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力消费指标作为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将直接预示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状态,正确认清经济与电力之间的相关性在经济发展的非常时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多角度开展安徽省经济运行与电力消费的关系研究。研究表明,近30年来,安徽经济运行与电力消费之间增长周期基本上呈同步变化趋势,而二者之间关系均表现为电力消费增速的波动幅度要大于经济增速的波动幅度;近10年来,安徽省三次产业用电增长与产业结构的调整正相关,在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上升的阶段,全社会用电增速从低于GDP增速转为高于GDP增速;而近5年来,安徽省典型地区用电增长情况也呈现出与本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基本一致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模型,结合近年官方统计数据,对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研究影响2012-2016年间武汉城市圈经济增长变化的具体因素及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是决定行业经济增长水平的主要因素;除第一产业外,武汉城市圈第二、第三产业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经济总量的增长中第三产业比第二产业贡献更大;武汉城市圈第三产业结构占优,对区域经济增长起了很大的正面推动作用,然而第一、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属于"不利于增长的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起了较大的负面作用。因此,武汉城市圈现阶段应继续保持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的同时,加大优化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的力度,保持现有的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淘汰落后的不具备竞争力的产业;第二产业结构的调整,既要做加法,更应该做减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协整检验、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从北京三次产业比值变动对GDP的动态冲击视角,分析北京产业结构演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统研究北京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20多年来北京产业结构变动由"二三一"逐渐演变为"三二一"格局,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4.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集约增长效应分析:1978-200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结构主义的视角,采用数理方法对部门增长和总量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推导,发现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意外的集约增长效应,并通过资源再配置效应(TRE)表现.在此框架内,采用中国1978~2006年的经济数据对TRE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TRE值为负,原因在于中国产业结构偏差严重.提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提高其在总产出中的比重,同时适当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逐渐形成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结构状态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证实宁夏1995—2013年间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运用灰色关联度、回归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宁夏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二产业对宁夏经济发展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小;在短期内,第一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之间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6.
首先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云南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进而对其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产业内部不平衡增长的客观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云南省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的结论,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第二产业增长幅度缓慢;最后根据云南产业发展实际特点有针对地给出相应的产业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上海经济继续坚持“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方针,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不断强调“忧患意识”,采取切实措施,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 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特点和问题 一、第三产业和工业 (一)第三产业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1—6月,第三产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1.9%,同比增幅提高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在全市GDP中的比重为40.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个百分点;今年,第三产业在全市GDP中的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的目标即由1995年的40.1%提高到41.1%可望实现。同期,第二产业占全市GDP的比重为57.3%,其中,工业的比重为53.4%。第一产业的比重为1.8%。  相似文献   

8.
以陕西省1978-2004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采用计量分析方法,通过分析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证明第三产业的增长对国民生产总价值增长的贡献最大,持续扩大第三产业产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能引导陕西经济的良性增长和产业结构合理转变,促进经济高质量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4—2012年以来安徽省环境污染排放量的统计数据,以GDP产值、废水排放总量及废气排放总量等数据,建立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分析了GDP与污染物排放量之间增长关系、安徽省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踢除异常点后修正回归系数研究发现,安徽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上升阶段即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边部分,预测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随着安徽省的经济发展污染物的排放将会进一步加剧污染,并发现GDP与产业结构变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例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重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效应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通过对90年代重庆经济增长的份额———偏离分析表明,重庆产业结构不利于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主要是第三产业的竞争力因素推动的。工业由于轻重工业竞争力弱,发展慢于全国。重工业比重大,效益低,从而使工业总体经济效益远低于全国。而重工业效益低则主要是因为比重大的加工工业效益过低。因此,在全国有效需求不足的宏观经济环境下,重庆应大力扶植新的支柱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积极构筑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三大经济发展区,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1.
运用2000-2010年的有关数据,分析了安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安徽省的就业弹性系数较小,其中第一产业就业弹性系数为负值,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较好,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最大。第三产业中就业弹性系数最高的行业是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其次是房地产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在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安徽应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中的批发零售贸易与餐饮业、房地产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  相似文献   

