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锰酸钾与氯协同预处理控制三卤甲烷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气相色谱法,以实验室配水为试验水样探讨了KMnO4与Cl2协同预处理对THMs生成的控制作用.观察了Cl2投量、KMnO4投量对THMs生成量及生成形态的影响,并与单独Cl2消毒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l2投量是影响KMnO4与Cl2协同消毒工艺THMs生成的主要因素;与投药总量相同的单独Cl2消毒相比, 果用KMnO4与Cl2协同消毒,可以减少THMs的生成量,随消毒剂投量的增大,将显著控制THMs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高锰酸钾与氯胺联用预处理控制三卤甲烷生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高锰酸钾与氯胺联用预处理工艺对三卤甲烷(THMs)形成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通常给水处理的高锰酸钾投量范围内(〈2mg/L),高锰酸钾与氯胺协同预处理可以有效降低THMs的生成量,高锰酸钾对三卤甲烷形成的控制作用是由多种作用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与投药总量相同的单独氯胺工艺相比,采用高锰酸钾与氯胺联用预处理工艺,可以在提高消毒效果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少THMs的生成量.因此,采用该技术可以使预处理后水质的化学安全性和微生物安全性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针对受污染水pH值的改变会影响许多预氧化药剂微生物灭活效能的问题,考察了不同pH值下KMnO4、Cl2、NH2Cl及KMnO4与Cl2或NH2Cl联用灭活微生物的效能,探讨作用较强的预氧化药剂.结果表明, pH值的变化对几种药剂的灭活效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投药总量相同的单独Cl2或NH2Cl相比,随着pH值的升高,KMnO4与Cl2或NH2Cl联用的优势更加明显,pH=7时,灭活的效果分别提高0.25和0.14个对数级;在pH=9时,分别提高0.95和0.55个对数级.由于一般天然水的pH值通常处于中性或微碱性范围内,因此KMnO4与Cl2或NH2Cl联用工艺可怍为受污染水处理的一种新的安全预氧化技术.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市微污染水源水的水质特点,通过小试考察了高锰酸盐复合剂(PPC)与NH_2Cl联合预氧化工艺在助凝、助滤、去除有机物、灭活致病微生物及减少三卤甲烷(THMs)等方面的效能.结果表明,PPC与NH_2Cl联用能明显地强化除污染效果,与单独NH_2Cl工艺相比,投加ρ=1.0 mg/L的PPC可使沉后和滤后水浊度去除率分别提高3个和1个百分点;使沉后水254 nm波长时的紫外吸光度去除率提高6个百分点;使滤后水THMs的生成量降低92%;并明显提高对致病微生物的灭活效能.为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几种预氧化工艺在污水回用中的效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试验水样,采用烧杯实验法,考察氯、氯胺、高锰酸钾单独预处理工艺以及高锰酸钾与氯或氯胺联用预处理工艺的消毒效能及对THMs形成的控制性能.结果表明,对于污染严重,尤其是耗氯物质含量较高的污水,氯消毒效果受到极大影响,氯胺消毒的效果要略好于氯消毒的效果,而高锰酸钾与氯或氯胺联用预处理工艺的消毒性能明显优于单独氯或氯胺工艺,并且能够进一步降低THMs的生成量.高锰酸钾与氯或氯胺联用预处理工艺是提高污水回用水水质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藻细胞内外有机物氯化后典型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潜能,选取小球藻为研究对象,采用加氯消毒法研究了在不同生长时期及不同氯投加量下典型含碳类消毒副产物(THMs)和含氮类卤代消毒副产物(TCNM)的生成规律,并对二者的生成势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细胞外有机物(EOM)和细胞内有机物(IOM)提取液的总有机碳(TOC)和有机氮(DON)较高,而芳香结构和不饱和双键的有机质质量浓度很低;从对数生长期到衰亡期,EOM经氯化后TCNM的生成量逐渐增加,IOM的TCNM生成量则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THMs的生成规律与TCNM相似,但其生成量明显高于TCNM.增加氯投量,EOM的TCNM生成量逐渐升高,IOM的TCNM生成量则先升高后下降;在氯投量为30 mg/L时,IOM的TCNM生成量最高;稳定生长期小球藻细胞的EOM和IOM在氯投量由20 mg/L升高到30 mg/L时,THMs的生成量稳定增加,当氯投量超过30 mg/L时,THMs的生成势显著升高,且三氯甲烷为THMs的主导物种.  相似文献   

7.
水处理氯化消毒过程中产生THMs副产物的问题已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在人们对用水质量要求日益提高而同时水污染问题又日益突出的今天 ,生产安全可靠的饮用水已成为社会的迫切要求。文章对源水中溴化物与不同消毒剂在氧化消毒过程中的反应并形成THMs类有害副产物的潜势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不同消毒剂在应用中的优缺点及控制THMs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ZnSe单晶气相生长输运剂Zn(NH4)2Cl4,采用3种工艺因素和4个水平的16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Zn(NH4)2Cl4输运剂的工艺过程进行了设计和分析研究.通过观察不同工艺下的结晶形貌,进行了物相和热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最合理的工艺因素为ZnCl2和NH4Cl的摩尔比为1∶1,烘干温度为130℃,结晶条件为室温静置.Zn(NH4)2Cl4的热分解过程分为3步完成,产物是ZnCl2.  相似文献   

