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科技创新是支撑和引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根本动力和目标保障。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基础和国务院《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本文从"强化绿色食品产业的科学发展理念、提升绿色食品产业科学研究水平、完善绿色食品产业科技服务体系"三方面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绿色食品产业科技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产业生态化是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现其战略定位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能源与水的消费效率、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率、废弃物的排放效率"三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客观反映了该区产业生态化效率水平及问题。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生态化效率水平仍不高,原因是缺乏生态化的观念、政策不完善、技术创新能力弱、产业生态链条没形成。因此,要从建立健全产业生态化的财税及金融政策、建立健全产业生态化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健全产业生态化的行政管理体系等方面破解该区产业生态化难题。  相似文献   

3.
国内很多地方或生态、或文化,各擅胜场,而对于一个既有生态又有文化的山区旅游县,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发展区域低碳产业呢?本文结合婺源县实际情况,提出应策应江西省委、省政府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围绕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和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中国著名绿茶之乡、区域高新技术基地的目标,全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有机绿茶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并就如何实施以上三大产业进行了建议性的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八大产业布局规划中,九江发展的重点是炼油及化工产业基地。如何依靠科技进步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工业化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结合科技工作职能,结合九江实际就如何避免和解决经济快速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提出一些见解,以期为推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工业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国家从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如何主动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推动吉安进位赶超、跨越发展,是摆在我们各级政府和科技部门面前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一是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增强策应规划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全面对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三是要加强领导,落实措施,确保吉安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既是江西人口集聚、经济集聚的重要区域,又是江西基础条件最好、发展潜力最大、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区域。区域内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丰富,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特别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江西省委省政府加大了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取得显著成效。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区域环境资源压力日益增大。因而,在该区域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产业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生态农业作为能够较好克服“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的科学发展模式,逐渐成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这将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目标实现的有力支撑。鄱阳湖地区应当抓住国家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大好机遇,发挥资源优势,将空间布局和其他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积极争取优惠政策和措施,不拘于自身生态农业发展方式和模式选择,敢于创新并探索促进鄱阳湖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通过产业基地集群化发展实现规模经济,从而发挥成本比较优势,促进产业和专业市场的联合联动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实施,为江西经济的发展创造了重大历史机遇。江西纺织产业基地建设依托四大产业基地,紧密围绕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利用各地市县的良好区位优势,实施"区域品牌"带动产业发展、培育生态纺织工业园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已进入加快推进的关键时期,研究成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先导区的思路与对策,有利于加快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于打造全省核心增长极、推动“昌九一体、龙头昂起”战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基础以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先导区的设置思路与推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新时期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策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加强区域经济互动合作,是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跨越式发展、提高江西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江西主动融入"海西"对接台湾的视角,阐述了两区域互动合作的战略意义,并结合江西省情,探讨了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现实基础、制约因素和实现机制,从而初步提出了江西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整体战略构思。  相似文献   

11.
在形象传播过程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者和管理者要充分调动全体江西人民作为传播主体的积极性,利用各种传播方式,针对不同的目标受众,采取不同传播策略,改变受众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立足我省半导体照明、新能源汽车、中医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专利现状出发,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和提出产业运用专利制度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必须依赖于科学的现代化财政管理。信息化是提高财政服务效率、实现财政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针对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财政信息化建设现状,从建立标准体系、构建网络基础、开发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形成财政决策中心等四个层面,讨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财政信息化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难点在于保证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以生态效益为核心价值,给出了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理论指导。在发展生态产业、走低碳发展之路的同时,还需要在湖区内营造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此外,通过配套政策、法规的引导,让人民共享湖区的建设成果。最终,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一个经济与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全国性示范区域。  相似文献   

15.
水文化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是水资源得以良好运行的有效保证,是鄱阳湖水资源调配优化的重要基础,是促进鄱阳湖人水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水文化发展需要人们重新认识鄱阳湖生态建设人水关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价值理念必然反映水文化。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已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因此通过鄱阳湖地区民俗事象的调查和搜集、挖掘、整理鄱阳湖民俗体育文化,对鄱阳湖地区民俗体育文化与民俗文化现状的研究,对建设具有时代精神的鄱阳湖文化,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及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运用能值理论的方法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2个县(市)的净能值产出率(EYR)、能值投入率(EIR)、环境负荷率(ELR)、基于能值分析的可持续发展指数(ESI)以及人口承载力等指标;同时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是2009年12月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区域性战略规划。《规划》中特别指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及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本文从教育功能的角度,阐述"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与"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产业化经营"二者的相互关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鼓已经隆重擂响,当务之急就是要紧紧围绕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强化"认识一步到位"的理念,强化"规划全省一盘棋"的理念,强化"政策一视同仁"的理念,强化"科技是第一推力"的理念,强化"落实一抓到底"的理念。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科学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对江西实行进位赶超、绿色崛起无疑是利好消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以生态发展为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需要江西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上提供足够支持。而当前江西高等教育发展却面临着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缺乏、学科发展落后、高校人才流失诱发"盆地现象"风险等问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呼吁江西高等教育崛起,为实现江西高等教育崛起需要在原有基础上扩大人才引进计划、建设软环境留住并用好人才、加强高校学科发展建设、重点支持一些高校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