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试图分析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利弊,并结合中国知识分子的特殊性,展开批判理论下的中国社会批判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科学与形而上学存在复杂关联.科学从批判形而上学中走向其反面,最终实现与形而上学的联姻.科学在沦为形而上学的变种后,对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霍克海默的科学观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科技批判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为人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提供了参考系.  相似文献   

3.
霍克海默认为,启蒙和神话分享了共同的存在论原则即形而上学,因此,启蒙并没有超越神话,超越主客分离带来的虚无主义。当启蒙用理性的原则贯彻所有一切之上并赋予所有的一切以存在之根据时,理性的内在性与其要求达到外部世界之间的矛盾便暴露无遗。霍克海默通过这种存在论分析,揭示出了启蒙的虚无本质。霍克海默对于启蒙与神话的存在论阐释对于认识和理解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从事理论研究,虽说其思想在一些方面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但在许多方面却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正确对待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对当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对传统实践观质疑的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实践观,并着重阐述了传统实践观批判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变化、研究主题的转换,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典型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的理论形态也经历了异化理论、物化理论到技术理性批判理论等诸形态的演进。但从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主要代表人物哈贝马斯开始,这种一以贯之的“意识哲学”基础的理论演进却发生了转向。哈贝马斯在克服传统社会批判理论不足与“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时创建了交往行为理论。交往行为理论的创立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一次范式转变,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已经有80年的发展历史。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的发展对中国当代大众文化批判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强调要在实际语境里发展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要接受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所谓"中心"和"边缘"位置的置换;在实际操作中,不论学者、大众还是国家都要重视市场和媒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中,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们站在知识精英的立场上,以文化救赎为历史使命,针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异化现象,对精英文化的沦陷以及大众文化的强势统治展开了猛烈的批判,率先扛起了文化批判的大旗,其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更是成为以后文化批评需要借鉴的重要话语资源。但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法西斯极权主义带给成员的痛苦记忆造成了其批判对象的错位,缺乏辩证看待大众、文化与科技相互关系的眼光以及对文化的二元划分模式都暴露了其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当代西方知识界对科学技术的批判始于马克斯·韦伯对于"合理化"问题的探讨,而法兰克福学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命题.对此,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有着一脉相承而又各辟蹊径的诠释.二者差异的核心在于科学技术作为意识形态在人类社会未来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化不仅是工具对人的奴役,同时,也可能是人解放自己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其最核心的思想就是阶级斗争,准确地说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运用暴力夺取革命政权的斗争。马克思主义学说关于革命的思想十分丰富,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表现出系统的革命观。  相似文献   

11.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马尔库塞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思想相结合,对战后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建立"非压抑性文明"的构想。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要对其进行客观辩证地分析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中包含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实践观及人的解放学说中蕴涵的生态文明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落到实处,应发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建设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实践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出发,论述了马克思的“实践”范畴从根本上变革了传统的物质观。只有建立在实践观基础上的物质观才是彻底的、可知论的和辩证的物质观;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科学物质观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江泽民关于认识、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论述。认为江泽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观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灵魂。无产阶级政党要永葆生机和活力,就必须永远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为指导。时代在前进,马克思主义必然伴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学习型政党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普及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十七大提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任务,高校应坚持贯彻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切实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基本内涵及其发展,并针对青年大学生的现状,提出了有效实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经历了出现、传播、确立和创新四个阶级,对中国的革命事业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阐述了党的几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正义始终是人们不断追求的首要价值目标,针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罗尔斯对正义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主张正义是具体的、历史的,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实质和核心是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的方法论为基础,从中国的现实国情出发,解决在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阿尔都塞别出心裁的马克思主义解读方法,对结构主义、意识形态与科学等主要观点进行分析,论证了阿尔都塞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成果充分说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健全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践行。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需求,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出发,全面推动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向纵深方向推进。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内涵出发,回顾了毛泽东和邓小平时代我党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方面的探索与改革,其目的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相结合的现实意义展现出来,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如何统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