的问题、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7.
张凯  曾敏  雷毅  江璐霞 《材料导报》2002,16(6):74-75,70
介绍了核壳高分子微还需的制备方法及影响因素,并制备出了核壳型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同时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核壳型复合半导体纳米粒子,作为复合半导体纳米粒子材料的一个重要分支,凭借其优异的性质,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有机/无机和无机/无机核壳型复合半导体纳米微粒及其光学性质、分类、制备方法和应用.并对其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首次引入活性SiO2微球作为核基,采用自组装液相还原技术,定向的在核基上沉积纳米银颗粒得到SiO2/Ag核壳复合粒子;并用红外、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等分析表征该核壳复合粒子的形貌与结构。结果表明:利用活性SiO2作为核基,pH值为12.4,有表面活性剂参与的条件下,通过改变银前驱体浓度,可实现表面包覆致密、银壳厚度可控的核壳复合粒子化学制备技术。  相似文献   

10.
超细金属-高分子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成功地使用了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出粒径为30 0nm左右的苯乙烯 (Styrene) /丙烯酸 (Acrylicacid)共聚小球。首次报道通过紫外射线辐照方法使吸附在苯乙烯 /丙烯酸共聚小球表面的钴离子还原 ,进而使高分子球外表面包覆一层超细金属Co粒子。采用XRD、TEM等对其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核壳结构纳米颗粒具有不同于核和壳的物理和化学性能,通过调整核和壳的化学组成、尺寸和形貌,可以调控纳米颗粒的性能,扩展纳米颗粒的应用范围。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制备核壳结构纳米颗粒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核壳结构纳米颗粒对光学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行研制的实验装置,通过阳极弧放电等离子体技术成功制备了碳包裹镍核-壳结构纳米复合颗粒,并采用酸洗和磁选的方法对初产物进行了纯化.利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能量色散分析谱仪(XEDS)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化学成分、形貌、微观结构和粒度等特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3.
核-壳结构微胶囊制备新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国外核-壳结构微胶囊新型制备方法及各种方法的特点,归纳了微胶囊结构的表征手段,评述了核-壳结构微胶囊在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微胶囊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梯度核壳结构硅丙乳液的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体浓度梯度加入法合成了具有梯度壳层的核壳结构,可用于木器涂料的硅丙乳液。考察了乳化体系、聚合工艺、有机硅预聚物的引入、软/硬单体比等因素对乳液和漆膜性能的影响,用透射电镜测定了乳胶粒子形态。研究表明:OP-10/SDS/MS-1为最佳乳化体系,有机硅预聚物与其他单体一次性混合引入,软/硬比为1∶2时,所制得乳液的综合性能良好。固含量为45%,成膜温度为48℃,附着力为1级,硬度为2H,乳胶粒子有明显的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提高Mg(OH)_2纳米粒子在硅丙乳液中的相容性与分散稳定性,在油酸修饰Mg(OH)_2纳米粒子的基础上,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与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共聚单体,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硅丙乳液包覆Mg(OH)_2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燃烧实验,研究了硅丙乳液包覆Mg(OH)_2纳米粒子对水性防火涂料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油酸通过酯化作用修饰在Mg(OH)_2纳米粒子表面,借助油酸分子中双键结构,丙烯酸类混合单体在纳米Mg(OH)_2表面完成聚合过程,形成以Mg(OH)_2纳米粒子为核、硅丙乳液为壳的复合材料。XRD与热分析表明经硅丙乳液包覆的纳米Mg(OH)_2晶体结构与热稳定性能未受影响。此外,掺杂0.1%(质量分数)的硅丙乳液包覆Mg(OH)_2可使水性防火涂料阻燃时间延长至113 min,较未掺杂水性涂料阻燃时间(91min)提高约23%。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一步法合成Fe_3O_4@C纳米粒子,分析其核壳结构的形成机理,并研究该纳米材料在磁性防伪油墨方面的应用。方法以FeCl_3·6H_2O为铁源,乙二醇为溶剂,葡萄糖为碳源,尿素为碱源,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Fe_3O_4@C纳米粒子,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分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仪和激光拉曼光谱等对其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并对所制备磁性油墨的粘度、抗摩擦性、细度和磁性进行测定。结果所制备的Fe_3O_4@C纳米材料是以平均粒径18 nm的Fe_3O_4为核,厚度为2 nm的无定形碳为壳层的单分散球形纳米粒子,葡萄糖是核壳结构形成的关键;该材料在室温下具有典型的软磁特性,饱和磁化强度为71.2 A·m~(-2)/kg,矫顽力为10 984.8 A/m,所制磁性油墨的墨层耐磨性参数为81%,印记有磁性,粘度为95 Pa·s,各项性能均符合磁性防伪油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文中通过预乳化-半连续的加料工艺制备出了以聚丙烯酸丁酯为核,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壳的丙-苯纳米核壳乳液,分析了这种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纳米乳液的机理。通过粒度分布仪测定的乳胶粒的粒径分布为93.4 nm~95.6 nm,分布很窄,乳胶粒的平均粒径为94.5 nm;通过透射电境(TEM)对乳液进行观察,所制的丙-苯纳米乳胶粒具有明显的正向核壳结构,实验证明这种核壳结构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在聚丁二烯(PB)乳液接枝苯乙烯-丙烯腈(SAN)的同时,加入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制备了带有缩合反应活性基团的聚丁二烯接枝(苯乙烯-丙烯腈-有机硅)共聚物(PB-g-(SAN-co-Si)大分子改性剂。采用透射电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SAN接枝率测定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TEM显示乳胶粒具有典型的核壳结构,粒径为300nm,乳胶粒外分布有KH-570水解缩合形成的纳米硅粒子。FT-IR分析证实KH-570通过化学键接枝到PB链上。除通过自由基聚合外,SAN的接枝还可通过KH-570之间的水解缩合方式进行,KH-570的引入大幅度提高了接枝效率。  相似文献   

19.
333水性核壳结构型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OP-10)复合乳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了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 A)、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A ctyflon-G 04)为原料的水性核壳型结构的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并利用FT-IR、SEM-EDX、TEM、DSC等手段研究了乳液的稳定性、乳胶粒子的结构和形态,分析了氟单体含量和复合乳化剂含量对聚合物乳液性能及成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多步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三层核壳结构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PAN/PMMA)聚合物微球。并通过改变单体加入量得到一系列不同结构的三层核壳微球。使用激光粒度仪、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对得到的三层微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聚合物微球具有清晰的三层核壳结构,直径在300 nm~500nm之间;其第二层及第三层厚度可分别控制在15 nm~30 nm,40 nm~70 nm之间,较易实现了三层核壳聚合物结构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