12.
构建了关于产业结构优化与增长方式转变的模型,实证回归的结果表明:生产要素由生产率低的产业部门向高的部门转移过程中可以提高社会总的生产率,即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可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其中劳动力在第三产业中的转移效应要高于第二产业。据此,提出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方向是大力发展浙江的第三产业,由一个部门带来的扩散效应可以推进经济的总量增长。  相似文献   

13.
浙江产业结构优化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关于产业结构优化与增长方式转变的模型,实证回归的结果表明生产要素由生产率低的产业部门向高的部门转移过程中可以提高社会总的生产率,即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可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其中劳动力在第三产业中的转移效应要高于第二产业.据此,提出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方向是大力发展浙江的第三产业,由一个部门带来的扩散效应可以推进经济的总量增长.  相似文献   

14.
当前安徽正在全力打造三个创新型强省,大力推进"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础。本文根据钱纳里三次产业结构模式标准,研究安徽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问题,分析产业结构变迁对安徽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对进一步优化调整安徽省产业结构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了解高职教育对经济的贡献率和影响因素对提高高职人才培养效率具有重大意义。基于C-D生产函数模型,结合丹尼森因素分析法,测算安徽省“十五”到“十三五”期间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对安徽省不同时期高职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进行了纵向比较。同时利用波士顿矩阵方法探究“十三五”期间安徽省高职教育贡献率在全国地区所处水平。研究表明,“十三五”时期,安徽省高职教育的经济贡献率为2.3%,在全国范围内处于中等水平,高职教育投入、层次水平、规模水平及产业结构水平等因素对其有一定影响。为此,政府需要加大高职教育投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同时提高高职毕业生质量,提高高职教育与产业结构水平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既好又快发展是中国现阶段重要任务。本文运用偏离份额方法的动态模型对衡阳市的三大产业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其存在农业发展落后、经济效益低下,工业发展竞争力不足、品牌意识不强,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发展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从合理规划第一产业巩固其基础地位、升级改善第二产业发挥其主导作用、稳定完善第三产业改善服务业发展环境、促进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实现协调发展四个方面给出衡阳市产业结构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不合理和产业水平不高是影响河北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为了找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的薄弱环节,文中引入区位商理论,利用1978—2016年中国和河北相关统计年鉴数据,对河北省产业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目前,河北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第三产业发展力度明显不足;在第二产业中,各产业部门发展不平衡,过于依赖钢铁、皮革等传统产业。河北必须继续巩固和优化优势产业以提高产业竞争力;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和经济增长点;大力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采用能源消费带来的排碳量作为一个地区的排碳量,从碳排放总量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碳排放效率、碳排放结构、各产业煤消耗总量等对湖南省碳排放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碳排放总量较多,呈上升趋势,在中部8省处于中下等水平;湖南碳排放效率先减少后增加,略低于东部,高于中部、西部及全国平均水平;湖南碳排放主要以煤碳排放为主,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5%;第二产业对煤和石油消耗最多,第三产业煤消耗最少;2005年3个产业煤排放急剧增加,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形成节能型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东部地区11个省份1996—2012年的产业能源碳排放和经济增长数据为数据源,采用Tapio脱钩模型分别对4个时间段(1996—2000,2001—2005,2006—2010,2010—2012年)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进行定量分析;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对影响碳排放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分解,分别从产业结构、碳密度、能源结构、能源强度、经济强度、人口效应等影响因子与碳脱钩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北京、天津、上海、福建4个省份在2010—2012年均呈现出强脱钩状态,其脱钩指数ε分别为-0.150 3,-1.373 8,-0.214 0和-0.006 0,其他时间段多数省份ε在0~0.8之间,呈弱脱钩状态;2)2001—2005年碳排放增长速度最快,其平均增速达75.36%,较全国平均增速高5.78%,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山东省,为140.53%;3)2006—2010年能源强度对碳排放减少了58 034.94万t,其中山东贡献最大,减少了10 259.76万t;4)3个产业结构比重的变化反映了碳排放的变化,第二产业比重的下降和第三产业比重的增长,将带来碳排放的减少,促进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  相似文献   

20.
产业结构是决定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因素,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体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重要标志。随着江苏沿海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盐城紧抓发展机遇,不断调整地区产业结构,旨在实现经济高效运行。本文从盐城产业发展现状出发,从产业结构比重、均衡度和比较效率等方面与南通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盐城产业结构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为推动盐城经济更快更好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