9.
通过中试,研究一体式PAC-UF工艺取代传统砂滤池工艺的适用性和经济性,并将其与单独超滤和水厂砂滤池比较.结果表明,PAC-UF工艺平均出水浊度为(0.041±0.010)NTU,粒径>2μm的颗粒数平均为(13±8)/mL,可保证出水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在PAC投加20 mg/L情况下,PAC-UF工艺对CODMn的去除率为(21.0±9.9)%,对不含亚硝酸盐部分CODMn的去除率为(33.7±11.1)%,对UV254的去除率为(51.0±10.7)%,PAC-UF工艺对浊度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砂滤.但PAC-UF工艺对NH4+-N去除效果不佳.在实验工况条件下,工艺能稳定运行,可以维持运行3个月左右化学清洗1次.PAC-UF工艺适用于高有机污染、低NH4+-N的原水水质,它可以有效地提高水厂出水的生物安全性和化学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预氧化处理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联用会使含氮消毒副产物亚硝基二甲胺(NDMA)质量浓度上升,典型水处理工艺条件下NDMA的质量浓度为60~100 ng/L,为了解不同因素的影响及其反应机理,研究次氯酸钠氯化预氧化及高锰酸钾预氧化与聚环氧氯丙烷二甲胺(polyamine)在不同条件下联用并用氯胺消毒后NDMA的生成量.结果表明:随着预氧化剂投加量、pH、polyamine投加量及Br-质量浓度的增加,NDMA的生成量也相应增加;低质量浓度NH_4~+会导致NDMA生成量增加17. 5%左右,但随质量浓度增加,NDMA生成量逐渐减少至初始水平;随着NO_2~-质量浓度增加,NDMA生成量显著减少,当NO_2~-的质量浓度达到10 mg/L时,NDMA的生成量为最初的15%左右;氯化预氧化过程符合UDMH机理,而高锰酸钾预氧化过程包含UDMH机理及羟基自由基机理.  相似文献   

11.
为比较不同水处理流程对后续消毒工艺的影响,通过中试试验,以天津市引黄水为研究对象,研究水处理工艺的改变对消毒工艺的影响规律.基于对各水处理流程的耗氯量、消毒副产物生成和消毒效果等的分析,探讨相关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预处理后能够延缓氯的消耗速度,深度处理工艺可进一步破坏耗氯物质.改变水处理流程可提高对有机物及藻类的去除率,降低水体中可与氯作用的前体物质浓度,在提高消毒效果的同时达到控制消毒副产物的目的.PPC预处理和深度处理联用提供了去除水中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多级屏障,是改善出水水质的安全、高效的水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12.
受污染饮用水水源中都含多种有机氮类化合物,会对氯消毒效果产生影响.试验采用有机氮类化合物甘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天冬氨酸、半胱氨酸和甲胺,研究了有机氮类化合物浓度和pH值对消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氮类化合物都会和自由氯迅速反应生成大量的有机氯胺,使消毒效果显著下降;不同有机氮类化合物对氯消毒效果的影响有很大差异,半胱氨酸的影响最为明显,使得氯几乎丧失消毒能力.因此,对有机氮类化合物的含量和去除应考虑改善氯的投加方式或氯消毒工艺,建立安全有效的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含有天然有机物的原水经过液氯或次氯酸钠消毒后生成多种含卤素的化合物——消毒副产物(DPBs)问题,尤其三氯甲烷(TCM)的出现引起广泛关注,其生成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水中的有机质含量、pH、水温、投氯量、消毒接触时间等.经调查,东北地区许多市、县净水厂规模多为5万t/d以下的小型水厂,由于检测能力及成本的问题,无法实现对出厂水中TCM的检测,一旦原水水质发生变化则无法保证出厂水水质安全.因此,建立常规指标与TCM生成量之间的预测模型,将更好地帮助不具备TCM检测能力的水厂预测TCM的生成情况.以东北某大型净水厂为例,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检测各指标含量,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原水常规指标水温、pH、浑浊度、高锰酸盐指数、投氯量这些基于原水和消毒工艺的主要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建立TCM的生成模型,为具有类似水源及消毒方式的中小型净水厂预测TCM的生成提供了很好的预判方式.  相似文献   

14.
氯与高锰酸钾联用灭活大肠菌群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配置的水样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氯与高锰酸钾单独使用及联用灭活大肠菌群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投药总量相同情况下,二者联用消毒的效果与单独氯消毒的效果相当,有时甚至略好于单独氯消毒;用Berenbaum公式计算得出氯与高锰酸钾联用灭活大肠菌群时浓度比为0.72,氯与高锰酸钾联用对大肠菌群为协同灭活作用.  相似文献   

15.
S市富营养化水源水预氧化除臭试验研究与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氯、二氧化氯、高锰酸钾、臭氧等氧化剂,对S市富营养化水源水进行了化学预氧化除臭试验研究及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二氧化氯、高锰酸钾、臭氧对嗅味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6.
北方某市夏季高藻水化学预氧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北方某市夏季高藻饮水水源特点,采用预氧化处理技术,研究了臭氧、臭氧过氧化氢联用、高锰酸钾和氯预氧化对后续气浮、过滤等常规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预氧化能提高后续处理工艺出水水质,降低出水浊度和有机物含量,提高常规处理单元对藻类的去除能力,臭氧、臭氧过氧化氢联用和高锰酸钾预氧化能有效降低消毒副产物生成势,提高工艺出水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